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28

第28章 重视管理,创造和谐人际关系(3)

贯彻相容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胸怀坦荡,宽容大度,有容人之量,能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和批评。(2)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3)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要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清楚自己的短处,摆正自己在班子中的位置。评价他人不能凭老印象,也不能遇问题往坏处想,专挑毛病和缺点,要多看他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协调关系。

(五)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密切合作的心理状态。为尽可能发挥班子中各成员的优点和特长,组合成最优化的群体状态,取得管理的最佳效能,必须进行心理上的互补性建设。

贯彻互补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树立全局观点,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每位成员都要从整体出发看待自己的工作,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关心、支持他人的工作,甚至随时提醒他人将要懈怠或疏忽的工作,做到在工作上互相补充,分工不分家,彼此建立起风雨同舟的亲密关系。(2)每位成员应根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和班子动态,随时调节自己的心理、修正自己的言行,使班子始终处于高效运转的平衡状态。

二、心理建设的途径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心理建设有以下一些途径:

(一)通过领导班子会议进行

会议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和行政协调活动,通过会议及时对班子成员进行心理调适,对班子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各成员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帮助,是使学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

(二)通过个别谈心活动进行

谈心是进行平等、诚恳、和谐的思想交流的好形式,通过个别谈心,可以消除误解和思想隔阂,达到相互理解,增进团结,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进行谈心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场所,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要直率坦诚,谦虚谨慎,有理有节,耐心细微;要事先构思,讲究技巧,言语要朴实自然,以情感人,来取得双方共鸣,达到调适心理的目的。

(三)通过媒介进行

这里的媒介是指充当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中介的人。当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体之间由于发生冲突而难以进行情感交流时,发挥媒介的作用是最佳途径。

作为媒介应做到:(1)要具有高尚的品质,善于调查研究,讲究技巧,把握火候,有的放矢。(2)要加强感情联络,以取得冲突双方的信任。(3)与冲突每一方交流时,要做到信息准确,传递和反馈的信息要适时、适量,有弹性。

(四)通过娱乐活动进行

有意识安排娱乐活动,在活动中相互谦让,交流情感,从而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成见、误解和隔阂。

三、心理建设的基本方法

学校领导班子心理建设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自我修养法

自我修养法是班子成员自觉地修身养性,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方法。通过自我修养,个体承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这也有利于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情绪、情感源于人的需要,所以,修养者要修自己的“需要观”。如要分清哪些需要是正当的,哪些是不正当的;哪些需要是可以满足的,哪些是眼下不能满足的。不正当、不能满足的需要应果断放弃;即使是正当的、可以满足的需要,也要衡量一下主客观条件是否符合,以便集中精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情感沟通法

沟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混合交流,它是群体生命的要害。要维持领导群体的动态平衡,沿着既定的目标迈进,就要通过健全的灵敏的沟通结构来实现。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理想的沟通结构应为混合多向型,这种结构既注重沟通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义重视沟通同级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保持上下级之间的政令畅通,行动一致,还能促进同级之间互相关心,互相谅解,互相照顾,联系密切,协调配合。

(三)角色心理位置互换法

善于换位思考,是调节人际关系角色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上下级之间或同级之间发生冲突时,如果冲突双方能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各自站到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彼此之间就能相互谅解,双方关系亦可趋于改善,从而达到团结和谐的目的。

(四)闲聊法

闲聊法能使人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得到放松。闲聊中隐藏着目的,具有心理调适功能,使人于不知不觉中达到心理平衡,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闲聊可以消除隔膜。例如,当领导成员之间由于某件事而不能为对方所理解,又不便于直接解释时,可以在闲聊中进行旁敲侧击,让对方明白究竟,就能很快消除双方的隔膜,达到关系融洽。此外,在闲聊中,可以对对方进行心理安慰,打消对方的某些不合理的或不正当的念头,也可以对对方进行善意劝说或委婉拒绝,等等。总之,闲聊可以收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奇效。

(五)幽默风趣法

这种方法可以拉近人际心理距离,使疏远或紧张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但使用该方法必须因人、因地制宜,适时、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第四节 )如何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

新的教育体制下,校长的职能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一家之中,需有一个理财家长,家中才不至于乱方寸;一校之中,需有一个能干的校长,才会使教育长盛不败。做好一校之长并不是轻而易举与纸上谈兵的事情。

校长要有高瞻远瞩的远见,有治理学校的综合能力。作为一个校长,可以不强调的是你是否有太高的学历,但一定要有先见之明,有治理学校的各种能力。作为校长,就要为学校制度的订立产生决定的作用,而制度的订立没有先见之明,就可能适得其反,起不到任何监督与促进作用。作为校长,还要有协调好全体教师工作的能力。作为一个校长,所起的作用犹如作战的指挥官,他既要冲锋陷阵,以身作则,又要排兵布阵,让一兵一卒起到最佳作用。

