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财务与财产的规范化管理
17700100000002

第2章 学校财务的管理(1)

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

1.学校财务管理的概念

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必然要消耗物质资料,生产出新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生产的产品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其价值,而商品交换则必须通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来实现。因此,伴随着商品生产的进行所产生的物质运动必然引起价值运动。价值运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表现为资本运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则表现为资金运动。

财务就是资金运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关系。财务管理俗称“理财”,这里的“财”指的是资金,这里的“理”指的是管理。所以,简而言之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的管理,即对资金的筹措、使用、回收、分配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

一般讲,资金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公有财产的货币表现,对学校而言这包括用于教育事业的有价值的物资和货币两个方面。学校要发展教育事业,首先必须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这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保证,对已筹集的资金必须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力求以最少的劳动占用和资金耗费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在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过程中,学校必然与国家、与其他企事业单位、与校内职工发生经济关系。因此,学校必须对学校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科学的管理。

2.学校财务管理的意义

学校财务管理对于正确地筹集资金和分配资金、合理地使用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积累,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双增双节方针的贯彻执行,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服务都有着重要意义。

正确地筹集资金和分配资金

筹集和分配资金是财务管理的首要职能。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包括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拨款),其次是学校自筹的各种资金,如义务教育以外的收费、为社会科技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接受委托培养的收入、海内外同胞的捐赠款项、社会各界的集资和资助款等等。学校财务部门每年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综合财务计划,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现行财务制度正确地筹集资金,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分配到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各个方面上去,以保证事业发展对财务的需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资金来源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的方向也会有所变化,从而使学校财务部门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任务也更加繁重了。

合理使用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正确合理地使用资金是财务管理的另一重要职能。学校筹集的资金经过分配就要按计划使用,使用过程中要讲求经济效益。学校的经济活动不同于生产产品的企业单位,生产企业是利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从而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其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其资金运动是循环周转的,其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占用和物质耗费争取尽可能多的产出,达到多为国家提供积累和不断改善与提高本企业职工生活水平的目的。而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其产品(人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是商品,也就是不能靠销售产品(人才)来获得收人,以补偿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而只能靠国家财政收入分配的资金及学校自筹的资金来维持支出。可见,其资金运动方式是一种收支运动而不是循环周转,其经济效益的表现方式,主要是分析其是否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支出,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避免损失浪费,以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总之,学校财务部门对于每一笔支出,事前要有计划,事中要进行认真的核算和分析,看其是否合理、是否必要,是否花得恰到好处,要算了再花,而不能花了再算,这是必须注意的。

促进“双增双节”方针的贯彻执行

“双增双节”是国家提出的进行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其实质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中提倡艰苦奋斗、增收节支运动,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目前,我国的经济尚不发达,财政收入有限,而要办的事太多,资金的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必须靠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来缓解这一矛盾,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学校而言,主要搞好增收节支工作,一方面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正确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努力节约开支,防止和杜绝各种损失浪费,反对大手大脚、讲阔气、摆排场的坏作风,坚决揭露和打击经济领域中的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倒买倒卖、侵害国家利益、中饱私囊的腐败行为,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服务。

3.学校财务管理的原则

要正确筹集资金、及时分配和使用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财务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效益性原则

办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效益,效益性原则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原则。办教育也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也就是以尽量少的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办教育的经济效益集中地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毕业生数量,即学校在基本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培养了多少合格毕业生;二是学生的质量,即毕业生是否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无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既体现了社会宏观经济效益,又体现了学校微观经济效益。

贯彻效益性原则,就必须加强经济核算。学校财务部门首先要从宏观上进行核算,如对教育布局、专业设置、人才结构、社会要求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避免重复办学和盲目办学,防止本来就很紧缺的教育经费的浪费。其次要考虑学校微观经济效益,财务部门要对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和成果(作用)进行核算、分析、比较,节约开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少花钱多办事,把事办好,该花的钱开支虽大也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总之,财务管理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科研成果,多为经济建设服务着想。

量力而行、综合平衡原则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资金供求之间矛盾是经常存在的。目前国家财力尚不充裕,用于教育事业的财力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而逐步增加,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着供求矛盾。例如:许多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不够,而且现有设备一部分已经老化或过时,尚无资金添置和更新;图书资料有限而不能按需订购;教职工住房紧张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大改善等等。这些矛盾和困难,不仅需要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来缓解,也需要财务部门在编制综合财务计划(预算)时,力求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去解决,搞好综合平衡,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就是尊重客观规津,在学校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安排支出计划,要在量力的基础上尽力做好财务工作。因此在计划安排上一定要反对贪大求洋、贪多图快,不顾财力许可的急躁冒进情绪,否则会使预算留有缺口,出现真正的赤字。

