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14

第14章 提高校长演讲能力的方法与技巧(2)

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彭湃当年在海陆丰从事农民工作,一次到乡场上准备向农民发表演讲。怎样才能吸引来去匆匆的农民呢?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站在一棵大榕树下,突然高声大喊:“老虎来啦!老虎来啦!”人们信以为真,纷纷逃散。过了一会,才发现虚惊一场,于是都围上来责怪他。彭湃说:“对不起,让大家受惊了。可我并没有神经病,那些官僚地主、土豪劣绅难道不是吃人的老虎吗?”接着,向大家宣讲革命道理。这次演讲后,该地的农运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比如,有位教师举办讲座,这时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他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广为流传,又选进了中学课本。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质疑》……”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演讲即将结束,老师说:“这首诗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么看得见雁飞?既是严寒季节,北方哪有大雁?……”这样首尾呼应,能加深听众印象,强化演讲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节 )如何把握听众的心理

一、如何使自己的讲话受欢迎

讲话是说与听的结合。一个人,即使口若悬河、妙语生花,也不能用话语去打动一头牛,因为牛是不会把心思放在听人讲话这样的事情上的。有些时候,听众的注意力或者兴趣并不在谈话内容上,而是在别的地方,那与之交谈无异于对牛弹琴。

一个擅长讲话的人,必须学会把握和引导听众的心理,让他们的注意力与兴趣点聚焦在自己所讲的话题上,从而达到讲话者与听众的有效互动,实现讲话的目的。

1.认识与把握对方的注意力所在。注意力,是一个人的大脑思维对一定事物或行为的指向与集中,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于大脑某个区域,使之产生兴奋中心,相应的大脑其他部分的神经活动会受到抑制。这个人对其他事物就不会太关注。注意力可以通过有刺激性的物品、行动或言语加以引导和改变。

讲话时,要随时关注对方的注意力指向哪里,最好能确保他的注意力指向双方交谈的内容,让他的全部心理活动集中于自己的话语上,对其他事物印象模糊不清,能让他对话题的反应与理解不断深入。

对方的注意力可以观察出来,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神情、动作、行为,可以了解到他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于话题上。一个人在听讲话时总是左顾右盼,或者总是不停地走来走去,或者把玩某个东西爱不释手,或者喃喃自语念些不相干的东西等表现,都是注意力分散的表现。

当对方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最好把讲话暂停。让对方注意力再转过来或者想办法再次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否则的话,所讲的内容将不会在对方心里留下什么印象,难以达到讲话目的。暂时的停顿、干咳几声或者关切地问对方是不是有其他事情,都是提醒对方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当然,提醒对方注意也要避免让对方太过尴尬,伤害感情,因而要尽量避免用训斥、嘲讽的语气提醒对方。

2.观察对方的兴趣点。对话中,人们对于话语的内容往往是有选择性地接受,而不是全盘吸收。选择的依据,就是他自己的兴趣与心理需要。如果讲话符合对方的心理需要,正合对方之意,那么一般而言,会很容易打动对方,让对方高兴;如果话不投机,那结果显然是不欢而散。

了解对方对什么感兴趣,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是从对方亲近的人那里了解情况,掌握对方的性格特点,从而判断出他的兴趣所在。其次是观察对方的生活偏好或习惯,以了解对方的性格与兴趣。这两点都需要在讲话之前去做。最后是在讲话过程中观察对方的反应,从而判断对方对什么样的话语感兴趣。一般而言,如果说的话让对方心动,对方都会神情为之一振,在表情、动作等方面有特别的反应。这些信息的捕捉与分析,将使自己的讲话更投其所好,取得良好效果。

何小姐去某实业公司应聘秘书一职,相貌平平、学历不高的她,经过一番考试之后,几乎失去了信心。后来面试时,主持面试的科长的衣着让她产生灵感,自我介绍道:“我有一丝不苟的性格,能把办公室收拾得一尘不染。虽然我学历不高,各方面还有所欠缺,但却有一个长处,那就是非常勤快。”她被录用了。她是从衣着中判断出科长有着一丝不苟的性格,对来应聘者是否仔细、是否勤快最感兴趣。

相反,汉代贾谊之所以失意,与他不懂得把握和引导别人的兴趣有关。当初入长安时,召见他的汉文帝以“可怜夜半虚前席”向他求教,可是当贾谊知道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后,便生出怨言,表示对皇帝的失望,从而被别人中伤,失去皇上的信任而流放长沙,忧郁至死。其实文帝并不是个昏庸残暴的帝王,相反可称得上明君。而贾谊通过对话了解到他的兴趣之后,不是对这种兴趣加以引导和利用,而非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话不投机,受人冷落。

3.了解对方的心境。心境是指谈话时对方的心理状态,是谈话时的心理背景。心境良好时,对方会从积极的、客观的方向理解谈话内容,并且愿意对谈话者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如果对方心境不佳,伤心、愤怒、焦躁时,与之对话,他很可能以怀疑、否定的眼光理解谈话内容,对谈话者采取冷漠甚至敌视的态度。

所以,对话最好选择在对方心平气和、情绪稳定时进行,以保证对方能够全面、客观地接收信息,能够公正、合理地理解信息,愿意真诚相待。如果对方心境不佳,除非特别必要,暂时不要对话。要是对话非得进行不可,那就应该采取措施,让对方平静下来。

4.对话中的心理引导与利用。对话中的心理因素,不是只有负面作用的,而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如果能掌握好心情引导与利用的方法,则能够在讲话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引导与利用的第一种方法是显示同情,让对方觉得你能理解他,并且愿意帮助他。当然,这里的同情不是指怜悯,而是指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古语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对方在心理上不排斥自己,那就应该先做出一些表现,让对方心理得到满足。

