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12

第12章 校长的领导艺术(5)

鲁迅先生说:“‘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孙中山先生也曾说:“予少时研究演说,对镜练习,到无缺点为止”,都强调了平时准备的重要性。“准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知识准备。校长必须注重学习领导科学、教育科学、管理科学、思维学、语言学、公关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二是能力准备。校长既要重视口语交际理论的学习,又要通过日常工作、生活,加强口语交际语言的训练,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三是心理准备。要有自信,认为自己能处理好每一次即席讲话,同时注重情绪的调节,使自己讲话前或讲话时能处于亢奋状态。

(二)庄谐结合,谋求先声夺人

即席讲话的开场白能不能讲好,往往决定着整篇讲话的成败。好的开场白就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员,一下子就可以把听众带入秀丽的景色中。一般来说,即席讲话的开场白有幽默诙谐法、自我介绍法、赞美肯定法、感情沟通法、话题承接法、谐音调节法、趣事引导法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除少数庄重的会议外,一般应庄谐结合,做到出奇制胜,先声夺人。一位学者到某部队,讲话时一开口便说:“退后三十年,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兵!腰宽体壮,走路风风火火,迈步嘎嘎喳喳山响,当过班长、排长、连长,后来阴差阳错,改行摇笔杆子,整天爬格子、赶通宵,弄成了这般连我都不喜欢的样子,所以一有机会就想寻根,今天总算又回来了,请你们接受我这个没有着军装的老兵的致意……”短短几句话,庄谐结合,生动活泼,一下子缩短了讲者与听者的心理距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开场白平铺直叙,司空见惯,或者无话找话,东拉西扯,甚至故作高深,装腔作势,都可能引起听众的反感,即席讲话也就难以成功。

(三)审度情势,讲究生动形象

由于即席讲话是临场发挥,所以校长应注重当时人员、环境、情绪等因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揣度听者的心理与愿望,随时捕捉现场情况,并及时进行分析加工,巧妙地加以利用。唯此,才能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拨动听众的心弦。

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包括因人、因事、因物、因景生发等,校长可视情而定。但不管运用哪一种方式,都应有意识地捕捉眼前、身边有趣味的事物,并揉进自己的讲话之中。再如有一年,某校欢送学生毕业,外面忽然响起了雷声,接着是暴雨顿至。此时,讲话者灵机一动,临时加进了几句话:“你们听,外面雷声隆隆,这是欢送你们毕业的礼炮!”用雷声喻作礼炮,不仅增添了道别的气氛,而且还避免了因外面打雷可能使听众情绪分散的情况,可谓妙语天成,一箭双雕。

(四)不落俗套,给人回味余地

好的开场白、好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校长对于好的结尾亦应高度重视,结尾似中长跑比赛的最后一搏,也应像开始一样,让人感受到它的震撼力。这就要求校长应讲求结尾的独特、新颖、不落俗套。即使是极短的即席讲话,也应注重此点,或指导、指示,或赞美、鼓励,或幽默、诙谐,或谦虚、感谢,都要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回味无穷”比“兴尽意终”更易使人流连。成功的结尾将令人难以忘怀。

从一定意义上讲,即席讲话比任何经过精心准备的讲话都更难,更不易把握,但却更容易体现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每一位校长都应注重即席讲话能力的提高。

三、表态的语言艺术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表态是对他人的言语、行为及事物所作的反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校长经常需要表态,而这种表态对于校长来说,则可以是指示、要求,也可能被认为是校长对某件事的定论。因此,校长的表态决不可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恰恰相反,表态应认真、负责,慎之又慎。

(一)要坚持原则,有根有据

领导者的角色地位决定了领导者必须持重、练达,不论讲什么话,表什么态,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限度去阐述、说明,也不能无原则的去肯定或否定。但是,有的校长要么“难得糊涂”,遇到矛盾冲突和棘手之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需要表态时,也是“慢开口,后张嘴”,甘当“好好先生”;要么重“原则”,不重“实际”,在合适的情况下,该表的态不表,而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不该表的态却乱表;要么为了一己私利或取悦于人,无视政策法律,放弃责任,胡乱表态,或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传播小道消息,甚至泄露相关机密等。凡此种种,都是不允许的。校长表态必须坚持原则,有确证,有根据,与“国情”(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等)、“校情”(学校内部的诸方面因素)、“社情”(与学校有关的社会相关因素)、“实情”(被表态的人或事物的情况)等相吻合,不矛盾。但我们强调原则性,并不是不要灵活性。在坚持原则性、有根据的基础上,结合灵活性,则更易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上级有明文规定的事物,校长就必须按照规定表态,没有明文规定的,则应结合“校情”、“社情”、“实情”等进行表态。灵活性是原则性运用过程中的必要补充。

(二)讲究语言的运作,做到因事、因人而异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两个牧师在祈祷上帝时都想抽烟,一个问神父说:“神父,我在祈祷上帝时能否抽烟?”神父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心想:他在祈祷上帝时还想着抽烟,太缺乏诚意。于是厉声说:“不行。”另一位问:“神父,我在抽烟时能否祈祷上帝?”神父一听,喜从心来,心想:他在抽烟时都没有忘记上帝的恩泽,是十分虔诚笃实的。于是高兴地说:“可以。”此问话方式实现了彼问话方式所无法实现的目的,由引可见,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般来说,校长在表态前应首先做到:(1)必须清楚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和问话的真正意图;(2)设法获取足够的思考时间;(3)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4)考虑好是直接表态,还是委婉表态;(5)表态应言行一致;(6)对不值得表态的问题,不必表态。对于常规性、确定性的问题,对于关系简单、后果明确的问题,校长可删去一切不必要的修饰,直截了当、准确简明的表态,使下属很快把握领导的意图和思路;而对于非常规性、非确定性的问题,对于关系复杂、模棱两可的问题,校长应模糊、委婉地表态,以免丧失回旋的余地。同时,表态用语忌空洞说教、废话连篇,忌轻描淡写、无足轻重,忌言辞含混、用词不当等。

(三)把握时机,注意场合

领导者的领导与管理活动,是随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间与环境,可以影响领导者的领导与管理效能。因此,校长应把握时机,注意场合,适时、适地表态。古人云:“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主要就是讲了个火候、分寸问题。表态用语贵于精,更贵于适时。一般来说,对于紧急的事情、意见统一的事情,宜及时表态,而对于情况不明、意见不统一的事情,宜滞后表态;对于决策研究阶段的事情,宜滞后表态,而对于决策实施阶段的事情,则宜及时表态。但有的校长不看火候,不分时机,随心所欲,仓促表态,往往使本来简单明朗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同时,校长的表态不仅有一个在什么时间讲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在什么地方讲的问题。如,对于表扬性表态,可大范围,在公开场合;对于批评性表态,可小范围,在非公开场合;对于有保密性质的表态,可小范围,在少数人中间;对于非保密性质的表态,可大范围,在大庭广众之下等。如果不分场合随意表态,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乃至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掌握“尺度”,讲究“分寸”

黑格尔曾说:“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就会招致毁灭”。尺度感、分寸感能够体现校长的领导艺术水平,因而,表态也应讲究尺度、分寸,使尺度、分寸达到“适度”,进而争取“最佳适度”。这里,适度程度越高,表态的效果就越好,达到最佳适度就能获得最好效果。例如,对一个人的批评或表扬,该批评则批评,该表扬则表扬,这都容易做到。但是,批评到什么程度,表扬到什么程度却是一个分寸问题,“过”或“不及”都起不到表态语言的相关作用。表态用语的分寸、尺度问题是大有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