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修身养性之道
17700300000044

第44章 敢于担当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明]王夫之

担当,就是勇于接受并负起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一事当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具体来讲,担当是一种责任。它是相对责任和风险而言的,担当精神只有在任务、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前才能显现,相安无事的情况下,担当精神是无法体现的。

担当与人们关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牺牲、勇气和才干等方面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它既代表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履职尽责,也体现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海阔胸怀;它既代表着“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执著信念,也体现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

担当,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对担当率直快意的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丹心报国的担当誓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有志者身处困境自我担当意念的袒露。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尽显大气与豪迈;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庭才能拥有和谐与融洽;一个单位需要有担当的领导,有担当方能成就“经世之事业”;一个社会需要有担当的脊梁,有担当方能谋取天下的福祉。

古往今来,担当价值千金,担当任重千钧。深刻认识和把握担当问题,做一个勇于担当、有所担当的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能不能担当,是人品高下的重要尺度。担当铸就伟大人格,锻造卓越品格。担当,是一个人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体现。“大事难事看担当。”这里的“大事难事”,不仅指个人的大事、难事,更指单位、国家、社会的大事、难事。遇“大事难事”,能不能“担当”,是退避三舍,还是担起责任,集中体现了当事人人格力量的强弱和道德境界的高低,不仅看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下,也决定着一个人最终是否有所作为。

担当是价值的体现,建功立业要担当。桥的价值在于能承载,人的价值在于能担当。人的提升,在于能够适应更高的要求,担当更大的责任。一个人担当得越多,往往证明其价值越大。古人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了这份心系苍生的担当,怎能不激发创造、卓尔不群,担当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担当才会迎难而上、锐意进取。邓小平在政治沉浮中矢志不渝的不懈担当,熔炼了他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智慧。个人的潜能往往在戮力担当中得到充分发挥。遇事推诿、裹足不前,在逃避担当的同时,往往也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与成功如影相随,担当指引人生路径,担当照亮人生前程。追求有所建树,必须坚持有所担当,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法则。

特别是面临“大事难事”,领导者更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如此,才能树立威望。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及时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仅仅因为这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特别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错,而在这个时候,领导来了句“一切责任在我”,那对这个下属又会是何种心境?卡特总统的例子说明:下属对一个领导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使下属进行反思,反思过后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在大家面前主动道歉,并承担责任。

作为一名领导者,经常面临决策和执行,有决策、有执行,尤其需要有担当。

一是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决策面前需要担当。当无法预见到事物发展的结果时,对决策的后果个人可能要付出一定代价,要敢于拍板、下决心、做决策,一旦出现问题和事故,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保护下属。

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曾写了一份新闻稿,他写道:“我们在瑟堡—阿弗尔地区登陆时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据点,我已下令撤回部队。我是依据我得到的最佳情报做出发动进攻的决定的。空军和海军部队表现出了英勇无畏和忠于职守的精神。如果这次登陆行动因为失败而受到任何指责的话,那都由我一人承担。”

可见,如果一旦登陆失败,艾森豪威尔要一个人主动地把全部重大的历史责任扛起来,只是由于诺曼底登陆一举成功,这个新闻稿没有发表而已。为什么诺曼底登陆会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任务面前表现出彻底的、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各参战部队的战斗意志,盟军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二是在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需要担当。在重大问题上大家意见不统一,甚至是反对意见占上风的时候,不随波逐流,敢于坚持正气,勇于坚持群众利益。“文革”之后,邓小平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路线,在全党号召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在把握大是大非的理论和路线问题上体现了非凡的勇气和魄力。

三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需要担当。大事当前,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能主动靠前请命,勇挑重担,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担当。正是有了这种担当,才铸就了抗震救灾的伟大洪流,凝聚起社会各方的巨大精神力量,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胜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在一本书中写到:所谓的领导,就是在享受特权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风险或危机来临时,有勇气站出来,单独扛起压力。

有人说,是“9·11”事件成就了纽约前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实际上朱利安尼在上任之初曾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危机管理这门功课,如生化武器或炸弹攻击等,并且反复检讨与练习。他的领导才能很早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9·11”事件的发生虽然出人意料,但在发生时,他能够坚强理智地带领纽约市民走出这场前所未有的劫难。

朱利安尼在当时的危急时刻敏感地意识到:“我必须露面,我是纽约市市长,我应对危机的方法就是亲临现场并掌控局面。如果我没在电视上出现,对这个城市将更加不利。”

在很多时候,生命和崇高的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站在风口浪尖时,更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一种勇于担当的气度。

所以,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担当精神。

看一个领导者是否称职,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担当精神。杜甫在《奉送严公如朝十韵》中说:“公若登辅台,临危莫爱身。”挑担子、负责任是领导者的应有之义。“当官遇事不担当,不如回家挑箩筐。”不管官大官小,一旦走上了领导岗位,就意味着肩挑担子,背负责任,所作所为都要对人民负责,要对工作负责。

敢于担当是一项重要的领导素质,体现领导的内在修为。“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领导者来说,应当把勇于担当作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和自觉实践。但是,锻造勇于担当的品格,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的磨砺。

一要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责任是使命,责任是动力,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才可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勇于担当;而一个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勇于担当的。只有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不畏艰险,不求回报,始终保持对事业的执著与追求,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与进取心,勇于接受挑战,主动参与竞争,克服一切困难履行职责,扫清一切障碍去完成任务。

二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危难之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才能显示崇高的人生境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大石拦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面对矛盾、问题、困难、难题,有的勇于攻坚、化难为夷,有的裹足不前、畏首畏尾,之所以会有强者弱者之分,关键在于两者境界不同。强者敢于担当,做事大多想到的是他人,是“大家”,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崇高和伟大。弱者害怕担当,他们做事想到的大多是自己,只顾个人利益得失,只会念叨自己的那一点小九九,活得就卑微、渺小。

三要有不畏艰险的坚韧意志。领导的担当,很多时候是要担当危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担当危难的生动写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是对担当危难的真情赞美。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时挺身而出、勇于牺牲,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处变不惊、见义勇为,这都是担当危难。担当危难,要有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还得有顽强的意志,遇到危难而不惧的勇气。

四要有过硬的真本领。丰富的学识和智慧是领导者勇于担当的前提条件。“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有了担当精神,还必须具备解决难事、化解难题的能力,必须有真本事、真本领。否则,就是盲目的担当。胸中无数,不知所措;举措有力,事半功倍。没有真本事、真本领,勇于担当的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酿成大祸。勇于担当还需要智慧。看问题比别人深一步,想办法比别人高一筹,抓工作比别人实一些,处理矛盾讲究策略,解决问题注意方法,既要做到坚持政策不走样,体现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富于创造性,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把事情办成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