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05

第5章 加强学习,奠定领导能力基础(4)

(四)具备以教育管理知识为核心的通才型知识结构校长专业化的知识结构是一种通识型、通才型、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校长的知识结构由现代科学与人文基础知识、教育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现代信息知识等组成。

首先,“通才”要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具有高深的造诣;其次,不仅要懂得政治理论与国情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教育科学、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教育政策法规等知识;再次,他还能够广泛涉猎与工作有关联的社会学、经济学、公关学、伦理学、语言学、系统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知识宽泛,所以通才比专才更容易借助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问题与研究问题,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当然,校长专业化还要求校长接受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训练,参加一定的专业团体;必须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积极参加教育管理专业协会的活动。这是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七节 )如何增强校长自身的凝聚力

凝聚力也叫内聚力。凝聚力是指一个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之内的全部力量,是群体成员对其所在群体的向心力,也是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有大小、正负之分。凝聚力的大小、正负关系到一个群体的兴衰成败。

所谓校长的凝聚力,指校长对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吸引力。具体地讲,是指校长通过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批示,通过自己思想上的、教育上的、教学上的、行政管理上的认真扎实的工作和令人信服的工作实绩以及自己的人品、人格、德能、才学,把其他领导成员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产生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成为既是一个内聚力强、又是一个团结的实体。做到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指挥统一,为办好学校而努力工作。

校长如何在学校工作中形成自己的凝聚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诚谦虚

真诚谦虚是形成校长凝聚力的心理基础,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中十分重要的要素。真诚是打开人们心灵的一把钥匙,是吹开人们心扉的一股春风,是连接心与心的粘合剂。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就是坚铁与顽石也会为之感化开启。

真诚是一个校长必须具备的品德。无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要以诚待人,以诚相见,取信于人。与教职工交往更要真心实意,用自己的真诚在自己与教职工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连接心与心相通的纽带,让教职工有话敢和你讲,有气敢向你放。

真诚待人要有“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和“萧何月下追韩信”之诚意,这样,“士为知己者死”,校长和教师之间没有心理障碍,互相以诚相见,何愁无人才,何愁工作做不好?在工作中,有的同志对领导敬而远之,他们时常怀着一种戒备的心理,生怕校长抓“小辫子”,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心理,对这些同志,如果校长在与他们交往中以诚相见,他们也会向你敞开自己的心扉,也会对你产生一种信赖感,乐意接纳你的意见、指点,甚至是批评,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支持你的工作。

谦虚是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美和内在力量的重要方面。《易经》里《谦》卦一条这样写道:“谦尊之光,卑而不可喻”。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因为谦虚而更加光明荣耀,他们虽然言行卑逊,可人格之伟大是常人无可超喻的。《尚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此乃天道”是说自满会导致损害,自谦则会得到利益,这是宇宙自然的规律。其实,这何尝不也是生活工作的真理!生活工作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学校的校长,更应该注意自己要谦虚,不要时时、处处、事事都以领导者自居,要有礼贤下士之举,要有求才若渴之心。

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万世师表的大圣先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孔子还说,种田我不如老农。据《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去泰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泰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孔子是有学问的圣人,你看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孔子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恰恰是我谦虚求知的表现。”孔子尚且能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何况吾辈?!学校中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老师,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关键是校长要有学长避短的谦虚之心,要懂得只有虚怀若谷才能门庭若市,只有不耻下问才能学到学问的道理。

二、关心尊重

关心尊重是形成校长凝聚力的感情纽带。学校是一个大的集体,每一个教职工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个体,而在社会中,我们每一个单一的个体都是脆弱的,都需要得到关心,作为校长的我们就是要关心教职工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老教师的身体我们要关心,中年教师的家庭我们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婚恋我们也要关心;大至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小至小夫妻吵嘴闹架;不但要关心衣食住行,也要关心婚丧嫁娶;上关心教职工的父母双亲,下关心教职工妻小儿女。关心要无微不至,无处不到,让教职工感受到党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谁都可能遇到涸辙之鲋的处境,谁都有遇到困难需要别人抚慰关心、帮助的时候,所以校长的关心要注意“雪里送炭”。孔子就曾说过“君子周急不继富”,意思是君子应当在人急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而不要在他很富有时再去锦上添花。例如学校曾有这么一件事,一位主任的妻子患心脏病需要做手术,手术费四万余元,这对一个妻子下岗的家庭着实承担不起。学校几个校长得知此事,每人捐出二百元,其他教职工也纷纷捐助,两天时间捐出六千余元,感动得主任热泪盈眶。面对此情此景,主任的工作干劲就不必说了,所有教职工都十分感动,他们能不尽心尽力地搞好工作吗?实践证明,只有校长十分关心教职工,教职工才能十分关心工作,工作才能取得十分成绩。

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前提,尊重教职员工,是做校长的前提。不会尊重教职工的校长绝不是好校长,不会尊重教职工的校长,工作上绝搞不出成绩。那么,校长应该如何尊重教职工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尊重教职工的人格。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力,职务上有高低之分,人格上无尊卑之别。人格上平等地对待教职工,是校长必须具备的品格,也是校长人格高低的一种表现。

