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36

第36章 提高特殊情景下的讲话技巧(10)

年轻的主管补充了一句话:“我是恐怕它太好了!”经理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笑着问:“你的话我难以理解,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年轻的主任说:“这个太阳设计的主题,确实同日本地域很协调,肯定会获得日本人的喜爱,商品的销售也一定很好。但是,我们公司目前要拓展的不是日本市场,而是中国市场。这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经理恍然大悟,兴奋地叫了起来:“你的话说得太好了!”

这个事例说明,向上一级或有权威的人表示反对或拒绝,切不可直截了当,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要采取巧妙的策略。这位年轻主管先用“太好了”的赞语,给了经理面子,满足了他的自尊心,使他不失体面。接着阐述自己的理由:“要拓展的不是日本市场,而是中国市场”来加以拒绝,经理觉得言之有理,也不会感到下不了台。

八、分析利弊拒绝

在别人对自己有所请求时,如果确有困难,但为了不伤害对方,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考问题,帮助其分析利弊得失,然后以维护对方利益为出发点,提醒对方如果愿望实现会对其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对方在领悟之后,便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你的意见,撤回自己的请求。请看下面的例子:1949年底,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张元济先生,找到陈毅市长,要借2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这位董事长已80高龄,而且德高望重,小时候陈毅就知道他的大名。当时全国刚刚解放,百废待举,拿出20万元有很大的困难。没办法,陈毅只有直截了当地对张元济先生说:“如果说人民银行没有20万元,那是骗您。我不能骗您老前辈。只要打一个电话给人民银行就可以解决问题。您老这么大年纪,为了文化事业亲自赶来,理应借给您。但我想,还是不借给您为好,20万元搞商务一下子就花掉了,还是从改善经营想办法,不要只搞教科书,可以搞一些大众化的年画,搞些适合工农需要的东西,学中华书局的样子。否则不要说20万,200万也没有用。要您老先生这么大年纪到处轧头寸,我很感动。对不起,我不能借这笔钱,借了是害你们。”陈毅一席话,将张元济老先生说通了,他高兴地说:“我完全接受你的意见,我不借钱了。你的话是对我们商务的爱护,使我很感动。”

在对张元济先生进行说服时,陈毅既顾全国家大局,又为商务印书馆着想,提醒他们借钱不是长久之策,要着眼于读者的需要、改善经营、拓宽视野。一席话点到了对方从未想过的问题,使其觉得受益匪浅,找到了比借钱更有用的方法。陈毅不仅成功地拒绝了对方,而且赢得了对方的感激和爱戴。

(第十二节 )成功口才的力量之源

上台前的准备工作能够确保一点,你的听众绝对不会疑惑你到底试图阐述什么内容,你同样也不会。切实的准备可以强化你对自己的认识并增强信心,这份功夫做得越足,真正上台时你也就越能表现得自然优雅、信心十足而且举重若轻。

一、准备程序

你该怎样做准备?传统的答案是做笔记然后全部背诵下来,但这不过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真正的万全之策意味着深入挖掘你自身,集中并重新整合你的观点和思想,等酝酿成熟之后再找到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演讲的成长需要时间,不要试图拔苗助长。尽快选择主题,但别图一时之快写出演说辞。知道要讲演之后专门为此建立一个文档,将脑海中出现的所有相关创意全部归入其中:观点、提议和主题。将思考的过程尽量拉长至少两或三周时间,长短依据主题和讲话时间而定。睡觉的时候想着它,做梦也要梦见它,要让你的观点深深嵌入你的潜意识中。

随后将你一直在脑海中酝酿的、展开了的讲话公布出来。你可以把它当作在餐桌上讨论的一个话题,就该主题提出几个问题,把你的思考以及随之冒出来的例子记下来。一旦你建立了这么一个创意库,随时注意保持它被激活的状态并补充新鲜的点子和说明,典型的例证会在任何时候不告而来,记得要尽可能地记下这些难得的灵感。

二、酝酿一场出色演说

提起酝酿,便不能不提到一则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亚伯拉罕·林肯向来以长达数天或数周的时间酝酿一场演说而闻名。他会在帽子上草草写下随时想起来的提示,最终再将这些提示重新整理一番,抄写下来进行修改,进而形成他的演讲稿。但是直到演讲最后一刻来临之前,他依然在不断地沉思和推敲。在发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前的周日,他告诉一个朋友演讲词还没有最后完稿。“我已经写过两三遍了,”他说,“但是我还得重新修改一遍才能满意。”

