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33

第33章 正确施权全面树立校长权威(1)

(第一节 )如何发挥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领导管理好一所学校,仅凭上级授予他的行政权力产生的权力影响力是不够的,还必须靠自己的思想修养、人格魅力、领导艺术、文化层次、群众关系等诸多因素,赢得教职工信任而产生的非权利影响力。

一、小议职权影响力与非职权影响力

职权,是法定的领导地位。一旦被任命或选举产生赋予某个人某种职务,其权力即客观存在,并立即生效。权力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违抗性。这权力来源于外界赋予,来源于世界通行的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和首长负责制。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权力也就越大。一旦失去职位,该权力也就随之消失。

非职权影响力则不同,它是在长期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作用于人们内心深处及潜意识层面的一种人格力量,是一种内在的无形胜有形的威信。它与职务高低无直接关系,但作用却不可低估。它还具有主动性和不愿违抗性。无职权的人,其非职权影响力照样可以存在,甚至可高于有职权的人。职权已消亡的原领导者,其非职权影响力可以在社会上延续相当一段时间,甚至不随时空而变。

把握分寸,用好职权,舒展才华,成就事业,既可强化已有的职权影响力,也可以建立更大的非职权影响力。而滥用职权,或越权越位,既与党纪国法不容,也会使非职权影响力黯然失色。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非职权影响力的作用,在职权范围内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二、怎样提升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

(一)要坚持以才服人

才从何来?来自学习。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善于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瞎指挥和决策失误,工作起来才能让人信服。

(1)教学上要是行家。

教学业务上若校长不是行家,是一个平庸之辈,教职工定然不服。因此,校长必是教学的行家,要真正姓其“教”,而不是姓其“官”。无论是自身教学或是教学评论都是行家里手,这样才能使师生心悦诚服。人们说,校长是教师的老师,从这种意义上讲,才能让师生尊其师,信其道,增强校长的影响力。

(2)要做教育科研,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实践的先锋。

当前教育教学科研、改革是势在必行,学校要发展,要办出特色这是必由之路,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创新的素质,并身体力行做实践探索的领路人,这样才能在老师群体中真正具有影响力。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否则任何行政指令,规章卡压都将是苍白无力的。

(3)要做廉洁的模范。

当今社会环境条件下,师生对腐败行为是深恶痛绝的。校长要有影响力必须清正廉洁。电视剧《阳光地带》中有两个难忘的片断:面对个体户送来的一沓钞票和新总务主任谈心时,校长韩枫情绪激动地说:“你要拿学校的钱,一心一意办公事,办好事,办实事,否则撤职查办”。校长清正廉洁的形象跃然屏上。由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校长韩枫在领导班子内有权威,在教职工中有威信,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日趋增强,就是很好地写照。校长只有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才能树立起威信,才能有影响力。

(4)个性品质要宽以待人、海纳百川。

社会是一个大学校,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都会在学校重现。教职工性格各异,禀赋不一,矛盾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怎样和师生建立和谐的情感,以有效地增强校长的影响力,我认为校长要有宽以待人、海纳百川的气概和肚量。具体地概括为“四容”:一要容人之长。尊才、爱才、用才。二要容人之导。即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求同存异,择善而从。三要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校长,对教职工的缺点错误,既要教育批评、引导,又要宏度对待,四要容人之忧。由于主客观原因,人的喜怒哀乐憎恶惧等七情时时会发生,对立态度、厌恶情绪、反常现象,甚至出言不逊、侮辱人格的事也难以避免。作为校长,遇到这类现象,就要宽大为怀、高度克制,从大处着眼,不计个人恩怨。这样才能和教职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职工中建立高尚的人格形象,从而提高其影响力。

(二)要坚持以情感人

校长要讲原则,但也要讲感情。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应当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主动促进上下级之间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与全体教师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他们的血肉联系。切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官僚主义。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常出现不同的结果。校长必须在处理诸多事情中,真正学会辩证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重要,大胆指挥更重要,力行与指挥,实质是非权力因素与权力因素的关系,要在非权力因素上赢得信任、支持,才能发生权力因素的效应。

(三)要坚持以德感人

俗话说“人为本,德为先。”校长要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廉”字。“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公生明,廉生威。”校长只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就一定能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感染群众,树立良好的形象。

以德感人,就是要求校长确立领导哲学,换言之,就是明确提出其办学思想,以指导和影响教职工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所谓领导哲学,就是领导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校长来说,就是从意识和存在的关系,管理的主客体关系等角度,对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哲学概括。主要表现在校长能够提出合乎时代和国家要求的办学价值观和教育观,并成为创造性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通过办学实践的积累,逐渐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不少卓有成效的办学经验证明,特色学校既有一般学校的共性,又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是融理论、研究、实践为一体的一种创造性教育实践。所以校长的领导哲学,是形成独特的学校气氛和工作风格,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认识与实践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动力,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才能极大限度地将全体教职工吸引在校长的旗帜下,给教职工群体以极大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才能真正提高校长的影响力,树立其崇高的威信。

总言之,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在治校中,要辩证地处理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的关系,原则与灵活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豁达与碰硬的关系。校长应当做教学的行家、改革的先锋、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贴心人。这样学校有向心力、凝聚力,师生与校长团结一致,和谐共事,才能实现办学目标。

