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玩转职场
17740800000020

第20章 适应新的办公室政治(1)

当今时代,人人都在“玩”,各人也有各人的“玩法”,而这些“玩法”玩的人多了便成为了一种规则。这种规则一旦变得有据可依,也便成为了一种“政治”。而把这种“政 治”说得简单一些、平民化一些,它也只不过是人人都有意或无意遵循的一套“游戏规则”而已。在职场中除了一些大 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之外,人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游戏规 则”,这种规则在精明人的手中“玩”转了之后,它便成了一种艺术。

解读办公室中微妙的“政治生存”

一谈起办公室政治,可能会使很多人陡生厌恶,因为他们往往把它与整人、谣言、争斗、拉帮结派、拍马屁等等名词联系起来,特别是才气横生的技术型人才,他们总是离办公室政治远远的。他们努力地埋头工作,任劳任怨,等待着领导或老板的赏识与提拔,而对那些技术能力比不上自己、职务却在自己之上的人,他们常常持轻视的态度,认为他们不过是玩办公室政治的高手。但却也是这些“高手”在办公室混得最开,这也是他们所望尘莫及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办公室“政治”,它其实是一个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具体体现。它的最终表现是哪些人得到重用,哪些人得到升迁,而哪些人受到冷落……

关于这方面张某的经历最为丰富。她当过国家干部、银行职员、香港公司驻京办事处主任,现在是北京一家外资公司的部门经理。每一份工作她都有四五年的工作经历,用她的话来讲,是什么大场面都见过了。

张某常说,要减少办公室政治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应从制度上考虑满足人进取的欲望。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个体,她则认为,办公室政治这种东西,其实到处都有,问题是,你觉得它大它就大,你觉得它小它就小。当然有时候,它也跟办公室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如果低素质的人多,勾心斗角的事也多。

同时,有人认为办公室政治是个肮脏的东西,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他们高风亮节,值得敬佩,他们藐视这种野蛮的行径。然而也正是这种思想使得他们的事业进展有限。

有人说这是一种假清高,但是在办公室中却不能有假清高。一位办公室政治专栏作家一针见血地说:“办公室政治这场游戏,要是你不愿下场,那就不要抱怨升职无期,薪金原地踏步,人家对你视若无睹,甚至职位被裁掉。”办公室政治是你不下场就自动判输的游戏。你不玩,连期待输赢的权利都没有了,那么生活同样也就没有了乐趣。

存在就是合理!既然这场“政治”是由“经济”的肥沃土壤之中酝酿而生的,你又何必为喜欢搞办公室政治的人而恼火,为存在办公室政治的企业而绝望呢?

对于身处外部环境激烈竞争的现代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绝对平静、稳定已是一种奢求。当企业内部出现一群有不同声音、不同利益追求的人才时,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将会玩儿完。

相反,内部人才有一点竞争,有一点相互制约,来一场小小的“办公室政治”,对于原来“死水一潭”的公司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催化剂?而对于个体而言,多一份竞争,就多一份压力,同时也同样多了一份前进的动力。

所以,问题不在于你承不承认办公室政治,甚至也不在于你能否正视,而在于你如何应付,你有无应对的素质和技巧。

心态决定一切

作为一个员工来说,最大压力莫过于工作不顺、办事出错、竞争失利、陷入逆境。很多人相信,转败为胜是命运转机所带来的结果。但是完全指望运气的人始终都要失望的,因为他们忽略了,在一个人重新成功之前,还有另一项重要因素,那就是命运的转机是可以随人转唤的。所以,请摆正你的心态,因为它决定着你的一切。

艾迪·坎特在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时赔得倾家荡产,但是他的恒心毅力还在,勇气尤佳。身拥这两种有利的条件,再加上他独具慧眼,他再度为自己缔造出一周1万美元的收入佳绩!如果人有恒心毅力,在困境中依旧能有所作为。

很多失败过的人,为了生活只是再度投入激烈的职场中,同时又怕再次失败,以致压力一直蓄积下去。陷入如此困境时,即使依靠医师或药物也无法完全根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切断这种恶性循环,重新出发。

你是否看过这样一条广告:胃疼?工作忙的吧?光荣!也就是说,当你晋升到一定的地位,必有相当的责任等着你扛,很自然地会引起一些胃 痛之类的症状。但是假如你在工作上表现得风风光光,但却不知道保护自己,为此而催患十二指肠溃疡住院,甚至危害到生命,不是很不划算吗?

