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未解知识之谜总集
17746100000005

第5章 趣味人体(1)

人类为什么变成今天的模样

这是一幅狭隘的宗教主义者污蔑达尔文的漫画。他们不敢相信,自己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愧为万物之灵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征服自然,终于成为地球的主人,也进化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任何生物的形态都与其生存的环境有关。人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种样子最适合于人在地球的自然条件下生存。

从鲸鱼到蚂蚁,各种动物体积大小的差异达到1000万倍之多,人的体积恰在最有利的适中位置上。如果人有恐龙那么大,未必比现在更有力量,因为那样身体的能量大部分都要消耗在维持庞大的肌肉系统上,大脑就不可能发达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如果像兔子那么小,人体又会没有足够体力和速度去抵御一般走兽的侵袭,人这个物种很可能早就被灭绝了。大自然赋予人一个近似圆形的头颅,脑子就装载在颅壳里。脑是人最宝贵也是最娇嫩的器官,用什么样的颅壳能最好地容纳和保护好“一碰就坏”的脑呢?唯有圆的颅壳才合乎要求。因为只有圆形的容器才具备体积最小、容量最大而最坚固的特点。

人的脸庞不论是瓜子脸还是娃娃脸都那么丰富、秀气,不像一般动物尖嘴缩腮的样子。这是因为人有丰富的表情肌,充填在颅骨的下半部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头形。表情是人类独有的功能,表情肌能够表达大脑的某些思维活动,因而也是人类智慧的象征。

人的五官都集中在头部而不是分散到别的什么地方,这固然是由于人站立时头部位置最高,便于观察周围事物所致,但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尽量靠近大脑,才能最快地传递信息。以眼来说,眼实际上是脑的延伸,在胚胎时期脑组织伸出一对突起穿出颅孔外面最后形成眼球。眼球紧贴在大脑额叶下方,离大脑的视觉中枢神经很近。神经传递信息是需要时间的,眼与脑距离近,传递信息所费的时间相对地也短,这就便于人迅速调整行为活动,如看见危险能躲避,看见食物能获取。显然,人作出反应愈快生存能力也就愈强。如果眼球远离头部,反应势必缓慢多了。

我们脸的中部是那个漂亮的鼻子。鼻子为什么不和脸齐平而要冒着容易被碰痛的风险高高隆起?又为什么要有两个而不是一个朝下的鼻孔?鼻孔朝下是为了雨水流不进去而分泌物能淌出来。至于鼻子伸出前方,则是为了方便凑近要闻的物品以及加长空气进入体内的过道,使干冷的空气在两条过道里得到充分的加温和湿润,肺叶就不致受凉。这点在寒带地区特别重要,所以北欧等寒带的人鼻梁特别高,鼻子也较长。热带非洲的人鼻子就不需要那么突出,他们的鼻子比较扁塌。

眉毛有将汗水引走不致流进眼里的作用。眉毛是体毛的一部分,人的远祖猿人遍身都有长毛,起到御寒作用。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不再需要依赖天然“皮大衣”来保暖了,所以大部分体毛现已退化殆尽,但也依然保留着有用的一部分。除眉毛外,头发可以遮挡烈日烤晒以免大脑受热过度,天冷时也可保温;腋毛等可以减轻皮肤与皮肤之间的摩擦。

但是人体今天的样子又决不是永恒的“最佳模式”。外界自然条件在变化,人也必须不断改变形体性状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就说人的手吧,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的方向并不一致,这和大多数动物不同。大拇指偏向一边使我们能握持劳动工具,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掌)的模式,但它很可能还会变化。没有人能断言人手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其他器官的变化也是如此。

人能看多远

流行西方的《敏豪生故事》中说到,有个人能在千里以外看清柏林钟楼上的一只小小的麻雀。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和我国传说中的“千里眼”一样,只是神话而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固然看得远,但看得远不等于看得清。因为一个人的清晰视力范围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究竟能看多远呢?

