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47

第47章 成功校长领导典范及管理案例(6)

张校长上任后,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于是在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

请分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

竞争有积极作用: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态度。

管理上的建议: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与独立);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案例五

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

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或“小集团”帽子;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对积极型应支持鼓励,对消极型应引导转化。

案例六

冯阳生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对他真是宠不得又横不得。冯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地区、省里都有名气。学校交给他的工作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领导不舒服。

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冯老师。冯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冯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

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做,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冯老师的要求是正当的,校长应给予一定的权力,可以考虑让他担任实习小组的副组长等职务。

2.这里涉及领导用人原则的问题。领导用人要用人不疑,并用其所长,重在使用。注意责、权、利的结合。

3.案例中的冯老师是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的老师,对这样业务成熟的教师,领导要适当授予一定的权力,这样既利于工作的完成,更利于教师的成长。

案例七

例1.

下午4点A中学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即将开始,与会者面前摆着笔记本,两个座位空者。

差一分四点,张校长进来说:“现在开会了,大家都很忙。这是会议议程,每人取一张。大家都知道,教委将在本市选择一些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我打算争取试点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已看过教委的文件,以及我为本校拟订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

这时门开了,迟到者小心翼翼进来,关上门,座到空位上。校长看了他一眼,继续说“对于我所拟订的改造试点计划表,以及对你们年级和教研室的要求,有什么困难吗?”

会议如此继续下去……

例2.

B中学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将在5分钟后开始。王校长在室内一角,正热心地与位教研室主任交谈。四点零三分,校长看了一下室内说:“我们再等宋老师一会儿,我知道他对这个议题很有兴趣。”

四点零八分,王校长建议会议开始。大家随便围成一个圆圈坐着。王校长说:“我希望了解各位对教委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的看法,我们学校是否试点,有什么意见。”大多数与会者都发表了意见。大家都同意学校试点,并提了改革试点的建议。王校长正要说话,宋老师进来说:“抱歉,迟到了。我与家长谈话,多用了一些时间。”

“没关系。倒杯茶,拉把椅子来坐,我们告诉你刚才谈了些什么”校长说。

宋老师坐好了,会议开始讨论校长提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拟订学校的改革计划”,试描述这两个学校校长采取的不同领导方式?两位校长领导方式有哪些主要差异?

你认为那一种领导方式较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B中学的方式较好。A中学:张校长是采取任务型的领导方式;B中学:王校长是采取以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从本例来看A与B两校的校长在召开会议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不同:对成员的态度及与成员相处的关系不同;决策与采取决定的方式不同;会议召开的方式及时间要求也不相同。B校王校长的领导行为方式要优于A校张校长。学校是非生产部门、人际取向的领导应优于生产(或任务)取向的领导。

案例八

某校新来了一位安校长,他的做法和前任校长形成极大的反差。前任校长比较专断,大事小事都一人说了算。而安校长到校后就和四位副校长开会。他说:论教学,我不如老赵;论后勤,我不如老钱;论小学部,我不如老李;论初中部,我不如老孙。今后你们要各司其职,大胆工作,干好了是你们的成绩,出了问题,大家研究。这时,大家面面向看,心里都在问:那你校长,干什么?之后,三个月后,安校长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改革措施,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校长受到教师的尊敬的好评。

试用领导风格理论分析、论述安校长为什么“安乐”而有成绩。

参考答案:

1.简要说明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风格的表现。

2.本案例中的安校长属民主型领导作风。

3.安校长能够看到几位副校长的优势、特点,采取的是支持型和集体讨论决策的民主方式。

六案例分析(2)

1.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

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员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不料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这位教师说:“我这节可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老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已无法进行下去了。教师的不满,明里暗里的软抵抗行动,李校长耳闻目睹。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情况,他陷入了沉思。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分析以上案例,并为校长提出新的建议。

答题思路:

李校长采取“抽查听课”来检查教学的做法受到教师的抵制,管理方法的行不通反映出管理措施的心理依据有误。“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打招呼”“不要走漏风声”等做法都反映出校长对教师的基本估计,即教师的工作都是被迫的,教师对学校组织目标是不认同的,因此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一定会“偷懒”,在领导面前的表现经常是“假”的等。显然李校长奉行的是“经济人”的人性假设。这些不尊重人的做法当然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抵触,这说明经济人的假设不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制定出有效的教师管理措施,李校长还应从改变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开始。

2.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

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党支部书记提出,根据依法治校的精神,对学校规章制度要进行全面修订,这次修订要求制度定的严一点还是宽一点,请同志们讨论一下,定个调子,让各部门根据这个调子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规章制度就是要从严、从细,越严越细越能堵塞漏洞。有人认为出问题就说这个制度有漏洞,不科学,规章制度靠人来操作,关键是人的素质问题,高素质的人就是没有制度约束,也不会出问题。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对同志基本信任的基础上,并不是说制度越严越好,把什么都定的很死,不利于发挥责任人的作用,要给责任人一点负责的空间。双方争持不下。

谈谈你对以上案例提出的问题的认识,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依据,说明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题思路:(1)制定学校各项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在学校一般分为两个系统,即教学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2)制定针对教师的制度要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化,倡导人性化管理,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3)慎用经济人人性假设。

3.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某中学选拔教学处主任,学校经过考察提出了学校唯一的硕士小张老师。那时,小张刚刚29岁,是该学校学历最高的年轻教师。不仅如此,由于其突出的科研成果,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另外,小张还是党员,参加过本市的党代会。他为人谦虚谨慎,待人和蔼可亲,被同事们认为是难得的好人。小张老师的不足之处是在此之前没有承担过任何管理工作、而且他不太愿意进行交际活动,平常学校行政工作也不怎么过问。在学校领导班子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小张德才兼备,完全符合干部的“四化”要求,是教务主任的合适人选,于是,一致同意小张担任教务主任。当校长会同人事干部找小张谈话时,小张表示自己工作能力不行,做教务主任不合适,最好还是让他静静心心地搞业务。但经过校领导和人事同志做工作后,小张服从了组织的决定。教师对新的教务主任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积极给予配合。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大失所望。他们发现,新的主任不仅对学校教学管理缺乏思路,而且魄力不够、缺乏主见。小张自己也在班子内部提出,这个班子就做个“维持会”吧。于是,在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校工作就这样维持着现状,许多发展机遇都未能及时抓住,学校发展处于停滞状况。一些教师从期望变为失望,又变成了不满。小张自己也感到教务主任这个工作成了他的包袱,进而有了思想负担,并且,由此影响了身体。在这种情况下,小张向学校提出了辞呈,要求辞去教务主任的职务。但是,学校领导班子认为班子组建时间不长,与四年任期的到期期限相差太远,加之小张又没有犯什么错误,所以不能批准他的辞职申请。

然而,小张去意已定,于是,他不去参加学校召开的任何有关会议和活动,也不召开教务会议,甚至连主任办公室也不去。这个状况维持了几个月,学校领导班子才同意小张的辞职。

就这样小张从做了两年的教学主任岗位上无功而退。

在管理活动中应确定怎样的用人原则,并以此分析以上案例。

答题思路:(1)用人的基本原则是“因事择人”,教学处主任与教师的岗位要求不同。

(2)根据“用人之长”的原则,小张教学能力强,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却不是一位称职的管理人员。

(3)用人不当既贻误了工作,又使小张无所作为,造成的是“两败俱伤”

的结果。

4.实习小组组长应由谁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