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08

第8章 精彩的演讲稿是成功演讲的关键(1)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及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第一节 )演讲稿的特殊性

一般说来,写文章、作品是给人看、给人读的,而演讲稿却是以“写”来体现“说”的艺术。因此,演讲稿与一般文体比具有如下特殊性:

一、现实性与实现性

演讲稿的现实性与新闻文体相似。其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而不是陈年往事。它要提出和回答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和瞩目的问题;要提出和回答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和需要解答的问题;要涉及人们眼前的、身边的、切身的问题。所以演讲稿的主旨和材料必须是从现实的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演讲稿的实现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说演讲稿必须适应特定环境中的演讲需要,完全适合运用于演讲活动,并在具体的演讲实践中实现。其二是说演讲的内容和目的是切实可行的、可以达到的。演讲的现实性规定,一次演讲要提出、要关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应该是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

这一点已为古今中外一切演讲家的成功的演讲稿所证明。古希腊大演讲家伊索格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我国较早的演讲词之一的《盘庚》、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周恩来的《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等等,不论哪一篇都具有现实性和实现性。

二、有声性和演示性

所谓有声性,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演讲用的这种文字稿读之会给人一种有声的感觉,声声入耳;其二是演讲稿具有的声音——包括执笔者的心声和语声,演讲时就是将这种声音在另一种时空的移进。一般地写作也是加工、提炼、处理信息的过程,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组成文章、作品(即载体),即可以以它本身进行传播,演讲稿则不是靠它本身去传播,而是靠有声语言去传播。这在写作时首先要听到自己的声音,然后用文字符号记录下来——物化于稿子上,演讲时再用声音表现——外化出来。

演讲稿的演示性是与它的有声性紧密相连的,有声语言传播的连带成分就是演示性的无声语言。日常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要伴随一定表情和一定的动作以助有声语言传播意思的完备。同样,人们由演讲者的一定表情和一定的动作也可以推测出其连带的有声语言的大概意思。这就是说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是相连的,有声性和演示性也是相连的。虽然这种演示性并不直接见诸演讲稿的文字,但它却含在文字稿的字里行间。比如,当演讲稿出现“同志们,前进!”这样的文字,当演讲者把它转化为有声语言讲出来的时候,人们可以想象演讲者是怎样振臂一挥的情景,所以这种演示性是随着演讲稿的形成而同时形成的。

三、可变性与整体性

演讲稿都应是可变的。演讲稿在写作过程中不论修改、加工了多少次,仍然不能说是确定的文稿。因为,无论经过怎样的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都不能把演讲时的全部情况完全、准确地考虑在内,总会出现一些想像不到的情况。如场地大小、明暗,听众对象心理、期望,演讲过程中听众情绪、秩序等方面,总会出现一些和事先预想的不尽相同的情况。情况变化了,就要求演讲稿随之变化,及时改变原来的演讲稿,重新调整。或舍弃一部分、增加一部分,或改变方式和角度。

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演讲稿自身的整体性。演讲稿是由主旨、选题、题目、材料、结构和语言文字等要素组成的。演讲稿自身的整体性则是这些要素在演讲稿内部围绕其中主旨这一主要要素而组成的最恰当的联系中形成的。在这最恰当的联系中使各要素产生新的质、新的效应,成为活的、有生命的组成成分,从而,又构成了演讲稿的有机的整体性。

二是演讲稿与环境结合的整体性。演讲当时的政治形势、会场的气氛、听众的情绪等等都左右着演讲稿的运用。这就要求演讲者在演讲稿这个自身整体性的基础上联系它运用于其中的这个外部环境加以新的调整,使之成为适合这个外部环境要求的、内外结合的新的整体。只有这样,演讲者才能迅速架起与听众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做到与听众心理相通。这种整体性是演讲者在演讲稿自身整体性的基础上加入即兴成分,使之与演讲环境结合、融为一体并诉诸演讲实践的演讲稿的整体性。

