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盲目扩张的危险已经被人们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事实上,大企业更会产生缺乏活力的痼疾,许多大企业效率低下、顽固保守正在迈向可怕的深渊,然而不少人仍在纷纷效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能力并非是大企业创造,常常是由小企业提供最大的潜力。而且,在信息社会,占优势地位的所向无敌和无所不能的大企业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最近许多大企业股值缩水,乃至大规模裁人都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韩国现代集团,经过几次结构重组,将一些负增长的小公司清理后,得到了第二次飞跃的机会。国内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对韩国大企业摔跤的教训语出惊人,他认为不在于负债太高,也不在于扩张太猛,而在于放不下,一个企业的部分产业一直搞不好,却下不了狠心放弃。
事实上,企业的最高准则在于利润的追求,即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很多时候,企业对没有利的事进行放弃;最终目的是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在强大中壮大自我,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扩张上面。此外,越简单的往往越科学,创业者要将商业目的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为了形成本末倒置。假如创业者背负的太多,就应该减轻负担,关键在于能不能继续前进,特别是更有力量地前进下去。
事业在人
一个人做事,只有靠大家才能做一番事业,商场即战场,天马行空的独行侠难以生存。竞争激烈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经营者不能靠一个人智力和财力立足。在这个日益资源共享的时代,创业者只有真正懂得事业在人并落实到行动中,他才真正找到成功之道。
人是最根本的
在今天,无论再大或再小的企业,经营者必须坚持“人是最根本的”这一观念,否则,必定在失败的泥潭中打转。没有人,创业者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做大,这已是人所共识。独裁只会逞势于一时,最终会让独裁者自食苦果。任何不尊重以人为本这一法则的企业,不是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是很快被滚滚大潮淹没。对每个员工绝对信任,从不解雇员工,讲求人人尊重和人人平等,已经成为一切成功企业不属于秘密的秘诀。确实,一个经营者想做大企业,必须能让一切人为自己所用。只有以人为本并善于经营人力资本,经营者才能让企业凝聚成一个团体,经营价值才会在每一环节中的每一个人身上创造和发挥出来。假若不如此,经营者只会陷入“囚徒”的困境中。
以德服人
从社会化大生产的角度看,企业只是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营者仅仅是为这个环节服务,并不存在别的意义。从微观角度看,经营者只具有协调功能,将企业经营目的实现。所以,经营者必须以德服人,才能让他人跟随。美国惠普,日本索尼,许多创业者初创时期异常困难,唯有以德服人,员工才会同舟共济,挺过难关。像惠普,这家企业创办于一个旧车库,其办公室布局采用“敞开式”大房间,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不称职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却保持了难以置信的持续发展力。像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经常与员工一起当推销员,每当遇到困难时这位总经理总是最先冲上去,并很快把一个又一个难题解决了。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经营是社会化活动,人是社会最基本细胞,所以任何时候将人视作最宝贵的财富都是最正确的选择。经营之中,无论哪个环节上的哪一个人,只有分工不同,都为终极价值服务。因此,一切员工都是经营的主人,都对经营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营者只有将众人智慧和力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任天下之智为己所用。例如,柯达公司发明建议箱时,第一个提建议的是一位普通工人,建议书内容简单得令人吃惊,只是呼吁生产部门“将玻璃擦干净”,却至少让柯达公司每年从中受益几十万美元,更别说其他建议了。李嘉诚曾将自己的成功归于对人的正确认识上,他说:“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事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是我的哲学。”这确实是真知灼言。相反,一些老板稍有成就狂妄自大藐视下属,实在愚蠢至极。
一切以人为出发点
IBM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商家,其创始人很早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明确提出了“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的三原则。在IBM,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这改变了许多陈规陋习,例如IBM总裁办公室敞开大门,公司一切人员都可以自由进入,消除了一切繁琐的管理程序,等等。对人的珍视,让IBM最早提出了“服务”观念,以“尊重个人、服务、完全主义”三信条为代表的经营哲理,即便在今天也远远将目光短视的后来者甩在后面。
