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副手
17693800000006

第6章 加强修炼,提高素质:培养副手特有的品质(1)

在现实工作中,副手能否在实践中建立自己的威信,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仅从副手作为领导者本身来讲,要让下属去更好地完成任务,一定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加强修炼,不断地充实自己。

要经常为自己充电

身为副手,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经常为自己充电,增加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各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于凡是业务所涉及的领域,不论该不该由自己直接负责的,都要力争去了解。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组织或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下去,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有关资料显示,企业界99%的财富,集中在1%的高科技产业中。其实,毫不夸张地说,是知识创造了一切。

实际上,知识对于一名副手而言,也尤为重要,它是优秀副手最大的资本。知识的占有量,可以体现一名副手的才华和能力。而对知识的渴求和孜孜不倦地学习,可以帮助副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某大型企业曾经一度陷入经营上的困境。为此,企业董事会决定从全世界招聘10名知识渊博的职业经理人。

企业的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业界,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对此,公司的一位董事说:“知识也是一种成本,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资本,我们作出用百万年薪招聘的这个决定并不是做一场豪赌,而是正式的投资。我们相信,只要是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不管我们付出多少,我们都会获得双倍甚至无数倍的回报。”

果然,过了不久,世界上最优秀的经理人才都被吸引至这家企业旗下,他们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变成企业的利润,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个人财富。

可见,最受组织或企业欢迎的副手,永远是那些善于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掌握新技能、能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人。正如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所说:“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与思考,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团队,要求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那种迫切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只有不停地汲取各种知识和经验,改正缺点,完善自身,才能不断进步。在现今的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如果不思进取,总有一天你就会感慨“廉颇老矣”,只能被别人远远地抛在后边。

晋平公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政绩很好的国君,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跟不上下边臣子的思维。

然而,70岁的人再去学习是很困难的,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听后,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

可见,一个人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既然站得高,就该看得远。尤其是对于一名副手而言,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代企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快,需要高瞻远瞩,更新管理理念。通过有目的的学习不仅能丰富个人的知识结构,而且这种学习的挑战可以提高副手的心理素质,从而有益于提升领导层的整体形象。

学习是提高副手能力的关键。最优秀的副手是能不断成长、发展和学习的人。副手在工作中经常需要扮演多种角色,他既要管理一线的生产运营,也要负责与一把手的沟通,既要掌握企业的全面发展情况,也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方面的最新动态。如果副手不能掌握来自企业内部基层和一把手的最新资料,工作势必会处于被动地位。而且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如果无法及时获得的话,也无法正确地做出决策。

而且,作为一名副手,由于处于领导者的位置,如果知识面太狭窄、能力太单一,就很难胜任工作,更何况还要管理下属。所以,副手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经常为自己充电,增加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各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于凡是业务所涉及的领域,不论该不该由自己直接负责,都要力争去了解。知识才华越是全面的人,才越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也常常有些人缺乏学习的动力,他们不知道学什么、练什么,认为学了半天也是白费劲,在工作中起不到显著的作用。实际上,所谓人才就是要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有专业能力,也就是说要尽量学识渊博,然后再懂专项。比如说,对下属,副手就是管理者,应当懂得一些经营之道和管理之道,为了加强管理,还应该懂得一些心理学和行为学;而对于一把手,他又处在下属的位置,所以还要学习一些与一把手沟通的技巧与学问。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已是知识资本化、创新加速化、教育终身化、生产敏捷化、组织网络化的崭新时代。要想生存得更好些,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增加学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而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用新知识、新观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要学会怎样把知识变为能力,用知识丰富想像,不断推出新的点子、方法或谋略,善于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参与竞争,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发展一路畅通。

总之,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副手,你必须看到自身在知识上的欠缺和不足,并积极行动起来迎头赶上。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今天,即使一个副手的知识结构真的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也不能放弃学习。

在企业或组织的管理层中,副手一般处于中上层的位置,虽不一定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地处于顶峰,但绝对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嫣然站得高,就应看得远,为企业或组织的发展壮大,尽显英雄本色。

中国有句俗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知识结构始终是一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海森堡,是一位具有广博知识的物理学家,1927年他又推算出测不准关系式,因而获得了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邦德国政府建立了庞大的研究机构——马克斯·玻尔研究所,请海森堡出任所长,并为他配备了50多位博士。该所经费充裕,人才荟萃,可是一直到海森堡去世,该所都没有创造出为世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在专业上创造出卓越成就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海森堡,并没有在马克斯·玻尔研究所所长的岗位上显示出与其专业成就相称的领导才干。

由此可见,具有广博知识的杰出专家未必就是一位卓越的领导。所以对待副手的知识结构的态度也要从一定的客观角度来考虑,副手需要知识,但是有知识只是一个优秀的副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那么,副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最佳知识结构呢?

