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玩转职场
17740800000031

第31章 不要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员工(1)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一旦事 情到了关键时刻,也就什么规矩都给忘了。身在职场,竞争 如此激烈,哪容你犯下半点的错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 你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试想一下,人的一生能经历得起几次这样的打击?所以,有些鸿沟还是不越为妙!

对自己的认识不够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秉性,每个人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成为他自己。生命属于你自己,只有你才有权支配属于你生命所有的一切。如果你要感受成功的快乐和称心如意的人生,你想认识自己,那么,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得靠自己。假如对自己认识不够,那么所有的事都无从做起,就更不必说把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了。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如此抱怨:“我讨厌这份工作,但是我必须靠它为生。”这种说法是很没有道理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可担负这项工作,那么,你也可以在你较喜欢的工作上展露才华。如果你真的讨厌你的工作,至少,你可以换一个你比较喜欢的方式来做你现任的工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浪费在做讨厌的事情上面。假如你不喜欢这项工作,很多大好的时光花在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上;假如你不喜欢这项工作,却必须为它一大早就起床,辛劳与奔波,即使它能替你解决衣食住行,又有何乐趣?不要浪费掉自己唯一的生命,做你自己,选择你真正想要的目标。

做好你自己,不要盲目追随众人。人就像某些喜欢群居的动物一样喜欢追随众人。每个人或多或少、或自知或不自知地有随大流的倾向。问题是你不能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追随众人,尤其不能稀里糊涂地追随众人。重要的是做你自己,做回自己的角色,才能得心应手、压力全无。

做你自己,你就是一座金矿!在做事之前先要认清自己,找准你所处的位置、所拥有的能力和知识,重新审视你的心理风貌,以便对症下药,发掘自身无穷的潜力。那样,你就不会有自己不喜欢却偏要做一些事情的压力了。

现代社会是高速度、快节奏的,激烈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产生高压的生活。你的心理活动的节奏能否跟上时代的节拍,是否具有参与竞争的心理承受力?当挫折频频发生时,你的挫折耐受力如何?强者要具有独立性,你的依赖心理是否能得到克服?总之一句话,你的抗压能力如何,这是你必须要清楚认知的。

尝试着认识自己吧。对自己的智力状况、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兴趣、社会关系等有个了解,形成清晰印象,这有助于排除由盲目、无知而形成的压力。

认识压力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不被压力困住。作出正确的认知评价有助于我们以更切实际、更有成效的方法进行思维,我们便可以对需要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方法作出决断,并成功地加以贯彻执行。

认识了真实的自己,从客观角度出发定义自己,所设立的目标也就越接近自己的能力。你拥有了别人无法拥有的东西,就要下定决心做好自己,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在工作之中,假如你不能够真实地认识自己,你对一切都会力不从心,工作也难以全身心地去投入。这种情况时间久了,不管是谁都会将你列人不受欢迎的职员。

没事老往领导家跑

众所周知孔雀开屏时总是正面对着观众,演员也总是粉墨之后才登场,他们都不愿意观众跑到他们的身后去,领导也一样。

领导的私宅、官邸和你的家一样,属于绝对隐私之地。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没有一个正常人愿意将另一个自己展现出来,其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和空间。所以如果你有什么工作上的问题,应尽量在公司解决。在下班后,如果遇到情况紧急、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先通过电话和领导联络,绝对不要贸然闯入领导的私家住宅。如果没有工作上的问题,仅仅想和领导联络感情,又没有领导的邀请而私自拜访领导的私宅,则更是职场上的大忌。

小张在工作上一直很主动,看起来领导对他很器重,他自己也认为是领导的大红人而沾沾自喜。一次,他再次在公司大会上受到领导的嘉奖,觉得领导真是自己的人生知己,油然而生一个念头—他要和“哥们儿”叙叙旧。

当天晚上,当他精神抖擞地敲开领导的别墅铁门时,领导不在。他解释半天,警惕的保姆像看恐怖分子一样看他,说没有预约不能进去。后来领导的夫人过来,客气地问他有什么事情,他支支吾吾地说就是看望看望领导。在领导的客厅里小坐时,他明显地感到客套背后的拘谨。

