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23

第23章 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团团伙伙”

“人民军队为人民!”解放军是为人民服务的,但这个人民指的是全国人民,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小团体。因此,自从建军以来,我军就不允许在组织内部存在“小圈子”、“小集团”这样的“团团伙伙”。如果有人想在军队中以“诸侯”自居,想把自己领导的部下当成“家里”的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张国焘曾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军队的缔造者之一。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为什么这样一个人物最终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离开延安时,连身边的警卫员都带不走呢?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他把党的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军队,拉山头、搞宗派,结果必然无人拥护。

毛泽东同志率先将“五湖四海”作为干部选用的一个重要原则,为推翻三座大山,振兴中华,毛泽东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精英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可谓古今中外搞五海四海集大成者。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在以后毛泽东也多次强调要坚持五湖四海的干部原则,反对“山头主义”和拉帮结派、搞“小圈子”。

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既然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理由不搞好团结。团结的人越多越好。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团团伙伙”。

在团结问题上,我们历来提倡“五湖四海”的原则,不搞“以人画线”或“团团伙伙”。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搞“五湖四海”,而是“拉帮结派”,大肆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各种老乡会、校友会、同学会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推崇“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分过赃”等所谓“铁杆”交情。义气代替良知,感情代替政策,利益代替原则,形成星罗棋布的“利益共同体”。

这些人以自己为中心,不搞五湖四海,闹不团结,搞“小圈子”、小团体,重用亲信。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相互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画线、以邻为壑、排斥异己、掣肘使绊。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以权力为纽带,以谋利为目的,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是完全相悖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予以防止和遏制。

一个善于搞团团伙伙、善于搞帮派体系的人永远带不好队伍,永远成就不了大业。

2009年6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团结与‘结团’”的文章,作者张怡恬在文章中分析和阐述了搞“团团伙伙”的现象与危害。

现实中,有一种貌似团结、实为“结团”的现象,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其危害不可小觑。

“结团”能装扮成团结的面目出现,是因为它在表象上与团结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表现为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联合或结合。然而,团结与“结团”在本质上却迥然相悖,在追求目标上背道而驰。团结,是为了共同理想和事业而团结一致、努力奋斗。而“结团”,说白了就是搞“小圈子”,拉山头、立宗派。“结团”与团结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结团”以个人利益联盟为基础,是谋取私利的手段。这决定了“结团”对人有拉拢、有排斥,能给自己和“小圈子”带来利益的人就拉拢,损害自己和小圈子利益的人就排斥;“结团”的人只看见个人利益,将全体利益、人民利益抛在脑后,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结团”的思想渊源是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结团”的实质不仅不是团结,反而是明目张胆地搞不团结。现实生活中,由于“结团”总是打着团结的旗号而具有一定欺骗性,有些人认为单位或部门形成一个小圈子,意见容易统一,工作容易开展,还算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殊不知,这种想法既把“结团”与团结相混淆,又没有认识到“结团”对事业的严重危害性,恰恰给了“结团”可乘之机。

团结的集体纪律严明,“结团”的集体潜规则盛行。团结的集体激发个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结团”的集体让人猥琐龌龊,陷入低级趣味。团结激发的是为事业而甘于奉献的志趣与情怀。而在“结团”之风盛行的单位,干部、群众整天想的是怎么拉关系、走后门、谋私利,长此以往,必然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淡漠,在事业上缺少追求,在精神上委靡不振。

显而易见,“结团”严重破坏党组织内部、党同人民群众的团结,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当“结团”遇上腐败,“结团”便为腐败滋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腐败又为“结团”开拓更大的空间,二者相结合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成倍扩大。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一名公务员要争当团结的模范,不搞团团伙伙,不画圈内、圈外。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名领导干部的工作,要靠一班人的团结和智慧,要靠一大批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干部的支持协作,绝不能靠“小圈子”内几个所谓“忠于”自己的人去左右局势。

既然组织中不允许出现宗派,不允许出现小团伙,作为组织中的人,作为一名公务员,该如何避免陷入宗派、“小圈子”的泥沼呢?对此,张建华教授在《骨干是折腾出来的》一书中为我们支了以下几招:

第一,要有大局观。一个心中没有大局的人,会自然不自然地陷入“小圈子”中;有了大局观念,就会避免陷入宗派、“小圈子”的泥沼。

第二,摆正工作关系。一些人在工作中喜欢自己当大哥,而把同事、下属当小弟。这些人愿意用“大哥”的方式来领导下属。换句话说,是做大哥而不是做领导,用“家法”取代“组织法”,无形中把组织中的人划分为“我的人”、“他的人”,形成了小团体、“小圈子”。

第三,保持适当距离。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情。如何恰当处理自己在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是我们职场能否成功的关键。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不是败在工作能力或工作业绩上,而是败在了不能正确处理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上。在组织中,我们不愿陷入“小圈子”、小团伙的泥沼,但并不代表自己没有被画入别人的“小圈子”、小团伙。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工作的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距离。

哲学家叔本华曾讲过一个豪猪的寓言故事。

冬天来了,森林里的一群豪猪想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取暖,找到了一个火堆,便围在火堆旁。由于想离火堆更近一点,以便更暖和一点,它们就逐渐向火堆中心靠近。由于豪猪身上有刺,所以,在越来越多的豪猪往火堆中心挤的时候,它们身上的刺伤到了彼此,于是,豪猪尖叫着一蹿而散。因为伤痛,它们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觉得这样才足够安全。可是过不了多久,因为天太冷,豪猪再次向火堆中心无限靠拢。豪猪们彼此的伤害再次发生。周而复始,豪猪终于找到了一个既能使大家享受团队温暖,又避免彼此间无端伤害的合适距离。

把握尺度,防止过犹不及,是职场中避免陷入无谓“人事纠纷”的关键。这个尺度,是我们在组织中与方方面面建立的关系。这就是,在组织中,公务员要服从上级,培养下级,尊重同级。这三点也是在组织中各级人员要保持的一个恰当距离。

第四,要学会合作。团结合作表现在组织内部,是组织成员的合作。这种合作是组织和个人事业成功的共同基础。在合作中,不能太争名、争利,要学会把利益让给合作者。合作就可能出现利益分割,没有吃亏精神是合作不起来的,合作需要妥协。在组织内部,一个有远见的人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更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和这些人的合作不仅要有能够吃亏的意识,而且具有妥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