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7843000000010

第10章 课内立规,课外筑梦,学习游戏得双赢(1)

分数不是孩子的命根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调查表明,目前社会上家长对学习分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为,确有不科学的现象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如果对孩子的学习分数采取理智的科学的态度,则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一般说来,家长对孩子分数认识的误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片面夸大分数的功能,以分数高低为判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

家长看到孩子考试分数比前次考试高了,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工夫了、成绩进步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优秀,于是乎各种奖励接踵而来。更有甚者,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缺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分数既然不高,那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表现不好。因此在批评帮助时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有一位小学生因考试分数未达到家长的要求而被家长活活打死的惨痛事件,就是家长片面夸大分数功能而导致的恶果。片面夸大分数功能的另一典型现象为:有部分家长将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在单位同事、亲戚朋友面前“露脸”“争面子”的重要内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数不如人,则觉得脸上无光,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出门矮人半截。以上这些行为,均不考虑分数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获取高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思想品质、性格修养、身体素质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无疑会形成对孩子学习的负面压力,导致有的孩子在获取高分无望的情况下,采取作弊、涂改分数等不正当行为欺骗家长。这样不但不能促进学习,反而影响孩子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机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数,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是有些家长不完全了解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分数的高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既得分数的信度与效度。有的家长,机械比较同一门学科前后几次考试的得分多少,以此来判断孩子此门学科的学习好坏。也有家长机械比较同一次考试中几门学科分数的高低,以图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弱点。有许多家长在学期初规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试必须达到的分数,作为本学期学习的“硬指标”,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确分析分数,会被表面现象迷惑,最终将使家长、孩子都被误导而进入学习的误区。仅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就否认孩子学习的进步,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而仅依据某次分数的表面分析来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无疑会使孩子忽视真正的困难,得不到真正的帮助,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等到问题暴露时,很可能良机已失,悔之晚矣。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个女孩子读高三了,在高考的当天她们拒绝参加高考,离家出走,躲起来了。三家父母急坏了。事后三个女孩子很后悔,父母也很后悔,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父母都犯了多数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有一次,某个女孩子好不容易考到了95分,回家满心欢喜地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这次考了95分。她以为爸爸妈妈一定会表扬她,这是第一次啊!没想到她爸爸眼睛一瞪:95分你就翘尾巴了?为什么只考了95分而没考100分?

诸如此类的质问使孩子丧失了信心。在她心里,她尽最大努力也不一定达到父母所要求的理想水平,她怎么能不沮丧呢?有这样心理状态的孩子,学习能学好吗?

孩子只要爱学习就有希望,而且爱学习的孩子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够持久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法比分数重要。孩子只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只要热爱学习就一定能够发展下去,聪明的父母、有远见的父母都不会计较孩子偶尔的得失,而是要鼓励他去善待生活,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这将使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个长期奋斗、不懈努力、向着自己理想目标前进的孩子。

临近学期末,每所学校都要举行期末考试,考分自然就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有一天放学后,两个学生躲在教学楼后说着悄悄话,恰巧被他们的班主任听到。只听他们说:“今天发了试卷,你考得怎么样?”“我考得不好。你呢?”“我也考得不好。”“你敢把试卷拿给你爸爸看吗?”“不敢,我爸爸一定会打我的。”“我也不敢,上次没考好就被我爸爸打了一顿。我爸爸说这次还考不好,就要狠狠地打。”“这次我们把试卷藏起来,不告诉他们,怎么样?”“好,保密。”孩子为了免遭家长的打骂,只好撒谎,不是说没有考试就是说试卷没有发。

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自己爱孩子足够多,对孩子足够好,可是孩子一个个都是“白眼狼”,把父母当成敌人。同样,很多孩子也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努力、足够辛苦,可是父母还是一个劲地批评和否定,把他们当成没心没肺的东西。孩子和父母都怀着满腹的委屈,可是父母不知道,自己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这正是家庭教育中的冲突——父母一厢情愿地爱,孩子别无选择地接受,然后义愤填膺地反抗。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将成绩视为自己的隐私,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将成绩信息对家长封闭呢?究其根源,还是家长能否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上。

孩子们都想聪明!不幸的是,尽管孩子们想聪明,但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聪明地学习”,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课堂里不受重视,在家里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很多家长对孩子虽聪明但却成绩不理想,感到迷惑不解。更糟的是,由于在校园里缺少成功,这些孩子常确信自己并不聪明。

