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将军与故乡
17747400000005

第5章 建设者剪影(1)

无为县的有为人

在上海,他称得上个“大人物”了。我开头想象不容易见到他,可是巧得很,第一次去找,他的秘书就很快安排我进了他的办公室。那一刻是上午10点多钟,他刚刚和几位“山东大汉”会谈完毕。客人一走,便立刻热情地与我招呼起来……

他是那么和蔼,那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大人物的架子。我们坐下后,就一直随便的聊,就好比拉家常一般。

“周主任,您多大年纪了?”

“71岁,刚刚才过生日没几天哩!”他指着桌上的台历说。

从外表看来,他倒并不见老,人很精干,精神抖擞,岁月的痕迹似乎并未在他身上鲜明地留下。

“您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呀!”我不禁称赞起他来。

“哪里哪里,我有什么大志罗!”他谦虚地说:

“您老家在哪里?”

“在安徽无为县。”

“在无为?”

“对,无为,就是无所作为的那个为。所以我这人没有什么多的作为罗!”

他说话幽默风趣,而且伴着阵阵笑声。我坚信,这样的人物,少不了有许多传奇色彩的经历。怎么可能“无为”呢!果然他简要地谈起了自身的经历——

1928年,11岁加入共青团,任地下党交通员;

1930年,13岁时被国民党政府通缉,为避难曾先后当过学徒店员;

1937年,考进上海复旦大学,学银行会计专业;

1940年,任新四军第二供给部政委;

1945年,任新四军运粮司令部副司令;

1947年至1949年,到山东省任粮食局长,财政厅长,后调华东区任财政部长。

50年代初期,他被调至国务院任第四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后来到中南又与陶铸同志一起工作,任中南局常委,中南计委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关过9个月,并下放到广东农村。后到广西任了11年省委书记,直至1984年调至上海,现在担任着上海经济区老区建设委员会主任兼国家审计署顾问的职务。

这份简历表,已经说明他不是“无为”的了。

周老不仅参加革命早,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还一直从事着经济方面的工作。他曾写过大量研究经济方面的文章,而且出版过一本他所说的“小册子”。

周老业余还爱好书法和诗词,他的一本《绚华诗词稿》,共收诗词三百多首,已由一家出版社出版。可惜此书已销售一空,我在上海几个书店都未找着。

在上海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周老说他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老区工作,一件是发展横向联系工作。在老区工作方面,周老讲述了一件事。那是1985年,周老在井冈山主持召开了一个横向联系会,会议期间,下到当地农村一看,农民还是那么贫困。他很激动。他说:“没想到解放几十年了,革命老区的人民生活还这么贫困,老区的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过那么多的贡献,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里的人民却还在受穷。作为一个参加几十年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心里感到很难受啊!”自这次会议之后,他便亲自深入到井冈山、大别山、闽西等三个老区作了详细考察,回来后便通过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老区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富民,帮助老区人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首先解决温饱问题;联系劳务场所,帮助老区人民进行劳动力输出,富县,组织有经验有技术的人才到老区去,帮助老区贫困县办工厂企业。这几条措施实施到现在,整个上海经济区面向老区扶贫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说到横向联系方面的工作,周老更讲得滔滔不绝。他反复向我介绍了几个典型例子后,又给我找了一本书来。这本书上所载,都是近几年上海经济区在横向联系方面搞得最好的单位的经验介绍,书的最后,还有周老亲自撰写的一编总结性的文章。仅仅从这一本书就可看出这是他心血浇灌出的一束鲜花。他不是“无为”的!

