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09

第9章 统筹兼顾,高效处理各项工作(1)

(第一节 )如何开展上任初期的工作

在刚刚接受一个新的职位任命后,校长马上就要开展工作。在开展任职初期的工作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校长在上任之初,首先要了解学校的有关情况,然后再开展工作,这样工作才有针对性。了解情况的方式有:(1)开座谈会。利用座谈会了解情况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简单、易行又切实可靠。根据调查者的目的和座谈会的类型来选参会人。为了多方面了解情况,可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一般来说,要选择比较了解情况、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分析能力,尤其是敢说真话的教师参加座谈会。

(2)通过个别交谈获取信息。有的人在座谈会上有顾虑,校长不好也不便细问,这时,您可以通过个别的交谈来了解情况。交谈时要打消对方的顾虑,并注重交流技巧。个别交谈比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更深入、更详细,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问题。

(3)通过查看书面材料了解情况。从本学校的文件、总结、简报和统计材料里面,您也可以了解有关的情况。但是,对这些材料要善于分析和过滤,从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东西。

(4)自己亲身用心观察。虽然开座谈会、听汇报、谈话等方式都可以间接地了解情况,但校长自己还要善于观察,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通过参加基层的活动,或者以旁观者的身份,仔细了解情况。这种方法要求校长要经常深入基层。

二、校长要明白自己的职责

校长要全面负责学校各项行政工作和党务工作。

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为国家培养大批现代化人才打好基础。

在上级党委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校长负责全校的教育行政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领导的精神,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制订每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和长远工作计划。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认真改进管理制度,保证学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校长对学校的工作要全面规划、统一安排。负责审批政教处、教导处、教科研室、总务处等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定期检查各部门工作,并向上级及全校教职工作报告。

负责中层干部的考查、评议、调整、任免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领导和组织干部、教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全权负责全校教职员工的试用、引进、聘任和调整,加强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对总务、财务工作的领导,坚持资金收支的审批原则,合理使用学校经费,积极添置和改善学校各种设施。关心师生员工生活,搞好福利工作。健全和落实学校的安全保卫制度。

加强和指导毕业班工作,定期举行毕业班工作会议,关心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确保教学进度和复习课的质量,提高毕业率和优秀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实行校长负责制的集体领导,各行政人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主持由中层干部参加的校务会议。校长、副校长根据需要及时举行办公会议,交流情况,研究和贯彻执行上级批示,处理学校有关事项。经常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

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并按规定手续审批教职工请假事宜。认真贯彻《档案法》,指导搞好学校档案工作。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对于一所学校有多么重要。

不少校长有了“官帽”后,往往难以摆正自身位置。有了副科级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是行政干部了;有了正科级的时候,注意力开始转向下一步的副处级,而忽略了校长的真正职责是什么;有了副处级的时候,即使在县长面前都牛气冲天,其调配安排等也成了难题。有哪个行政级别高的校长愿意下到级别低的学校去工作呢?长此以往,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如此,校长有“官帽”,还给一些权力部门随心所欲安排人提供了机会,一些不懂教育的人被源源不断塞到学校来,令不少业内人士心痛也心寒。

这种局面持续久了,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教育行政化、学校官场化。教育是教书育人的复杂工程,有自身特点和规律,不同于行政管理。可是校长头上的行政级别,决定了其升迁进退的命运掌握在非教育部门手中,因此,对校长的评价尺度也就常常偏离了教学和管理业绩本身,学校不得不简单地服从行政指令,教育规律让位于长官意志。这样的氛围,促使有的老师宁愿不当副教授也要争当系里的一名副主任,也促使校长总要在自己名片上的括号里标明“副处级、副厅级”字样。校长不能专心于业务,而被行政事务所困扰;兴奋点在于当官,而不是研究业务;整天忙着来往应酬,却不见自身素质和业绩提高;少的是教学和科研氛围,多的是官场俗套。教育行政化、学校官场化对我们的教书育人工程危害太大了,不久前著名画家陈丹青辞去教授一职时,痛陈教育界学术行政化的弊病,无疑是给教育领域一些不正常现象的当头棒喝。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校长有其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对于一所学校形成良性的管理机制和深厚的校园文化,从而造就无数的社会栋梁有多么重要。校长集教育家、管理者、教师、经营者等多种角色于一体,一个人能当好官员,却不见得能当好校长。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当校长,也不是什么其他管理制度都适用于学校。职级管理而不是行政管理,才是与学校发展相契合、与校长角色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三、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出现在教师面前

