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15

第15章 提高校长演讲能力的方法与技巧(3)

演讲词,一般地说属于议论范畴。演讲词的论点,也称观点,论据也称材料。没有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演讲要告诉人们的东西,也就不存在了。若无材料,观点不被证明,也说服不了人。因此,观点要明确,材料要记牢,这是不够的。要记住它,最重要的地方是,把握用材料论据阐述思想观点的过程,即论证过程。这个过程是逻辑构成,如果再把它抓住,演讲词的记忆就迎刃而解了。

显而易见,抓住演讲词的逻辑构成,即演讲心态的思想轨迹,也就抓住了记忆的要领。演讲词思想轨迹基本有两种,一是基本型,二是变化型。

1.基本型。按思维路线,通常它表现的思路序列一是提出问题,即观点(论点)的提出、表示和强调;二是分析问题,即论证观点(论点)正确与否。这要用材料——例证加以证明,事实真实可信令人信服;三是解决问题,即得出结论,印证提出的观点,明确结论。

2.变化型。按思维路线,有三种形式:

(1)简化式。即演讲词的三段式。一是序论,相当于基本型提出问题部分;二是本论,相当于基本型分析问题部分;三是结论,相当于基本型解决问题部分。常见的演讲词,尤其是即兴演讲,更以此式进行演讲为便。

(2)互置式。即基本型解决问题部分将其结论放在开头,直截了当地把结论告诉听众,然后再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演讲。只不过首尾互置达到明显效果而已。

(3)散论式。即兴演讲常用此法。这种演讲词一般较短,只要抓住感情表达方式线索即可。总之,演讲词的记忆,要抓住它本身的特征以及感情表达方式,把握逻辑构成的基本型和变化型,眼口心综合记忆,记忆力就会提高起来。但是,其中响读尤其重要。人要善于记忆,强化记忆,发展记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使演讲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三、合理利用演讲稿

心理学关于注意的规律认为人的注意具有指向性的特点。当大脑皮质的某一个兴奋中心的刺激得到加强时,注意的指向性就愈来愈强。就是说,对某事物,人的注意越集中,对别的事物的注意必然就会减少。所以,演说者在临场前要做到“装点”自己的仪表和风度。上场时,要保持安然自若的神态,坚定有神的目光,等等。这样使听众在“第一印象”中,就加深了视觉形象的刺激,从而让人们注意的指向性得到强化。演讲者的神态要自然大度,不要一副卑下之状。神态即指面容表情和举止姿态。面容表情中又应注意以眼传神和以笑达意。眼神可以表示种种复杂的感情,笑意能传达各种心理信息。用得巧,无疑会使讲话增色添彩。

要使讲话得心应手,遣使自如,就应该甩开讲稿。精心准备讲稿是必要的,但是上台照本宣科就太令人乏味了。所以应该将演讲稿烂熟于心,演说时既以它为依据,又不受其束缚。美国口才训练专家桑迪·林弗说:“凡演讲百分之九十九都无需拿讲稿。一个人拿起讲稿来读‘话’时,人们对他相信的程度也随之降低了。听众越是感到你在与他们交谈,你演讲的效果也就越好。”演讲背讲稿不行,朗诵讲稿也不行。因为演讲大厅正像运动场一样,是一个剧烈变化的动态系统,听众情绪、会场气氛都有变化的可能,有时还会发生意外的事件,这就要演讲者有即席调整的应变能力,如果一切都照预定的程式,按部就班地“背诵”,就难免会手足失措,碰壁失败。

(第四节 )如何处理好演讲中语音语调

一、演讲中语音语调的要求

声音是有魔力的,优美动听的声音,会让听众如着魔一般,如痴如醉;而枯燥单调的声音,则会让听者无法忍受。有人说,迪斯尼士尼名篇《米老鼠与唐老鸭》在中国之所以深受欢迎,除了影片本身拍得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了李扬为唐老鸭配音,李扬那稍显沙哑又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的声音,将唐老鸭悲惨的命运与不屈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当然,这是艺术,不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讲话不需要这么多艺术色彩,对语音的要求不会这么高。但是,讲话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语音语调还是有要求的。

1.读清楚每一个字。汉语与印欧语系不同。汉语是形音意结合的文字,是表意文字,一般每一个音节都表达一个含义。印欧语系则是表音文字,音节与词含义无必然联系。拼音文字里有连续、变音等,但汉语口语都讲究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准确,发音圆润优美。

(1)以严格的普通话音标为发音标准,校正字音。过去,由于交流不全,我国虽然有统一的文字,但是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地域发音却不相同,形成一个个方言。方言的存在使得各地区间的交流变得很困难,不同方言之间对话有理解障碍。后来国家推广普通话,确立了一套标准发音,以方便交流。

在交往场合,普通话是必然的选择,要说好普通话,就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发音规则,了解并熟练使用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并以此为标准纠正自己的方言习惯或其他不良口语表达习惯。

(2)把握好语速使吐字清楚。只知道普通话发音规则还是不够的,如果控制不好语速,会造成音节的拆分或合并,使讲话表达不清,有些字词无法准确读出。在讲话训练时,应先保证每一个字都发音清晰,在此基础上再提高语速,经过练习之后,即使讲话速度很快,也能做到字字清楚。

(3)吐字气流控制到位。吐字时应掌握好普通话发音对各器官位置的要求,控制好气流的大小,使说出来的话语音准确,轻重合适。发音时也要注意呼吸和运气,保持中气充足,说话才能顺畅。如果换气不当,将会导致上气不接下气,话语零乱。控制气流,是让话语悦耳动听的保证。