心理引导的第二种方法是借题发挥,在附和对方心思的基础上将话题引申出去。新中国成立前夕,率军攻入上海的陈毅被任命为上海市长,肩负起振兴上海经济的重任。陈市长的一个重大困难,就是如何吸引人才。当时上海科技人才或者出国,或者因厌恶战争而隐居起来。

一位化学家就选择了隐居,陈市长三顾才得一见,见面之后,陈毅没有谈什么建设国家、造福人民的大话,而是与他谈化学,谈化学的发展,谈中外化学研究的对比,谈论化学家研究的问题。因为是化学家感兴趣的话题,这位化学家当然乐意聊,在聊熟了之后,陈毅不无遗憾地说,得不到这位化学家的帮助,他将遭遇很多困难,但他并不想把这位学者强请出山,已经心动的化学家,后来却主动请求为市长服务了。

听众的心理,是决定讲话成败的关键,揣摩对方心理,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讲话内容,是一切成功演讲者的共同法宝。讲话时,不要自顾自地滔滔不绝,而要随时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弄清对方所想,诱导对方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在讲话时无往不胜。

二、如何了解听众

夸夸其谈的失败者,何曾不感到同听众的隔阂?这才深刻的领悟到俗语所言:“看菜吃饭,看人说话”的奥妙。“知己知彼”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也是演讲成功的前提,“知己”常被演讲者所忽视。看人说话是一门艺术,因为听众的共鸣,更多的取决于听众的内在需要和生活经验。那种忽视听众,以自我为中心的演讲,是注定会失败的。看人说话的艺术可以从中医诊断中获得启发,“望、闻、问、切”可以了解病人的患病情况,那么也可以用来了解人的思想感情。了解听众心理的常用方法是望和问。所谓“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就是要从脸色中看出人内心是否满意客人的来访,这是望;问则是说事先需要对听众调查采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是演讲前的问。具体地说,一看一问必须了解什么呢?

1.了解人们集会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环境。听众当时聚会的动机以及情绪,是节日闲情逸致、是家庭的温馨浪漫、还是工作研讨会的严肃庄重,审时度势才能因势利导,听众既可得到期望获得的解答,又可使演讲者找到顺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如果,不识时务地,以“我”为中心地夸夸其谈势,必造成逆反心理的产生,使演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演讲也不是被动的迎合听众,而是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听众意识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

2.了解听众的年龄特征、生活经历、职业特点。不同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特点,医师用药的剂量不正是依照患者的年龄来选择的吗?如果说年龄特征还太肤浅,那么生活经历和职业特征就深沉得多了,有经验医师会看表里寒热、不仅会看,而且还要会问。问过去问现在,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演讲者对听众内心信息的把握,为选择讲述材料提供了依据。当你知道面对的是学生,那决不会用对成人口吻来演讲,当你知道面对的是农民,决不会以对市民的口吻来讲话。

3.了解演讲中听众的情绪变化。听众在吸收演讲者传达的信息时,对不同信息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都会通过听众的声音、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反映出来。在演讲前,对听众心理的把握是否准确,在演讲中观察听众情绪的变化,就可以得到验证。或知识过深、过浅,或语言感情呆板、或思想观点不理解。如果观察到听众情绪异常,可及时调整演讲内容,直到听众反馈的情绪信息符合演讲者的需要为止。尤为重要的就在于变,在演讲过程中随时捕捉变化的心理,演讲者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听众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从而达到共鸣的效果。

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探究人心之难,一问一看也难免失之片面,而“日久见人心”就是要求把许多时候的问和看综合起来,最终会拨云见日的。浅尝辄止是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的。为享受成功的喜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把握听众的心理也是值得。

(第三节 )如何巧妙的记忆演讲词

演讲,顾名思义。它是演与讲的统一体,但它是以讲的内容为主的,以演的形式为辅。要做一次成功的演讲,在演讲稿写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把演讲词烂熟于心。

一、记忆演讲词的步骤

记忆演讲词,一般地说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识读,即阅读。大体了解整体与细节,对稿子有个概观和微观,把握题旨,掌握例证阐述的关节,包括引述的事实、名人名言等,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准确无误的数字。

第二步是响读。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样,才能达到他所说的“逐句玩味”、“反复精读”、“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只有如此,演讲词才能从有理有据、有情有感、有声有色的响读中加以体会和记忆。同时,才可设计演讲的动作、表情和姿态,琢磨演讲词临场情境与听众交流的心理和生理反馈。甚而一个字的读音,一句话的抑扬顿挫,标点的作用,语气的恰到好处,也无不在其中。响读,是演讲词记忆的关键之处,也就是“立体记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第三步是情读。就是要理解感受演讲词情调,注意适度和真实。特别要作演讲时,切忌漫无节制的感情宣泄。缺乏控制的感情抒发,会令人产生厌恶感;虚伪的感情表演,会丧失听众的信任。

当代演讲家李燕杰说过,演讲,绝不是从记忆移入记忆,把现成的字句移到别人心中,而是要使自己心中的火与听众心中的火并燃。演讲词里有情调,喜怒哀乐应分明。演讲即使是阐释事理,也不应冷漠地板着面孔说教。对事理的深刻剖析,无疑是百篇演讲词成功的主要标志,应当加深记忆。但如果其中同时能有真诚激情的适度渗透和确切体会,则不仅能达到以理服人,还必定能以情动人,这种体会,无疑是种特殊的引发性记忆。

可见,演讲词的记忆,一要用眼睛——阅读,二要使口舌——响读,三要动心思——情读。只有整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记忆,即“立体记忆”,才能深入人脑,打动人心。这无疑也是演讲词的记忆法。但是,要记住演讲词,具体还要掌握它的文体特点及思路。

二、演讲词思想轨迹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