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17734500000033

第33章 现代图书馆导读技术(2)

幻灯、投影教材是声像教材之一,要在阅读指导教学中发挥幻灯、投影教学手段的优势,需要编制出一片或一套恰如其分的幻灯投影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幻灯片已成为现代导读技术中的重要媒体之一,在导读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幻灯、投影制作方法相比,计算机幻灯片具有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编辑修饰方便、图像质量高以及输出演示灵活等优点,容易激发读者的兴趣。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是一套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利用它制作的阅读指导幻灯片具备声音、图形、动画、电影等五彩缤纷的效果。可以在演示文稿中创建幻灯片、应用多媒体效果、建立图表、放映幻灯片及Web发布。

(一)创建演示文稿

图7-2-1启动对话框在windows桌面上点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启动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后,就会出现如图7-2-1所示的对话框:在“新建演示文稿”选项中共有3种方法创建演示文稿:利用内容提示向导、设计模板和空演示文稿。

如果大家对创建文稿的结构和内容已经比较了解,可以从一个空演示文稿开始设计。空演示文稿中不包含任何颜色和任何形式,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设计幻灯片。

在启动PowerPoint 2000并出现启动对话框时,选择“空演示文稿”,在出现的“新幻灯片”的对话框中选择第一张的版式,如图7-2-2。在图7-2-3所示的标题幻灯片上键入标题以及要添加的内容即可,例如在“标题”位置输入“三步阅读法”,在“副标题”

处输入“传统分步阅读方法介绍”。

(二)幻灯片的插入、复制、移动和删除

在建立新的幻灯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在两张幻灯片之间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改变幻灯片的次序,删除多余的幻灯片等。

插入幻灯片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视图工具栏中单击“幻灯片浏览视图”。

②选择要插入幻灯片的位置(在要插入的位置单击鼠标)。

③再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依提示即可新建幻灯片。

删除幻灯片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切换到幻灯片浏览视图。

②单击选择要删除的幻灯片(单击鼠标的同时按住Shift键可以选择多张幻灯片)。

③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删除幻灯片”命令。

复制和移动幻灯片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操作中既可以用剪切、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复制、移动幻灯片,也可以用拖动的方法实现这些操作。

用剪切、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复制、移动幻灯片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切换到幻灯片浏览视图。

②单击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幻灯片。

③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剪切”命令。

④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要放置复制(或移动)幻灯片的位置。

⑤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

用拖动的方法来移动(复制)幻灯片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切换到幻灯片浏览视图。

②选择要复制或移动的幻灯片。

③移动鼠标使其指针指向所选中幻灯片的一张,按下鼠标左键的同时拖动鼠标,把幻灯片拖到所需位置,然后再松开左键(如在此过程中,一直按住Ctrl键不放,就可以复制幻灯片)。

如果打开多个演示文稿并把这些演示文稿窗口平铺,还可以实现不同演示文稿之间的幻灯片的移动或复制。

在幻灯片中还可以插入艺术字、剪贴画、绘图,设置多种动画或声音放映效果,详细内容请参阅Microsoft PowerPoint 2000的相关计算机图书。

带视频接口的投影仪和计算机相连,就可以将计算机上制作好的导读幻灯片输出到投影屏上,对读者进行演示说明了。在演示过程中可以随时输入信息,具有交互动态的演示等优点。

二、电视导读片的制作

电视导读片是根据导读目标和要求,用电视图像和声音表达阅读指导内容,用电视技术录制、储存和播放的一种新型导读方式。例如图书馆介绍、新生入馆教育等都可以采用播放电视片的形式进行辅导教育。影视作品能够运用具体的形象和逼真的声音展现阅读指导的内容,具有直观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阅读的主动性。

电视导读教材的编制过程,根据其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确定选题收集素材阶段、稿本编写阶段、摄制准备阶段、摄制阶段、后期制作阶段、修改和整理完成稿本、编写教学指导书阶段。下面就各阶段的工作分别予以介绍。