众多失败者告诉我们,断定一个人是否在经营上犯了最大的错误,看他是否能将人视为事业的出发点。尽管他可以为自己一千次失败寻找到一千个借口,但是最大的失败完全是由于内在不可抗拒的因素所致。即一个不以人为出发点的人,永远不可能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永远只会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中停滞不前,乃至最终湮灭。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总是将事业视作大家的事业,既让自己领导他人,又让别人服从,这种服从完全是出于信任与尊敬的考虑。企业是社会的,创业者和员工不能不为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否则,就一定难以立足,从这点上说,以人为出发点也是大环境的强制性要求,明智者无不认识到这一点。
成败不重要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胜负乃兵家常事。这句话似乎不可理解,觉得经营关键在于结果,为什么又说成败不重要呢?然而,你对经营有一番透彻感悟后,又会对这句话深有感触。经营上的成败,并不在于某时乃至某事,谁笑到最后谁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你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只要保持正常心态,仍然还有挑战和机遇等你进行下一次拚搏。商场上,我们等待各种结果,我们更注重过程。
教训的真正价值
一切经营者,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竞争是有一定好处的。不过,今天的情况千变万化,假如经验太多,一直回顾过去的教训,也对发展将来很不利。教训对于过去可能是为时过早,但是对于现在或者恰逢其时,每个经营者重要的是不固定某一个思维模式,而是对一切新生活都要尽可能的开放。教训的真正价值在于借鉴,假如囿于被束缚的某种思想上,是不可能走向真正成功的。
国外某家公司对“失败”的态度可以让人有所启迪。这个公司为了鼓励员工产生进取心,开展了鼓励试验的活动,并称之为“理想的教训”。即员工在进行新产品,新管理方式尝试中,一旦失败,就放炮表示庆祝。这强调员工从活动中学到了东西,即使失败了,也具有值得祝贺的价值。据说,有一回一位记者问爱迪生:“爱迪生先生,你目前的发明曾失败过一万次,你对此有何感想?“爱迪生抱以坚定的回答:“年轻人,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只是发现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不要怨天尤人
市场中,经营者仿佛在进行一场场搏斗,成败对每一个人都是难以回避的结果。对于失败,经营者不要怨天尤人,只有振作精神和不断坚持才有获取胜利的机会。艾科卡被解雇时,沮丧至极,几乎要杀人,‘不过最终54岁的他仍没有绝望,他说:“我要振作起来,与自己的命运搏斗。”于是,艾科卡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创业,历史给了他最辉煌的证明。一切成功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旦出现各种问题时,敢于战胜困难和迎接挑战。1880年,当银行家和华尔街不愿为爱迪生所发明的照明灯泡的生产提供资金时,“要么建工厂,要么彻底完蛋”成了爱迪生的口号。爱迪生提供了建立工厂所需资金的十分之九,这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的前身。爱迪生的名言“你得冒险制造你的产品,否则你就不能活着看到你的产品兴旺发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实业家的诞生,深刻地改变了历史和现在状况。
重要的是接着去做
人人都向往成功,但是失败更愿意与人们接近。而且,从哲学角度看,没有失败的积累,就不会有成功的结果。因此,事情并不是某一阶段的情况,重要的是能够继续去做。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共做了14000次以上的实验,他失败了多次,但还是继续做下去,直到发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为止,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为了一个保单曾对一个陌生客户拜访了71次,直到最后他知道多次挡驾的就是要找的人。爱迪生和原一平证明了大射手与小射手之间的惟一差别:大射手只是一位继续射击的小射手。“世上无难事,只怕苦心人”,不轻言放弃,爱迪生和原一平都成功了,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好的榜样。失败,只是对人生的一次挑战和一次机遇,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到达了成功的临界线。这犹如爱默生所说过的一句名言:“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可以讲,这句话可以作为商界每一位弄潮儿的座右铭,量变到质变存在一个飞跃过程。
严格检讨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荀子曰“吾日三省乎己”,每个人对自己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绝对有百利而无一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扬长避短,并在实际中灵活应变。这是很深的学问。竞争的激烈让许多经营者往往只关注生存问题,对长远发展漠然视之,以至在家庭小作坊中徘徊,人们呼吁多一点现代意识。事实上,国外许多专家对企业经营者达成如下共识,即“企业家并非主要是市场的工具,而是市场的创业者;不是窥测机会的人,而是发展机会的人;不是资源的享用者,而是资源的发现者;不是对现有需求的消极反应者,而是促进需求的革新者;并非主要是技术的使用者,而是技术的创造者”。
一个创业经营者,如果不严格经常检讨自己,很难将事业做大和做长久。日本松下幸之助,美国比尔·盖茨和戴尔,韩国三星李健熙总裁,等等,乃至国内海尔集团张瑞敏总裁,无不是对自身及经营的企业善于反省和检讨的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严格检讨自己也是对自我的最好提升。
怕输不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