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02

第2章 加强学习,奠定领导能力基础(1)

(第一节 )如何提高校长的自信力

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普及,提高心理素质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对心理素质及成功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自信心具有以下的心理功能: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人都有一种表现自我、获取认同的本能倾向。自信的人更容易被人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自信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地球村正在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正在缩短,而在日趋频繁的人际交往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自信,更容易给人带来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人际交往效果。

自信心使人勇敢。自信的人总是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复杂的情景或挑战,表现出一种大智大勇的气度。

自信心使人果断。自信的人勇于承担责任,不会因为事关重大而优柔寡断,不会想着逃避不好的结果而瞻前顾后,因而会保持一贯的果断作风。

自信心使人谦虚。自信的人更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谦虚待人,不断进步。

校长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需要运用积极的、健康的心态去克服和战胜它们。其中,提高校长的自信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提高自信力的方法主要有:一、建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具备牢固的知识基础是建立自尊、提升自信的基础。自信是对自己才能、知识、领导能力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能力的充分肯定。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自信就失去了基础,校长在学校管理上的才能就会大打折扣,影响校长的形象,所以校长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校长在平时繁忙工作的同时,还要勤奋学习,给自己“充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校长不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广泛学习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全才”的校长。

二、制定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

每个人心中必须有个理想,有理想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具有动力,生活充满色彩。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在自己的心中描绘一幅希望实现的成功蓝图,然后不断地强化这种印象,使它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漠,在工作中不断使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

三、给自己树立一个成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给人斗志,校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本学校的具体情况,给自己树立一个成功校长的楷模来激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榜样也是自己事业上的指明灯,总之,楷模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源泉。

四、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自尊者自信。所以,提升自信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比如,校长可以总结一下自己本身长处,总结一下在学校管理、校园建设等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谦虚。另外校长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反馈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因为来自别人的积极反馈比来自自身的反馈更能增强信心。校长可以将自身的优势和优点运用到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五、热情地去帮助别人

校长在自己奋斗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去帮助别人,比如:帮助工作中遇到难题的老师,帮助犯错误的老师改正错误等等。由于帮助了别人,校长就会找到更多的支持者,找到更多的朋友,校长就不会在管理中孤军奋战,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使校长的信心倍增。

校长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是自己在学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影响教师积极向上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提高校长的自信力关系到整个学校团队的面貌。

(第二节 )如何培养校长宽厚的品质

何谓宽厚?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解释:(待人)宽容厚道。并解释: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厚道是“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综合这些解释,宽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素养,具体讲就是心胸宽阔,襟怀坦荡,诚实正直,宽仁厚道,严于律己,善待别人。

豁达宽厚、务实的执政风格,提出并回答了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解决好的两个问题,即怎样管理和怎样管好。这对领导干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每个学校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学校里的“一把手”,都要常讲宽厚,做宽厚之人。

讲宽厚,才会把学校的团结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努力维护学校整体的团结。毛泽东早就指出:领导成员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领导成员之间,要有大局意识,以事业为重,不计私利,学人之长,容人之短,做到“相互容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包括相互克服错误和缺点”。要善待同事,善待群众,凡事都设身处地地想,替他人着想,换个位置来想,决不苛求于人。即使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也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召和影响他人。别人有了错误和缺点,不要冷嘲热讽,抓住不放,要真诚帮助。有的人心胸狭窄,缺乏应有的肚量,既嫉妒别人的长处,又难以容忍别人的短处,工作上有了矛盾,不是讲大局、讲团结,而是闹义气、泄私愤,别人犯了错误,更是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学校成员中若有这种人,则是学校的最大不幸;和这种人在一起,是没有安全感的。江泽民说得好:古人尚且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作为学校的领导特别是校长,更应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更应胸怀博大。

讲宽厚,才会把修身砺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培养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要廉洁奉公,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正确对待赞扬和批评,对批评要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赞扬应虚怀若谷,要谦虚、谨慎。要发扬和坚持认真的自我批评精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有自知之明,勇于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对自身的错误和缺点,善于从主观上找原因,自觉加以改正。应当把加强学习和修养作为每个校长的必修课。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自觉做到孔子说的“君子应当作九种思虑”,即“看的时候要考虑看清,听的时候要考虑听清,神色要考虑温和,容貌要考虑恭敬,说话要考虑真诚,做事要考虑认真,疑难要考虑求教,发怒要考虑后果,见利要考虑是否合于原则”。