(一)确定选题,收集素材阶段

编制电视教材,首先要确定选题。选题的恰当与否,常常决定了电视教材的成败。选题时应从以下三条基本原则来考虑:第一,应选择有利于解决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点和教学中的难点。因为重点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内容,又是教与学的关键。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障碍,但又必须努力攻破,否则将会影响后继内容的教学。第二,课题选择要能充分发挥电视手段的表现优势。电视手段表现的优势在于它画面的形象性、动作的连续性和技巧的多样性。它宜于表现事物的快速运动或缓慢变化的过程,宏观景象和微观结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表现那些课堂上难以表演的示范动作,例如表演一个读者从查目录到书架上取书、办理借阅手续的全过程;其它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设施介绍等等。第三,确定选题时,应考虑在教学上的使用价值和制作上的技术条件。所谓价值,就是要考虑教材编制时需动用的设备、人力、物力与该教材制成后的使用面和使用率的比值。题材的选择应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或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另外,还要考虑技术条件是否能达到,经费条件是否许可。

一部电视教材是由相关的素材构成的。因此,确定选题后,需根据主题思想收集有关素材和资料。它们包括有现成的电影、电视素材和需拍摄的景物、图片、画片、演示等资料。

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文学名著都有电视、电影资料及大量的文字素材。在收集了丰富、广泛的素材和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选择和提炼,用以充分表现主题和教学内容。因此,在收集、选择素材和资料时,通常要注意画面质量,图像要清晰、形象、生动,材料要典型、科学和真实,为后面的编制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稿本编写阶段

电视导读片的稿本,主要有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文字稿本是指把要制作电视教材的内容写成的文字材料。分镜头稿本,则是根据文字稿本,将导读片的内容进行总体构思,并以电视手法来表述的文字材料。它们是整个电视教材编制过程的“蓝图”和工作依据。它们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教材的质量。所以,在电视教材的拍摄之前,一般应有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只有在一些简单的现实记录性示范导读片,或不可能完全估计事情的发展过程与结果等特殊情况下,不用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但也应有简单的拍摄提纲。

1.文字稿本的编写

文字稿本的编写,一般应由有阅读指导教学经验的图书馆老师担任。文字稿本的编写形式可根据电视教材的类型和题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形式有讲稿式、教案式和对应式。讲稿式是以教师授课的详细讲稿形式叙述要拍摄的教学内容,它适应于传统课堂讲授型电视教材。教案式是以教案的形式表述教学内容,包括教师的讲述、提问,学生的可能回答及教学中的演示、板书等,它适应于电视手法讲授型电视教材,对应式是指解说与画面一一对应的形式,一般采用表格形式或分段形式,表格形式是左边写出画面内容,右边写出解说词。分段形式是一段写画面内容,一段写出对应的解说词的穿插形式。它适应于图解型和表演型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的编写,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一般都应着重处理好文体的结构。

文字稿本的编写是在确定主题、选择素材之后,按照导读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习的思维规律,把选择和提炼的素材进行文体上的处理和安排,写成一部完整的文字稿本。对素材处理和安排的工作就是文体结构。作为教学题材的文体结构,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学性。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就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可有不同的结构形式。除一些特殊需要的片断教材,可以缺头少尾外,一般每部电视导读片的完整结构都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组成部分。

(1)开头。

教学片的开头要求引人入胜,开门见山,很快进入主题。好的开头,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导读教学效果。常用的开头方法有:点题法:一开始就点出题意,将学生的思路引上主题。例如,“智慧的钥匙等待你去撷取——怎样利用图书馆”。这种开头干净利落。

设问法:一开始就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形成悬念。这种方法能紧扣学生的心弦,启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强烈的期待心理。例如,有这样一个成语叫“开卷有益”

,意思是说,只要喜欢读书,打开书本就能有所收获。但实践证明“开卷”未必就“有益”,为什么呢?

