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28

第28章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诚信是什么?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早在几十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其中最简洁、最精辟的当数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他只用了四个字——“实事求是”。

《百年小平》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情:1949年7月,第二野战军发出进军西南的命令,要求各部队加强政治动员和思想动员。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先后五六次亲自给“西南服务团”作报告。9月21日、22日,邓小平在南京原中央大学运动场作了《忠诚老实》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一个革命者是不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就是看他是不是老实,是不是实事求是。忠诚与老实就是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老实,对党要忠诚,对群众要忠诚,要老老实实地说话,老老实实地办事,老老实实地做人。”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即“三老”作风,曾经是引领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口号。它的含义不用细讲,人人心知肚明。在那个年代里,这一口号不仅喊在嘴上,写在墙上,并且落实在行动上。无论是谁,只要在工作中发现有弄虚作假的行为,无论事大、事小都会受到国人的鞭挞,轻者在生活会上做检查,重者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这些年来,曾受国人广泛赞誉推崇的“三老”作风,却遭到所谓“新思潮”、“新理念”的非议与责难:老实人与“傻瓜”画上了等号;说实话往往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不灵醒”的批评;办老实事,反被人讥为“头脑不活络”、“死教条”等。荣辱观的错位,使乐做“三老”的人不敢理直气壮。

令人痛心的是,在“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影响下,“假、大、空”泛滥成灾。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或钻营取巧、溜须拍马;或说大话、假话;或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只说不干,只跑不干;或数字注水、数字造假、数字出官;等等。他们把中国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优良传统,早就抛在了九霄云外。

目前在我们党内,弄虚作假、不实事求是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有的还相当严重。有的党员和党员干部,虚报成绩,骗取荣誉;有的为了讨好上级,只报喜不报忧;有的做工作是“对上不对下,对外不对内,对虚不对实”;有的已经从不正之风发展到违法乱纪的严重地步。对这种弄虚作假的歪风如不纠正,就会造成误国害民的严重后果。

大家知道,“政绩”,简单地说,就是执政的成绩。执政者追求“政绩”,无可厚非。这就像在校的学生,都想取得好成绩一样。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成绩如何取得?

不知道从何时起,为了升迁、为了让上级高兴而造假政绩的现象出现了。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危害极大,值得人们警惕。

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就是一个典型。2002年1月28日有一篇《别让浮夸风吹出虚假“政绩”》的文章,作者肖树臣在文章中对杜保乾的造假政绩作了细致的描述。

全国100个贫困县,河南省卢氏县名列其中。卢氏县地处深山,土地瘠薄,人均耕地仅为一亩左右。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毛收入1050元,扣除农业生产性投入,人均纯收入仅有750元。但是,在杜保乾的操纵下,“人均纯收入”竟然高达1819元。

杜保乾在卢氏县当政时,虚报政绩、弄虚作假已经习以为常。

一次,市里的领导要来卢氏县检查养猪模范村。杜保乾担心仅有十几头猪的这个“模范村”要露馅,便让村长提前布置一番。

于是,市领导的小车队一露面,村民们就一齐用棍子使劲打猪,让猪叫唤。

市领导老远听到一片猪叫,连说“这个村猪真多”。随即,市领导的车队离村而去。

卢氏县某村只有几十头牛,但他们却声称已经建成有数百头牛的养牛基地。听到县委要来检查,村长便到邻县各村“租”来一大群牛摆样子。

县委书记大搞“政绩工程”为自己“撑面子”,下边的干部必然以此为“时尚”。连年的造假工程,使卢氏县农民直接损失3.1亿元,贷款资金死滞吊账损失达1.2亿元,国家大量的扶贫款变成了造贫款。

由此可见,能不能做到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衡量一个党员、党的干部有没有党性,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重要标志。

早在1962年,刘少奇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针对当时党内有些同志存在着“弄虚作假,瞒上欺下”的不良作风,及时提出,“必须在党员中间,大力提倡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刘少奇同志在报告中非常严肃地指出,有些人“为了争名誉、出风头,不惜向党作假报告,有意夸张成绩,隐瞒缺点,掩盖错误。这种对党、对上级弄虚作假,不是属于不了解情况的问题,甚至不是主观主义的问题,而是一种极不老实的欺骗行为,是一种纯粹的资产阶级作风,是完全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

2008年5月13日,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时强调,“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应该永远成为我们做人、说话、办事的标准。

只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才能做到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前提,说老实话是关键,办老实事才是我们的目的。否则,我们什么也干不成、干不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呢?

做老实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敢于坚持原则,不欺上瞒下,人前人后一个样,不弄虚作假。

说老实话,要做到讲真话、道真情、议真事;要做到要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错误不隐瞒,有成绩讲成绩,有失误讲失误。

办老实事,要做到严走程序、严把环节、严守步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严肃地对待工作,准确地把握政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一丝不苟地完成每项任务,多干实事,少说空话,鼓实劲,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

下面这个故事,也许对我们如何“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带来一些启发。

从前,有一个贤明且受人爱戴的老国王,他没有子嗣,眼看王位无人可继,他便昭告天下:“我要亲自在国内挑选一名诚实的孩子做我的义子。”

国王拿出许多花的种子,分发给每个孩子,并说:“谁用这种子培养出最美丽的花朵,那孩子就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在大人的帮助下,播种、浇水、施肥、松土,照顾得十分细心。其中有一个叫雄日的男孩子,他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并没有发芽。雄日很纳闷,就去问母亲。他母亲说:“你把花盆里的土壤换一换,看看行不行?”雄日换了新的土壤,又播下了种子,但仍不见发芽。

国王规定献花的日子到了,其他孩子都捧着盛开鲜花的花盆涌上街头,等待国王的奖赏。只有雄日站在店铺的旁边,双手捧着没有花的花盆,站在一旁流泪。

国王见了,便把他叫到面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雄日诚实地将他如何用心培育,而种子却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

国王听完,满心欢喜地拉着雄日的双手说:“你就是我忠实的儿子。因为我发给大家的种子都是煮熟了的,根本就发不了芽、开不了花。”

国王用煮熟的花种来检验他的继任者的品质。因为雄日“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最终成了国王的继承人。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定要养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习惯,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弄虚作假,追名逐利。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求真务实的作风也是完全一致的。积极践行“三老”作风,是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公务员始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行。

在我们的各级政府机关里,有许多公务员坚持胸怀大局、淡泊名利、努力工作、甘于奉献,树立了一个老实可靠、可信可敬的形象,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肯定。这种形象的树立,不是靠上级封出来的,不是靠权力压出来的,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也不是靠耍小聪明骗出来的,而是靠真心实意、尽心竭力、坚持不懈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逐步树立起来的。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最低要求,更是最高境界。让我们记住周恩来总理的这句话:“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