演讲的前一个晚上,他把自己和人群远远隔离开来练习他的演说。他忙碌了一个整晚,连去墓地的路上依然在琢磨个不停。然而等到演讲的时候,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他发表了这个国家最著名的演说,其中仅仅包含了266个单词。

只要你借鉴了林肯的方法并对你的主题进行充分酝酿和思考,下一步就是逐步地进入实际准备工作阶段。每一步骤的顺序同样也非常重要。就其本身而言,这些步骤倒是不难对付,它们将会教你如何从零开始逐步完成演讲这项艰巨工作,并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控制而且乐趣不断的过程。

三、轻松准备12步

1.思考讲话的目的。你讲话的目的是通告信息呢,还是取悦或者说服听众,或唤起听众的行动?每一场讲演都会有自己的主题和存在的理由。

2.分析听众。一个长舌妇会向你谈论其他人的是非;而一个讨厌鬼会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一个健谈的、才气横溢的人则会和你一起谈论你。记住面向你的听众讲话,了解其成员及他们的兴趣、态度、目标和恐惧。谈论他们知道的和关心的话题,如此你就已经向令人印象深刻迈进了一大步。本书第九章中将详细讨论这一关键步骤。

3.收集足够多的材料。为什么你已经知道和相信这一主题是和听众相关的呢?什么样的额外研究是你能够并且应该做的?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我们能够马上得到希望的数据,这一过程已经变得容易得多了。当你被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来的主题折腾得筋疲力尽时,可以去图书馆或者询问同事,做做调查研究工作。不妨效仿那些了不起的新闻记者们,虽然大部分的调查结果他们从来不会使用,但是研究工作却使得他们能够有充分的储备量以供随时从中吸取营养,从而他们可以比开始接触某个主题前更加专业。

充分利用各种商业出版物和贸易商会,这是两种提供行业信息的最佳信息源。我曾经对美国肺脏协会的成员发表过一次讲话。我仔细研究了协会的相关情况,结果使得前来倾听的人们居然以为我是协会里的成员之一。这就是准备工作的乐趣所在,只要学习了足够多的知识,你不但真的能跟听众交流,而且也能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

4.用一个句子精确概括你的演讲目标。这将是你的重点所在,甚至还包括如何撰写标题,在组织讲稿的其余部分时,你还需要不断重温这一纲领性的句子,以确保不会偏离总体目标。

5.制定提纲。你会不会不打地基就开始建一座大厦?当然不能,那么你也同样不会在讲演的基础即提纲确立之前就确定讲话的讲稿。提纲中你应把观点精简至两或三个主要句子或关键性段落,并按照最令人信服的顺序排列先后。

6.添加论据。现在你应该用各种各样的释义、论据、事实、实例和故事来填充讲演提纲,使得你的主要论点有血有肉,从而有了深度。根据经验而言,你可以用5%的时间解释讲演的目的和基调,10%的时间列出提纲,其他10%的时间花在视觉教具上,再用25%的时间训练。

这种时间的分配事实上意味着你将要有50%的时间都花在对论点的支撑上,你的讲话将会因此丰富和生动起来。讲话的基调既可以是严肃的或者愉快的,也可以和听众拉近距离、建立亲密联系。但无论确立何种基调,你选择的论据必须是加强这种基调的并确保讲话的生动性。虽然事实的收集很容易,但它们自身可不会自动组成一篇生动有趣的讲话稿的。

7.准备好所有辅助性的视觉教具。如果讲话中需要视觉教具,很好,但如果你不需要它们,稿中的材料也无需借助它们的演示,那么千万不要勉强。

如运用得当,视觉教具自有其效用。当人们同时听到和看到时,他们能够记住40%的内容。但是请务必记住,可以使用的视觉教具其实非常简单:我记得有一位销售人员在讲话时突然举起一只破了一个大洞的皮鞋向听众展示。他的观点是,鞋子经常会因过多的行走因而磨损——这一示范果然令人印象深刻。