2.学会把握轻重音。一句话,重音位置不同,很可能造成表达效果不同,甚至造成话语的含义不同。如一句话“他什么时候到”,重音在“他”,则问的是此人而非别人,重音在“什么时候”则问的是时间而非其他,重音在“到”则问的是来此地而非别处。这句话重音不影响意义。有些对话中重音位置不同,会让人误解。比如说“他是什么人哪”,重音在“他”,这句话很可能是感叹句,不是问句,只是感慨“他”这个人很特别;重音在“什么”,则是个问句。

讲话中要根据语境与内容的需要,找准重音点,把语言的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都表述准确。由于汉语中重音没有固定位置,重音的把握是无规律可循的,只能凭日常对话的经验积累和对讲话文稿的理解来学习和掌握重音技巧,避免重音发挥不对位带来的尴尬乃至歧义。

3.把握语音停顿的规律。即使是气势如虹、滔滔不绝的讲话,中间也是有无数的停顿的。句子间、段落间的停顿,是话语结构的内在要求,一般而言不会在这方面犯错。关键是一些技巧性的停顿,如词语间的停顿,如故意的语音延长与突然中止,可以传达出特别的含义与情感,同时能使讲话更具节奏感,给讲话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可能使表达的意思不同,比如“你想我不想”如果是“你想/我不想”指的是两个思想不同,一个在想,一个没想;而“你/想我不想”则是个问句,问对方是否想自己。

有时候,巧设一些停顿,控制讲话速度和节奏,能够让听众感到突兀和好奇,创造出特别的讲话效果,从而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4.制造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讲话时语言表达进程中语调高低起伏的频率与顺序变化,会造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效果如果处理得好,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会牵动听众的心跟着起伏变化,心理活动被完全牵着走。

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会使话语中表达的情感更丰富,话语中隐含的意义更多,从而造成讲话感情色彩丰富、语言含蓄婉转的效果。比如一个人向别人借钱,对方答复时,抑扬顿挫不同,情感与含义将完全不同,如“噢,四千块钱是吧!”语速平缓,无高低起伏,证明对方可能有,也乐意借;“啊,四千块钱?”前面感叹词音高,后面音稍低且稍慢,则表明对方可能比较为难,但不是拒绝;“什么,四——千——块?”前后音都重,且字字停顿,表明对方根本无意借。

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也是经验性的,无一套规律可循。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是学习停顿与抑扬顿挫表达的学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声音是情感的波动,是话语的载体。思之于心,发之于声,讲话要想更好地传达内心所想,应该掌握好语音技巧,使声音更好地传达心意,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二、演讲中重音的确定与处理

在演讲中,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对所讲内容的印象,显示演讲的感人力量,就必须在演讲中重读某些词句。通过重读,使演讲听起来音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从而收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在演讲语句中,为表达感情的需要,我们要稍稍加重某些词句的读音,这就是重音。重音和非重音在一个语段中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非重音,也没有绝对的重音。重音与非重音在一个语段中的音调总的说来是一致的,它绝不是要特意突出什么,也并非要高声地重重地读。

(一)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1)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2)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3)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4)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5)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话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因而,在朗读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1)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2)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3)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二)重音的确定

重音的确定,对于演讲来说十分重要。确定重音必须联系演讲的中心思想,考察一定词句在演讲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准确地识别重音,正确地读出重音,是提高演讲效果的重要一环。一般说来,重音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凡属具有对应关系的,表示比较的词语,要读作重音。如以下二段演讲稿中字体加粗的词语就应重读。

(1)用闪光的团徽盖住讨厌的师范二字,这一举两得之发明,恐怕连发明大王爱迪生也不得不叹为观止吧!

(2)粮油总公司和粮苑宾馆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基础,得天时地利人和之精髓,吸春花秋穗夏露之灵气,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大力发展生产、购销、储运、加工一条龙服务体系。

2.凡句子中列举的同类词语,或排比句中表示排比标志的词语应该重读。如下面三例中字体加粗的词语。

(1)我爱我们的蓝色,它是大海的韵律,它是天空的广阔,它是和平的徽号,它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2)这是清高、是奉献,还是书呆子气,任其议论好了。我们自我意识很好,我们没有辜负党的培养,对得起人民的哺育,对得起社会,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心地坦然,光明磊落。

(3)让我们以真诚的心,不屈的意志,聪明的智慧,在父老前辈面前,在兄弟姐妹面前,在子孙后代面前,塑造起一座崭新的、巍峨的丰碑吧!

3.文章中起照应、重复作用的词语要重读。如《演讲与口才》1988年第9期《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一文中的“分数”一词要重读:“分数,你牵动着多少家长的心;分数,你困扰着多少教师的日夜;分数,你操纵着多少教师的悲欢;分数,你制造着多少人间的悲剧……”

4.演讲重音的确定还要根据作者说话的着眼点和表达感情的重点而定。某些词语很普通,但由于是演讲的着眼点,又切合表达感情的需要,就需要重读。

如,1988年第9期《演讲与口才》所载《我为什么“财迷心窍”?》中的一段:现在,我可以向领导、向父老乡亲,向那些不曾受到我的分文优惠的顾客们公开我敛财的秘密:四年来,我已有七万九千元的存款,这是当了二十一年民办教师、九年正式教师和村小代理负责人的我三十年总收入的四倍还要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