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7843000000029

第29章 最宽松的规矩,走出最优秀的孩子(1)

让孩子有一片自由的天空

什么是快乐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会清楚,有自由的孩子才是快乐的孩子。在童年时代我们都会很贪玩,只要孩子懂得玩的限度就可以了;其实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交往的方式,是锻炼胆量、意志的一种方式。有时候这种玩会给他带来人生的动力和成长的启示。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呼声“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自由”,而有关的部门也正在努力做,正如有老师说:“我们已经在学生的课业上减负了,但是家长们却没有给孩子减负,不是给孩子找家教就是上各类的补习班,不是学弹钢琴就是学画画,孩子大部分的自由时间都被挤占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的心愿,我们对此没有什么意义,但爱孩子的同时您是否替孩子想过,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过什么样生活?如今的父母都在千方百计地为孩子着想,让他们从小有文有武,总想着多学点东西以后会更优秀,父母们的这些做法都有着自己的道理,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乐意去学,那还能达到您预想的效果吗?

让孩子拥有多种技能,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如果把孩子的自由时间全部都排满了,孩子没有一刻闲着,那孩子就永远只能活在束缚下,永远都长不大了。因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孩子,是一个不用靠他人管教的孩子,是一个能独立的孩子,他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而要做主人就必须有足够的自由、自主能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条理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要求独立自主的表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构成,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有一天下午,家里的“小皇帝”马俊峰要买一支气枪,父母没答应。又有一天,马俊峰捂着肚子,硬要钱去买哈密瓜吃,得到的却是父母的白眼。再有一次,马俊峰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没想到竟挨了一巴掌……夫妇俩严格地“控制”着儿子,连一些正当的要求也不肯满足他,这与之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大反差,使儿子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怨恨。有一天,他趁父母不在,撬开大立柜,摸出100元钱,就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夫妇俩并没有察觉到儿子的异常行为,反而为儿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伸手了而感到很满意:还是严点儿好,这孩子还懂得父母心。夫妇俩哪里知道,儿子自从第一次偷拿钱以后,便变得毫无顾忌了。他由偷拿几十元钱发展到偷拿上百元钱。甚至把大立柜里一张3000元钱的活期存折都拿走了。夫妇俩终于发现了儿子的“秘密”,顿时火冒三丈——父亲抡起了巴掌,沉稳的母亲也动了拳脚,直打得独生子哭天叫地,好不悲凉。

饱尝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饿着肚子也不回家吃饭。这时,一帮小哥们围上了他,他们给他饭吃、给他钱花,并引诱他偷窃掏包。马俊峰被人当场抓住手腕三次,只是被偷者见他年纪小,没忍心对他大动干戈罢了。马俊峰并未引以为戒、痛加改悔,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先后四次进了收容所。

上述案例是一个因控制孩子过严酿成的悲剧。假如因为这样教育出了不听话的孩子,那么责任应该谁来负呢?自然是父母。

要想让孩子具有自主性,要想孩子减少不听话行为,父母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其实,父母们只要肯放开手,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能做许多在父母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至于父母应该具体如何做,教育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1.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孩子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他上学还要费力地背着他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做父母的,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2. 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培养孩子,肯定是要失败的,但完全采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父母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3. 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战胜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父母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尽量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4. 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时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父母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父母应鼓励孩子去面对,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由父母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5. 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父母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父母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6. 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父母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父母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后来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父母心语

没有比友谊更贵重的礼物。在充满爱、耐心和温存的指教下,父母能使孩子们学会这些方法。

要欣赏和肯定自己的孩子

国外有一位小学教师做过一次心理实验。她将学生分成“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她对学生们说:“最近的科学报告已证实,在学习上,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效更好。”

大约一周以后,“棕眼睛组”的能力水平明显下降,而“蓝眼睛组”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然后,小学老师又对全班宣布是自己弄错了,蓝眼睛和浅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弱者”,而棕色或深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强者”。很快“棕色眼睛”的学生能力提高了,而“蓝色眼睛”的学生能力下降了。

心理学上说,心理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因此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给孩子以高声喝彩,做一个拉拉队员。

有一个严厉的妈妈,她只是希望女儿比一般的孩子稍微好一点儿。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的衣、食、住、行,又紧张于她的学习。虽然她没有过多地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心声,但是,她对女儿的爱浸透在每一件洁白的衬衣上、每一本漂亮的书皮上和课外辅导教室外每一分钟的等待中。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妈妈。

忽然有一天,女儿的话惊醒了自以为是的她,女儿说:妈妈不爱我,妈妈总觉得我还不够好,妈妈也不以我为荣。

那天,妈妈想了很久很久,她原以为只有老师才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其实,她这个做妈妈的何尝不需要学习呢?

