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06

第6章 加强学习,奠定领导能力基础(5)

校长也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看你怎么用。有一位企业经理很会“量才用人”;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检查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监督员,让一团和气的人去做民事调解工作,让争强好胜的人去完成突击任务,让精打细算的人当保管员和采购员。在这位经理眼中,没有庸才,没有蠢材,没有歪才,个个都是人才。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个人心情愉快,经理管理轻松,企业效益递增。

六、博学多才

博学多才是形成校长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博学是说常识要广博,要有方方面面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高尔基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而知识一般都是是按一定的学科进行的,作为一校之长就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学科知识。

政治科学: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熟悉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正确的思想观念领导学校。

学科科学:校长必须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精通1-2门课程,熟悉学校所开各门课程的一般知识,了解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法,与师生有共同的学科语言,不说外行话。

教育科学:校长必须掌握较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教学法、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卫生学等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艺术,具有教学才能,懂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管理科学:管理也是一门科学,校长应掌握教育行政学、教育管理学、学校管理学等知识,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学校,能掌握学校各种统计指标的特性和主要计算方法,能对学校教学质量、工作效率和科研实验进行分析,能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组织教育、教学及其改革和实验。

心理科学:校长应掌握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和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师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能够及时调适师生不正常的心理。掌握领导特性理论、行为理论、作风理论和权变理论,提高领导艺术。多才指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智慧,既包含较强的口才,也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深刻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高度的注意力以及较高的创造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独到的决断能力,还包括个人的专业及业余才能,如绘画、书法、音乐、体育、棋艺等。这些才能都能增强教职员工对校长的敬佩感,认识到校长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极大地增强了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大大增强了校长的凝聚力。

校长的多才还反映在行为和品格上。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取得成绩的愿望特别强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工作;具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能够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有能力扭转困难局面;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具有真知灼见,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左右摇摆;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拍板、敢于实践,而不是优柔寡断,保守平庸;有旺盛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不学无术,醉心于拉关系搞权术。

校长的博学多才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它不是仰仗校长的职务、地位和权力获得的,而是校长自身的主观努力和行为所造就的人格力量。它不是单纯靠外力推动,而是靠教职工在心悦诚服的心理基础上,自觉自愿地团结在校长的周围,心相容,心相通,心相印,因而产生的凝聚力是最强大最持久的。

(第八节 )如何提高校长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一、校长应具备的素质

在办学过程中,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好的校长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因此,做一个校长很不容易,做一个好校长更不容易,提高校长的素质和能力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作为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素质呢?

校长素质就是校长管理学校,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所应具有的稳定品质。校长必须有“杂家”的本领。

(一)理论素质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校长是学校领导班子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应该是一名比较优秀的思想工作者。学校的核心是育人,学校的许多问题都集中地表现在育人的问题上。基础教育是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普通的文化科学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它的特点:一是不定向;二是不专门化;三是要面向多数学生;四是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校长,治校、管理始终要依据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但是,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等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当中,都不能说已经解决得很好,只有很好地学习理论,掌握理论,才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二)品德素质

管好一个学校,校长要有威信,说话要有人听,做了决定要有人执行,教育机制才能有效运转,威信主要来自公正、廉洁、公平,公正和公平,处理事情就非常明白;廉洁,就会有威信。校长作为主要领导者,为政不廉洁,不可能得到班子成员及人民群众的信任;懒惰无作为,同样也不能让班子成员和人民群众满意,只有秉公勤政,廉洁自律,树立真正的公仆形象,才能使班子、部下和群众感到你的品德高尚,情操感人,对班子才有感召力,对教师才有说服力。具体说,校长的品德修养要具备这样五点。一是为官一任,兴学育才。二是一心为公、光明正大,对人对事皆出以公心,公正严明,表里如一。三是谦虚民主,虚心向班子成员、向人民群众学习。充分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同班子中其他成员商量。四是自尊、自重、自律,经常检查自己对工作是否尽职尽责,经济上有无违纪现象,用人上有无亲疏之分,生活上是否同群众同甘共苦。五是豁达的气度,虚怀若谷。容人有心,忍让有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只有以磁石般的人格力量吸引广大教职工,才会使校长权威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成熟的校长,在心理上应当坚毅稳定、机智理智。有些校长在改革面前瞻前顾后,缺乏锐气,不敢独辟蹊径,有所创新。还有一些校长,老好人思想严重,不敢坚持原则和主持正义,这种软弱的校长只会贻害教育事业。校长要善于逻辑思维,辩证看问题,有超前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能广开思路,想人所未想,见人所未见,敢为人先,不为人后,言之有理,论之有据,见解独到,看准的事情就敢试验、敢推行,能够掌握战机及时推行,做到临变不惊,驾驭自如。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理智地对待身边人、身边事,上边的人、下边的事。不受环境制约,不受感情左右。事业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不骄不躁。工作出了问题,坦然正视,勇于承担责任,推功揽过以利再战。碰到挫折和困难不灰心丧气,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拓进取。受到委屈和埋怨不斤斤计较,及时化解,搞好自我心理调剂。解决易办的事情不简单草率,掉以轻心;处理棘手的问题,不优柔寡断,推诿扯皮,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思想境界。