南非的布西曼人,是捕捉鸵鸟。狮子、豹和狼的能手。他们眼睛细小,但目光锐利,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我们必须用望远镜才能看到的东西。草原牧民的视力也比一般人要好得多。

台湾台东县的一位名叫钟泰山的少年,经日本专家测试,确认其视力为4.0,能看到远处别人所看不见的东西,被称之为“现代千里眼”。四川省温江县文管所的邓秀虎,眼科专家认定他右眼裸视力为7.06,左眼裸视力为6.0,比一般人的视力要高好多倍。

德国的斯图加特大学曾报道说,该校一位名叫塞德维尤尼卡的女生,有比常人锐利20倍的视力,她能认出1600米以外是什么人。

有关材料说,闪光如能持续0.0003秒,人眼就能感觉到它。而闪电的实际闪光时间是0.01~0.1秒。在纯净的空气中,人眼可以看见27千米外的一点烛光。在海上能看到16~25千米外的船只。若在高山顶上,眼力可以扩大到320千米处。抬头望星空,则能见到1000千米远的人造卫星,还能见到相距几十到几千光年的星座。

下面的常识,你在生活中或许会用到——从这些依稀可以辨认的目标中,估计你距离它们有多远:

目标距离

多层楼房8~10千米

平房5~8千米

房子窗户4千米

单个的人2千米

帽子400米

眼、鼻、手指60米

眼里“长出”珍珠和小草

世上的事情常常千奇百怪,谁能想到,眼睛里竟能长出草来。

8岁的朱莉安老是诉说眼睛发胀,看不见东西。医生检查发现,小朱莉安的黑眼珠附近居然长有一棵小草,而且还生出了白色的叶子。

似乎自古以来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怪事,但医生还是动手术把这草取出了。据分析,可能是孩子跌倒时使眼睛受了伤,刚巧一粒草籽闯进了伤口,由于眼球里有水的滋润,又有空气,草籽就此发芽生长起来。可毕竟缺乏阳光,所以只能生出白色的叶子。

1997年11月17日,医生从江苏锡山市的一位农民眼中取出了一粒已经发芽的稻粒。这种怪事在上海也有过。苏北有位农民的眼中稻芽竟有2厘米长。

奇事还发生在昌达的身上。她是孟加拉国达卡市的一位19岁的学生。1987年1月2日因眼病到医院诊治。她告诉医生,每当她擦眼睛时,常有一些小硬粒掉下来。入院仅10天,她左眼就掉出像米粒般的透明圆形硬物170颗。医生说,这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的第三起“眼结石”症。在此之前,1982年,土耳其的一位11岁的儿童也有过这等怪事,他平均每天要从眼中掉下5至6块结石。

我国古代传说,南海“鲛人”流出的眼泪就是珍珠。想不到今天真有一位在眼里长出珍珠的人。几年前,上海的医生从一位30多岁的男子眼里取出了一颗米粒大小的白色闪光小珠。据鉴定,这是颗真的珍珠。原来,这位病人一年前受了外伤,某一异物刺激了眼睛,眼睛居然层复一层地分泌出珍珠质来。专家认为,其形成过程与蚌珠相似。

一天,马来西亚的一个名叫瓦林的10岁儿童到霹雳州的怡保总医院求治。医生从他右眼里接连拉出了20多条彩色线,每条线约6厘米长,颜色有红、黄、蓝、绿、白等。这是些什么样的线?从哪来的?还是个未知之谜。

人体能耐多热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在沙漠戈壁中一队商旅正在行进中。这是非常艰辛的旅途:沙漠里的气温常常高达40多摄氏度,又没有足够的水,终于,有些人再也迈不动自己那疲乏的双脚,一个、两个、三个……有一年,一下子就倒毙好几千人。

事后查明,他们全都死于中暑。

死于中暑的人都属“热死”。“热死人”的事件几乎每年都有报道。

尽管我们有良好的体温调节本领,但这种本能毕竟是有限的。所以,盛夏季节要防止阳光直射头顶,努力搞好防暑降温。与此同时,夏日也不能老呆在空调房里,也要主动地去适应热,通过发汗来维护和强化机体的散热功能,尤其是青少年。

一般地说,人体的耐热本领还是相当强的。我国吐鲁番地区的最高气温曾超过49摄氏度,有些国家的气温可达到五六十摄氏度,然而大家仍能活下来。英国的布拉格金和琴特里两位物理学家,为了实验,首先在面包房里短期忍受过160摄氏度的高温。带进面包房里的牛肉和鸡蛋烧热了,物理学家却依旧好好的。

根据试验,一般人在71摄氏度环境里能坚持1小时;82度时为49分钟;93度时为33分钟;104度时仅能坚持26分钟。1764年蒂勒特在巴黎科学院的报告称,有个妇女在132摄氏度的炉子里坚持了12分钟。1828年有个人在比利时,曾在200摄氏度的高温下呆了5分钟。《轨道上的生活》一书中描写了过去前苏联宇航员接受80摄氏度的耐热试验。一次试验下来,加加林体重减轻了1350克,有的伙伴竟减重4千克。