中国的很多学者将T型知识结构定义为副手的最佳知识结构。所谓T型结构是指领导者应该是“专家中的杂家,专才中的通才”。T型知识结构表示副手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必须经过“先专后博,一通百通”的过程。在开始阶段,副手会对某一专门的业务领域有过较深的研究,此后他会逐渐涉足各种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领域,尤其对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较为精通,集“专”与“博”于一身,能综合运用各类知识,使其在管理中发挥作用。只有这样的副手才既有别于不懂专业的管理者,又不同于只有专业知识不懂管理的专家。也只有这种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才是企业最理想的副手。

然而,客观地说,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大部分副手是无法达到这样的一种知识结构的,这些专家学者以他们期望的副手为目标设计了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知识结构:副手的知识结构应该达到“3个基础,5根支柱,2个专长”这样几个层次。3个基础指的是工作技术所需的人文科学、基本理论、经济学。5根支柱指的是工程技术、管理数学、部门经济学、电子计算机、社会学。2个专长指的是专业知识的2个领域:一是技术经济学、生产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另一个是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但是,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副手的实际状况,就会发现,即使最优秀的企业家,也很少能达到这样的知识标准——这似乎在要求一个天才承担企业领导的角色,而在现实中这类人几乎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就应该对副手的知识和知识结构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1)以现实为基础。对于副手而言,要以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为依据进行领导,可能现在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但对于自己未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领导知识结构不能自卑。

事实上,要求一个副手能通晓各个领域的知识,既能做高级的工作也能做低级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企业确实需要懂得各种技术、各种知识以及精通当代世界经济和错综复杂政治情况的副手。然而这些知识中的每一类,都有着广博的领域,即使一个副手穷毕生之力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可能完全掌握。

(2)以领导者的理想知识结构为参照,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于专业知识缺乏的副手而言,要想做到有效的领导短期内可能比较困难,然而这种状况不能持续太久。他应该试着去找出哪些方面在职能上是重要的,找出谁在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其中有无问题。了解了这些问题后他就跟主要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沟通,以便能对情况和资料得到彻底的了解。这样他就逐渐知道自己必须在哪些方面加紧学习了。

而且,对于副手这一特殊职位来说,只具备了知识结构还是不完善的,知识素养也不可缺少。知识素养包括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在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中,知识素养决定着副手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而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又决定着副手的行为方式。如果把知识比做营养的话,营养本身是不能保证身体健康的,只有通过合理的营养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使学识再深也无济于事,甚至是危险的。

此外,作为一名副手,还需要具备的是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结构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知识、政治理论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管理专业知识和成才创新知识等等。中国有一句名言:“学无止境”,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今天,即使一个副手的知识结构真的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也不能放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总之,身为副手必须随时“充电”,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在工作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断自我提高和进步。

专业技能要精益求精

每一个组织或企业对副手素质的要求都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道德品格和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更是不可忽略,因为它是检验副手是否能够胜任自己职位的一个最直接的标志。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据统计,中国已经有了1838种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每一个组织或企业对那些拥有专业技能、掌握精湛技术的副手求贤若渴。

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副手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创造价值的大小,从而也决定了副手日后的成长态势。作为一名副手,如果你对工作持以敷衍了事的态度,不愿意潜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那么你就很难在工作中实现成长,获得成功。

试想一下,一个专业技能非常平庸的副手,如何能够在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又如何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日益成长、促进公司的不断进步呢?

而且,组织或企业对副手在专业方面的要求更加精湛,旧的专业技能不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专业技能。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岗位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外,具备高新专业水准将是竞争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资格认证、阅历、知识水平、观念等因素都在影响一个副手的成功机会,谁掌握了新的专业技能,谁就掌握了竞争的金钥匙,用来开启事业成功的大门。

富士通公司招聘副职领导者统一的要求是专业性,但专业性与专业背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即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应聘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专业背景可能指的是应聘者是否在大学里曾经学过这一专业。相对而言,公司更在乎应聘者是否具有专业性,而不是他的专业背景。对于设计开发人员和非设计开发人员,公司均同样强调应聘者精于此道,有发展的雄厚基础和广阔前景。

分工的发展,要求每个副手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必须在某个领域具备一技之长,正如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所说:“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当今企业里缺少的并不是那种空而全的管理型人才,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特别高的专业技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