校长与其他教师的关系,始终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校长既然是作战的指挥官,当然是一个学校所不能缺少的。但少了全心拥戴的士兵,少了勇往直前的排头兵,这个指挥官就成了光杆司令,因为没有了可供调遣的兵马。如何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

校长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平等、尊重、善待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学校里面,又有何理由做不到人人平等呢?校长要把自己放在与其他教师一样的人格地位上,消除官本位的影响。不要把自己头上的那顶小乌纱,作为压人的根据。首先,做到了敬人,人才会敬已。当然,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有管理者的威严和威信,说话要三思,做事要稳重。校长首先是一个教师,更要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公平、举贤、赞美

处事不公平,教师多有怨言。在学校内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制度,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对于钻研教学有成果的教师,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对于管理有方的教师,应要大胆提拔,大胆任用;在期中,在期末,在发现教师的成绩时,要及时表彰和鼓励,增其信心,长其志气。

此处所说的“公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待遇上的公正。待遇包括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对待教师,政治上要平等,无论是入党提干、评职评先、进修学习,乃至会议上的表扬、批评,都要以无私的政治眼光对待每一位教师。但公正的分配不等于平均摊分,要体现教师劳动的优劣,要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现在教师的待遇在政府的关怀下在不断地改善,学校的经济实力也在逐步增强。秉着实事求是、按劳分配、公开公正的原则,分配好学校可用于教工福利的财力,是校长管理好教师的重要方略。

二是教师使用上的公正。科学、恰当、公正地使用教师是一门学问,也直接显示校长的管理水平。首先校长要花气力去全面地了解每一位教师,从教师的家庭状况到个人生活,从学识水平到性格气质,从组织能力到教学水平,都应该了如指掌。其次要知人善用,不要因偏信和成见而用错人。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才能被重视;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自己的才能被埋没。我国历史上此类实例比比皆是。“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因得到刘玄德的高度赏识而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最好的证明。赏识、激发教师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在工作量的分配上也要一视同仁,诚恳老实的不能吃亏,刁钻狡猾的又不能沾光。每期的教学人员安排,校长不可不管。公正、合理地使用教师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是情感分配上的公正。人是有血有肉的,既要经济上的支持,更要情感上的抚慰。尊重、信任教师,关心、爱护教师,和教师交朋友,是校长的一项基本功。知识分子重感情,重友谊,只要领导能尽心尽力关心爱护他们,即使生活清贫些他们也不会计较。作为校长要以同样的态度、同样的热情、同样的行动对待每一位教师。济贫助困、嘘寒问暖要一视同仁。打个比方,某教师生病了,你去看望了,别的教师病了,你同样要去看看。对待教师戴有色眼镜,此热彼冷是管理不好教师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更是校长之大忌。

三、创造优良的环境吸引教师

优良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是每一个教师所向往的,改善环境是校长管理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太差,人心不向,教师的有序管理就无从谈起。

一所学校,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这地位和效益是由教学质量来决定的,这是校长们的共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成了校长们的自觉行动,这一点是可喜的。但如何重视学校多方位的建设,发展就不平衡了。

一所学校,从现在的形势看,一般来说,经费都不是很宽裕,作为学校的指挥者,在考虑教师的个人利益的同时,一定要花气力,花资金,尽力改善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一是学校硬件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三是学校教学氛围的营造。三者缺一不可。

四、制定科学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的教师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不制定一套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管理不好的。作为校长,在制订制度前,要有全盘的考虑,全面的了解,广泛征求意见。制订的规章既要科学又要严格。此处所说的科学,就是要符合党的政策,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要符合本校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所谓严格,就是要行为规范到位,奖罚制度落实,扬抑条款分明,不可统而言之,要没有随意性。

制度的制订是为了规范教师而不是为束缚教师。要在制度允许范围之内,留有让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要达到规范的目的,不能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只有落实才谈得上规范,才能真正管理好教师。校长与教师间一定要约束与激励并举,服从与协调共存,求同与存异同在,这样才会彼此信任,为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工作。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理顺和维护学校的各项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及学校领导、教师再不能自我封闭——“躲进小楼成一统”,自我陶醉于“象牙塔”中。为使学校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乘势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在做“人”的工作中,应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与教师间的民主关系

学校现代化,教师是基础,领导是关键。“领导是学校的灵魂”(陶行知语),处于核心、决策地位的领导的办学思想、教育行为、管理风格、工作作风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的全局性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在严于律己,做好表率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和调节好与教师的关系,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行事不能心血来潮草率了事或独断专行,应讲求民主,公平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尊重教师,多与教师沟通,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强化教师的民主权利,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定时召开教师座谈会,虚心听取意见,对教师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持欢迎态度,虚怀若谷、闻过则喜、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政策的制订,任何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均交教师讨论,教代会表决。对教师要有公正的评价,以事业为重,出于公心,不抱成见,不分亲疏,不计恩怨,以对教育的实际贡献来衡量教师的劳动价值。

(二)教师与教师间的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