倒叙法:一开始就给出问题的结论,然后再追溯其来源,说清结论是怎样产生的,这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2)中间展现部分。中间展现部分是电视教材的核心,是教材表达主要内容部分。中间展现部分要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组织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在视听感觉上抽象出概念和结论。主题是由许多小问题构成的,主题的解决依赖于每个小问题的解决,而各小问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对主题的展现要充分应用电视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依据教学要求。将段落与段落、问题与问题之间紧密而巧妙地组接起来,使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3)结尾。

教学片的结尾是全片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尾要求做到简洁有力、富有启迪和发人深省。

常用的结尾方法有:

归纳法:将中间展现部分的各段落通过归纳小结,得出明确完整的结论。

呼应法:对开头提出的问题,形成的悬念,结尾时给予解决,作出回答。

启示法:结合片中的内容,顺理成章地提出新的问题)启发学生回忆全片内容,去联想、琢磨、推理,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4)解说词。

解说词是电视导读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教材是一种声画结合,用画面提供具体直观形象,以解说提供抽象和概括。解说词和画面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导读教学内容的表达。

解说词是对画面内容的解释和说明,但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图解式的说明,而是补助说明画面表现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画面内容和思想意义,深化画面涵义,辅助学生在视觉上作结论。它能对画面内容进行渲染和烘托,还能用来做画面的组接因素。从艺术上、思想上增加画面的表现力。

对解说词的写作,要求准确无误、和谐统一、简练精要、通俗生动。

准确无误:这是由电视教材的科学性和教育性所决定的。要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不允许有科学性的错误。

和谐统一:解说词的风格应与整个电视导读教材的主题风格一致,解说词出现的位置一般应与画面对应,达到和谐统一。

简练精要:解说词力求简明扼要,给学生留有理解和消化的时间。解说词一般每秒钟2—3个字为宜。

通俗生动:解说词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象生动,力求口语化,朴实感人。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强记忆。

解说词的表达方式,根据电视教材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有独自讲解,旁白解说,对白问答等。

2.分镜头稿本的编写

电视导读片的分镜头是导演根据文字稿本,融合自己的创作构思,将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按照电视教材的要求,分成一个个准备拍摄的镜头单元。并对每个镜头单元提出具体的要求。而分镜头稿本,则是导演把分镜头的内容用文字写在专用的分镜头稿纸上,作为拍摄电视教材的工作稿本。分镜头稿本是对文字稿本的深化、发展和再创造。它一般是由懂电视编导技术的学校电教人员来编写。

电视教材的分镜头稿本形式,一般常采用下列表格方式,一目了然,有利于摄像和后期加工。

镜号机号景

别技巧时间画面内容解说词效果声音乐备注

镜号:是各镜头按教学片的构思安排的次序编定的序号,也是画面编辑时的序号。但镜号并不一定是拍摄时的先后次序,有时需要按时间、地点的方便,打乱顺序拍摄。

机号:在多机拍摄时,机号是表示在摄录现场所用的摄像机的编号。在用单机拍摄的情况下,这一栏可不填写。

景别:指在拍摄时所采用的不同景别,常用的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技巧:指拍摄技巧和镜头组接技巧。拍摄技巧有推、拉、摇、移、跟、甩、俯、仰等。镜头组接技巧有切换、淡出淡入、化入化出、叠化等。

时间:指每个镜头实际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画面:导演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描述镜头拍摄的具体内容,如人物、景物、设备、动作以及在画面上的位置分布、画面变化等。

解说:指对应画面的解说词。

效果:指声响效果。如机器声、车船声等。

音乐:指所使用的乐曲,并要记下音乐起始和结尾,中间用波形线或直线表示。

备注:供导演修改、调整或记事用。

(三)摄制准备阶段

摄制前要根据电视导读教材的要求,组成由相关人员参加的摄制组。摄制组一般由导演负责,还有摄像、录像、灯光、录音、美工、编辑等技术制作人员和编写文字稿本的导读人员参加。若有示范表演的内容,还需要请一些教师和学生参加。

准备工作,首先要组织全体摄制人员讨论分镜头稿本,在了解编导的意图和构思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全体摄制人员的创造性,集中大家的智慧,将分镜头稿本修改得更完善。然后根据分镜头稿本的要求进行具体分工,落实各自的任务和职责。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摄制计划,并事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设备器材、经费预算、景点选择、美工动画设计、现成视听材料的准备和示范表演的排练等等。

(四)摄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