二是要尊重教职工的劳动。尊重教职工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勿以成败论英雄”。

一个人的功败垂成和一项工作成功与失败,很多情况下不是单纯由主观因素决定的,客观条件有时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校长,无论对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只要他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都应该嘉奖表扬,这就是“鼓励失败者”。教职工看到校长如此宽怀大度,会拼命地工作,因为他们不必再担心失败后校长给脸色看,给小鞋穿。

三是要听取教职工的意见。能够听言纳谏的校长是高素质的校长。校长不但要认真听取意见,还要善于听取牢骚。牢骚,人称“曲线谏议”,听到牢骚,校长而从正面积极性上思考这个牢骚,牢骚是否存在合理因素;征求意见的渠道是否通畅;如何解决牢骚中的问题。

三、理解宽容

理解宽容是形成校长凝聚力的品格要素,理解,是人与人心灵相通的一种表现,是宽容的前提。前几年社会上流行一句话,理解万岁。这句话一方面说明理解的重要,另一方面说明理解需要长久存在,再一方面也说明理解别人绝非易事。

一所学校有成千的学生,成百的教师,各人的观点和认识总是不一致的,各有各的胃口,各有各的要求,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时候,校长的理解宽容极为重要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要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只要不是违反大的原则或给工作造成极坏影响的,都可以稍加让步,让人有个下台阶的机会;只要能认识问题,改正错误,就是时间长一点也要等待。

海纳百川,有容为大。作为校长,要能够容人容物、容事,要有宽广的胸怀。

一要容人之长。人各有所长,要能看到并能容之,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这些容人之长的典故早已成为千古美谈,校长切不可嫉妒别人的长处,不要怕同事或部属超过自己,更不能打击压制。

二要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看人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求德,要“举大德,容小过”;用才,要才重一技,不求其全。对于有特长和“特短”的同志,要用其长而避其短,要扬其长而容其短。

三是容人个性。由于人们的社会出身、经历阅历、文化程度、思想修养、个人个性不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容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能接纳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艺术。

四要有容人之功。别人有功劳,本应该高兴才是,但有的人心胸狭窄,生怕别人功劳大了对自己构成威胁,自己的位置就保不住了,心生嫉妒。这是要不得的。

五要容己之仇。这是容人的极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晋文公向大夫咎犯,谁可任重镇要职河西守,咎犯推荐虞子羔,晋文公说,虞子羔不是你的仇人吗?咎答道,您是问我谁可任河西守,并非问我世间仇人是谁。后来虞对咎以恩报怨的义举深感动,亲自登门拜谢,咎对虞说,推荐你,是为公,怨恨你,是因私,我不能因私怨而损公义。作为封建士大夫的咎犯还能做到公私分明,心底坦荡,难道我们受党教育多年的校长不应该具有更宽广的胸怀吗?

四、团结自律

团结自律是形成校长凝聚力的作风保证,团结就是拧成一股绳。团结本身就是凝聚力,校长只不过是这个凝聚力的核心。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凝聚力,必须首先团结自己的班子成员,信任他们,依靠他们尊重他们,使这些同志在自己主管工作的范围内有职有权有责,大胆放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通过他们团结全体教职员工。

团结是形成校长凝聚力的生命线,团结就是力量。事业需要团结,团结起来干事业,团结起来才能争取更大的胜利。一个凝聚力强的校长,团结的意识强,团结的能力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互谅原则。相互谅解是领导班子成员感情融洽,合作共事的基础。领导班子内部,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顾全大局,求同存异,遇事要相互体贴对方的难处,不要一味责备。

二是互补原则。无论任何时候,校长及其副手之间都要做到补台不拆台,推功揽过,取长补短。校长要虚怀若谷,宽宏大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营造多协商、不专断,多尽责、不争权,多奉献、不争利,多谋事、不谋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互促原则。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提高。当班子成员工作有偏差时,互相及时把握一下;当班子成员工作被动时,互相出力支持一下;当班子成员工作艰难时,互相帮助排解一下。

自律就是对自己严格约束。严以律己是一种节操,也是一种胸怀。古人讲:律己以服人,量宽以得人,身先以率人;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情恕人,以理律己。这些话都含有深刻的哲理。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季康子向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孔子的学生季康问如何管理国家,孔子说,管理国家就是按规矩办事,天子将帅都能以身作则按规矩办事,黎民百姓还敢不这样吗?是啊,如果领导能身正,教职工岂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增强校长凝聚力要注意严于律己。

五、爱才用人

爱才用人是形成校长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人才意识是校长最重要的领导意识。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邓小平同志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据《史记》记载,刘邦登基时,曾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功不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所以,校长周围必须凝聚一批卓有才华和学有专长的子房、萧何、韩信般的人物,才能搞好学校的工作。

校长选才用才要独具慧眼,不拘一格。要坚持用人用长的原则,不要求全责备;要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突破用人框框;要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年龄不等于本领,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好人不等于能人。

一个凝聚力强的校长,要有强烈的爱才用才意识。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目、容才之量、护才之胆、举才之德;要能求才若渴、唯才是举、用才所长;要给人才苗子压担子、出点子、打场子、创造培才条件,搭建显才舞台,提供用才机会,鼓励他们早日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