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玩转职场
17740800000032

第32章 不要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员工(2)

从这件事来说,小薇只是展现了她善良的一面,而且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善心,按理说,这是没有什么错的。但她却为何得到这种下场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她所采用的方法不得当,而也是这种方法使得自己走进了不受欢迎之列。

拉帮结派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族、氏族、老乡、江湖义气等宗派主义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不得不承认,在旧体制的条件下,由于产权关系混乱,这一套还有很大的市场。以前有一句名言反证了宗派主义的重要性:“你有天大的本事,老子不用你,奈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的企业拔地而起,这一套陈旧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吃不开了,能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庸人到哪里都吃闭门羹。

但有些人,特别是那些对自己能力没有自信的人,观念很难与时俱进,不管到哪里,老是喜欢拉关系,找后台,抱大腿,拉帮结派。也许这样他在短时间内可以如愿以偿,因为人的朴素情感总是根深蒂固的。但这样的关系不可能长久,别人完全可能因为你的平庸而受到拖累,那么原本脆弱的友谊,也就顷刻间土崩瓦解了。

作为公司老板,对于任何拉帮结派的苗头和企图,老板都会毫不手软地打压和扼杀,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企业的正常运转。

小政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属于那种自由派知识分子,为人比较超脱,对乡族观念、宗派观念很淡漠甚至很反感,这主要和他在大学时同乡会中的境遇有关。本来远离家乡,老乡互相关照也没有大的过错,但他看不惯那种没有原则的交情,很多都蒙上了一层私利,甚至发生了“老乡、老乡,背后一枪”的事情。这一切和他的自由主义精神直接冲突,他以为人的接近应该是志趣和价值观相同,而不是地域和血缘。所以他对那些以此来和他套近乎的人保持着异常的警惕,接触一下,可以结交的结交,无法结交就疏远他。

他刚刚踏出校园进了一家报社的门,就敏锐地觉察到人事上的刀光剑影,各个部门内都分别以地域、学校等渊源划为几个派别,工作中处处磕磕绊绊,甲说东,乙偏要说西,并不是为了原则,而是为了“立场”,即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老总为了维持运转,只好玩平衡。小政只求将本职工作做好,拒绝加入任何一方,因而成为双方都不欢迎的人。他跟老总谈了话,老总虽然也感到头疼,但由于体制的原因无能为力。报社也在这样无聊的内耗中一天天衰败下去,他觉得不顺心,离开了这家报社。

心术不正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步健全、完善,其所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由此诞生了一些职业经理人—拥有专业管理、经营能力并以此为职业的人。他们是企业的管家、大夫、救火队员和领头羊,但更加本质的身份依然是“打工仔”,只不过是“战略性工蜂”,是“头号打工仔”而已。

于是个别职业经理人心理失去平衡,觉得“奶妈抱孩子,都是人家的”。对企业没有归宿感,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这就不仅仅是心理失衡,而转换成为了心术不正!

他们一边对老板阳奉阴违,一边偷偷培植自己的势力,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垂涎欲滴,一旦自以为掌握了核心资源,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甚至到了最后反戈一击。但遗憾的是,由于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低估了别人的能量,终于落得个鸡蛋碰石头的结局。

一定要相信,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成为你的老板,即使退回到宿命的观点,有很多事情你是注定无法改变的。比如人们都会认为管仲比齐桓公,诸葛亮比刘备,曹操比汉献帝,司马爵比曹巫都聪明得多,还有不计其数的宰相都比他们的“老板”贤明,但他们注定只能够坐到“CEO”这个位置。功可以高,但绝对不要盖主!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所以一个成熟的职场“斗士”,他必须非常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几斤几两,最多能够走到哪一步。

张某是某名牌大学的MBA,在某私营企业老板的邀请下加盟该公司任CEO。老板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企业家,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产品已经行销全国,员工达到1000多人,但此刻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所有家族企业的通病,管理混乱,裙带关系严重等等。

老板的思想比较开明,力排众议,决定用高薪招贤纳士,张某就是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被老板垂青、确定的。在迎接新老总的全体员工大会上,老板隆重推出他并郑重宣布自己从此以后彻底退出总经理职位,只担任董事长,决不过问公司的具体管理和经营,今后全权由“能人”负责。

张某就这样风风光光地走马上任了。事后证明,老板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从不干涉公司的具体事物,即使有很多人打新老总的小报告,老板也决不轻信,还批评了“告密者”。年底老板也按照合同付清了给他的高额年薪。

