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管理力
17684000000046

第46章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理(2)

1.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既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接受能力出发,又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教师的努力可以完成。

2.要有合理分工,将任务落实到人。要结合全校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有人进行合理分工,抽出具体任务,并要把任务落实到具体人,使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

3.对各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对各项德育工作完成时间、达到什么标准都要提出明确要求。

4.要充分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制定计划。制定管理计划,管理者要亲自动手,但要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管理计划的制定工作。因为德育的管理计划是要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来完成,所以应该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取得他们的认同。

三、检查

(一)检查的意义

德育管理计划制定以后,要促使各部门执行计划,就需要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种类多种多样,有平时检查、阶段检查、年终检查等。检查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对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实行全面检查,也可以检查德育工作的某一主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容。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汇报,也可以是管理者亲自考察实际工作,或发动群众互相检查。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要以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原则。

检查是实现德育管理计划的重要措施,是德育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有利于德育管理者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工作中的优缺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检查,尤其是发动群众的互相检查,有利于各个部门及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检查有利于修订和完善德育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德育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都是管理者事先主观设计出来的,它能否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还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要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作必要的调整,使其逐渐完善。

(二)检查的要求

1.检查的目的要端正。检查工作是为了促进工作,实现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具有这一指导思想非常重要,它有利于被检查者与检查者的合作,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检查者将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事先通知被检查者,使其有思想准备,而不宜搞突然袭击。

2.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肯定成绩。有的领导人检查工作,只注意找缺点、漏洞,而不注意肯定成绩,这容易使被检查者不服气,或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部门的德育工作都是有成绩的,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3.检查要以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的要求为依据。在德育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检查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管理的情况,而不能任意增加新的内容或提高标准、降低标准。临时增加新内容或提高标准,就会降低群众的工作成绩,挫伤群众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标准就会使群众感到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是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真正有用的是领导者的意志。这就容易使管理工作陷于无计划无目标的混乱状态。所以领导不能抛开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而另搞一套检查标准。如果需要改变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应与群众先商量,并作适当修改,而不能作为临时性检查工作的标准。

四、总结

(一)总结的意义

总结是德育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任务是要对整个德育管理过程作出评价,找出成绩、经验及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为制定新的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它对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反复地总结工作,才能积累工作经验,使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整个德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就是通过设置管理目标、判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再设置目标、制定计划、检查、总结……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实现的。

(二)总结的要求

1.要以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总结工作。

总结要有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否则总结就无法进行。这个标准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某些人的主观意志。这个客观标准就是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的具体要求。为使大家掌握统一的标准,在进行总结时,应让教师重视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并依据同一标准衡量各方面的德育工作。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才能达到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推动工作的目的。

2.总结的种类要多种多样。

为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要概括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开展部结活动。先要做好个人工作小结,在此基础上,做好部分工作小结,然后再做全校性的总结,这样就使全校性总结能真正反映各个部门、各位教师的工作情况,为下一个管理过程设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从总结的内容上分,还可分为专题性总结、全面总结等。

3.要充分肯定成绩。

总结工作主要是为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分析缺点差误,也是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在总结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摆成绩、找经验,成绩摆得愈充分,愈能鼓舞士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找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4.要奖励先进。

通过总结工作,发现先进。从工作成绩的优劣中可以看到各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勤奋的程度。在这种差距面前,管理者要侧重总结经验,表扬先进,奖励先进。这不仅能激励本人加倍努力工作,也有利于带动中间,推动后进。对工作一般者也应以鼓励为主。对问题较多的教师,应着重分析其工作失误的原因,使其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防止一味地批评指责,以免引起抵触情绪,或丧失做好工作的信心。

(第三节 )德育工作的实效管理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管理的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德育实效性差,不仅意味着投入的德育资源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对此,学校管理者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一、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中学政治课教学、加强爱国主义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这些改革措施都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为探索德育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积累了不少经验。从整体上看,目前德育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人们对德育的关注程度相比,与对德育工作的各种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的实际效果相比,与社会、时代对学生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德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还比较普遍;德育的方法还大多是“灌输式”、“说教式”、“训导式”,对真正入情入理,使学生乐于接受的德育方法研究不够;德育低效或实效性不佳的问题尚未根本改观。

造成这种德育低效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的误区

造成德育低效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思想认识方面。当前,存在三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德育效果是由社会大环境决定的,大环境不好,教育的小环境再努力也是空的;二是认为搞市场经济,金钱的诱惑力增大,人们的道德水准必然下降,见“利”必然忘“义”;三是认为智育可以考试,体育可以测验,德育拿不出硬措施,所以抓不好。

(二)德育目标的偏差

当前,学校德育目标的设定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标准过高,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制定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过高,使学生丧失了实践的信心、兴趣和动机,甚至养成言不由衷地说假话和说空话的习惯;二是顺从取向,即把是否“听话”、“顺从”作为衡量学生品行的价值尺度。这种价值取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德育的被动受体,导致他们选择能力的退化。

(三)德育内容的枯燥

我国学校德育在内容上一直存在着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体系化和逻辑化的倾向,而将很多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又很感兴趣的社会道德现象排斥于课堂之外。这样,由于德育内容枯燥,脱离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割裂,德育自然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四)德育方法的呆板

长期以来,我们在德育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简单化的基本定式,其主要表现为:注重单向灌输而轻视启发引导,突出统一要求而忽视个别差异,强调外在控制而弱化主体作用。这种简单、呆板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道德认识的积极性,难以引起道德情感体验,进而直接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五)德育人员的低素质

依据转型期社会发展对德育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学德育工作者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他们的德育工作观滞后,与学生平等对话、提高学生道德选择力、引导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和洞察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欠缺,这也就阻碍了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管理对策

为了解决当前学校德育管理的低效问题,我们可以适当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德育研究,探索德育规律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给培养面向未来的新人创造了条件,也给德育工作如何选择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带来困难。面对这种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规律,在德育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为此,学校管理者要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德育科研推动德育工作的改进,从而摆脱盲目性,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育新格局。

(二)抓紧德育的质量管理工作

学校德育质量管理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措施。德育的质量管理包括对德育工作的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的管理,只有抓好过程质量,才能保证成果质量符合标准。德育质量管理要做的主要工作包括:确立德育质量管理标准,即对德育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作出的具体规定。标准应符合教育工作规律,既要明确具体,又应有适当弹性,使之符合不同的集体和个体的特点;强化德育质量管理过程,作好德育工作的督促和检查,检查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工作的内容及其效果,还应包括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否科学与实际,德育的组织是否健全、有效等。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质量保障体系;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德育质量管理成果作出测评。

(三)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搞好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管理者要把好德育工作者选聘关,提高他们的起点素质,必须组织起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共青团书记和班主任等人员组成的专门德育工作队伍,并动员和组织其他任课教师、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要为他们创设必要的工作条件以及合理的待遇,同时向他们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四)创建良好的德育文化

德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体现于学校德育活动和师生品德行为上的稳定的价值倾向,其核心是崇尚美德和实践美德。德育文化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控制力,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创建良好的德育文化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近年来许多中学摸索出来的新经验,值得予以充分肯定。

(五)完善德育工作网络系统

德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不能孤军作战,必须主动沟通和协调校外各种教育力量,统一教育思想和步调,形成教育合力,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大教育环境。因此,德育工作网络除了校内德育组织机构外,还包括社区教育委员会、居(村)委会教育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要在校内外形成一种沟通机制,实现校内外联动的德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