以上我们概括地谈了演讲稿的六方面的性质。它们是三个对子,每个对子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演讲稿的特殊性。

(第二节 )如何设计演讲稿的题目

演讲不能没有题目。确定演讲的题目,是演讲者给全篇演讲树起一面旗帜,它不仅与演讲的形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演讲的内容、风格、情调有直接关系。是演讲内容和主旨的概括,具有首脑的地位和风采。因此,不可忽视给您的演讲起个好名字。内容决定了题目,而题目则鲜明地显露出内容的特点。一个新颖、生动、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题目,不仅能在演讲前给人急欲一听的强烈愿望,而且在演讲结束之后,同其内容一样,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甚至成为一个警句而广为流传。

所以,训练有素的演讲者,都是很重视演讲题目的确定的。当代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根据自己演讲的体验,给题目的选择定了四条原则:1.文题相符;2.大小适度;3.遣词得体;4.合乎身份。他认为好的题目是很难确定的,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能为自己的演讲找到一个美好、生动、有力而又适度的题目。李燕杰的演讲,有的题目思辨性强,启迪听众,如《德才学识与真善美》;有的题目热情洋溢,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如《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有的题目豪情满怀,激励斗志,给听众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如《迎接时代的挑战》、《祖国儿女在为中华腾飞而拼搏》;有的题目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如《爱情美学》等等,值得学习借鉴。

中外演讲名家都很重视演讲题目确定。1905年,列宁批驳孟什维克尾巴主义策略的演讲,曾拟就三个题目:《革命的后方与前卫》、《资产阶级起义与独创精神》、《无产阶级起义与机会主义分子的尾巴主义》。对这三个题目,列宁都不满意,经再三斟酌,才拟定了《两个策略》这个字少意丰、耐人寻味的题目。鲁迅的《写于深夜里》的一插题,原题为《默默的生和死》,后改为《略论暗暗的死》。前者是从死者的角度拟的,缺乏政治色彩。改后则是以“暗暗的死”来点明国民党特务对革命者的暗杀。“暗暗的死”不仅是对国民党黑暗统治、血腥镇压人民的真实写照,而且表达作者对死者的沉痛哀悼,对反动派暴行的强烈抗议。

题目又是一篇演讲的定音之弦和第一印象。它涉及到演讲的整体布局,关系到能否抓住听众的欣赏心理,吸引听众,并自然地引出下文,留下回味的余地。

总而言之,话贵一起。许多好的演讲题目如吟天下第一声,以新奇取胜,以美妙夺人,飞光溢彩,蔚为大观。

演讲标题的几种类型。

一、要言不烦,朴实得体

伏契克1943年9月8日临刑前的演讲的题目是:《人类永生,未来属于共产主义》。这是一则陈述式题目。它用质朴、洗练的语言,简洁粗犷的线条,精炼地概括了演讲者为之奋斗、牺牲的目标,虽然没有多少修饰、渲染,却收到了石破天惊之效,表现了捷克人民的伟大儿子、民族英雄伏契克为人民的自由、祖国的独立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二、巧妙设问,引起共鸣

巴金1984年5月15日在东京第47届国际笔会代表大会上演讲的题目是:《核时代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这是一则提问式题目。巴金曾自称不善于辞令,但他这次演讲却巧用设问标题,一开始就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引人侧耳,一听为快的作用。诚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思维自疑问与惊奇开始”,亦如巴尔扎克所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运用设问进行命题,往往很能吸引听众。

三、对比鲜明,通篇生辉

爱因斯坦1931年2月16日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演讲的题目是:《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成为祸害》。这是一则对比式题目。它以“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为题旨,将“造福”与“祸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以假恶丑衬托真善美,使真善美更真、更善、更美,更可爱,从而产生了爱在辞内,情溢辞外的奇效。

