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33

第33章 兵贵神速:要雷厉风行,不要拖拉疲沓

《孙子兵法》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兵贵神速”。正如叶剑英元帅所说:“在一定条件下,时间因素对战斗的胜败起着决定的作用。”其作用如一名解放军将领所说:“有时作战增加一个营、一个团都不能解决问题,而提早一个钟头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进攻,就把敌人抓住了;如果你是退却,就能摆脱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争取一个钟头抵得上一个团、一个师的力量。”

人民军队格外重视部队雷厉风行作风的培养。有了这种作风,没有战机时可以抢夺战机,有了战机可以抓住战机,处于被动地位可以转为主动,处于主动可以进一步扩大战果。历史上,解放军获得的许多重大胜利,都与雷厉风行的作风息息相关。

我们在前面说过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中,蒋介石得知74师被围,急令各部齐头并进,拼死也要解张灵甫之围。遂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解放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天霞、黄伯韬的部队尽力支援整编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华东人民解放军于孟良崮地区。

李天霞与张灵甫素有矛盾,所以,在蒋介石的催逼下,他的整编83师只派出一个团的兵力驰援。而黄伯韬的整编25师则是不遗余力地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凭借武器之利,到14日上午他们已将战线推到了黄崖山、狼虎山一线。

黄崖山距孟良崮6公里,两地隔一段开阔地带而相望,这道山峦自然成了整编25师通往孟良崮的最后障碍,甚至可以说,谁占有了黄崖山,谁就把握了这次大战的主动权。老电影《红日》、《南征北战》活灵活现地把当年争夺黄崖山的战争场面复原到观众的面前。

当时,华东野战军6纵16师昼夜行军,开始了夺取黄崖山的行动。48团作为其前锋部队,克服疲累、饥饿之苦,一边行军,一边睡觉(这是在特殊环境下培养出来的特殊能力);一边跑步,一边嚼炒米,终于在15日的拂晓抢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这时候,黄伯韬的一支先遣部队也刚好开到了西面山脚下。

胜败就在毫厘之间展开了比拼!

“冲!”3营9连连长翟祖光毫不犹豫地带人从东坡攀援而上,敌人则从西坡匍匐而进!比速度!比耐力!比毅力!50分钟后,当翟祖光他们登上峰顶、抢占了制高点时,这股敌人离山顶仅有30米,1分钟的行程!

“打!”翟祖光一声令下,百十支汤姆枪、步枪一齐朝敌群扫去,敌人哭喊不迭,丢下尸体,仓皇滚下山去。

黄崖山主峰因此控制在了48团手里,16师的其他部队则相继占据了黄崖山附近的猛虎山、万泉山等要点,尽管黄伯韬随后出动营、团级的集团冲锋,企图夺回这些阵地,但地形上的劣势使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徒劳,他只能听着整编74师在枪炮声中沦入灭亡而“爱”莫能助!

32年后,当年的6纵司令员王必成在武汉回忆这一段历史时,对抢夺黄崖山之战仍然感慨不已:倘使敌人先我1分钟到达山顶,阻击25师的战斗,乃至整个孟良崮战斗恐怕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孟良崮战役中的“1分钟之争”,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在战争中,形势的转变往往在几分钟内发生,解放军在许多战争中获胜,往往只是比敌人早几分钟占据战场枢纽,比敌人早几分钟渡过河,比敌人早几分钟到达目的地。

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军队中又被生动地叫做“接力棒”作风。这是指上级有了指示,下面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级一级地接下去,不间断、不停歇、不拖拉,坚决、快速贯彻落实。与雷厉风行相反的是疲沓、散漫、松垮、拖拉。接受任务后,慢慢吞吞,磨磨蹭蹭,半天不见动静。这样的部队,肯定没有战斗力;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也不会喜欢。

兵贵神速、雷厉风行的作风,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同样适用于政府机关和职场。

作风有两种:一种是闻风而动;另一种是雷打不动。前者是接到上级任务和下面来的事情,像接力赛跑一样,拿到任务马上就去布置,马上解决;后者是踢皮球,你踢给我,我踢给你,这种作风是官僚衙门办事的作风。我们领导干部要打破官僚主义的拖沓现象,不要把任务交代下去就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是人民群众最愤恨的作风。

当前,有的单位和部门人浮于事、执行不力、行政效率低下;一些公务员庸庸碌碌不负责任,不思进取,办事拖拉无所作为,工作散漫不在状态,严重影响单位和部门的执行力。这样下去,必定会严重影响工作,贻害我们的事业。因此,增强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雷厉风行既是工作作风,也是工作态度。雷厉风行,就是贯彻领导指示必须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抓落实不能有疲沓的作风。对于已经确定的大政方针、既定目标、各项工作彻底落实,不折不扣,讲求工作效率,做出成效。

据《丹东日报》报道:一家投资3亿元、建筑10万平方米厂房的企业,从开始办各种手续到正式开工,只用了40天的时间。从开工建厂到对外销售产品,只用了200天。还有一个投资4亿元的生产基地项目,只用了2天时间便完成了各项手续的审批工作。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速度,但在山东临沂,却是现实。

在临沂,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过程中,特别重视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审批环节删繁就简;另一方面,审批速度不断加快。在社会难点、热点民生工程上,说了就干,定了就办。正是有了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他们创造出了发展的奇迹,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时间就是效益的今天,转变作风同发展经济一样,需要争分夺秒做工作,抓落实,要成果。那么,如何大力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呢?

要有一股子“闯劲”。只有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工作中的问题、困难才会迎刃而解。对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这样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事关党的工作和事业。要有一股子“巧劲”。雷厉风行的作风,并不是没有思考的憨闯蛮干,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巧干实干。当然,“巧劲”的获取来源于对实践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在工作中要多调查、多体会,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以此来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行。

要有一股子“实在劲”。这是对工作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关键在落实。鼓“实在劲”,办“实在事”,凝神聚力,狠抓落实,不断推进我们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