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玩转职场
17740800000017

第17章 征服你的领导(1)

征服别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何况是你的领导。要征服别人首先要得到别人的赏识,然而要得到别人的赏识,你就必须学得聪明一些。而聪明的人往往不一定就能得到别 人的欣赏,因为没有人愿意别人比自己聪明,这是一个不争 的事实。因此,“大智”也需“若愚”来陪衬,这也是一种聪明的最高境界。

领导赏识为前提

如果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那么你就要懂得显示你的与众不同之处,显露你特有的魅力,给领导留下难以磨灭的好印象,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 才能慢慢取得领导的青睐。然而怎样才能取得老板的青睐呢?这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有一天,一个承包大工程的老板,在视察一幢摩天大楼的兴建工作的时候,一名衣裳褴褛的小孩,走到这位大老板身旁,问道:“我长大之后,怎样才能像你这样有钱?”

这位老板上了年纪,是从小工于苦力出身的。他看一看那个小孩,显然有一种同情心,不过还是粗声粗气地说:“买件红色衬衫,然后拼命干活。”小孩被对方的语气吓了一跳。同时,还一脸迷惑地看着大老板。

老板用手指指那些往来于大楼各层脚手架上的工人,然后对小孩说:“你看看那边的工人,他们全都是我的员工。但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而且,他们之中,有些人我从未见过。但你看看那个穿红衣服的。他很特别,因为大家都穿蓝色,只有他一个人穿红色。而根据我近日的观察,他比其他工人都认真,每天早到晚走,而且手脚又勤快。我之所以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穿着与众不同的衣服。我现在就打算上他那儿去,问他愿不愿做工地的监工。他肯干的话,日后也一定会升职,搞不好会当上我的副经理。”

老板停了一会儿,看了看孩子的反应,接着便给出了他的答案:“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干起来的。我要求自己工作比别人勤快,比别人好。我跟大家一样穿工人裤,但我的上衣是一件与众不同的条纹衬衫。这样使得老板注意到了我。我拼命工作,最后真的受到老板的注意和赏识〔后来得到了老板的提升,之后我存了一笔钱,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我就是这样创出今天的局面的”

这样的情节对于你来说是否过于简单?但是要做到却并非易事,需要你比别人付出得更多。要使领导赏识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慢慢地体察,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步在领导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你才会在老板眼中与众不同。

当你与自己的领导相处之时,要表现出你的真挚和诚恳。与领导见面时,最好不要高谈阔论,大谈自己如何出色,把自己极力推销出去。相反,你应当诚恳地谈谈自己的情况,包括一些优点和缺点,显示出你工作的诚意,给老板一种实实在在、谨慎有礼的感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你要活泼而不轻率,开朗而不狂放,精明而不奸诈。在与领导相处时,不要过于轻率地回答他的提问,更不能表现出狂妄的样子,而要深思熟虑后小心作答,尤其是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问题,更要慎重考虑,实在不能答,则要如实相告。即使你对某一问题特别熟悉,也不能摆出“专家”的架子,大发议论。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停顿几秒钟,做思考状,然后用平缓的语调有条不紊地阐述你的见解,回答完后问一下领导的意见,这样一来,领导想不欣赏你都难了。

赢得领导赏识的6大心机

在工作单位里,领导的好恶有时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得不到领导的器重,就失去了许多机会。但在一些地方,往往是“干的不如看的”,因此,如何得到领导器重就成了需要精心研究的课题。

1.成为领导的依赖者

上级对下级最看重的一条就是是否对自己忠心耿耿,忠诚对领导来说更为重要。比如一些单位的司机都是领导的“自己人”。对于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

2.把功劳让给领导

领导是一个单位的头儿,单位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的政绩。因此,工作能力强弱是对下级的一个评判标准。

上级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使领导满意的前提,一旦被人认为是无能无识之辈,既愚蠢又懒惰,便很危险了。但我们完成工作之后,要学会把功劳让给领导。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3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机会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关键时刻,领导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领导格外器重你。当领导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变成一块木头,呆头呆脑,冷漠无情,畏首畏尾,胆怯懦弱。这样,领导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但需要注意的是让功一事不能在外面或同事中张扬,否则不如不让功的好。对于让功的事儿,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领导的味道,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同事和领导总会一有机会便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的。

4.学会和领导交谈

赞扬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馅媚。赞扬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可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

谈话时尽量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做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知道你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的价值。

不要用领导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为难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产生戒备,有意压制你。

5.和领导的关系不要太密切

一般领导不愿跟下属关系过于密切,主要是顾忌别人的议论和看法,再就是他在你心目中的威信。

同时,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讲究一些措施和手段,如果你把一切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些方法、措施和手段,就可能失败。

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要保持工作上的沟通,信息上的沟通,一定感情上的沟通。但要千万注意不要窥视领导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

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应注意,了解领导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了解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做会使他感到你的眼睛太亮了,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这样他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

他是上级,你是下级,他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保密。有一些是你应该知道的,而有一些则是你不应该知道的。

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接受他对你的所有批评,可是也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倾听他的所有意见,可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要有所选择。也就是说,不要人云亦云。

