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27

第27章 重视管理,创造和谐人际关系(2)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位小朋友:“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孩子夺眶而出的两行热泪,告诉林克莱特这孩子具有笔墨所难于形容的悲悯之情。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主持人林克莱特的与众不同之处是:他善于倾听,能够把孩子的话听完。“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他仍然保持着倾听者应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这份亲切、平和、耐心,让他听到了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清的心语。

林克莱特的做法是否能给我们的教师某种启迪呢?为人师者对待孩子们的诉说,能不能像林克莱特那样善于倾听,善于真诚地关注,善于保持一份耐心?事实上,一些教师比较习惯于滔滔不绝地说,喋喋不休地讲,缺少真诚地、关注地、亲切地、平和地、耐心地、静静地倾听,缺少与学生自由平等地交流。

而学会倾听,正是校长应有的基本素质。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校长走出思维定势的怪圈,抛开话语的霸权,更多地关注言语中的闪光点;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校长从言语中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倾听,可以帮助校长关注言语的特点,以及言语中折射出来的感受和兴趣,走进教师情感天地并与之零距离地接触,进而达到心灵的对话。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校长也一定善于触摸到教师内心的感触;一定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一定能发现谬误中的新奇,琐屑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含的真理。

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拒绝居高临下的告诉和训导;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拢,是情与情悄悄地对流。

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有了这种姿态,就能做到海纳百川、光明磊落、心底无私。

一、校长需要倾听的内容

耳听八方,能使校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广纳群言,能使校长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能使校长增长知识与才干。而学会倾听,则是校长实现上述目标应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校长需要倾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倾听不同意见

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怕的是没有不同意见,怕的是只有一种声音。压制不同意见,只能是死水一潭,充分倾听不同意见,就能形成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校长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听不同教师的意见,这样也有利于自己打开工作思路。

(二)倾听逆耳之言

人无完人,发自内心的提示与批评是一种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是一种难得的帮助。一个人如果长期听不到上级的逆耳之言,应该反省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长期听不到同级的逆耳之言,应该反省自己的人际关系;如果长期听不到下级的逆耳之言,应该反省自己的工作作风。

(三)倾听群众呼声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倾听群众呼声,就是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当作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当年毛泽东同志从边区一个农民发出的一句牢骚话中,反省征粮过多、群众负担太重的问题,及时抓了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实行精兵简政两件大事,密切了边区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今天,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民情、解民困,做群众的贴心人。

校长也要常常听听教师们的呼声,以学校和教师的利益为重,为教师解决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难题。

(四)倾听背后议论

背后议论可能当时听不到,但迟早是要传入耳中的。听了这种议论,不要急于辩解,重要的是用事实来澄清。红军长征后,陈毅带领部分红军战士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由于形势险恶,党的一些经费由几个负责人缠在腰里小心保管着。有些战士不了解情况,便在背后议论,怀疑经费已落入个人腰包。陈毅听后,立即把队伍召集在一起,然后从腰上解下布袋,当啷啷,把金子全部倒在桌上,诚恳地说:“同志们,这是党的钱,只有这么多,是准备特殊情况下应急用的。党要我保管,我从来一个都没敢乱用。我有责任通知大家,万一我被敌人一枪打死了,尸首可以不要,钱无论如何要拿回来。”从陈毅“倒金”来看,背后议论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监督方式。背后议论不可怕,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以自己公开公正的实际行动,消除各种议论。

二、倾听教师意见的方法

倾听教师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

首先,要凝神倾听。目光应凝视对方,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你正在认真地听他谈话;其次,在教师谈话期间,你应在适当的时候用“嗯”、“哦”、“好”等有声语言表明你对谈话者的注意和兴趣;再次,对教师谈话中有用的信息可适当地做些诸如点头的动作,以示你对谈话者提供的信息的认可;又次,要使自己的感情随着谈话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二)要洞悉谈话人话语的真伪

有时,谈话者提供的信息含“金”量不高。他们的信息有的出于猜测、臆断,有的来自于道听途说,有的出自于个人的偏见等。校长应对谈话者提供的信息来一番去伪存真,以免因筛选信息过程中的不慎而导致失误。在洞悉谈话者话语的真伪时,要注意联系对方平时的表现和结合对方的思想素质、认识水平等进行全面分析。

(三)“听话听音,锣鼓听声”

话语的“弦外之音”在表面上是看不到的,但它传达的信息却是极为微妙的,需要精心捕捉。准确、细心地辨别各种言外之意,体察言者的真正用心,可以使自己避免言语行为的盲目性,胸有成竹从容自如地跟随谈话的教师。教师也会因校长敏锐地洞悉他的想法而对校长表现出由衷的敬佩和赞赏,觉得校长真棒。否则,不仅将影响交谈的顺利进行,而且易产生误解。如一位年轻的教师在非正式场合向校长说起工作量多、任务重。这位校长误认为教师在叫苦,于是说了一大通要吃苦耐劳,要无私奉献的官场套话,结果那位年轻教师愤然离去。其实那位教师只是随便反映一下情况,让校长知道他工作的辛苦,肯定和承认他在学校里的地位和作用。倘若那位校长能细心体察其言外之意,说些得体的安慰话,表示一下作为校长对教师工作辛苦的关心和肯定。那位教师非但不会愤然离去,而且有可能会越发卖力地工作。