没有见到领导的他还不死心,几天后,他又一次敲开领导的家门。那位领导夫人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又来了?”当他忐忑不安地进入领导的客厅时,老板刚刚从浴室里出来,穿着随意的浴衣,上面的水珠还在滴滴答答地往下流,和他平时的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形象大相径庭。看见这位不速之客时,分明是一丝不悦的微笑,和在公司大会上的热情完全不一样了。在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中,他如坐针毡。在告辞时,领导委婉地告诉他,以后有什么事情在公司谈。

会尊重他人的隐私,特别是你的领导。没有人会欢迎你做一个不速之客,这也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

太偏执

对于偏执而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在生活工作中某人的思想行为过于偏激、固执,就可以说是偏执。

某唱片公司中一个女孩子,样子虽然不怎么漂亮,但是,她的歌唱得很好。那个女孩子在圈中浮沉了许多年,最后还是黯然退下了。原因就是别人叫她用心唱歌,不要穿得过于奇怪,然而她却说:“外在的东西不重要,我靠的是实力。”原来她觉得自己很漂亮。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最大的长处是歌艺。

一般情况下偏执不听人劝的人,最终只会毁了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事小,毁了自己事大。然而,偏激固执的人,也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不足。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有脚印。于是他奋力奔跑,想离开自己的影子和脚印。但是,他跑得越远,脚印越多,跑得再快,影子也能追上他。他自己以为跑得太慢了,就加快速度,永不停止,最后力绝而死。

导致思想和行为偏执的原因有很多,即使是天资聪颖的人有时也免不了在某些事上表现偏执。但是,通过日常的一定努力还是可以避免产生各种偏执思想的,只要你努力,你就能够做得到。下面给你提供克制偏执的方法:

(1)如果事情是可以通过观察来解决的,那你就亲自观察观察。

(2)使你自己摆脱某些偏执观点的一种好方法是去了解与你不同的社会集团所持的意见。这样你会发现,这将大大有助于改变井蛙之见的僵硬程度。

(3)对于那些有足够心理想象力的人来说,假设同持对立观点的人进行辩论,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较之与对手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有一个优点,就是这种方法不会受到那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如果你现在已经做出了偏执的事情,但还没有使你从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出局的话,那么你得马上行动,找到导致你做出偏执事情的原因来,之后根据实际改正,那还来得及。千万不要继续以偏执的思想来思考、做事,因为那样只能使你更快地从你所从事的领域中被淘汰出局。

不切实际

有点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常常有一种人,特别是新人,也包括一部分别有用心的“老油条”,因为他们在每个公司都待不长,所以也许他们年龄一大把,却永远是职场新人。他们一进公司,就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会提出一些激情冲天,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计划。这大多数有不着边际脱离现实的计划就好比空中的楼阁,看是美丽但却没有牢固的根基。

某一陷入困境的餐饮企业邀请某一小有名气的策划师为其出谋划策。该君冥思三日,便拿出了一个令全世界膛目结舌的计划—建“万人大餐厅”。其中囊括中国所有菜系和小吃,全国首家!绝对有轰动效应!按照最保守估计的人均消费50元,每日早餐上座率为30%,中餐和晚餐上座率为60%,则每日有18000人进餐,日营业额可以达到75万元,一年就是2个多亿!由于集中经营,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毛利就可以达到1个亿以上!另外还有无法估量的外卖和边际利润!

该公司老板听了大师的鼓噪后热血沸腾,立即责成有关人员着手运作。但在运作过程中,步步都行不通。首先就是场地,在市中心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大的营业场所,在城郊有大型展销场可以租赁,但根本就无法解决交通问题。另外,消防局坚决反对,在消费者如此密集的地方搞餐饮业,火灾隐患极大,根本就不给颁发消防许可证。卫生防疫部门也明确表示反对,一旦发生万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就是全市所有医院的病床全部腾出来也不够。还有,公安部门担心的集体性治安隐患……

该企业的老板再请策划大师拿出“锦囊妙计”时,这位“智慧大师”早已带着“智力费”在人间蒸发了,而该企业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抱怨成患