四、乘一总万,举要治繁

欧文1817年8月14日在伦敦中心区酒家演讲的题目是:《让多的人幸福》。这是一则总结式题目。它用凝练精辟的格言式的语言,总括了演讲者热切希冀“全体同胞到处都能实际享受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极其丰厚的幸福”这一“终身抱定、至死不移的愿望”。哲言隽语,沁人心脾;崇高抱负,光辉照人。

五、含而不露,神与物游

加里宁1926年3月1日在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演讲的题目是:《苏维埃祖国的全部希望》。这是一则悬念式题目。它运用伏笔造成悬念,引而不发。撩拨听众的思绪:苏维埃祖国的全部希望是什么呢?认真听下去,方知其中奥秘:“苏联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共青团身上”。这比一览无余的平铺直叙显得棋高一招、精彩诱人多了。

六、引言入题,联璧其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1935年10月23日在苏联索契城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的广播演讲的题目是:《作家的职责——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则引语式题目。它是从演讲的主题中浓缩出的这一闪光的警句。辞以情发,情随景迁,使“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用自己写出来的文字,而且要用自己的整个生活和作风来教育别人”的主旨光彩夺目,同时又使演讲蕴义非凡,别开生面,令听众深受感染、启迪和鼓舞。真可谓“一箭双雕”!

七、巧比妙喻,以情醉人

我国著名画家范曾对青年学生的一次演讲的题目是《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一则比喻式题目。演讲者以巧比妙喻,赋予理想信念以生命、感情和思想,鼓舞青年荡起双桨,乘长风破万里浪,借此鼓励青年选择一条壮阔、豪迈和光辉的道路,开拓奋进,在伟大的改革实践中熔炼坚毅美好的性格,“成为时代的骄子,河山的真主”,“不负祖国和时代的厚望与重托”。演讲者推心置腹,溢于言表的真情,令听众如沐春风,痴迷动情,极大地增强了演讲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演讲稿拟题时间可以先拟,也可以后拟。先拟就是先写标题,后写演讲稿。这样做的好处是按题行动,容易做到文题相符不走笔,为修改打下好基础;后拟是写完演讲稿再起名,这样做的好处是全稿在胸,拟题准确。

标题内容必须与整个演讲稿的内容直接相关,或者必须揭示或涵盖演讲稿某一方面的内容。如马寅初的《北大之精神》告诉了人们演讲的主旨;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则表现了演讲的内容;朱自清的《论气节》指出了讲述的对象;而彭德怀的《我们一定能够打胜仗》所示的是方向。

人们对演讲稿的标题的要求和对文艺作品标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人们看完话剧《雷雨》会觉得剧名有意义,含蓄、贴切,尚以《雷雨》为标题进行演讲,人们就会认为是气象方面的学术报告。结果你讲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故事,听众就会认为你是瞎扯胡闹。所以有内容的标题,不一定都适合做演讲的标题。像《叶的事业》、《沉重的翅膀》、《太阳石》等,作为文艺作品的标题可能是很好,但做演讲标题就不太妥当。

标题要简短明快。即用于标题的字数不要太多,句子不要太长,意思要明白易懂。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万岁》、陈独秀的《妇女问题与社会问题》、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都是好标题。然而简短明快若短到没什么内容就不好了。如《信念》、《责任》等等,就不见得好。

拟演讲稿的标题切忌:

1.牵强、不确切。听起来文不对题,标题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

2.太宽泛、不着边。听起来那标题的意思似有若无,如《我自信》、《理想篇》、《责任》等。

3.一般化、无新意。听起来耳熟,仿佛已有之。如《什么是幸福》、《把一切献给党》、《谈谈德与才》、《友爱是什么》等。

4.太怪僻、难理解。听起来不懂,想一想很费解。如《葡萄与大学生》《做一个有灵魂的人》《理想、命运与路的思考》。

演讲题目的确定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作者观点鲜明,才思敏捷,文笔有独到之处。语言的修养有深邃的功夫;还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力求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蒙华落尽见真淳”(元如诗句)的境地,这些才智融合起才能想出好题目。

(第三节 )如何撰写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