“听话听音,锣鼓听音”,这句俗语可谓不失其珍的至理名言。如果校长都能熟悉、掌握这个道理,体察教师内心真实想法,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调整好自己的心境,尽可能进入对方的角色,设身处地替教师想想,那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四)及时反馈,适当插话

与教师交谈,倘若“金口”一味不开,未免使人显得尴尬,教师也会因校长的一无反应大生疑惑,不好意思再滔滔不绝。相反,校长如能主动、迅速地对教师的讲话做出反应,则会极大地鼓舞教师的热情。因此,在倾听教师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主动及时地做出反馈。在适当的时候,插问一两句,表示在倾听他的言论。如:“您说得对”,“应该是这样”,“您讲的有趣极了”,“是吗?”“以后怎样了呢?”或采用“嗯”等副语言与教师讲话相呼应。当教师要终止讲话时,而校长又需要让教师继续下去,可选择教师常提出的某一地方、某一人,进行问询,使教师感兴趣。这样,谈话就会继续进行。

(五)讲究礼仪,善用态势语

倾听教师谈话,校长要讲究礼仪,要耐心、细心、热情、诚恳,除恰当地使用语言和语气外,还要善于运用态势语言。运用表情、姿态、动作等态势语言来传递有关信息,直接表情达意,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增加倾听的效果。在倾听教师谈话时,校长应表情自然,以微笑向人。微笑是礼貌的表示,更是和睦相处的反映。微笑能使教师消除紧张感,使之感到校长的友善、亲切和平易近人,从而缩短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愿意将心里话和盘托出。

眼神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在运用眼神时,既要克服眼神的呆滞和犹豫,又要反映那种在眼神中表现出故弄玄虚、高深莫测的样子。在室内与教师个别谈话时,注视的范围应在距离教师两肩外侧十公分地方划两条竖线,在头顶上划一条横线,胸前划一条横线,组成一个方框之内为最佳。校长要随时察言观色,注意教师的音调、表情、姿态,仔细地听取教师意见。校长在听教师讲话,有时还应微微向前倾身,以显示出对教师谈话内容的关注和兴趣。

(六)注意时境,巧用坐向

校长倾听教师讲话的过程,是听、说双方直接沟通,在同一时间背景、特定条件下,面对面进行的动态行为,与时间一起流动,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互为影响,直接发生作用。因此,校长在与教师谈话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一般说来,对于涉及到比较严肃的情况,则可在室外交谈。谈话要有充足的时间,不要安排在教师上课之前。

视线心理学中说:人们面对面地坐向,易造成紧张、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彼此横向而坐或斜线而坐,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减弱视线的对应性,那么就可以避免尖锐的对立状态。反之,就可以造成对立关系。因此,校长在倾听教师谈话时,应尽量避免与教师正面相对,应当侧身而坐或取直角的位置。特别是倾听情绪欠佳的教师谈话,应坐在教师的身旁,使教师获得关心、温暖的心理感受。

(第三节 )如何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心理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它的群体优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一般谈到群体优化,人们往往只涉及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建设。事实上,一个领导班子组建以后,由于各成员在知识、能力、气质、分管“条”“块”等因素上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分歧。为减少内耗,协调平衡,凝聚力量,发挥1+1>2的巨大整体功效,作为核心人物的“班长”(校长),重视领导班子的心理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心理建设要遵循的原则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心理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认同性原则

所谓认同性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认识上的一致性、共同性。认同性是学校领导班子心理建设的首要因素。

贯彻认同性原则应切实做好以下三点:(1)育人是学校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要依据学校教育目标制定出管理目标,并分解成各部门的子目标,分别和班子各分管成员达成心理契合,从而起到统一认识、鼓舞斗志的作用。(2)每一位领导成员要有整体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处处从整体利益出发,置个人名利得失于度外,把个人分工负责与集体领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下好一盘棋”。(3)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采取正确的方法消除分歧,不断提高各成员的认识水平,逐步形成共同的信念。

(二)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是指班子成员必须用平等的观点处理相互关系,坚持上下左右之间在政治上、人格上的平等,特别是校长,对各成员要一视同仁,即对成员可以有职务上的、工作上的区分度,但切不可有感情上的亲疏,更不能培植“心腹”。要秉公办事,一碗水端平,与下属保持等距离接触,搞大团结,不能搞小圈子,做到“公事以外才是朋友”。

(三)和谐性原则

和谐性是指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心情舒畅、配合默契的特征。和谐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具有两极特性,决定了人在工作和交往中的积极或消极的心态。

贯彻和谐性原则应做到:(1)要充分认识和谐的情感是“下好一盘棋”的前提。“以情感人”是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高级投资”,校长要带头用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去影响他人,陶冶他人。同时,班子中其他成员也要不断强化情感的纽带作用,促使整个班子人际关系的和谐化。(2)要充分认识到培养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是每一位称职的管理者应有的能力。班子各成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对人公正,处事公平;与人相处思想境界要高一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大局出发,为了整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不居功,不自傲,甘做铺路石,不断培养积极情感。对消极情感要进行适当的调控,变消极为积极,以形成团结有力的战斗集体。

(四)相容性原则

相容性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容纳、气氛融洽的心理状态。它能创造一种愉悦的心理气氛,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从而促进团结,发挥个体的心理潜能,提高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