坚持制度,依法办事

如前所述,学校财务管理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执行现行财务法规、制度,坚持依法办事。学校财务制度是国家法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的。因此,在学校财务工作中,不能超越这些法规和制度而各行其是。学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也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制度规定,对任何违法乱纪行为都应进行坚决斗争。

兼顾国家、学校、个人三者利益

兼顾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另一重要原则。

对学校主管部门来说,应适当扩大学校的财务自主权,使学校既有权力也有责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处理自身的财务问题、安排自己的财务计划,从而把责、权、利、效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学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对学校来说,要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前提下,将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合理调度,有效使用,对低支收入,应按国家规定如数缴入预算内,不能打埋伏,更不能私设小金库及帐外帐;在计算发放职工的资金、酬金及福利费时,既要符合国家政策,又要兼顾教学人员、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关系,既要区别对待,不搞平均主义,又不能悬殊过大。因为任何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都与全校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有关,有的是直接完成,有的是间接服务。只有兼顾了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了这一关系,才能调动全校广大教师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完成国家下达的事业计划和科研计划。

4.学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学校财务管理的特点是由其对象决定的,从上述财务管理对象的内容可以看出,它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类型繁多等特点。

涉及面广

我国有学校几十万所,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国家教委直属的、有各部(委)主管的、有各省或有关部门领导的,隶属关系不同,经费来源也不一,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又分配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学生专业多。从费用开支项目看,不仅有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生活福利费、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还有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其他经费;不仅有教育事业费,还有科学研究费以及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所以,学校的财务活动要涉及到各行各业乃至学生家庭。

政策性强

学校的经费来源目前主要是靠国家拨款解决,拨多少,如何拨,不仅决定于国家的财政状况,还取决于各个时期的财务制度。例如,1979年以前,国家实行“预算拨款、实报实销、结余上交”的办法;1979年后至1985年,改为“预算包于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1985年后又改为“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核拨办法。这些办法和制度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的政策,学校是必须贯彻执行的。对于学校利用现有人力和物力开展有偿服务和接受委托培养等所获得的资金,也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和开支,不得任意提高收费标准,也不能擅自提高开支标准和扩大开支范围、滥发奖金和实物。可见学校财务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类型繁多

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在1979年以前,所采用的会计制度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校办工厂采用的企业会计制度,其财务管理也相应地采用预算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随着经济、教育、科技等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除了事业财务和企业财务外,还有其他财务。例如校办商店(经销店)则实行商业财务管理;总务承包后的招待所财务属饮食服务业财务;汽车队属运输财务;维修属基建财务,等等。所有这些财务工作,都应在学校财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工作,并接受其监督。即使是学校财务部门,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核算方法和管理办法也不尽相同,对教育事业费和科学研究费是核算收支余超情况,而对代管科研经费和科技三项费用则要核算成本。可见学校财务管理的另一特点是以事业财务为主的多类型财务,包括了事业单位、工商企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财务活动。这就要求,学校财务部门的财会队伍须有一个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熟练地开展工作,实施财务监督,搞好财务管理。

5.学校财务管理的对象和任务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对财务管理的内容所作的概括,它是与财务的概念密切联系的,是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学校要完成国家下达的事业发展计划,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为此学校必须每年向主管部门申报经费预算,在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下拨经费(教育事业费和科学研究费);此外,学校还从其他渠道取得一部分资金。然后,学校运用这些资金购置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和行政设备,以及必要的材料物资。同时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要发生各项支出,例如开支教职员工的工资和补助工资、副食品价格补贴;支付业务费、公务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年终要对全年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办理年终决算,向主管部门报告收支余超情况,主管部门经过审查,按规定核销其经费支出。对于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经费(如科技三项费用收支、代管科研经费收支、委托培养经费收支、特种资金收支、学校基金收支等)也应本着量入为出、以丰补欠、先提后用、专款专用等原则,有计划地筹集和使用,同时也应在年末一并编制财务决算上报主管部门审查。次年,学校财务部门再根据事业发展情况编制的预算,领取经费以敷支出。学校资金收(领拨和自筹)支(使用和分配)活动构成其资金运动的显着特点。在其资金收支过程中,还必然发生以下几方面的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