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创造力
17683900000051

第51章 成功的奥秘在于培育“生长创造”精神——李楚材

一、生平简历

李楚材,江苏省张家港人,1905年生。李先生是上海老一代中学校长中出类拔萃的一位,是著名的老教育家。李楚材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学校第一期毕业生。70年来,长期从事师范教育与普通教育。1928年至1942年,李先生先后在第三中山大学区民众教育学院、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江苏省宝山师范、无锡师范、国立劳作师范、上海爱国女中、漕河泾农学团、江苏省立黄渡乡村师范等校担任教员、教务主任。1943年,在上海创立位育中学,担任校长20余年。1964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84年,荣任位育中学名誉校长。李楚材校长成功的办学经验,集中体现于他培育生长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现就李楚材校长的办学实践和办学思想,作一点浅近的研究和分析。

二、李楚材先生和位育中学

在办学实践中,李楚材校长一贯强调教育改革,强调特色教育。这一点在位育中学创始之初,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生长创造,发展个性的教育实践,引导位育中学在不断改革中走向成功。

1943年,抗战的相持阶段,上海沦为孤岛。李楚材先生创办了位育中学,他的办学初衷,是试图以教育唤起青少年的觉悟。他清醒地看到,日寇的凶焰是不会长久的,胜利后的中国,首先需要的当是建设人才。李楚材先生取《中庸》中“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句中“位育”的含义作为校名,并把它解释为“生长创造”的意思,强调顺应教育规律,蓬勃生长发展,并以此作为办学宗旨,旨在培育学生“发扬创造精神,动手动脑,开拓创造”,造就出大批有个性、求进步、能创新的英才。

位育中学开办之初,各项规划和措施,可说前无师承,外无借鉴。李校长意识到,加快培育人才的关键在于推进学校制度改革。一个实行五年一贯制的教改思路,很快形成并大胆地付诸实践。李楚材先生对于在五年内完成六年的教学内容,从学科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确立与之相应的校风校貌等问题,作出了充满“生长创造”哲理的全面思考。

李校长认为,教学方法必须从“生长创造”的教育目标出发,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预习、提问、练习、实验诸环节。规定教师课前指定预习的段落章节,使学生课间和课后有学习余地,并完成一定习题。其中理、化、生学科注重实验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当时设在福州路的实通艺馆,差不多常年不见顾客,看到了位育中学的采购员,诧异地问:在这个时期,怎么你们学校还做实验呢?

与此同时,位育中学在李楚材校长倡导下,按办学目标和学校特点,致力于形成严谨和求实的优良校风,其鲜明的特点是以严谨求进步,以求实谋创造。

解放后,李校长以“生长创造”为标志的成功的教育,使位育中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上海市著名的重点中学。50年代初高考,华东区五省一市统一命题,位育中学三年都取得第一名;在上海市50年代的数学竞赛中,位育中学连续三年获第一名。60年代初,李楚材校长接受上海市教育局指示,再次进行中学五年制教育试点,适当缩短年限,控制学时,并适当提高程度,增加劳动。为使学校适应上海市所编中学五年一贯制各科教材,他制定的教材教法,师资建设和学生管理方针,都体现一种触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长创造的精神。作为五年制学校的高中毕业生,位育的学生都能升入全国著名高校。学校被推举为全国先进单位,李校长代表学校到北京出席盛会,领取奖旗。

“文革”之后,李校长年事已高,作为位育中学的名誉校长,他时刻关心学校发展,亲自提出“成为一流的中学,造就一流的人才”的办学新目标,并亲自起草对位育学生的八条要求:“(1)思想的提高:具有创新精神;(2)品德的形成:做到爱国、守法、养气、励志;(3)智力的启发:开拓知识领域,掌握新兴科技;(4)能力的培养:发挥特长,参加集体活动;(5)科学的态度:尊重事实,积累实践经验;(6)体质的增强:爱好运动,养成卫生习惯;(7)艺术的兴趣:陶冶性情,美化生活;(8)人际关系:注意互相合作,民主作风。”(《传统与创新》)

位育中学作为一所沪上名校,截至90年代,在“生长创造”精神的鼓舞下,培养出包括北大校长陈佳洱、同济校长吴启迪、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校长田长霖在内的二十多所大学的知名校长和一大批学者教授。1998年,作为上海市政府教育工程,位育中学成为上海十余所高标准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

三、李楚材先生的办学策略举要

李楚材校长围绕“生长创造”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充分开掘骨干潜力的管理策略;充满发展动力的师资建设策略和充满生长力度的学生培育策略。

(一)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管理的生命在于管理过程的创造性,有效管理的关键则在于管理思想的创新意识,李楚材校长以“生长创造”的全新思想形成位育中学的管理特色,即建立精选人才,悉心协作,严格要求的学校管理机制。他在《健壮的翅膀》一文中说到:“校长必须有得力的助手,学校才能前进起飞。”他对各部门主管人员“挑选是严格的,要求是较高的,信任是强固的,支持是坚定的。”他从三个方面获得极高的组织效率:一是目标的一致性,即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每个部门乃至全体人员,都必须以实现学校总目标为己任;二是职权相符,即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相吻合,这是发挥各部门职能的核心;三是信息的沟通,即使各管理层次要上下左右渠道畅通,确保决策和调控的准确有效。李楚材校长这种合理开掘、不断调控骨干作用的实施管理方法就是促使管理层面队伍的“生长创造”的教育策略的体现。

(二)师资队伍建设

李校长从建立位育伊始,就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他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支柱,教师集体是学校的真正领导,而校长只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形成团结的教师集体》)李校长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放在第一位,他提出“教师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人才”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对待教育事业,一要有忠心,二要有爱心,三要有雄心,四要有决心,从对国家、对学生、对事业、对工作四个方面提出师德标准。实践中,他非常注意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发展前途,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形成“用其所长,灵活调配,挖掘潜力,压挑重担,安排把关”二十字用人口诀(《校长要善于用人》)。李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提出的这些朴素而又充满真知灼见的思想和行之有效的方略,都是他的“生长创造”的人才观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体现。

(三)学生培育方略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重视对全体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潜能的培养,是李楚材校长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启发学生觉悟,培育优秀校风。他强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出四条基本标准:

1.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2.培养学生以诚实为荣,以欺诈为耻的人格;3.培养学生以勤补拙,以俭养廉的风尚;4.从学生守则抓起,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学业上,他强调在完成教学计划之外,学校可以特色各异。他十分注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注重自学和实验。他规定的学业考查条例和月试、学期试、学年试的办法,都注意到要以学生为主体,确保学生自主、自在、自由地走向进步。他很早就提出,要“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启迪学生对事物的兴趣,给予特殊的训练,加速其步骤,扩大其效果”,也早就采取选课制和课外活动的方法,培养出一大批品德高尚、学业优秀、思维敏捷、善于创造的人才,实现了他“生长创造”,为国育才的教育理想。

综览位育中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是一种极具个性的成功的教育,这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长创造”的哲学思想,在实现学生个性与学校群体发展和谐的结合上,在促进学生动态的发展创造上,转化为一种助人成功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同中华民族传统的“位育之道”相吻合,显得博大而深邃。在李楚材校长朴素而实在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创造过程中,方方面面都体现着这种思想,并构成位育中学教改的主旋律。

李楚材校长已年过九旬,在他教育思想的启迪和影响下,无论是即将诞生的现代化位育中学,还是在原址继续发展的位育初级中学,都将高举“生长创造”的旗帜,在不断改革中争取学校的持续成功。

(钱涛)

《中国教育学刊》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