假如你常常这样抱怨—“我是一个贫穷的人,我不行;我不可能取得其他人那样的成就;我绝不可能变得富有;我不具备其他人的那些能力;我是一个失败者,降临到我的头上总是厄运”,那么,你就为自己成功之路多设置了一道障碍,你就会感到苦恼之事更苦恼,困难之事更困难;你就会更难摆脱破坏你平和心境、破坏你幸福的心理敌人。就这样你每让负面情绪多主宰一次灵魂,它们就会在你的意识里钻得更深一些。

假如你总是想象自己可能事业不顺,并总是作这样的准备和担心;假如你总是抱怨时运不济;假如你总是担心事业不可能有好的结果那么,你的事业就真的不会有好结果,你自己也在逐渐地在变成一个常常抱怨的“怨妇”。

而此类人的一个共性就是游手好闲,酷爱批评。这类人看世界永远是看最糟糕的一面,想问题永远是想最难解的地方。别人可以一笑了之的事情,在此类人那里,就成了天塌下来的大事。一天到晚说的都是一些让人烦心的唠叨,从社会风气到生活环境,从家庭纠纷到同事朋友的纷争,从马路塞车到刚买的衣服打了折……他们没完没了地抱怨,而这样只能让别人远离他们,同时也会令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远。

此外,这一类人还无事不可生怨。心生怨气,不仅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同时也拿自己的错误折磨别人,扰乱别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无穷的抱怨,不仅会吞噬自己的生命之光,还会吞没友谊的绿树、吞灭爱情的鲜花、吞没自己建造的乐园。

在你抱怨成患之时你可否想过抱怨昨天,并不能改变过去;抱怨明天,同样不能帮助未来。与其徒劳无益地浪费时间,不如转变心态,释放忧愁,化解怨气,采取积极的行动,做一些行之有效的努力。要知道影响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事业和成就。

千万不要把工作中每一点不如意都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抱怨,那会令你筋疲力尽并且声名狼藉,最终让你沦为办公室里的“麻烦制造者” 而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老是充当“大款”

不管在什么样的单位里,都有一个“头”,他始终位于金字塔的塔尖, 他的威望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都不会愚蠢到常做顶头 上司不悦之事,也会尽量避免让同事尴尬。但有时候,你会发现领导或者 同事突然对你很冷淡,令你百思而不得其解,可能是因为你不知不觉就在 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犯了忌。比如,你一不留神表现得比领导还有钱,你 比同事觉悟都要高,这就会为你带来诸多的麻烦。

小薇是一个好女孩,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年轻、漂亮、单纯、书生气息、富有爱心,毕业后到一家金融机构总经理办公室做文秘。她工作努力,人缘也不错,总经理也常常夸奖她。有一段时间,公司发起为失学儿 童捐款活动。她是教师子女,对失学儿童非常同情,以前也经常将自己菲 薄的零花钱和生活费贡献出去,现在参加工作了,更觉得责无旁贷,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捐献了500元,仅次于总经理、几个副总和部门负责人,她因此得到了公司的表扬。

另外一次就是某一段时间,某地暴发了罕见大洪水,公司响应社会倡议,为水灾地区灾民募捐。在募捐之前,办公室组织大家看了受灾地区的 电视录像资料,画面上那些灾民的苦难深深打动了这位女孩,她差点哭了起来。她拿出了当月的全部工资2000元。第二天,公司大厅门口,张贴起 了“献爱心红榜”,她的大名居然和总经理并列第一,比几个副总整整多了1000元,而那些普通员工大多是20元到100元。在电梯和走廊里她听见有人在相互打听:“这人是谁呀,怎么那么慷慨?”她听了颇有一种自豪感。在早晨例会上,总经理热情洋溢地表扬了她,几个副总则不痛不痒地说了几句,其他人都酸溜溜地表示要向她学习。一个职员嘀咕了一句:“别人觉悟高啦,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啦!”另外一人甚至嘀咕了一句:“谁让人家是秘书呢?”

从那以后,她总觉得自己周围的同事们看自己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伤心的她哭了好几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