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08

第8章 加强学习,奠定领导能力基础(7)

日本文部省视导员安藤尧雄把校长履行职责的要求归纳为7条:一是学校教育的计划者。要善于提出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和达成目标的方法、步骤。二是学校管理的组织者。要善于经营管理学校,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目标一致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善于处理各种事务,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统帅教职员,善于发挥教职员的积极主动精神。五是善于管物,提高利用效率。六是教师的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七是善于调整学校同社会的联系。

(六)中国

1983年,我国教育部把“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由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协作组”。经过3年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小学校长素质由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业务知识、性格、健康、仪表等8个方面38条组成。

1991年6月,原国家教委发布《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对校长提出了基本政治素养、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3个方面17条要求。这是我国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选拔、培训和考核中小学校长的基本依据。

1995年4月1日,柳斌同志在原国家教委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成立5周年纪念会暨“面向21世纪中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上讲话,谈校长素质和中小学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的问题时,认为一个好校长最重要的有5个方面的素质要求:第一,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第二,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第三,要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第四,要有公正廉洁的品质;第五,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从上述部分国家关于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粗略地比较一下其异同点。由于各国的国情、文化背景、教育传统不同,对校长素质的具体要求及其内涵各有不同的重点。例如,美国和加拿大比较强调校长的角色意识和领导技能,要求校长领会和把握不同的角色,掌握与运用不同的教育领导技巧,提高管理的效能。英国注重校长成功的教育管理经历和熟练的领导管理能力。澳大利亚从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对校长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要求校长应当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广博的知识基础、远见卓识的开拓创新精神、高效的组织管理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能力,具有榜样作用的品质和充沛的工作精力。日本对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要求,比较强调校长经营管理的能力。我国对中小学校长素质要求,注重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教育管理能力,尤其是办学思想、事业心与责任感、思想作风与工作能力。

尽管各国对中小学校长素质的要求不尽一致,但是总体分析一下,仍有许多共同之点:1.重视校长的职业品质,包括政治品质、职业思想和道德行为。都要求校长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义务感),具有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个人品质和行为具有榜样的作用。

2.重视校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求校长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经历。

3.注重校长的教育思想。一般都要求校长有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比较成熟的教育思想,并且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能把教育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4.强调校长的教育领导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高效平等地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等等。

5.强调校长具有创新精神,有远见卓识,敢于打破常规,支持和参与学校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和实干家,不断地追求卓越。

6.要求校长不断学习,善于接受信息,加强自我修炼,提高自我发展的水平。

五、当好校长六点论

(一)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正确与否,校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一个合格的校长,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不得有半点含糊。那么,校长如何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呢?这就要求校长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样才能方向明确,路线对头,并在宏观上正确指导全校师生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工作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雁”。从一定程度上说,学校工作就是校长工作:校长上进则学校上进;校长懈怠则学校懈怠,所以,校长首先应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面对下海潮和那些“倒爷”、“款爷”的诱惑,我们校长们要努力把满腔热忱和毕生精力投放入教育教学上。虽然教师的待遇还不是很高,教师的生活仍十分清贫,但党中央已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教师将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和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勤教敬业呢?根据角色效应理论,如果一位校长真正将满腔热忱和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很自然,他便会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来。

(三)要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教学工作上的行家校长必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校长如果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不懂教育教学原则、方法,不通晓各科知识及内在规律,就不是一位称职的领导。形成校长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威信建立在校长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基础之上。一位合格的校长,必然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的优秀的教学能手。当然,“知也无涯”,每个校长不可能都成为精通各科知识的“全才”,但在业务知识的钻研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上必须做到锲而不舍。

(四)要有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精神,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学校教育该向哪里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道路只有一条:改革教育,从改革中求发展。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寻,这就要求校长必须首先树立改革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不拘泥于旧的一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多种措施,突出素质教育,办出学校特色。

(五)依法治校不忘攻心,是教师心悦诚服的“头儿”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内部正运行着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其核心之一即依法治校。从学校管理的实践来看,依各种教育政策法规及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教师的行为,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完成,作用十分重要。古语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是一个集体,更需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使法规政策和各种制度真正行之有效,做遵法守法的模范,在执法时切勿戴变色眼镜。

校长面对的是教师,每个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涵养程度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涵养较差的教师,用制度简单处罚的方法,往往会产生消极作用。因此,校长要善于做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力求将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帮助教师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彻底消除教师与校长心理上的隔膜。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完成。

(六)心在同事,情系教师,做教师的知心朋友校长同教师之间不仅是组织领导和被组织领导的关系,还应建立一种和谐、亲密、统一的关系。校长要视教师为知心朋友,心里装着每一个教师,当教师在思想、工作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校长要尽其所能地热情关怀和帮助;当教师取得了进步和荣誉时,校长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长只要一心一意为教师着想,教师就会与校长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