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27

第27章 恪守信用,绝不失信于民

恪守信用,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要求言与行是一对一的,怎么说就怎么做,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承诺。

毛泽东一生中都很注重“信用”二字。他对自己说过的话,从来都是很负责任的,绝不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轻易失信于人。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西柏坡会见了傅作义将军。傅作义对他们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

毛泽东说:“傅将军,我想听听你将来愿意做些什么工作?”

傅作义说:“我想,我不能在军队里工作了,最好让我回到黄河河套一带去做点水利方面的事。”

毛泽东好奇地问:“军事上你是很有才干的,我还真没想到傅将军对水利工作也感兴趣?”

傅作义说:“我对水利一直有特别的兴趣,过去是身不由己呀!”

毛泽东急忙摇头摆手:“那不行,那黄河河套的工作太小了,给你是大材小用嘛!那样的话,蒋介石也会感到委屈的,你过去是他的堂堂大将军么!我看哪……”毛泽东回头看看周恩来和朱德,又转过头来看着傅作义,“将来你可以当水利部长嘛。”

周恩来和朱德都笑着点头,说:“好哇!”

毛泽东没有食言。新中国成立后,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不仅当上了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的准则,更是对公务员的起码要求。古往今来,成功执政者,无不以诚取信,得到民众的拥戴。

政府只有诚信行政才能取信于民。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秦孝公继位后,下决心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图强。

商鞅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新法执行取信于民,表示按法赏罚的及时性和坚决性,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发布消息说:“谁把这根木头从都城的南门移到北门,奖赏五十两银子。”

当时的秦国社会诚信匮乏,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担心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以示诚信,当场兑现,赏他五十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时候人们就遵守了。

从此之后,秦国的国家信誉深入人心,社会诚信得以孕育发展,逐渐政行令通,强大繁荣,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是中国古代政府诚信的一个鲜活例子,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味出“人无信不立,政无信难兴”的道理。

俗话说:“一诺千金。”公务员应该具有这种起码的诚信修养。从当前的信用状况看,一些政府部门政策多变、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承而无诺和失信于民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具体表现为:不依法履行承诺、不及时兑现政策,且有时承诺不够具体而显得假、大、空;少数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滥用权力和各种“假、大、空”的失信行为,大大削减了群众对公务员和政府的信任度。

前几年媒体披露的“羊贱伤农”的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据报载,某地为了发展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贷款从山东引进了一批小尾寒羊,投放到农户饲养,并以乡政府的名义和农户签订了以“投一还一”等内容的养殖协议。由于对市场缺乏认真的调查分析,导致出现了供大于求、“羊多为患”的结果。为了还贷,乡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要钱不要羊”,按当初羊的价格,向养殖户发了催款通知,造成民怨沸腾,结伴上访者不计其数,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乡上的各项工作……

当前某些公务员失信,已成为党风、政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小胡是一家机关的办事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发证。一天,有人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来拿证,他却下乡了,于是来人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再来。他在电话里要人家第二天上午9点在办公室等他,第二天早上,人家8点就到了,一直等到中午快下班,还没见到小胡的人影。小胡就是这样一个人,和人家约好的事,他常常就不当一回事,害得来办证人要跑好几趟。群众对这个部门的意见非常大,有人一气之下写了举报信,领导非常恼火,立即就把小胡撤换了。

言必信,行必果。公务员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信守承诺,履行承诺,否则将失信于民。

事实上,公务员诚信不是公务员个体的私事,它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诚信政府的塑造和政府的公信力。简单地说,只要一个公民成为了公务员,诚信对他来说,就不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公务员诚信,是公众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及其能力的信任,是公务员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公务员的诚信道德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公务员行政道德的核心、治国安邦的根本。这是由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质和政府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公务员是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无可厚非地对政府信用程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其言谈举止代表政府信用的形象,更因为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对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务员的诚信行为对全社会成员起着表率作用,是最高层次的典型示范。公务员以诚信待民,就能凝聚民心,增强民众的认同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就能使公众从公务员真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行为中受到感召,并自觉效法,从而形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否则,就能造成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

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要恪守信用,绝不失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