若问健康和出人头地哪件事重要,毋庸置疑的,当然是健康了。有些人拼命地工作,结果把健康都赔了进去。你应该知道,先保住身体的健康才有资格谈工作。再者,站在公司的立场也不会放心将工作交给担当不起压力的人。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压力,你都必须坦然,必须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服从命令的天职

在职场之中,下级服从上级天经地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柴鹜不驯的“刺头”却不乏其人,甚至有时还故意刁难、冲撞领导,虽然到最后还是得服从权威,但这种服从却让领导的感受大相径庭!

像“恭敬不如从命”之类的至理名言,时时都谆谆告诫着后人:对权比自己高、位比自己重的人,服从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工作中下级服从领导,是上下级得以顺利地开展工作,从而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融洽相处的一种手段,也是领导观察和评价自己下属的一个尺度。

办公室中你是否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呢?如某一领导走到小宋的面前问他:“小宋,我让你准备的材料怎么样了?”小宋三分惊讶七分漫不经心地问道:“准备的材料?”当着其他同事的面,这位领导很没面子,气呼呼地训道:“你怎么对我说过的话这样不放在心上!”照常理而论,小宋应立刻道歉,找个原因给领导一个台阶下,待领导稍有息怒,迅速去把准备的材料交给他。这样,领导即使再生气也最多再训他两句也许还是面带笑容,年轻人事情多,领导一般会谅解他们的。但这位小宋却既没道歉,也没立即去准备,而是屁股一扭,转眼不见了。这样的人,领导怎么会喜欢呢?而他自己在这里也快走到头了。

这些“刺头”表面看来,任意妄为,潇洒自在,实则是自己有意识地与领导划出了一条鸿沟,这样很不利于自己的事业,也不利于组织内的团结。所以你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刺”千万不可长,进取之心万万不可消。在某一方面,或许领导会远不及你,但只有与领导融洽相处,才会让领导充分领略你的才华,为你提供发挥的机会。对于才气不佳者,就应学会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洒脱,应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毅力和韧劲,而不应甘于沉沦,成为领导眼中又臭又硬的绊脚石。

所以,作为一个下级,应牢固树立起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意识,即便领导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

上级领导由于居于把握全局的地位,掌握全盘情况,一般来说,考虑问题比较周全,所发出的指令都能够从大局出发。在多数情况下,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是一致的或基本接近的,执行上级指示,维护全局利益,实际上也就维护了自己的局部利益。

寻找“敲门之砖”

身在职场,你就应该学会为自己寻找一些“敲门之砖”,也就是为自己寻找一些机会。因为很多时候,机会是由于你去发现、去创造的,而不是等待而来的。

有一位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分到了一个研究火箭的机构工作。正好,单位接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让卫星起旋后再脱离火箭。这个项目很棘手,国内以前从未用过这种方式,外国倒是用过,但失败连连……

论证会上,有位老专家提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但怎样才能满足入转精确度,却有待进一步论证。整个会场陷入了沉默。此时,坐在后排旁听的他说一句:“可以用计算机计算一下!”整个会议室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了他身上,主持会议的领导当即问他:“你来干行不行?”