校长新上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教师的注视之中,所以,校长要充满信心地去上任,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出现在教师面前,以高昂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去鼓舞士气。

四、对任何事情不要轻易下定论

“三四而后行”。校长上任之初,由于对相关情况不是很熟悉,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下结论、表态,而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要多用耳来听,多用眼来看,少发表意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情况,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要求和希望,发现问题,然后相互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和磋商。

五、多依靠老教师的支持

到任以后,不能过于雄心勃勃,出现高傲自大的形象,要虚心地向学校的老教师多请教。注意工作的合理安排,这样,自己就不会陷入事务的泥潭中,也不会使工作没有头绪,否则最终会失去大家的拥护,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在工作上要多依靠学校的教师,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合理授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校长在上任之初,要慎重对待各方面的工作,为以后打开局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 )如何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管理教师是校长的重要职责。教师“服管”是管理成效的直接体现。当今的学校管理面临着许多难题,在这诸多难题当中,一个令人关注的方面就是:校长们怎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总能进取向上、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水平和经济待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继续依赖制度严管、物质厚待等传统的手段“统治”今天的教师,已经显得无能和乏力,甚至容易引起逆反。如果教师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样的管理无疑是成功的,这样的校长肯定是很高明的。

在学校管理中,为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人曾沿用过去那种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的方法,结果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显得力不从心;有人曾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大搞物质刺激,滥发奖金,结果事与愿违,不仅职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反而引起了职工之间的攀比心理、人际矛盾。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职工内在的工作动机,这才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之根本。

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遵循以下几种原则:

(一)科学与人文相结合

从管理发展史看,学校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人文管理的不同阶段。进入21世纪,学校管理在理念和原则上进入了一个综合的时代,即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所谓科学管理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就是计算机化,运用计算机实现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软件就是以法理为基础的规章制度和以逻辑为基础的有序程序。学校管理实现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的科学化、现代化是必然趋势。所谓人文管理就是按照现代人的本质特点和需求,营造能够激发和强化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使大家在团结、和谐、温暖、愉快的人际关系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句话,就是用现代人的方式来关心、组织和调节人的行为,实现有效管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与统一,为学校创造了既科学有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生动活泼、充满健康的积极的富于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大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竞争与协作相结合

健康、合理的竞争是教职工工作动力与活力的源泉,而和谐、友好的协作是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我们通过评先进、评优秀、评职称,给予教师各种奖励来开展各种竞争,激发每个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又重视个人间的团结、协作,鼓励和提倡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鼓励协作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组成科研课题组,进行科研协作;组成教研组,进行教研合作;组成“传帮带”组,进行老教师、优秀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落后教师的协作等等。对于评奖所激发的竞争,经过不同形式的协作,得到了正确的协调和引导,使学校形成了既蓬勃向上、充满活力,又互帮互学、乐于协作助人的良好局面。

(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校长要时刻关心教职工的物质生活,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给予物质激励,这是现代管理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会使人心涣散,人才流失。同时,校长更要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包括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感召人,用真诚的关心、照顾打动人,用各种表扬和荣誉来激励人等等。在物质激励方面,学校努力发展校办产业,为教职工物质待遇的提高提供条件。而在精神鼓励方面,以校长为首的校班子成员心里时刻装着教职工的疾苦,谁家有困难,谁的身体不好,我们就主动热情去帮助,去看望,甚至对单身教师找对象问题,我们都关心、帮助,使每位教职工都感到校长和班子是他们的贴心人、热心人和靠得住的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使教职工获得了两个方面的满足,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改革与科研中去。

校长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对策有哪些:

教师的任何积极行为都是在心理需要的支配下完成的。管理教师就要注重对教师心理活动的研究和把握,寻求入情入心的工作方法。

(一)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我们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非理性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

从学校管理理论来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固然存在着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从而体现为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但也绝不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其成为学校的“主人”,而不仅仅是“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