(四)知识素质

校长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哲学修养,特别是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通晓党的路线及国家有有关方针政策,适应本职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史知识,能够借鉴变通、引申发展、举一反三、古为今用。懂得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教育史,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科学管理知识,特别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法律及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知晓一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能够体察民情。同时,校长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多元化、综合型、粗通各方面工作的“通才”;在精通一门到二门学科的基础上,其他相关学科也必须基本了解,只有这样,当你走进课堂听课、走出课堂评课时,才能说出一、二,人家才能服你。在知识的更新上,要不断把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把零碎知识向系统知识提高,尽可能站在新科学、新知识的前沿,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五)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校长的最重要资本。这主要反映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上,但在这三者中,管理是关键,管理包括抓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并要注意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规划设计学校的总目标,是十分关键的,目标的拟定应该有一定高度,并经大家努力可以达到的。校长应该具有将自己的思维变成全校教职工的行为的能力,使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目标。校长要善于捕捉教改信息,摸准教改脉搏,开展教改实验。校长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使你管理的学校走在改革的前头,使学校办出特色,办成一流学校。

二、校长应具备的能力

(一)决策能力

校长的领导过程主要是实施决策过程。因此,当机立断的决策既是校长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又是衡量校长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是一个领导者聪明才智的体现,也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校长应善于集纳集体的意见,特别是从基层和职工群众中汲取智慧的营养。这种决策,不是一个人独断专行,而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础;这种决策,既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利益,又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既体现当前利益又保证长远利益,既有现实性的时效性,又有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二)组织能力

有的校长对学校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其他行政人员,或袖手旁观,或退避三舍,教师工作也靠“推动”——推之则动,不推不动,其缺乏的正是治校之略。校长在班子内部要善于“弹钢琴”,把班子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在广大教师中能够调动起积极向上的因素,形成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的合力,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三)协调能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新的平衡循环往复过程。不平衡就是不协调,它是经常发生的。一个学校由于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同,或工作步调不一致,或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等等,这些矛盾和冲突影响或妨碍全局工作的进行。因此,校长要善于在各种矛盾和复杂事物及冲突中,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方面,协调上下左右方方面面,一要协调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在工作上要争取他们的支持;二要协调好与副职的关系,充分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三要协调好与领导集体的关系,当好班长,不当“家长”;四要协调好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多为部门办实事,使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致动作。

(四)知人善任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因为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一切工作要靠人去做。用人之得失,是古今中外治乱兴衰之所系。选拔校长看三条。一是聪明,对各种事物反应快,不能接受不了新事物,对改革很迟钝;二是肯干,不能游手好闲,摆弄聪明;三是能管得住自己,别出什么大毛病。发现、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更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每一个校长都应该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法、容才之量、育才之职”。即善于发现优秀人才,善于培养选拔、大胆使用优秀干部。这种优秀干部应当是:开拓型,有创新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创新局面;能团结广大群众一道工作,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无私奉献。对这样的干部,要敢于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用其所长,发挥他们独当一面,统帅一方的作用;对他们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应当是善意批评,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步克服和改正,善于知人善任,是校长能力的一个突出表现。

(五)自我约束能力

校长以身作则,既是能否搞好廉政建设的关键,又是密切联系师生,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能教育人的道理,一半是讲出来的,一半是做出来的。从根本上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胜于言教。“做”得好,“说”才会有分量;“行”得正,“言”才能有感召力。所以,校长以身作则,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又是校长应具备的一个能力。

(六)严格管理的能力

工作上要严格,对下属要严格,明确任务,提出要求,下了任务就要检查。一个学校的教职工都能紧张起来,使上劲,学校就活起来,有几个硬碰硬的干部,学校就会生龙活虎般地一派兴旺。干工作就动真格干,教育真正变化,教育质量上去,个人的得失就微不足道。平时要经常布置工作,让干部忙起来,事业就会兴旺,校长要严格管理,管出威信。

三、提高校长的素质能力

如何提高校长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