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指导手册
17735600000051

第51章 校园中的不良行为矫治

一、旷课、逃课是一种不良行为

案例举要

某校中学生高×,在班里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他爱好广泛,尤其擅长画山水画。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常常旷课。即使来到学校,也是呵欠连天。上晚自习时,他经常借口家里有事,不是不来就是提前回家。老师多次耐心说服,高×依然我行我素。期中考试时,一向名列榜首的“状元”,竟然拖了班里的后腿。

对高×的表现极为痛心的老师马上与他父母联系,耐心询问,高×才道出了实情:原来,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位小有成就的“流浪画家”,俩人志趣相投,常在一起切磋画艺,时间一长,影响了高×的学习。老师和父母为高×认真地分析了过于迷恋绘画而影响学习的害处,告诉他,现在正是为未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基础不扎实,掌握其他专业技能势必受影响。高×听了,也觉得自己错了,表示要痛改前非,合理地安排课堂学习和业余爱好的时间,处理好学习与休息、放松的关系,不再旷课,好好学习。

由案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经明确规定,旷课是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同学们应该以学习为主。当然可以有一定的课余活动,以放松神经、锻炼身体,但是上课时间就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

同学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课外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回到家里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看电视、玩游戏都必须有节制,不能着迷,更不能像高×那样因为业余爱好而旷课。只有正确地处理好课堂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未成年人朋友才能够既搞好学习,又不会变成书呆子,既能全面发展,又不耽误必要的功课。

如何预防未成年学生旷课行为预防未成年学生的旷课行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①家长与老师要改进教育方法,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与未成年人保持良好关系,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适应学习生活。

②要强调早期预防。一般而言,未成年人逃课是有预兆的,如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行为举止异常,心情易变,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不正常等。因此,父母和老师要重视有关旷课的迹象,进行早期预防。

③学校必须与家庭密切配合,使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学校老师之间应通力合作,关心、帮助旷课学生,使他们感到学校和班集体的温暖。

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也是不良行为

案例举要

石××从小受家庭的娇惯,养成了粗暴、任性的不良习惯。父母为了满足他,常常对他所做的一些“出格”事不加干预。有一次,他因为赌气把爸爸的相框摔碎了,父母不但不怪他,还变着法哄他说:“××的手长眼睛,把早该扔掉的相框摔了。”受到父母的纵容、鼓励,石××就经常以破坏性的举动来发泄不满或从中取乐。上中学了,石××在同学们的眼中简直是个小霸王。谁要惹得他不高兴,谁就要吃亏倒霉。他只要觉得哪位同学碍眼,就故意损毁对方的心爱之物来报复。有一次,他看到同桌买了一个多功能的“文曲星”,他要借来玩玩,对方不肯,他抓过来给摔个粉碎。老师知道后严厉批评了他,要石××必须赔偿同学的损失。心怀不满的石××竟在值日时拿起拖把打碎了班上的黑板。这事被校长发现,石××不仅得赔偿损失,还被校教务处给以严重警告处分。

由案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故意毁坏财物是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是一种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中学生行为守则里面有规定,要爱护公共财物。黑板是学校的公共财产,同学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它,不能随便加以损毁。像石成金那样,喜欢作弄人,搞恶作剧,故意毁坏公物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克制,不要放纵自己,这样下去太危险了,随时都可能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如何防范学生毁坏公私财物

学生毁坏公私财物是违法行为,家长和老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采取预防措施:①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告诉未成年学生,公私财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任何人都不得随意侵占,危害,否则,要受法律严惩。

②教给学生爱护公私财产。公私财产来之不易,同学们要爱护它们,不毁坏别人的私有财产,不破坏学校的公有财产,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③家庭学校联合教育,防范学生毁坏公私财物。不仅教师要讲,在家庭里,家长也要教育孩子爱护他人公私财产,不毁坏他人公私财产。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范学生毁坏公私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