孩子需要妈妈的鼓励,需要妈妈的掌声,需要妈妈为她骄傲,胜过其他一切。孩子的心灵像干涸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

有一位优秀的母亲。她有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儿洋洋,洋洋16岁时就出版了一本诗文集。母亲述说的女儿写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孩的才华是怎样被激发出来的。

母亲常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是你永远的读者。”正是这样忠实的读者培养了这样的少年诗人和作家。

妈妈的鼓励,让女儿信心大增,写诗方面的潜能逐渐表现了出来。以后,女儿又陆陆续续地写了第二首、第三首……后来又开始写散文、小说。

洋洋说:“妈妈的欣赏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可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琳琳小的时候学东西比别的孩子慢半拍,为此,她的父母曾为此非常担心,孩子以后会学习好吗?能跟上其他孩子的学习进度吗?琳琳上小学了,爸爸妈妈还是鼓励她,说她一定能行的。正当父母都认为琳琳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琳琳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妈妈有些不相信,她吃惊地问琳琳。“当然是我的,不然还会是谁的啊!”琳琳自豪地对妈妈说。“琳琳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琳琳高兴地对妈妈说。听了琳琳的话,妈妈更自豪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赏识自己的孩子,告诉孩子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只要刻苦努力,就是在不停地前进。就像上例中,琳琳的父母鼓励孩子,看到了孩子的刻苦努力,并因此为自己的孩子感到由衷的欣慰。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尊重孩子、多鼓励孩子。很多情况下,父母应该故意淡忘孩子的聪明与否,而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夸奖。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21名,家后他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母亲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儿子和母亲坐在沙滩上。母亲指着前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后来,儿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后来,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母亲给出的答案多么经典: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只有笨拙的海鸥才能真正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父母给孩子的是鼓励和欣赏,而不是迁就和姑息。

有时候,也许孩子所取得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其间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却是宝贵的。例如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孩子通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解答方法。当他运算的时候,却因为马虎,算错了一个数字,最后导致整个题目的答案算错了。这时,父母首先该怎么做?是训斥孩子算错了,还是表扬孩子找到了解题的方法?许多父母可能会首先想到前者,他们只看到孩子把结果弄错了,而没有看到做事过程中孩子的努力与收获。所以,每当父母觉得孩子错了,想骂他、打他的时候,一定要从另一面去“发现”孩子。

父母心语

作为父母,应该赏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不要因为自己孩子的不聪明而气馁,而应该尊重孩子、多鼓励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关注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我曾经和花儿对过话,就那么三句话,那是在一个特定的痛苦条件下发生的故事。

八年前安眠药没能杀死我的生命,连续失眠了七天七夜,吃不下任何东西,最后一天我做了一个梦,而梦醒了以后,我就可以和花儿对话了,那是平生第一次,也仅有那么一次。

我问花:你为什么不说话?

花答:因为你没有在意我。

我又问:你为什么现在又说话了呢?

花答:因为你现在在意我了。

我又问:你为什么存在,为何而美丽呢?

花答:为在意我的那些人。

这三句话震撼了我的整个生命。

我愿意透露这个能够让人觉得属于秘密的故事,只是想说一句:关注是一种爱,至于爱有多深,就看你关注得有多深、多细致了。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孩提时代缺乏父母的关注的人往往自私、执拗,不懂得理解别人,也往往不信任自己。

一天,一个中学校长气冲冲地对班主任说:“我去上厕所,回到校长室,正好看到这个女孩在翻我的抽屉,手里有两枚一元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