(第二节 )如何正确对待教师犯的错误

一、校长正确处理教师的错误

一位老木匠吃完饭正在闭目养神,大徒弟走过来说:“师父,二弟在洗碗时把碗打破了。”师父不动声色,心平气和地说:“你是永远不会打破碗的。”师父说得对,大徒弟是永远不会打破碗的,因为他从来都不洗碗。

一个人只有什么事都不干,那才会永远不犯错误,然而这也是他最大的错误。大徒弟只看到了别人在办事时犯的一个小错误,而忽视了他自己犯的大错误,即不去做事。犯错误在办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当时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而造成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不要以怕犯错误而拒绝去做任何事,关键在于犯了错误之后如何去正确对待。

显然,有些错误是可以容忍的,有些则不然。错误发生后,确实应对此采取一些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应是纠正性的行为而非责怪。“错误”会给教师一个特殊的机会去学习与提高。发展与成功离不开冒险,而提高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与错误完全绝缘。

作为校长应该这样处理教师所犯的错误:

(一)先判断这个行为是“态度错误”还是“方法错误”

态度错误是指教师做事不认真,故意犯错并想要逃脱惩罚。如果是这样,校长要严厉地加以惩罚。方法错误指教师非常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情,但出于一些原因未能如愿,对于这样的错误,校长要非常宽容地加以处理。校长还要对出发点好而犯错误的教师进行表扬。

(二)错误的解决办法不仅仅只有一种惩罚

如果你对教师的每一个错误都要进行惩罚,那么教师的心思就会放在如何保全自己上面,而根本不会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的工作目的就是避免错误,而非争取成功。他们几乎没有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是没有上级的指示,他们就什么都不干。他们会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找借口逃避工作。这样的话错误可能不会发生了,但会影响学校的发展。

(三)帮助教师一起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话说得对极了。有了错就应该以及时加以改正,否则同样的错误就会一直伴随着你,并最终将使你自己品尝由它导致的苦果。相反,如果难以及时改正错误,从中得出教训,那你将会受益无穷。

(四)引导教师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人总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起来。只有在不断地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避免重蹈覆辙,才能有辉煌的明天。

二、正确对待错误

“错”这个字大家并不陌生,不管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学习,都有它的影子。

“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有些人把它当成了个人前进的动力,因为“错”能使人牢牢地记住,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它能使一个弱者变成强者。我在一次考试中考得不理想,我吸取了这个教训,发现了错的原因,又结合了书上的知识,终于一连几次考试都得了满分。所以“错”能给某些人一点启示,催人上进。但它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打击,当有些人知道自己做错了的时候,却不肯承认错误,以至挣扎在崩溃的边缘上。古往今来,有多少朝代就是因为君主一错再错,最后导致灭亡。有些人就是因为错了,而接受不了,从而渐渐地落后。所以“错”也能给以某些人消极的影响,催人落后。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错误,而且错误会时常出现。所以,我们还应该学会与错误一起成长。

我们几乎每一天都能从各种各样的媒体中听到别人成功的欢呼和感觉到成功者的喜悦。的确,只要是一个健康的稍微有点企图心的人,谁不期盼这样的日子?谁不渴望这样的成就?平常羡慕别人成功的同时,总会抱怨自己不小心犯下大大小小的错,总是遗憾自己与机遇擦肩而过,与成功无缘。事实表明并不是成功与我们无缘,而是我们缺乏坚决要成功的态度,应该成功的,结果没有成功。许许多多的成功都是在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成长,从大错到小错,从小错到辉煌。世界上没有人不犯错就获得了成功,即使成功了一点,那也是不能持续的失去基石的成功。每一个人要有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更需要有解决错误的思路,只有正确对待错误,才能更好地与错误一起成长。

学会与错误一起成长,不要误解为错误越多越大越好。真理与谬论往往只有一步之差,不要小看一点点差别,而引发的结果可能是相距千里。然而只要去做事,犯错误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阅历毕竟是有限的,而环境和事情是复杂的、变化的。犯错误固然不可取,更为关键的是面对错误的心态是否正确和对待错误的处理办法是否有效。既然犯错误不可避免,何不从容、勇敢去面对?既然是错误就肯定跟正确有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和努力,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必须有对应的预防纠正措施,从而靠近了成功。正所谓小错不断,大错才能杜绝;反之小错不出,一出就犯大错。

学会与错误一起成长还必须勇于去犯错误。现实中很多事情可以参照过去人做过的办法,然而很多办法却是现代人无法复制的,毕竟事过境迁。更多的事情是前人没有遇到的,根本谈不上学习前辈的办法,这时候往往最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如果因循守旧地思考和行动,表面看起来好像不会犯大错,却无法得到时间和空间的突破,依然停留在前辈的水平上,离成功依然遥遥无期,是否有勇于犯错误的勇气和估算显然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敢于犯错误不是盲目蛮干,是对错误有预见和估算的自信,是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勇于去犯错是对未来的实力挑战,是探索未来的锋利宝剑。

学会与错误一起成长的核心是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它不但是态度问题,也是行为论的因素。总结错误是理性的回想,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必经之路。思考错误是智慧的升华,是预见未知、开拓新空间的前提。只有善于从错误中分析才能更好去犯错误,如何去犯错误才会成本最低?如何去犯错误才能进步更快?

没有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则会自我束缚,自我压制,从而错过了发现发展的机会。没有正确的错误分析则会与既定目标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