就这样,本来只在地面干点“拧螺丝钉”工作的小字辈一下子挑起了大梁,一年多后,按照他编订的方案,卫星发射成功了。

又过了十年,他作为副总指挥上了令中国扬眉吐气的“神舟”号试验飞船的发射工作,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庆伟。

敢于承担额外的责任,才能获得额外的成功。也就是说懂得为自己寻找“敲门之砖”的人,才可能有机会敲开成功之门。

一个具有丰富的知人、用人经验的领导,能够较为准确地通过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情况和日常工作表现,判断其发展潜力的大小,并予以客观的期待与激励。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是必不可少的加速器。

一位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中学时代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不求上进。为此,一位老师从众多的学生中挑选出几十人组成“荣誉班”,并告诉这个班的学生,他们都是因为具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些学生很高兴,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很快,奇迹出现了,这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很突出。若干年后,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后来他们之中有人见到了这位老师,才知道原来那60位同学都是老师随意抽签决定的。

有时,一个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当他知道自己很重要,对别人很有用时,便唤回了他所有的自信。所以,有时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待、看领导是否重视自己,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领导可能会明确告诉你他很看重你,并告知他对你的期望目标,而有的领导可能就比较含蓄谨慎,只是暗示你说“好好干,会有前途的”,“好好干,我是不会埋没人才的”,“我不会亏待你的”等类似的话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领导对你形成某种期待,只要他确实很器重你,他就会为你创造相应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并推动你的成长进步。

了解这些,你跟领导相处起来就会更容易一些,你按照领导对你的期望提出要求,也会较容易地得到满足。一旦领导对你寄予厚望,你就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所以,相信自己,你同样能敲开成功之门。

更新自己的观念

在职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还有许多人只会在已有的工作岗位敬业拼搏、埋头苦干。但是,时代在变化,在职场中只会埋头努力工作并不见得能得到很大的发展。要想让自己有所作为,关键在于要不断更新工作观念,不让自己在职场中落伍。要学会做一个职场新人物,为自己打出一片职场天下。

如今的职场局势无时不在瞬间万变着。联想集团每年都进行岗位调整,搞技术的人可能先跑过几年的销售,而销售搞得好的可能以前是搞研发的。副总经理郭为就先后干过8个工种,最后脱颖而出,不仅成为一专多能的工程技术人才,还进入高层领导班子作决策。

众所周知,海尔对科研人员实行“负债式”管理。他们要求工程师研发出的产品在投放市场前,个人要向企业负债,只有等到这个产品在市场上赢利了,个人的负债额才能抹去。剩下的就可以按比例提成,奖励给开发者。如果这项技术不被市场看好,这笔负债就记在开发者的名下,在规定的期限内如不能用好的产品来“抵债”,这位工程师就得下岗。这种负债式管理,激励和迫使科研人员注重走向市场搞调查研究,因而造就了大量的“双能”工程师。市场呼唤“双能”人才。

一个只懂埋头工作不懂抬头看路的员工,他所具备的能力也不过是极其有限的一种专能罢了。作为现代员工,必须要掌握多种技能,才能得到市场和社会的真正承认,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追求的不只是薪水与职位

当你加薪成功、升职如愿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你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何处?其实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这就是你的素质。斐然的业绩是本事,谈判、申请前的调查研究是素质,谈判、申请的技巧是素质,敢于谈判、申请的勇气也是素质。因此,你要到手的不仅仅是薪水和职位,还有领导 对你的素质的进一步了解和赏识。

20世纪初期,朱悬参加县长考试。在考场上,考官提出的政治、时事、历史、经济等等问题,朱悬都一一对答如流。最后,主考官见他回答 问题如此熟练,于是想再考考他的应变能力,便突发奇想地问道:“《总理遗嘱》朝会、纪念周都要诵读,你知道一共有多少字吗?”这下把朱悬难住了。可是他很快便静了下来,想道:考官问这样的问题未免违反常规, 于是他也反其道而行,大胆反问:“大人的大名,天天目睹手写,请问您知道一共有多少画吗?”主考官万万没有料到他会如此反问,一时愣住了。众人也无话可说。沉默片刻之后,主考官宣布:“口试完毕,考生退场。”

主考官十分赏识朱悬的才能和胆识,于是亲自录用,派往奉化县当县长。在这里朱悬的这种才能和胆识不能不说是一种素质。

卡耐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犯人被单独监禁。监狱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他们不想让他伤害自己。这个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而且因为他失去了十几磅的体重。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是些残羹剩饭,他拒绝吃。但是现在,当他用手摸着自己的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种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