8.精心准备一篇富有冲击力的开场白。这一开场白既可以是一则风趣幽默的小品,也可以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故事,或者向大伙通告一条消息甚至发起挑战,总之,针对具体情况,开场白可以是任何有创意的发言。期间你将奠定人们对你的第一印象,它可能会抹杀随后的全部内容,也可能吸引人们仔细聆听你的演讲。

在商业演示中,告诉听众接下来的内容至关重要。但是你必须避开类似的句子以免失去观众的注意力,“我是简·琼斯,市场部副总裁。今天我要谈的是……”这实在太枯燥了。

首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次再解释你的目的,这样做会好得多。简·琼斯不妨用锻炼身体的好处来开头,“早上好,我是简·琼斯,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为什么锻炼身体对管理人员这么重要,无论大家有多忙。”或者她也可以尝试抓住听众,“你知道吗,每周3次、每次20分钟的体育锻炼能够延长你的10年寿命!早上好,我是简·琼斯,希望我发言后你能够走出这间屋子,准备开始一项适当的健身计划。”

不要把最重大的惊人之事放到最后,用事实和论点抓住人们的心——越早越好。

9.提炼结论。用浓墨重彩全力推出结论,即使你最终只不过是在总结主要的观点而已。随后用强有力的语气向听众提出挑战,你期望他们用你提供的信息有所行动。就像开头一样,结论也必须是令人瞩目的。

10.写讲演稿,反复锤炼和修改。先将讲演稿搁置起来一两天,随后回来将你认为需要的部分重写一遍。记住林肯和他勤勤恳恳的修补工作。要想取得像他一样令人钦佩的简洁效果就是修改剪辑——手下毫不留情。毋须担心删除文章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精简后的结果将会是一篇更富有力量、更简洁和行文更清晰的文章。此处不能不特别提到的是,技术型讲演者总是倾向于使用过多文字,将讲演稿精简至最精华的部分,技术型讲演则更应如此,这样才能便于听众理解。不用担心讲话的简明扼要,要知道太少讲演者能做到这一点。有效的书面交流和口头传播是不同的。讲演只是暂时性的事件,一个个词语飘浮在空气中,随后马上就消散了。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口头沟通非正式的特性和优势,那么你的听众肯定能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你的发言:运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和词语、生动的语言,强调和重复以及提问。这些手法都可以使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易于记忆。

最后一点,对讲稿满意之后,开始练习手势和语调。

11.准备好信息卡片。卡片上是不是全部都清晰地标上了号码,即使不小心掉了你也能够正确地把它们恢复成原状?

12.控制演讲时间。练习手势和声调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控制讲演时间。我们每分钟大概可以说150个单词,根据说话的速度,每3张双倍行距、打字机打印出来的文章需要讲演5分钟左右。

即使你无法精确地按秒计时,把讲演录下来随后估测时间仍然不失为一种无可替代的好方法。如果你准备了一大堆笑话、故事和问题,那么你可得替它们额外留出多余的时间来。

(第十三节 )各种场合说话技巧

一、大会主持人的说话技巧

大会主持人是大会的核心人物,他要鼓动听众,使气氛热烈;他要组织群众,使会议集中;他要推波助澜,使感情交融。这就需要一定的说话技巧,包括:1.设计出色的开场白。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的同感;二是要打开场面引入正题。这就要求大会主持人应根据演讲人讲话的内容、特点、会议要求、听众情绪、会场情况等,灵活地设计开场白。2.采用巧妙的连接词。连接词应幽默风趣、富于文采,把一个发言像穿珍珠一样穿起来,使听众在会心的笑声中消除疲劳,得到教益。连接词要承上启下,对上面的发言画龙点睛,增色生辉,加强效果;对下面的发言扼要介绍,渲染鼓动抓住听众。设计连接词,应注意:一要了解情况,巧妙安排。会前弄清各个发言者的情况、特点、发言内容,精当地安排发言顺序,把各个发言组织成“起、承、转、合”的有机整体,使大会在听众心中留下层次清楚、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的完整印象。二要随机应变,灵活串联。或根据会场变化着的情况,或挑选某个发言者某一句精辟的话,临场发挥,使连接词妙趣横生。三要词汇丰富,即兴发挥,出口成章。只要主持人平时多读多听多记,积累文学语言和群众词汇,到时自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3.新颖的结束语,使听众对演讲内容回味和遐想,少用甚至不用枯燥、啰嗦的客气话。

二、介绍自己工作情况的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