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创造力
17683900000011

第11章 创新型校长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2)

总之,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校长主体精神的体现,成功的校长首先应该是有责任心与使命感的领导者,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使命感是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第三节 )追求主客体互动

一、凝聚力效应

校长办学不是个人的孤军奋战,创新型校长追求的是充分发挥主客体的互动性。所谓主客体的互动性,就是指校长以其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精明的才能、民主的作风、顽强的意志、机敏的判断、善解人意的气度,凝聚成校长角色的特有魅力,对全校师生产生强烈的个性吸引力、工作吸引力、学术吸引力,像磁场一样把大家吸引在自己的周围,运用情感的力量,使学校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师生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从而共同为实现校长确立的办学目标进行有效的实践和创造性的劳动。

二、创设和谐奋进的育人环境

成功的办学实践表明,不管这些校长的个性气质如何不同,不管这些校长的管理模式如何不同,他们在办学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努力创设和谐奋进的学校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育人文化环境。具体表现在:重视有利于师生发展的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重视有利于师生发展的和谐的人际环境的建设;重视有利于学校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校园心理环境的建设;重视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学业发展的校园学术环境的建设。在和谐奋进的学校整体环境建设中,将学校的办学价值观内化于学校的物质层面、观念精神的层面和行为作风的层面,使教职工的成就需要动机在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奋斗中得到满足,从而使教职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

主客体的互动性,是校长办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好像埋在地下的煤炭,要求校长用热情去开发,用智慧去点燃,当它熊熊燃烧之时,所释放的能量,足以推动学校不断发展,不断成功。

(第四节 )注重工作的创造性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和策略,为校长们从事学校管理提供了理论的指导。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也总会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学校提出任务和要求。但是,如果校长的工作仅仅满足于常规管理,仅仅满足于学校的四平八稳,那么,就办不出具有学校个性的、充满活力的、在一定的区域内有知名度的成功学校。校长之所以成功,是和他们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注重工作的创造性分不开的。他们具有哲学的洞察力和科学的理论思维,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的主流走向,紧紧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对学校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持和改造,围绕学校的正确定位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学校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型校长的工作创造性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是,综合起来,主要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从校情出发,找准发展的突破口

学校工作有共性,更有它的个性。学校所处的地域或环境不同,发展历史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形成的学校文化也不同,从而构成的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也必然不同。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从学校实情出发,透过纷繁复杂的矛盾,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推进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成功发展。

二、站在时代高度,进行科学的保持与改造

创新型校长必然是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具有学校个性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工作、学习进行潜移默化的规范、制约。而学校文化的形成又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因此,校长在办学实践中要有清醒的头脑,要正确把握“保持与改造”的辩证法,既要努力保持学校传统文化的“个性”,又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校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改造。对学校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持与改造,是校长工作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活力在于创造。工作的创造性是校长办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保证。工作的创造性绝不是脱离校情的标新立异,而是善于把握社会的主流走向,站在时代的前沿来思考办学的理论与实践,又善于从学校的复杂的办学矛盾中抓住本质,机敏地找准办好学校的突破口,对学校文化进行科学的保持与改造,在艰巨而富有创造性的办学实践中推进学校的发展,实现办学的成功。

第五节 具有科学的管理行为

什么是校长的管理行为呢?它是指校长遵循着对学校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认识,根据办学规律,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管理障碍,创造多种条件,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功能,使学校的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处于良性运行的状态,使全校协调一致地完成学校工作目标的活动。

这里指出,校长的管理行为是否科学,要看校长在行使职权或教育改革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所作出的计划决策、组织实施、协调控制是否能使学校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地发展,并体现出和谐发展的特色。科学在于实事求是,要按照规律,合理地规范学校工作,善于把握时机,正确决策,选择正确的工作方式,处理好学校的人道事理,主动适应学校内外环境,使工作目标、运行机制、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绩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民主管理,提高群体士气和实效。基于以上认识,有关人士认为创新型校长的管理行为就是校长通过主体管理而达到群体性的效果,这里就包含着管理客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校长在实施主体的管理行为时,应十分关注客体的反映,加强对客体能动性的激发,这是创新型校长在科学的管理行为中所必须注意的一点。否则,就很难形成主客体的共同活动及二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许多事实证明,当代科技、管理、教育与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彼此制约、共同发展的互动圈。无论怎样的管理行为都是通过人的活动、人的发展而实现的。所以成功的校长必须重视人的因素,要研究管理客体的工作行为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人事,从而调动客体的积极性;要让每一个成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自己的工作对象合作,这样才能建设一个人人都关注、讨论、理解、认同、参与的学校组织群体,从而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压力又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

(第六节 )讲究办学实效

一所学校的校长,是在做表面文章,追求办学的轰动效应,还是甘于苦心磨砺,艰难跋涉,讲求办学的实效性,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学价值观在办学效能上的体现。创新型校长讲求办学的实效性。实践证明,显著的办学业绩是校长办学实效性的必然结果。不同层次的学校校长的办学成功,其办学实效的表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成功的涵义在于进取、在于突破、在于发展,所以,只要校长们从自己的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人员得到和谐发展,教育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学校的声誉、信誉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社会认可,就能取得办学的实效性。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校长办学更要耐得住寂寞,不为浮躁的社会心态所左右,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校长的这些特征,构成了一个创新型校长的完整形象。这些特征相辅相成,围绕着“争取成功”的目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环环相连,形成合力,推动着学校的成功和校长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