当然,讲宽厚,绝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有底线的,道德、纪律、法律就是底线。正如古人所讲:“圣人之宽厚,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我们讲的宽厚,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不是一味迁就姑息,不能发展为对丑恶、邪恶的漠视,也不能演变为对松懈涣散的麻木。倘若这样,那就不是宽厚,而是好人主义,是极端的不负责任。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是,讲原则、讲纪律、讲道德是宽厚的永远不变的内容;严格要求、从严管理、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是宽厚永远倡导的美德和操守。

校长需要培养豁达、宽厚的性格。这是校长团结群众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也是领导集体能够团结共事的最重要一条。校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自己豁达宽容的品质:

一、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人格修养,一种气质提升,有助于自己逐渐走向完美。一个人总能在某一些方面胜过别人,但在另一方面也总会有人比他强。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就是这个道理。每人都各有所长,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才能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校长要具备一颗欣赏教师、学生的心,能够用一种赞美的眼光去看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一条: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当老师犯错误时,要以豁达宽容的心去接受他的失误。

二、学会控制情绪

校长管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饱满的情绪,有爱护教师和学生、包容教师和学生的态度,要有很高的热情。但超负荷的工作运转,难免给校长带来惊慌、烦躁、抑郁、愤懑、焦虑等种种消极情绪反应。如果把这种消极情绪带入学校,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校长需要克服消极情绪,培养自我调控能力。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校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注意转移法,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合理发泄法: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途径与方式宣泄出来。

理智控制法: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悦起来。

三、学会认真听取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在工作中,如果教师和自己的想法、意见不一致,不要一下子就把教师的想法和建议否定掉,而是要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要把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与自己的仔细比较,然后再下判断。

校长必须要有民主、公正、廉洁和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校长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也不是有合法权利的对其下级要求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个人。而校长必须在工作中尊重教师,承认他们主人翁地位,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自觉接受教师的监督,在教育集体中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员,乐于采纳教师的意见,以改进自己的领导工作。如果校长在制定目标、做出决策时能创造机会,让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并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那么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充分发挥,教育领导的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四、背后不讨论别人的缺点

平时与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评论自己的领导、朋友和同事的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而且,那些对他人缺点的议论迟早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特别是校长不要在教师面前谈论别的老师的缺点,那样会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有问题当面提出来,态度诚恳,教师才能虚心接受。

(第三节 )如何克服校长急躁的心理情绪

校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或意想不到的情况,容易产生急躁冒进的情绪。这时,您要知道该如何去克服这种情绪,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一、培养自己的韧性

产生急躁情绪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性格的急躁,所以,首先要把自己急躁的性格磨平、磨慢。例如,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需要极大的细心、耐心和韧劲才能做好的事情,以培养自己的韧性。

二、制定适当的目标

为了避免急躁情绪的产生,您要制定适当的工作和生活目标,确定一个合理的实现目标的时间。目标太大,无法实现,容易产生冒进行为;目标预期时间不当,也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最终都会影响目标的实现。所以,目标要适当,日期要合理。

三、工作、生活要有计划性

许多生活、工作中的急躁情绪,都是在事先准备不足或计划不周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准备和计划的习惯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规则来慢慢养成。所以,校长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则,制定工作和生活计划,督促自己过有秩序的生活,进行有秩序的工作,长此以往,形成习惯。

四、办事要有条理性

校长在办事时,要讲究逻辑性,一步一步地来,做到有条不紊。如果办事缺乏条理性,事情就会越办越糟。

五、在重大行动前,做好各种预测准备工作

在重大行动之前,要做好周密的准备,以保证能够以平静的心情投入工作。在做各种决策之前,要广泛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仔细甄别,考察相关情况,预先谨慎地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可能,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一旦出现某种情况,理智地进行处理,不至于弄得惊慌失措。

六、遇急事要冷静、三思而行,尤其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校长在遇到难事、急事时,应保持头脑清醒,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时间、速度上适当放缓,通过必要的推迟、等待来防止急躁情绪的进一步扩大。在感觉自己将要产生急躁情绪时,首先在心理上进行自我放松,提醒自己不要急,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投入工作也不迟。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旦产生急躁情绪,不仅会影响正确制定决策,还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教师,引起教师的不安和不满。所以,校长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绪。

(第四节 )如何防止和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