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7843000000028

第28章 把握与孩子沟通的尺度,孩子才肯听(3)

故事二:有一位老师晚上10点多在街上巧遇了无精打采的15岁学生小平,问他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在闲逛,孩子支支吾吾地说:“早上出门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爸爸骂我时我顶撞了他,晚上回去肯定会被爸爸打的,因此到现在还没有吃饭,也不想回家。”他还说,爸爸对他和妹妹都很严厉,动不动就打骂,走路慢了要挨骂,做错事了要挨打,考试成绩不好要挨打。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爸爸看不顺眼,爸爸都会责骂、甚至动手。他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对待他和妹妹,他甚至怀疑自己和妹妹是不是爸爸亲生的。让他疑惑的是,有时候爸爸对他和妹妹又非常关心,非常好。因为爸爸经常打骂他,让他非常愤怒,也没有自信。在爸爸打他的时候,他甚至想杀了爸爸,但想到妈妈,想到妹妹,想到爸爸对自己的好,每次都忍了。但是,他现在真的不想再念书了,他想离家出走,到外面去流浪……

老师感到了事态的严重,一早就去了他家,把头天晚上的事情给孩子父母说了,听完后他们嘴张得大大的,半天说不出话来。之后,妈妈一边不停地擦眼泪,一边埋怨丈夫:“就知道打骂,就知道打骂。”而他的爸爸则低头坐在一边,时不时来一句:“为什么这样,我也是为他好啊!”这位老师告诉他爸爸:“我们为孩子好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仅是简单的训斥和打骂。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孩子有缺点、错误应该批评、应该教育,但是不应该这么简单粗暴。我们做父母的应当把孩子当一个大人一样,平等对待,要和孩子坐下来进行交流。孩子大了,沟通、交流要比训斥、打骂有效得多。有时候当自己错了还应当向孩子道歉……”

当天下午,老师组织一家人坐在一起,父母说父母的想法,儿子说儿子的委屈。爸爸向儿子道歉,儿子也原谅了父母。那场面,父母哭、儿子也哭。之后,爸爸变了,儿子也变了,爸爸不再打骂小平,小平的倔脾气也慢慢地改了,不再和同学老师较真,越来越阳光、随和,学习成绩也逐步上升,高中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

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从以上两个故事中我们是否能够得到某些启示?我们爱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并没有错,错的是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现在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打、就是骂,而不是尊重,不是说服,更不是沟通。“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观念已经过时,动不动就打骂、训斥的教育方法也已过时。

有关教育研究指出,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狱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心理学家也指出,杀人犯大多是在暴力的、缺乏爱的环境里培养与成长起来的。

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打骂孩子,只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会让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会让孩子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会导致孩子说谎的行为;会促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会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会造成孩子人格畸形等。

父母心语

孩子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暴力的地狱之中,他就会成为魔鬼!

赞美给予孩子奇特的力量

电视上曾播出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年仅15岁的女中学生小华前后离家出走多达45次。她父亲采取说教、责骂、体罚、跪求女儿等方式均未能阻止小华离家出走的念头和行为,反而加剧了女儿对父亲的怨恨和反抗。父亲最后不得已将孩子反锁家中达一年之久,但最终还是被女儿设计骗过逃离家门。面对自己教育孩子彻底失败的事实,父亲伤心之余还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专家身上。教育专家在通过与父亲女儿对话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之后,得出了一个令父亲吃惊的结论:孩子始终缺乏家长的赞美是导致孩子畸形成长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有一位钢琴家的故事,很让人感动:

1985年9月,我在联邦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主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为出色。我便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予以赞扬,使他自己以及全部学生大为惊奇的是,他马上超越了自己的原来水平。

我记得第一次表扬使我感动得如何幸福和骄傲!我当时7岁,我的父亲要我帮忙在花园里干些活。我竭尽全力卖劲地干活,也得到了最丰厚的报酬。当时他亲了我一下说:“谢谢你,儿子。你干得很好。”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后来著名的钢琴家艾尔·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们为他演奏。他专心地听我弹了巴赫的C大调“Toccata”,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在我的第一堂课后他在我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吻——它来自贝多芬。他在听了我演奏后给我的。’我已经等了许多年准备传下这一神圣的遗产,而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

在我的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接受这份遗产的人。

赞扬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如果运用得当,将使许多受赞扬者获益终生。

赞美是同批评、反对、厌恶等相对立的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一个人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通过行为,只要表达出对别人长处和优点的肯定和喜爱,都可以说是赞美。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真诚的话语会给人温馨给人感激,真诚的赞美更会给人信心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极力赞美一个小偷的技艺如何高超,脑瓜如何聪慧,并真诚地感叹如果此人将智慧和能力用在正道上,肯定能成大事。恰巧此文章被小偷看到,感动之余,洗心革面,重做新人,几年后成为一个享有盛名的企业家。此赞美的神奇功效让人叹为观止。

美国16届总统林肯出身于贫寒家庭,以伟大的人品、钢铁般的意志、质朴而又高超的处世艺术,由摆渡工、律师、议员成为总统。他的处世名言是“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

要想让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使孩子养成健康向上的健康心理,能积极主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孩子的人生旅途充满着笑声、掌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那就要学会做赞美孩子的家长,让你的赞美成为承接孩子昨天成绩与明天进步的加油站。

赞美其实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父母要想演绎好这门艺术,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许多父母习惯于用审视或挑剔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当我们换一种心态,改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多的优点和长处。要想真正做到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必须改变那些根植在我们思想深处的观念。

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值。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各方面都力求胜人一筹。这种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也不行,结果是越看越生气,越比越失望。

不可否认,父母们这样做无疑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也是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要把握对孩子的期望标准,一旦父母的期望标准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时,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把握好“度”。那么,作为父母,又该如何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1. 善于鼓励孩子的进步

要求尽善尽美的父母,通常是期望太多,批评太多,总是挑毛病。当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时又不断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时,实际上是在使孩子失去勇气,在降低孩子的自信心水准,这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较小的、积极的行为,这就很容易犯苛求和越权的错误,而漠视孩子的权利,这与孩子的成长是不相适应的。相反,如果父母时刻注意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加以鼓励,就会使孩子充满活力,并且产生要多做一点的欲望。这应当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

2. 激发孩子的动机

如果父母要使期望成为现实,就必须让孩子把期望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今的孩子,大都生来就享受着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这样的生存空间里,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性,习惯于等待外来的指令和安排,而真正源于内心的需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从而导致主动性与创造性水平低下。有时处理不好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期望,能对孩子产生作用吗?

3. 设立积极恰当的期待

作为父母,给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差,需要有人帮他树立目标并促其前进。但是,这种要求和期望应该现实一些,如果孩子的基础较差,父母就不要定过高的目标。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和这个目标差距太大就会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日久天长,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般而言,给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是最合适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待和要求,这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减少压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制订合适的奋斗目标。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放;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尊重了解孩子,不随便将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应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赞赏,并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4. 不以成败论英雄,而应多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

如果你细心观察,在孩子的行为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美妙之处。如孩子在绘画时的专注神情、玩玩具时的丰富想象、游戏中的相互协作、表演时的乐观真诚等无一不是值得我们成人欣赏的。如我们直奔结果而去,我们可能什么都看不到,因为孩子的行为结果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社会价值,他们通常是为体验过程而去做某些事情的,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

父母们请务必记住,对待任何一个孩子,往往是表扬越多优点越多,训斥越多毛病越多。

赞美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父母越是能够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具有更多的优点,就会变得更加优秀。

父母心语

学会做赞美孩子的家长,让你的赞美成为承接孩子昨天成绩与明天进步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