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创造力
17683900000027

第27章 创新型校长独特的人才观(1)

具有“德、识、才、智”的人才是一个国家至为重要的资源。自古以来,成就事业,安邦定国,都是靠了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作用。正是这些人才,推动着中国历史不断地前进,创造了闻名世界的灿烂的中国文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正在为实现党中央制定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而努力奋斗。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而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就必须转变教育工作的人才观,树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观,克服传统人才观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现代人才规格标准

人才因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人类历史不断前进,社会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我们很容易找到例子,说明各类人才随着历史潮流而兴佚。教育担当造就社会适用人才之责任,其全部工作都在选优汰劣过程中运行。因为人才是社会的产物,人才的观念就必须与社会进化同步,不断更新,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历史的断面上。

人才的规格标准是一个人才质量观的问题。社会人才质量之确定不是统治阶级或某一权威人士的主观臆断,它受到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尽管人才的开发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但是明确人才的基本的规格要求仍是最重要的,确定人才的基本规格,即要规定人才的基本培养(及发展)方面及其应达到的水平。它也是教育质量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社会,确定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方针、政策,均体现了正在进行着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因此,我国学校教育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都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这一培养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集中概括了社会主义人才应具备的总的一般的规格,也是年轻一代塑造个体素质结构的依据。

人才的基本规格源于人才基本的素质,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我们这一时代的人才,其基本素质体现为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

一、德

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类型的人才,都必须具备那个时代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这也是古今中外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要培养的“人才”更需要德。德,包括事业的方向性、理想、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服务精神、民主和协作精神。只有深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挚诚之爱,立志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才能正确处理并调节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他人,公与私等方面的关系,自觉抒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施建国之才及致效国之行。

二、学

学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和重要条件。“非学无以成才”、“学者学者,学而智者;不学而为愚者。”学,表现为较宽的知识面,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科学体系,同时表现为了解本专业知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知识愈渊博,获取成功的可能性也愈大。在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体化的趋势下,只能是博才取胜。

如若知识面狭窄,必孤陋寡闻,或知识面虽略有所广,但缺少深度,都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诸方面发展及改革开放的要求。

知识广博,还是一种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道德境界升华的必要条件。亦即知识的学习,对人的品德行为有一种良好的调节作用。

三、才

即指才能。它是认识及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才智通过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表现出来。其间,观察力是主动、自觉获取知识信息之手段;注意力是及时准确将“捕猎”到的外界信息、知识输送入大脑的前提;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新形象必备的一种能力;记忆力是储存并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也是感知通向思维的桥梁;而思维力,通过语言来调节观察、注意、想像、记忆力,制约整个才智——智力的发展。对于人才而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建立在抽象思维及形象思维发达的基础上的,是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它的增强,标志了思维水平的提高。

能力,是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及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它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组织管理、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外语能力及自学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共同体现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其中,自学能力为人才的支柱,是现代人赖以成才并获取成功的重要手段。而创造能力对出类拔萃,或高级专门人才尤为重要。

四、识

即见识,是综合运用学识和才能,把握客观因素发展方向、预测未来的一种条件。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能够高瞻远瞩事物的未来,是“识”的本质特征。

识,作为一种综合的能力,它不仅表现为一种预见性,还具备有对问题决断的准确性、识别的敏锐性及应变的灵活性。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眼界开阔,有远见卓识,能审时度势就可以避免或排除失误而事半功倍。

五、体

强健的体魄是成就事业的生理素质基础,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现代的社会,注重时间,讲求效率,生活及工作的节奏加快,不同类型的人才要胜任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工作,只有以健康长寿为前提才能创造机会,获得更多的成就。

现代人才的健康标准不能仅仅囿于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及其良好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心理的健康上:精力充沛,能胜任较大的工作量;思维灵敏、清晰;处事乐观、豁达,有较强抵御疾病能力及对外界环境不利的反应力和承受力。

人才的培养及使用是一个艰巨漫长的人生历程。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人才成长的一种内在因素。它不仅赖于上述之教育的培养和造就,也须凭借个体的主观努力。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德或政治素质是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任何一个成长着的人才来说,它处于灵魂和统帅地位。

近几年有学者指出,现在许多人注意到了克服人才培养中的“高分低能”现象是好的,但是,同时也应防止“高能缺德”。在政治素质上,首要的问题应该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突出人才基本规格中的政治素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献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人才,方可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现代人才的结构要求

一系列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激发和促进了社会产业、劳动结构的改变,世界人才队伍的主体发生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以物质生产者为主体向着以知识生产者为主体的转变;二是从以体力型人才为主体向着以智力型人才为主体的转变;三是从以经验型人才为主体向着以科学型人才为主体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