6.留点毛病让领导挑

张同和李国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又同在一个部门工作。每当张同向领导请示汇报时,总是面面俱到,生怕叫领导看出问题,挑出毛病。而李国呢,有的时候丢三落四,导致领导对其进行一番具体评判指导。同一项工作,张同总是靠自己去独立完成,而部门的其他人总是非常愿意帮助李国,甚至领导也不时地对李国的工作予以指点。张同与李国大学相处4年,对他非常了解。在张同的印象中,李国是一个非常细心,而且具有很强的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真没想到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同事们非常喜欢和李国交往,领导也似乎并不因为李国的粗心大意而不满,而且有什么问题还特别愿意找李国商量,而对待张同总是不冷不热。一来二去,李国在办公室的地位不知不觉地有了提升,大有未来主管的趋势。而张同呢,尽管工作依旧十分努力,却总是无法得到领导的青睐,张同对此颇为不解,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的每个人,都会认为他在某些方面很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利他欢心的方法就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是个重要人物。因此你要想方设法地让他发现出他引以为荣的方面。在领导的意识中,自然认为自己要比下属高明,所以通过对下属的工作指导等来表明这一点。下属某些方面的不足,在领导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此,他也十分愿意对下属指点一二,既展示了他的能力,又树立了他的权威。如果没有机会表现,对于他来讲,无疑是一件苦恼的事。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此法要适度。“破绽”过大、过多或过频则会给领导以能力太差的感觉;遇到领导心情不佳时,不光得不到耐心指点,可能还会遭到责备等等,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吸引领导的目光

在办公室之中,领导不重视你,可能仅仅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也可能是因为你的能力有限,但大多数时候是因为你的不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是在职场上拼搏时最常见的事情。那么,你该如何面对?怎样才能把领导的眼光吸引过来呢?

1.倾听要专注

当领导和你谈话的时候,你要排除一切使你紧张的意念,专心聆听。你的眼睛要注视着他,不要只是埋着头倾听,必要时可作一点记录。他讲完以后,你可以稍微思考片刻,也可问一两个问题,真正弄懂其意图。然后用简洁的言语概括他的谈话内容,表示你已明白了他的意见。但需要注意的是,领导不喜欢那种思维迟钝、需要反复叮嘱的人,所以你要聪明一些。

2.工作要积极

聪明的员工很少使用“危机”“困难”“挫折”等术语,他会把困难的境况称为“挑战”,并制定出计划以切实的行动迎接挑战。在领导面前谈及你的同事时,你要宣扬他们的长处,而不是短处,否则将会影响你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声誉。

3.信守你的诺言

如果你承诺的事情还没有兑现,领导就会怀疑你是否能守信用。如果某件事情你确实难以完成,要尽快向领导说明,虽然他会有暂时的不快,但是要比到最后失望时产生的不满好得多。

4.把握和领导一起出差的机会

公司下级员工很少有机会单独与领导交流。因此,在出差公干的间隙,你尽可以将自己的满腹才干展示出来,博得领导的信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大学毕业后,小卓在一家证券公司做证券经纪人,性格羞涩内向,甚至有人说他压根儿就不适合做经纪人。一年之后,小卓和总经理一起去上海参加一次会议。会议出席者中有很多外籍人士,这让总经理颇感不安,他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难以应付这种场面。然而,让他吃惊的是,一贯少言寡语的小卓竟然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那些老外交谈,老外颇感兴趣的神情表明,他们交谈得很愉快而且很有成效。总经理露出了满意的微笑。3个月后,小卓升职为客户部经理。

但是你也不要忘了,凡事都有两面性。本来在公司里,你与领导只是简单的工作关系,但出差时,你的一切生活细节和习惯都将暴露在领导面前。有时,个人的生活习惯和一些细节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影响你的前途。

不要去抱怨怀才不遇

陈某和小城两人是某个大学艺术系的同班同学,小城毕业后因父亲的关系,立刻进入某报社担任美术设计的工作,报社的领导十分看重小城。

不甚如意的陈某,每次看见小城在报上刊出的作品,就痛骂报社领导只认人情,不长眼睛。但是原本不及陈某的小城,由于报社领导悉心的培养,经常能接触最新的材料与作品,加上他自己后天的努力,几年后树立了独特的风格,也闯出了不少的名气。

陈某终于不再讥讽小城,也不再谩骂报社领导,因为长久地怨天尤人,使她由一时的怀才不遇,变为真正的外强中干,作品的水准,已经远远落后于小城之后了。

这社会上诚然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事,但是你需要做的便是寻找打破的方法,是加倍地努力,以求出头,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还自己一个公平的世界。如果只知自怨自艾,埋怨领导不识人,恐怕原本短期的时运不济,终要成为长期的命运捉弄了。

如果你看一看中国的文学史,你会惊讶地发现众多的文学家都有过“怀才不遇”的经历。

唐代诗人陈子昂在被贬后的一天,登上了蓟北楼,缅怀往古,遥思未来,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知遇难求的孤独之感油然而生,将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凝成了一首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

仅从先秦到唐代,就有屈原、司马迁、稽康、陶渊明、王勃、孟浩然、王维、杜甫和李贺等大文豪都有过“怀才不遇”的经历,但是最终他们却依然留传千古。

由此可见,“怀才不遇”是每一个人在生活道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但一味地慨叹“怀才不遇”并不能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反而只能使自己越发沮丧,丧失斗志。

因此,在工作中的言行和态度上,不要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态,这在无形中会给你的事业增加不少压力和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