告别了周光春主任。我脑海里留下的一个印象是:一位了不起的建设革命老区的“有为人”。我一边走着,脑海中的这个“人”字不断延伸、扩大……占住了我整个的大脑。

惟德乃兴

9月,正当暑气消褪,秋风送爽之时,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江西省德兴市,专程采访了市委书记程才金。

程书记47岁,个头不高,身材结实,皮肤晒得黝黑,谈起德兴的基本情况如数家珍。

德兴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全省27个全红县之一。德兴的历史悠久,东汉建安8年,这里设银城堡。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正式定为德兴县,至今已相沿1000余年。至1990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兴县,设立德兴市。

德兴设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这里的铜矿储量为全国之冠,被誉为铜都;金银的储量亦居江南首位,被称为银城。除此之外,还有钨、铅、锌以及大理石等多种矿产。德兴又是全国林业重点县,木材蓄积量达56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4.1%。1990年,全市工农业总产量达5.5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79.37%。农民人均收入达689元。

1991年5月4日,德兴正式宣告成立市委市政府。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决定从三个方面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的重点是水、电、路的工程建设。目前,已投资700万,准备从13.9公里远的双该水库引来自来水,从而保证市区的用水需要,公路方面,往南昌的路已打通,明年将铺上柏油路,电力方面,亦在准备架设11万伏高压线路。德兴市的程控电话,前不久也已开通。

二是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大抓工业建设。其中的重点是发展系列产品,走深度加工的路子。比如铜矿,除了开采矿产外,还要多生产铜火锅、钢管、铜杆、铜线等系列产品;此外,还要重视搞好乡镇企业建设。

三是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其中发展的重点是椪柑和蚕桑。“八·五”期间,全市争取达到10万亩椪柑,2万亩蚕桑。德兴的椪柑个头大,肉质好,产量高,程书记说,德兴市在“八·五”期间完成10万亩椪柑栽植任务后,全市农民仅此一项收入,即可达5亿元以上。

德兴市山青水秀,资源丰富,前景诱人。程书记一再表示。市里非常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前来投资开发,创建实业。现在,已有一位港商投资15万美元到德兴兴办企业。在我们采访结束时,又有2位法国巴黎商家前来进行考察,洽谈项目。

“家有一棵梧桐树,不愁引不进凤凰来。”我们深信,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的德兴市人民在敞开山门,大力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之后,其经济发展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快!

人凭志气虎凭威

一个濒临困境的药材公司,由于调进一位能人,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公司当年即获得省市级各种荣誉奖牌8个,其中信用评估达到一级企业标准。这位曾经在省市级获过19次先进工作者奖,立过两次功的能人,就是湖南省大庸市药材公司副经理王云贵。

今年46岁的王云贵,在商业战线整整奔波了33年,从营业员当到县财委副主任。1990年12月,组织上调他到大庸市药材公司当副经理,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如何使困境中的药材公司走上一条振兴之路,这无疑是对王云贵的又一次考验。

王云贵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公司职工人心不稳定,不安心于本职工作。针对这一情况,王云贵一个个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短短几个月时间,王云贵先后走访了80余名职工,谈话数百人次,细致了解和掌握了职工们的心理状态和公司的情况,从而使人心趋于稳定。由于他为人诚恳,办事公道,团结群众,不拉帮结派,解决问题实事求是,自己在单位又很廉洁,从不搞特殊化,因此深得职工信赖和拥护。

为充实和加强领导,王云贵量才用人,大胆启用了几位下属的部门负责人,原西药部的药剂师柳可伟同志,是个50年代就参加工作的老同志。他为人正派技术又好,才能未得到施展,思想上有不少包袱,一度还想卸担提早退休。王云贵曾先后几次到他家里登门拜访,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使他去掉了卸任的念头,决心为公司的振兴多贡献力量。现在,柳可伟担任了西药部的经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王经理来到公司前,公司的各项制度极不完善,有的下属部门连责任制都没制定。王云贵经过调查了解,亲手起草制定了公司的工作计划、工作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细则,各部门职工都做到了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本上克服工作涣散现象。为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王云贵又起草制定了党员责任区制度,全公司28个党员,分为28个片区,每个党员负责带动几人。在党员包干区内,要求做到四无四有:无违法犯罪,无违反规章制度,无安全事故,无工作事故,每人有一条合理化建、义,每人贡献100个工作时,每人“双增双节”100元钱,每人做一件好人好事。