其实,孩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不能很快地学习,但在另一种情形下却效率很高。成绩差,很多往往是学习差异的问题。有时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落了一步或需要把单词读音、概念与图画相联才能记住。然而,我们的家长却给这些孩子贴上否定的标签,而孩子们也渐渐相信这种标签时,他们便对自己的预期降低了,从而发展出“学习无助感”并放弃尝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人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人逻辑思维占优势,有的人形象思维占优势;有的人博闻强记,但不善于融会贯通;有的人虽然记忆力差,但能记住最重要的信息,并且精于思考;有的人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有其独特的潜在优势。

有一个获得学习差异荣誉的人是格里格·洛加尼斯,他是美国著名的跳水运动员、奥运会金牌得主。洛加尼斯开始上学时,由于他的害羞和讲话阅读困难而受到嘲笑和捉弄。这一切使他很沮丧,“我决心集中一切时间和能量去投入我能够精通的某件事上去。”洛加尼斯说。他想向人们表明他能做点什么,他喜欢而且精通舞蹈、杂技、体操和跳水,他因此而磨炼他的运动天才。萨米·李博士,一名前奥运会跳水冠军,在一次比赛中发现了这个有麻烦的13岁男孩,把他带到自己身边,开始训练他。经过长期的努力,洛加尼斯在跳水方面展露才华,16岁时成为美国奥运会代表团成员;28岁时获得了47个国家级奖项、6个世界冠军、3枚奥运会奖牌、3个世界杯和许多其他奖项。当他1987年作为世界最佳运动员获得欧文斯奖时,他以大众能够接受的口吻说:“谁会想到一个萨蒙血统的养子,有一天会与杰西·欧文斯以及其他许多被授予该奖的优秀运动员相提并论呢?”

父母要善于寻找孩子的优势,了解孩子不是因为懒惰和愚蠢,应当去寻找孩子的天分和能力,并对他们寄予希望。这些孩子通常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时期或某一科目得到指导和帮助。他们应该知道自己可能要比别的同学更努力(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培养毅力和性格上的优点,这些对其一生都受益)。他们需要正确的榜样和导师,在他们擅长和爱好的领域中指导他们。因此,请记住,许多晚熟的孩子是极为聪明的,能在家长和老师的耐心鼓励下获得巨大成功。

1. 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

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它影响孩子的升学、就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我们应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子。家长需要淡化考试分数的色彩,不仅家长自己要如此,而且要引导孩子也如此。

2.正确地对待孩子考试的成功与失败

孩子学习、考试比较顺利的时候,应该在对孩子给予适当肯定的同时,引导孩子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对孩子提出进一步的目标要求。孩子学习、考试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应该对孩子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低落的情绪,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争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考试一直比较顺利,要在适当时候有意地给他制造一些困境,让他经历挫折和失败,并引导他们培养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考试的失败,应该给他多多鼓励,要帮助他修正学习目标,并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让他体验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3. 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确定期望值

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孩子尽好地发展。给孩子的要求,应该既不是不可及的,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使他们能取得成功,但必须做出努力。

4. 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和非智力因素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孩子在这三个层面上的水平,哪方面差,就重点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还有的涉及与老师的关系问题。应该具体分析,然后找准原因。家长应该主动去请教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越是找不准孩子学习问题原因的,越要及时找老师讨论,请老师出出主意。

父母心语

孩子只要爱学习就有希望,而且爱学习的孩子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够持久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法比分数重要。

学海无涯“乐”作舟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获取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诱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

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诱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

一个在语言、空间、数学逻辑或动觉等方面有潜能的孩子,他也常常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兴趣。虽然这种兴趣常常因为孩子的好动和注意力爱转移等特点而不能持久,但这种天然的兴趣是不会改变的,除非在这方面遇到来自父母、老师等外部环境极大的压制或厌恶。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群蜜蜂或者一条小鱼,会吸引孩子很长时间去观察。要他们花20分钟去背诵一段名篇或一首小诗,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但他们会在没有任何督促和要求的情况下,花上一个下午去观察一群蚂蚁的活动,这几乎是每个父母都熟悉的情景。他们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即使太阳把背晒脱皮,或者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也不在乎。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然而,我们理智地、毫不怀疑地知道,即使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去这样与蚂蚁玩,他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这时的关键就在诱导。诱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

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愿望,但常常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父母们会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并企图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企图保留一些“有用”的兴趣,把一些“没用”的删除掉。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培养出孩子良好的求知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会对孩子的某种潜能开发有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但是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他们毕竟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如何对孩子的兴趣对位,如何利用孩子的兴趣有系统地进行诱导,对许多父母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关于利用孩子的兴趣,通过诱导的方式来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希望父母接受以下建议。

1.培养兴趣方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