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创造力
17683900000010

第10章 创新型校长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1)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特定历史时期,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全世界都在进行跨世纪的思考。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们最终又把目光聚焦在教育上,因为学校怎样塑造下一代,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选择自己的未来。人们把各国的教育改革形象化地比喻成“一场世界性的赛跑”,校长们在这场“世界性的赛跑”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办现代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做创新型校长,这是新时代的呼唤。

综观古今中外的办学成功者,不难发现创新型校长的共同点: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历史的机遇,以科学的眼光对学校的办学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选择与定位,在为基础教育献身的强烈使命感的支配下,遵循教育规律,带领群体进行创造性的办学,对学校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持与改造,并获得显著的办学业绩。

无数事实证明,校长的成功之路并不神秘,不同类型的学校校长都可以走向成功。因为学校类型不同,办学的起点也不同,只要在原有的办学起点上有进取、有突破、有发展,都是办学的成功。

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学校层次不同,历史机遇不同,校长的成功之路也各不相同,但却有着惊人相似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具有个体自主性

校长办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和制约,而且受到学校自身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限制。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校长的办学又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如此复杂因素的制约中办学,校长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在复杂的办学环境中善于把握时代精神,以理性的思考,领导的智谋,科学的实践,正确地把握“制约”因素,机敏地运用“催化”反应,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具有强烈的个体自主性。这种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具有强烈的领导意识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校长的工作责任重大。作为校长,只有完全了解领导角色的价值与责任,才能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带领学校成员为努力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积极进取,勇于奉献,自觉地“沉”在学校,耐得住寂寞,不为浮躁的社会心态所左右,甘心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热情、创造和心血融入学校的事业,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甘于苦心磨砺,甘于“十年磨一剑”的艰难跋涉。他们是有责任心的领导者,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犹如一台发动机,使校长的工作充满动力;他们是有思想的教育者,在艰难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形成有个性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并转化为群体的行动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他们是有行为的实践者,敢于和善于投身于教育的实践之中,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断寻找最佳的领导方式,并努力创建一种学校文化模式,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办学目标。

二、具有自信、自立、自强、自治精神

校长办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无不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受到各种办学思潮、办学价值观的制约。在纷繁复杂的办学实践中,校长能否把握坚定的办学方向,朝着既定的办学目标前进,这和校长是否具有自信、自立、自强、自治的精神密切相关。当一种办学思潮扑面而来的时候,一个自信、自立,自强、自治的校长,决不会人云亦云,决不会随风摇摆,而是坚信自己的办学之路的选择,敢冒风险,甘受委屈,以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勇敢地去追求办学的成功。创新型校长的这种“四自”精神,绝不是个性使然,而是校长正确的办学价值观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

三、具有科学的预见性

校长办学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战胜困难实现希望,这就需要校长在办学中具有科学的预见。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定势,改变着人们的交际方式。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必定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变革。一位成功的校长必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科学的理论思维,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在宽广的时代背景中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走势,机敏地抓住学校发展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确立正确的办学目标,选择正确的办学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既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又保持学校发展的个性,办出学校的特色,在事半功倍中实现办学的成功。

总之,个体的自主性是校长成功的内在基础,是校长个体良好素质的体现。强烈的领导意识铸成了校长的自信、自立、自强、自治的个性特质,使校长在复杂的办学环境中始终不渝、不屈不挠,而这种自信,这种自强又建立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使校长能在困难面前看到希望,在挑战面前抓住机遇,以极大的勇气和动力,促使学校办学不断走向成功。

(第二节 )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成功的领导必然具有强烈的领导意识,而领导意识的核心则是领导责任感。作为成功的校长,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而这种重任在肩的感觉与历史和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就会上升为重大的责任意识,即我们常说的使命感。在人类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作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领导者,必定是主动适应新的挑战,积极思考学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校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

一、具有无限热爱、始终不渝的事业心

教育事业是奉献热爱的事业。只有无限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作出奉献的校长才能领导好学校的发展。这些年来,改革大潮和市场经济的冲击都没有动摇校长们执著的爱校敬业之心,正如过去任何的艰苦和打击没有动摇他们一样。校长们无限热爱、始终不渝的事业心,必将感染学校师生,也带出一支“以学校为荣,为学校争光”的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

二、具有踏踏实实、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过去曾经提倡的“老黄牛”精神,就是指一步一个脚印,尽力向前、奋斗不息的献身精神。有人曾把这种精神与创造精神对立起来,主观地给它予“平庸守旧”的内涵,其实是一种曲解。创造求新与踏踏实实是并不矛盾的,是事业成功的两个方面。没有踏踏实实、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作基础,所谓创造求新就可能流于虚浮。

三、具有积极向上、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新时期校长与过去年代校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改革意味着有风险,创新型校长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克服“一看、二慢、三通过”的保守心理,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敢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校长的进取心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不断创新,不满足学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二是积极向上,不满足自己已有的领导水平和自身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领导素质是校长领导行为的基石,是领导艺术的源泉,是领导威信的条件,也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校长们应把提高自己的领导知识和素质能力当作第一位的事情,利用一切机会听课进修、看书读报、参观取经,勤奋学习,不断探究,不断重塑自我。他们把学校的办学放在宽广的时代背景中,较好地把握了教育及其发展的趋势,站在时代的前沿来思考自己办学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