王云贵是经济师,为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增加业务知识,他利用工作之余经常为大家讲课。王云贵工作起来,常常不分星期天和节假日,下了班也还在忙工作。以1990年为例,他上贡献班的时间就达1013小时。去年5月的一天,他工作劳累过度,病了几天还在工作,最后病倒被职工们送往医院。在院里住了一天院,病稍好转,他又坚持出了院。去年9月下旬,他与广西外贸公司驻深圳办事处联系了一笔销售药材的业务。为保证药材交易成功,他亲自押送5辆汽车送药材,连续往返行驶8昼夜,路上受尽颠簸。但他坚持到这笔交易顺利完成,才松了一口气。

大庸市药材公司,一年后终于走出困境,迎来了经济效益的好转。1991年,全公司总销售收入由上一年的420万元猛增至825万元,翻了一番。利润由上年的3.8万元增至51万多元,增加了10多倍。

进入今年元月以来,王云贵领导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5个不同模式的工资改革方案:零售企业百元销售限量工资制;医药工业计划定量工资制;仓库包储五定计分工资制;信管科结构定量工资制;中西药部“八定”计划工资制。从目前4个月的实践来看,这5个方案实行之后,职工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整个公司的效益较去年又大有提高。元月至4月,全公司总销售已达4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多,利润达45万元,差不多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利润水平。公司为国家创税收16.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万元。如此效益,在大庸全市各单位也属凤毛麟角。

人凭志气虎凭威。在可观的成绩面前王云贵和他公司的职工们并没有满足。该公司今年计划总销售1500万元,利润突破100至120万元。这个计划如果实现,在全国全省同行业里。都算得上最好的效益了。王云贵,这位改革中的实干家,现在正信心百倍地带领全公司100余名职工,向着理想中的这一目标全力奋进!

李性虎素描

李性虎是湖南省醴陵市南桥乡凤形村的党支部书记,一个获过省、市、县级大大小小17个奖状的优秀农村干部。

李性虎名虎却不属虎,他属鸡,1957年生,今年34岁。在凤形村,曾有人说他像虎,那是指他办事有魄力。他个儿中等,貌似平常,却经历不凡。他是烈士的后代,爷爷当过红军,父亲参加过工作又打成过右派,他也因而受到过压抑,生活的路很不平坦。成年后,他当过个体户,在外跑过江湖,又办过服装厂,开过中巴车,做过“万元户”。

后来,也许是他家的“根红”,或者更看中他的才干,他被乡里培养成了村委主任,不久又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告别了个体经营生活,挑起了建设凤形村的大梁。

他任党支部书记之后,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奇迹般地使一个温饱都未解决的贫穷落后村,变成了一个闻名全市的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李性虎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去年底,在一次高规格的全省村级组织工作会议上,他作为全省3个农民代表之一,登上省委会主席台,作了一番颇令人启迪的发言。李性虎是个很坦诚的人,会上,他撇开有关单位精心准备的材料没讲,而直接谈了自己在农村工作的一些体会、观点和看法,因而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譬如,对“有钱好办事,无钱办事难”这个说话,他说这是事实。但他的看法是:有钱好办事,不等于什么事都能办,有时候有钱仍需信念与毅力,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无钱办事难,但不等于不能办事,只不过是难办而已。他说,他当支部书记,就是没有分文的情况下,带领村民们办了几件事。一是封山育林,把过去屡禁不止的乱砍滥伐现象止住了,现已封山造林达7000亩,且多数树已开始长成材,成了村里最有希望的“绿色企业”。二是推广杂交稻,将村里90%以上的水田插上了杂交稻,使粮食大幅度增了产,解决了过去的缺粮难问题;三是兴修了一个小型水库,解决了水利灌溉问题;四是兴办了6家村办企业,变过去村里负债12万元,到现在还清了债务,还拥有百万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年产值达300万元,盈利达几十万元;五是修建了一个树部办公大楼和一所小学,解决了全村儿童读书难的问题;六是组织村民护村,搞好村里的社会治安,已连续三年无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