按照美国航空医学专家的说法,如果穿上厚实的冬季飞行服,人的耐热极限达270摄氏度!不过要注意,以上试验是在严密的医疗监护下进行的,我们切记不宜轻易仿效。

相比之下,体内生热就受不了了。超过正常体温通常就是有病。体温若超过42摄氏度,体内的某些蛋白质就可能疑团,生命自然难以维持,所以体温计的最高度数也只有42度。1980年7月,51岁的美国亚特兰大居民琼斯,体温一度达到47.5摄氏度,他竟幸免于死。最惊人的是纽约的一位消防队员,他在救火时受了重伤,体温曾经高达64.4摄氏度,居然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人类能耐多冷

人类的摇篮在哪里?科学家的看法倾向于:在热带地区。生理工作者也说:人本质上是热带动物。如果让人赤身裸体地躺在二十六七度的房间里,时间一久他就会感到寒冷。在北风怒号的隆冬季节,就难免“路有冻死骨”了。

但是,人能适应环境,经过锻炼,耐寒的机能就会增强。接近南极的火地岛,空气中充满水分,水像冰一样寒冷。然而,当地人可以不穿多少衣服正常生活。8名挪威大学生在一次耐寒试验中,赤身躺在布床上,只盖一层薄的睡袋,而周围的温度接近冰点。第1周,他们的脚冻得剧痛,简直无法熟睡,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也有较强的适应寒冷的生理功能。他们在屋内点燃动物油的情况下,最冷的天气里也能光着上身酣睡。而像企鹅那样嬉戏于冰河的冬泳爱好者,世界上又何止万千!

1981年,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一个15岁的英国男孩被反锁在一间冷冻仓库里。这个少年靠坚强的意志,在原地不断跑步,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库门被打开。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极限的。科学家认为,如在零下40摄氏度时赤身,即使身体最强壮的人,也活不到15分钟。

前些年,伦敦举行过一次科学讨论会,探讨因舰船失事落水的人能生存多久。研究表明:水温在零摄氏度时,人可忍受15分钟;5摄氏度时,1小时;10度时,3小时;25度时,1昼夜多。(读者朋友切记不可盲目仿效,以上数据都是在严密的医疗监护下测得的)但有位名叫弗里索辛的小伙子,遭海难后在冰海中漂游5小时后才被人救起,专家解释他能活下来的原因说:他体重140千克,有一层得天独厚的脂肪。

有一年,人们发现一个少女跌倒在雪地里,送往医院后一测量,她的体温只有16度,可她竟被救活,而且日后生活正常。根据现有资料,她是世界上有过最低体温而活下来的人。

人为什么要打呵欠

人为什么要打呵欠,这似乎是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可是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有人说,打呵欠是人想睡觉的象征;有人说是由于寂寞无聊造成的;还有人说心情烦闷会引起打呵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人打呵欠的呢?

科学家们对这种由缓慢深吸气和迅速呼气而构成的无法抑制的呼吸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已证实:人在打盹、疲劳、呼吸系统示意图寂寞等时候,大脑的抑制过程开始战胜兴奋过程。这时身体的某些部分进入抑制状态,而呼吸器官首当其冲。由于血管中积蓄了二氧化碳和新陈代谢的其他废物,呼吸也开始减慢并变得更加深沉了。这影响到大脑的呼吸中枢,便使得人打起呵欠来了。

在深沉而缓慢的吸气中,血液里增加了氧的含量。参与打呵欠动作的口腔、颜面、颈部肌肉呈现的紧张状态,促进了头部血管的血流速度。这就改善了大脑细胞的供血状况,并使细胞的代谢过程变得活跃。此外,人在打呵欠时往往要伴随着伸懒腰(除非环境不允许)。这一动作使手臂、大腿,特别是脊背的肌肉紧张起来,由此而产生的信号进入脑干网状结构,而脑干网状结构向上传导与睡眠和觉醒生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说,打呵欠确实会使大脑皮层活跃一段不太长的时间。

科学家们还观察到更为有趣的现象:打呵欠并非一定在人们发困、寂寞时发生。他们在机场对飞行员与跳伞员观察了很长时间,多次发现,这些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偏偏在他们执行飞行任务之前,有不少人开始打呵欠,有些甚至颧骨部痉挛,原因何在呢?这时,他们之中有谁的精神状态能和睡眠、疲困沾上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