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31

第31章 人力资源管理(5)

3.学校应成为教师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结合工作经验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主要方式,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学校办成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场所。

(1)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教材教法研究。对基础较差的教师,根据学校教材要求和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教材教法辅导,使之弄懂弄通教材,解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习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指导课堂教学。一堂课,一次班级活动,都需要教师有多方面的能力:说(讲解、谈话、答问)、做(演示、实验、制作)、写(教案、板书、批改作业)、组织(教学安排、活动组织)、研究(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材内容)等,教师如果缺乏相关方面的技能,就难以有效地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培训强调对在职教师应加强教学和教育技能的训练,也就是“基本功”的训练。

(2)培养骨干教师。对那些教育教学工作出色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轮训提高,组织他们把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并和其他同行互相交流,学习研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把他们逐步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使他们在学校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甚至使其中的一部分成为中学教育的专家。

(3)加强素质教育理论的培训。素质教育能否实行,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教育思想的建立单靠行政的检查督促是不行的,需要引导教师结合工作学习教育理论,从不自觉到自觉按教育规律教学生。从目前教师所接触到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来看,不仅学科门类少、面窄,而且操作性也差,对素质教育理论的了解不多,不能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五个方面的学习内容。

A.素质教育理论、目标、课程、评价、教学模式等;

B.教育科学基础理论,如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

C.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方面的内容,如学习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差异心理学等;

D.学科教育及学科教学心理方面的内容,如语文教育学、数学教育学、中学生教学心理学等;

E.教育评价方面的内容,如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教育目标分类等。

4.加强教育研究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工作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改实验研究。

5.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提高教师素质,经常的大量的活动是学校通过教研、科研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行的。学校校长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对教师的使用、管理同培养、提高都要重视,做到统筹兼顾。

(2)对培养骨干教师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都要重视,做到相辅相成。

(3)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培养中青年教师都要重视,使同事之间做到互尊互爱、互帮互学。

(4)对提高教师学历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都要重视,做到因人而异,具体落实。

(5)对师德教育和业务进修都要重视,做到有机结合。

(6)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落实教师经济待遇都要重视,做到全面关心,相互促进。

四、教师队伍管理与评价

强化管理,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中学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加强管理,提高师资素质

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全过程。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既有区别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促进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基础。抓好师德教育,不仅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需要。因此,必须突出抓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并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提高老师素质的全过程。

(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应以抓好基本功的训练为突破口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应从哪里抓起?实践证明,以大练基本功为突破口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为教学基本功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学的需要。从目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实际出发,抓好教学基本功,正是教师自身提高的迫切需要。把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课堂的教学能力,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确保练好基本功,一是加强领导,认真组织,领导亲自参与实践。二是请教学基本功底厚实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认真地、热情地给予辅导帮助,保证练功的质量。三是学校要在物质上给予支持,创造良好的条件。只要以大练基本功为突破口,并坚持数年,必将得益。

(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主要靠教师的内在积极性

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基础,是内因,学校的组织与领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校长要经常不懈地做好思想工作。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新一代的需要。应唤起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教师品格的自我完善,并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

(四)建立激励机制

劳动观念是有关人对劳动的基本看法,是人的世界观、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表现之一。正确劳动观念的培养是学校德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知识指的是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包括工业和手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劳动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一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劳动习惯是通过经常劳动而巩固下来的一种具有自动劳动需求的行为方式,由一定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实际劳动行为方式构成稳固的联系而形成。

上述四方面劳动准备素养内容的具体实施,应特别注意将四方面要求同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并转化为与他们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将这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内容的各构成部分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整体。对于这一整体性的目标体系内容,我们要做这样几方面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本身是一个整体。我们将其划分为各部分内容,仅仅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在实践中它是以整体的形式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运行。第二,在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三方面内容中,心理个性层面的素质是核心的内容,因为心理素质问题是以往基础教育中一直忽视的问题,也是近年来问题比较多的一个“热点”。第三,在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基础上确立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内容,不是要平均发展学生的每一方面素质,也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一个模式,而是鼓励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

(第三节 )教职员工潜能的激发

一、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途径

根据成功的经验和工作中的教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应综合地考虑下述几种途径。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境界

我们历来重视引导教职工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重视形势与任务的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将自己的工作与历史责任感和远大抱负联系起来,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要注意理论的深刻性和实事求是。教师作为有较深知识和理论修养的人,不满足于个别例证,他们希望能听到科学地阐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对教师的教育一定要讲实话。

要树立榜样,以供教师学习。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两者都做到了,会使教师产生认同感,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工作。

(二)为激发教职工直接工作动机和间接工作动机创造条件

管理心理学认为,个体动机可以区分为指向不同需要的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工作动机,这类动机与工作对象的意义、性质、内容、过程和成果有关,人们从对工作的参与中获得某种满意的感受,使有关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积极性。这类动机除包含对工作贡献、责任、义务的理解外,主要还是把工作当作表现智力和满足兴趣、爱好的机会。另一类动机是指向工作以外需要的动机,这类动机包含获得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工资、奖金、表扬、荣誉称号及职务和职称的晋升等,还包括对良好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的追求和向往等。

一些管理学家认为,这两类不同动机对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其作用是不同的。指向工作意义、内容的动机无疑更能激发人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还要看它的强度如何,间接性工作动机能否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还要看个体对它们需要的程度和它们在一个什么样的管理结构中发挥作用。比如,工资制度如果是在平均主义管理的结构中执行,无疑极少具有激励作用;但如果是在一种按劳取酬的竞争环境中执行,那么就能起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教职工是在一个文化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他们的工作特点和所受的文化教育造成他们对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知识的需要更为强烈。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时,应充分注意这些特点,全面地、辩证地对待教职工的这两类动机。具体做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