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22

第22章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才有“1 1>2”的可能

在军队中流行着《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歌词的第一句就是:“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的确,团结的力量无坚不摧。

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军能取得一个个的胜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体官兵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团结能带来强大的战斗力,能使组织取得最终的胜利。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军队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拆台。在国内革命战争绝大多数时间里,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可为什么总也打不过比他弱小得多的人民军队?应该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步调一致的团队协作精神。

蒋介石开会说的最多的是精诚团结,但国民党内部派系分立,相互倾轧,各自心怀鬼胎,是导致蒋家王朝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淮海战役中,装备精良的80万名国民党军败给了装备落后的60万名解放军,其失败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内、外史学家探讨的话题。

2006年12期的《党史博采(理论版)》杂志上刊登过《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的政治军事原因浅析》的文章,作者刘万路教授从政治原因和军事原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他说:“如果说政治腐败是国民党淮海战役失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军事上的无能则是其在战场上失败的直接原因。”

国民党军队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军队成分组成的联合体,除了蒋介石系统外,还有一些诸如桂系、西北军及地方实力派,在战争中不肯配合,见死不救,相互拆台的事时有发生。因为各派系军事将领都很清楚,其军事地位、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依赖于各自的军事力量的保存。因此,当他从上级那儿得到投入战争的命令时,他是否服从要依赖于他对个人私利的计算。对此,蒋介石力图扩大中央军来加强对杂牌军的抑制,结果却大大加深了中央军与杂牌军的矛盾。

在淮海战役期间,这种各自为政、互不配合的现象比比皆是,作为国民党最高领导的蒋介石也无可奈何。蒋介石本想调白崇禧、傅作义部队增援淮海战场遭到拒绝,更为严重的是白崇禧一再阻止蒋系的宋希濂部开赴徐蚌战场。在黄伯韬兵团被围时,奉命增援的邱清泉部一遭解放军阻击就停滞不前,蒋介石虽一再下令,邱部却拒不前行,原来东进要路过商丘,邱清泉认为商邱就是“伤邱”,出兵东进,与主帅不利!李延年兵团在奉命救援杜聿明部时,一见有解放军阻击就跑回蚌埠。

自古军队作战要求战略协同,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国民党军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尽管淮海战役事关全局,但将领们只知保护自己的部队和性命,这样的军队焉有不败之理?

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分工是形式,不是目的,团结协作才是目的,每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团结协作。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要求公务员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在同一行政部门内部和不同行政部门之间展开充分的协调与合作。然而,有调查数据显示,有些公务员不太注重“团队协作,增强组织凝聚力”,不太重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组织沟通中偏重上行沟通,而忽略了平行沟通,这都是不利于形成健康的组织文化的。

有一个大家可能耳熟能详的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差别”,这个故事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上帝对一名牧师说,他要带牧师去看一看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牧师随上帝来到一个房间里。房间中央摆放着一锅热腾腾的肉汤,一大群人围着锅坐着,个个愁眉不展。原来,他们虽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汤匙,但汤匙的柄太长,他们无法将汤喂到嘴里。面前摆放着美食,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望着,仍旧要饿肚子,怪不得一个个神情黯淡、愁眉苦脸。

上帝又带牧师来到另外一个房间。里面仍然是一锅热腾腾的汤。一大群人围着锅席地而坐。他们手中仍拿着长柄汤匙,可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却幸福而满足。他们在欢笑、唱歌,过得非常快乐。

牧师迷惑不解,他问上帝:“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条件,第一个房间里的人们都在挨饿,处境悲惨;而第二个房间里的人们却丰衣足食,过得很快乐,差别为何如此之大呢?”

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见,第二个房间里的人都在相互喂对方吗?”

原来,第一个房间里的人只想着怎样来喂自己,而长柄使他们无法做到,而第二个房间的人彼此合作,他们用长柄汤匙舀上汤互相喂对方,于是大家都喝上了汤,这便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故事并不复杂,但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同样的条件,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把它变成了地狱?原来,天堂和地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团结协作就是天堂,彼此争斗就是地狱。

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彼此各自为政终是一盘散沙。强调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其实质就在于强调一种互助协作的精神,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地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自己有责任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而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因为团队的胜利也是每名成员的胜利。公务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自觉培养良好的合作协作关系,与上级、同事、下级齐心协力、相互配合。

团结问题事关全局,是公务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公务员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也出政绩、出人才、出干部。不团结就没有合力,就没有积极性,心不齐,气不顺,劲不足,个人能力再强也发挥不出来;不团结,想干事的也干不成事,想进步的也进步不了,到最后倒霉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不团结就会影响整个团队在干部职工中的形象,形象不好,就没有凝聚力、号召力,一切工作都很难开展。

团结是做事、创业最基础的条件。在团结方面要努力做到“两讲、三多、四相互、五不”。

“两讲”,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绝不能含糊;在小事上要多谦让,多顾全他人。要正确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是对立统一的,不是矛盾的,搞团结也不是搞不问是非、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关键是要在坚持原则与灵活运作上把握好一个度,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这个度。

“三多”。一是多沟通。要多联系、多谈心,宁可沟通过了,也不要沟通欠了,这是一条现实经验。只要多沟通,很多问题、矛盾都可以得到化解;相反,长时间不沟通就容易产生误会,有误会就会产生矛盾,进而就会影响团结。二是多理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都有优点和长处,同时也有缺点和不足,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多体谅他人、理解他人。三是多规范。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注意多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照章办事,照程序工作,既到位又不越位,否则就容易发生碰撞,有碰撞就有摩擦,有摩擦就有矛盾,就会影响团结。

“四相互”。一是相互维护。每位干部、每位班子成员都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二是相互支持。每位团队成员要为整个团队、为其他同事多补台,多做拾遗补缺的工作,坚决不拆台,密切协作,形成统一整体。三是相互关心,要多关心其他同事和下属,既对团队和同事的工作负责,又对同事个人的生活、前途负责。四是相互尊重,同事之间要相互尊重,上、下级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特别是上级要尊重下级的人格、劳动、意见和建议。

“五不”。一是不猜。不无故猜测别人。二是不疑。不乱怀疑他人,相信领导、相信同事、相信下级。三是不听。不听信小人挑拨,不被挑拨言论所左右。四是不信。不听信谣言,不听信小道消息和马路消息。五是不惑。明辨是非、善辨是非,不被假象和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使大家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工作高效开展。

团结协作,是新时期公务员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它告诉我们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志同道合的伙伴,离不开团结协作的集体。它明确了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重要前提。只有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才有“1 1>2”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