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39

第39章 创新领导,提高学校发展速度(4)

学校德育内容应该在紧扣德育大纲、教育方针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符合学校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德育是分层、渐进的,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及各学习阶段德育的具体内容,形成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潜移默化地提高德育的广度和深度。初中阶段德育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自强、自尊、自信、自立、诚实、守信、文明守纪、乐观、进取的良好品质,培养“两意识”(爱国意识,公民意识)。高中阶段德育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教育为重点,强化“两意识”,着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合格的接班人。

同时,德育内容要紧扣时代脉搏,贴紧社会生活,做到与时俱进,体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发挥“悟理、激情、导行”的作用。

(三)载体创新实施氛围型德育

德育不能仅靠说理教育,还要营造育人的优良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学校德育工作就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抓住机遇,创设载体,通过系列教育,能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利用学生军训制度,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每年对新生进行军训,通过摸爬滚打、栉风沐雨、长途拉练、盛大的阅兵仪式,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毅力,强健学生体魄,强化学生集体观念和国防意识。

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创设育人环境,进行思想教育。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往往举国上下共同关注、共同参与,这就为进行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学校若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投入其中,以新颖的活动为载体,优化育人“小气候”,势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道德水准。

(四)机制创新实施系统型德育

利用德育工作领导、评估、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有益力量参与思想道德教育。

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确保德育工作制度化。如推行“一岗双责”的领导工作机制,分工负责、逐级负责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各业务部门和群众组织参加的德育工作齐抓共管机制,实现德育工作一体化;坚持德育工作评估与激励机制的创新,利用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利用把思想政治表现纳入教职工量化考核滚动聘任制度,坚持“班组一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形成责任共负、荣辱与共的年级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发扬“典型引路”的德育工作方法。坚持班级德育量化考核,评选“十佳中学生”、“十佳”团(队)员标兵,评选爱校护校模范,加大激励力度,形成激励制度。

实施家校联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立校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引导家长重视家教,指导家长科学施教,规范家长家教行为,提高家长家教能力,促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体化。

新的思想激发新的探索,新的探索促进新的实践,新的实践产生新的活力,新的活力推动德育工作进入新境界,迈上新台阶,创造新成绩。创新是德育工作不竭的动力。

(第六节 )如何实现学校环境的创新

学校环境,顾名思义,即指学校所处的地方、情况和条件。具体来讲,可划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校容校貌等;软环境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氛围等。

学校环境创新是“环境育人”的需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校环境创新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学校环境创新上,要遵循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潜移默化的原则,在创新上下功夫,力争形成特色,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要十分重视学校环境建设,特别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推动学校环境创新,营造一种向上、宽松、和谐、优美、整洁的良好校园环境,以促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校环境创新的原则

学校环境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时俱进的原则

社会是育人的大环境,学校是育人的小环境,两者之间应是协调统一的。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学校,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确立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学校环境创新中要注意凸现时代特色。如硬环境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设施、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校园面貌、建筑设施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具有新颖感、现代感、优美感,使师生有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系列主题活动,构建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借此影响师生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在环境创新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符合学生思维、学习、成长的规律和特点,以释放和挖掘学生的天性和潜能。校园环境要处处体现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欢快轻松。包括校园景点、活动场所、文化长廊的设计和布置都应体现这一原则。同时,在学校环境创新上也应立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活动,发动学生出主意,亲自动手,将教育过程融入到优化校园环境的过程中。武汉市蔡家田小学号召每一个学生为班级设计美化一面墙壁,让“墙壁”说话,使学生在享受、体味中接受教育。另外,在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时,切忌呆板枯燥,要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事例或形式新颖的活动,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和效仿。

(三)潜移默化的原则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周边事物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在学校环境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贯彻这一原则,把学校环境中的一切因素按照教育者的意志纳入学生的直觉和感兴趣的范围内,从而影响、诱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心理和生理的成长,使教育阵地进一步扩展,使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充,从而形成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创造的良好环境,提高教育的整体性。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到室内、走廊等的装饰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规划,形成既统一,又独特的校园风格,武汉市蔡家田小学在教室、走廊、过道、墙壁上挂有名人画像和警句格言;在每个教室里校训都醒目而且美观,讲台和窗台上都摆放着学生培育的花卉,使学生身处其中,久而久之,于无形中受到教育。

二、学校环境创新的重要性

学校环境创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环境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学校的发展变化、办学条件的改善,无不凝聚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关怀,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的生动教材;另外,环境创新丰富了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深入人心,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断增强。武汉市蔡家田小学在校外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麻城寻找革命先辈奋斗的足迹,同时,在校园的围墙上设有中国革命大型浮雕群,从而加深学生对新中国的了解和热爱党的感情;武汉市警予中学在校内修建了警予纪念馆,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效果显著。

其次,学校环境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校环境创新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力求构建一个注重实践鼓励创新的育人环境,并将这种思想渗到学校管理、教学、服务、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此,在学校环境创新中,要努力建设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场所,要加大高科技宣传力度,以科普的方式向学生宣传介绍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和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未来奥秘的热情;要尽快实现教学、学习手段的现代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现代科技成果给他们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创造的兴趣;要激励学生动手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利于创新和主动发展的大空间。要做到上述的几点,就必须依靠学校环境创新,硬环境要创新,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软环境要创新,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拓宽教育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创造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武汉市蔡家田小学在校内开辟了“三园”基地:陶艺园、鸟语园、种植园,面向学生开放,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劳动实践的快乐。既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又培养了其创造能力。

再次,学校环境创新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学校环境创新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学习空间,主张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展露个性、特长,并加以正确引导和开发,走自我发展,百花齐放之路。武汉市育才小学投巨资建立了“个性空间”学生活动中心,中心开辟了音乐、舞蹈、美术、乒乓球、器乐等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了培育个性,发挥特长的天地,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学校环境创新是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每所学校都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学校环境创新的原则,在环境创新上下功夫,注重积累和继承,形成自身特色,为学生搭建一片挥洒青春,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舞台。

三、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她是学校的综合环境,其内涵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硬环境)和代表先进思想、科技、知识、人文文化的精神环境(软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其内容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人才观的转变……在丰富和完善着校园文化的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当今校园文化的状况,将预示着未来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的本质和作用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办成什么样的学校,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其本质是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主要体现在校园中办学目标,领导艺术,师资力量,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可以说,校园文化氛围就是一个“染色缸”,会把人的心灵着成不同的颜色。学校必须极力维护积极健康、文明、进步的文化氛围。以正压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认真分析,校园文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要积极营造“乐学、善思、积极、进取”的校风,明确办学理念和德育培养目标。在广大教师中要形成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共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建立诚信、乐观、愉快师生关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校园生活、学习的美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求知的欲望。在学生之间,建立互助、坦诚、友善的同学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人际关系,热爱校园生活。净化心灵,启迪睿智,树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榜样旗帜,引导全体师生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

2.规范作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健全各项制度,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位成员,是学校扶正压邪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法治”的体现,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形成做人的基本准则,受益终生。同时辅之以“德治”,有容乃大,体现有原则的包容、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拉近师生关系,增强亲和力,定然收到更佳的效果。农村乡校学困生相对较多,厌学、逃学时有发生。我们特别重视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排解矛盾,积极引导,与家长、社会取得联系,密切配合,收到较好的效果。

3.净化作用。一个学校文化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最终体现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群体特征,它的形成对外来的消极思想具有筛选和净化作用。扬善弃恶,扶正压邪,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受到感应。这是保持校园文化纯洁性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