刚开始张某还是兢兢业业的,无论管理还是业务都大有起色,对老板也是毕恭毕敬。但随着自己威信的不断提高,随着自己亲信的不断增加,随着自己对业务的不断熟悉和关系网络的不断广泛,他渐渐地迷失了自己。他先是利用自己的亲信搞起了“代理人公司”,什么乱七八糟的费用都拿过来报销,用公司的资源养肥了这个空壳公司。

在公司内部,他居然还想和老板平起平坐,刻意地淡化老板的影子,处处突出自己。今天在电视上夸夸其谈,明天在杂志封面上摇头晃脑……以至于达到了外人都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姓什么的地步。终于,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被掏空了,而CEO却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企业“新星”。

由于其心术不正,公司的财务漏洞越来越大,很快陷入困境,董事会强烈要求进行财务监管。这本来是董事会正常的监督权利,但他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公司成了一个话听不进,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终于激怒了老板,他召集老部下策划了一次“宫廷政变”,轻易就将这个心术不正的张某“扫地出门”,并且将其送上了法庭。

弄虚作假

林肯曾经说过:“一个人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刻欺骗某一个人或者所有的人,但绝不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的人。”

诚信是一种被世人所公认的世界价值,不管是宗教教义,还是世俗教育,都要求人们悟守信义。在“契约社会”里,契约精神的内核就是诚信。诚信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中枢和平衡的杠杆。诚信不仅仅是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司的根本宗旨,也是“立人之本”,中国自古以守信义、讲信用为美德。孔夫子就曾经这样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其何以行之哉?”中国人最高的道德标准就是信义二字。所谓“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

但总是有一些被利益驱动所迷惑的人们,却只热衷于投机取巧,甚至瞒天过海,结果往往是自食其果。

侯某是一位在职场上“浪迹”多年的人士,也算是有一定工作能力,但其虚荣心极强,他的一般大学的本科学历让他觉得没面子,于是在校园附近花钱买了个“北京大学”的假文凭,并凭这张文凭混进了一家大公司,四处吹嘘他是北大学子。北京大学毕业生还是比较打眼,但很快公司的同学聚会就让该君像白蛇娘子喝了“雄黄酒”—现原形了。从此,此君狼狈不堪,被迫在北大学子的奇怪的眼光中离开了该公司。

看来还是应了那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其实一般本科又何必自卑呢?文凭又不等于水平,可能他还不知道,这家大公司的老板才是个初中文凭呢!真是可悲、可叹啊!

轻视自己的老板

越是才华出众,越要慎重处理同老板的关系。蔑视老板,我行我素,对抗老板,不仅会损害整个组织的利益,而且对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好处。

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你是在给老板工作,对老板负责,所做的一切都是老板交给你的任务。所以,你应该时刻想着老板,尊重老板,甘心为老板效力,这是处好你和老板之间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这样下列几点就需要你特别注意:

1.不能揭老板的短处

轻视领导的人往往不尊重老板,喜欢挑老板的毛病和揭其短处。他们在内心里是看不起老板的。这样,上下级关系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老板往往会因其故意损害自己的威信,轻者批评他,重者则把他“炒了鱿鱼”;做得公道点,便以纪律要求他;做得稍过点儿,便是处处与其为难,从而使其不会再有好日子可过。

2.不卖弄自己

轻视老板的人常常把精力用在挑剔老板的毛病之上,从而不愿意认真做事,甚至常常于人前卖弄自己的才学。

由于卖弄,结果他往往使自己真正的才能也难以得到发挥,渐渐地使其对事业的忠诚度日益减少,用于“内科”之心增多,个人才华逐渐“生疏、埋没”,时间长了,便成为无所用心的庸人。

3.不能敷衍老板交办的工作

轻视老板,往往看不起老板的能力,对其命令更是百般挑剔,不愿用心思去落实,敷衍了事。

心态过于消极

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常常对自己寄予很高的希望。往往稍微碰到一些不如意便心灰意懒,怨天尤人。另外还有一种人属于天生的“抑怨派”和“悲观派”,严重的消极心态距离“受虐心态”只有一步之遥,总是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

一个消极心态的人由于随时都不快乐,怀疑一切,人际关系就注定好不了,工作效率注定高不了,生活注定没有什么品位,身体健康也不容乐观。

而一个“乐天派”则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欣赏自己,也欣赏别人,无论陷入什么境地总会坦然面对,并以积极的心态从中寻找乐趣和机会。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是那些积极心态的人物,就像《阿甘正传》之中的阿甘,无论自己的境遇多么恶劣,都始终保持坦然心态,什么都争第一,即使是擦皮鞋,擦得也比别人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