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7843000000032

第32章 最宽松的规矩,走出最优秀的孩子(4)

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们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3.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4. 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使之发扬光大,这才是聪明的父母。发现孩子的长处,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因势利导,就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父母心语

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技能,所不同的只是技能的拥有程度及组合不同。不要把世俗的复杂与混沌带给孩子,因为他们的世界像水晶——简单而透明。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旦为人父母,一个问题就摆在了面前:孩子的人生开始了,这一生我是该让孩子快乐,还是该让孩子成功?

“成功派”的观点是: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没有成功谈不上快乐,为了成功,即使让孩子们先“痛苦”若干年也在所不惜。“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快乐派”的观点是:人生理当活得快乐,没有快乐的成功毫无意义,只要快乐,孩子没出息也无所谓。“我平庸,我快乐!”

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相容的,还是并列的。

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失败不能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成功,对这种孩子,既不必强调成功,也不必嘱咐他们去寻求快乐;有的孩子看来很成功,但是快乐的源泉过于狭小,完全寄托于练好妈妈让练的钢琴,那么一旦练不好,就有可能崩溃,对这种孩子,就不能过于强化狭隘的成功意识。

有的孩子潜力本来很大,但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过日子,这时候适当强化他的成功意识,或许能使他活得更充实,也更快乐。

有的孩子每天无忧无虑,学习也尽了力,但能力如此,这时家长若拼命逼他“成功”,则有可能使他既失去快乐,又失去他本来可能获得的那种成功,终成一个心灰意懒的失败者。

有的孩子只有成功才能快乐,有的孩子成功不成功都可以快乐;有的孩子只有快乐才能成功,有的孩子皱着眉头也能得到成功。世界是复杂的,孩子什么样的都有,想按一个或几个公式来塑造孩子,极不明智。“快乐派”和“成功派”家长都太急于“简化”真理了,他们很可能缺乏“因人施教”的耐心和水平,而这是一个优秀家长必备的条件。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从小就失去父亲(母亲也在他年少时去世),童年十分凄苦。后来,他跟随老师学京剧,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小就没有像许多孩子那样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因此,大伙都说他是苦水里泡大的。后来,梅兰芳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享有国际声望的艺术大师。他有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但是,尽管生活好了,梅兰芳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疼爱孩子并非体现在生活上的满足和给予,更应在心理和人格上进行塑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成长。因此,尽管梅兰芳在社会上大名鼎鼎,但是,在家中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父亲。

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也就是孩子也要从小就像父亲一样学习演戏,长大去当京剧演员。但是,梅兰芳却不这样做,他极力主张父母不能为孩子选定将来的工作,而应充分尊重他们的天性和性格。而且,梅兰芳特别反对当时好多戏剧演员不重视孩子上学读书的陋习,主张首先应让孩子学文化。正是因为梅兰芳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因此,在他家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全力地支持孩子到最好和他们最喜欢的学校去学习。并且,梅兰芳还特别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孩子的性格,帮助他们确立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向。

他的长子梅葆琛生性稳重、乐于思考,于是,梅兰芳便为他在理工科方面发展提供条件,后来,梅葆琛果然考上名牌大学的建筑系,日后终于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二儿子梅绍武聪明伶俐活络、形象思维活跃,于是,梅兰芳便于抗战时送他去美国上文学系。后来,梅绍武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翻译家,译有纳博科夫小说等重要西方文学作品。

梅兰芳唯一的女儿梅葆玥则沉稳娴静、温婉端庄,于是,梅兰芳便鼓励她大学毕业后当一名大学老师。后来,在梅兰芳的支持下她成为有名的京剧演员。

梅兰芳最钟爱的小儿子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极具艺术家的潜质,加上嗓音和形象俱佳,真是继承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的最佳传人。但是,即使如此,梅兰芳也并不急于让他少年习艺,而是直到梅葆玖大学毕业才让他正式随剧团学艺。正因为此,今天,梅葆玖终于成为极有修养和独特魅力的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善于育子成才,经常有人向他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每当此时,梅兰芳先生总是莞尔一笑,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呢,家长务必认识到以下几点。

1. 认识到成长不等于成材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成长与成材相等同,往往忽视成长、直奔成材,甚至将成材恶俗化,认为成材就是上高校。其实,社会是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的,要做到人尽其才,而不是人唯高才。因而,孩子的出路并非只有一条:上高校。大量的专科及高职类院校同样是他们求学成才的去向。另外,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走上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成才之路。在谋生的征途中可以自学深造。这样的事例在广大城乡有着数不清的人在实践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世上千百行,行行出状元。

2. 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对有能力冲击大学本科层次的孩子,要鼓励他刻苦学习。这一过程中应时刻告诫自己的孩子:人首先要学会做人,然后才能成为人才。而对于因各种因素无力冲击本科院校的孩子,作为家长更应该静心分析一下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切不可鲁莽心急、草率,放弃管教,也不能怨天尤人。要想有效地帮助他提升,一定要先仔细分析孩子学业成绩差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即由于基础差、接受能力差而导致跟不上班,或由于课文内容深、难,致使难以理解、消化吸收造成成绩不理想,还是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3. 与老师配合一致,同时自己也要身体力行

家长应多与老师交流,尤其是与孩子的班主任老师配合好,决不能把孩子送入学校就万事大吉,等着拿高校录取通知书。孩子进入高中后,作为家长切不可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不管其思想品德及言行举止。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可塑性极大,而且现在的外部环境又是错综复杂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并不是很强,遇到挫折和失误如何对待,其父母亲的影响极为重要。

孩子是你生的没错,可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快乐应该是他们自己的快乐,成功应该是他们自己的成功。把握住这一点,作为一个家长,相信你才能像你期望的孩子一样——既成功,也快乐。

父母心语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父母都不会放走手中的线绳。但孩子毕竟不是风筝,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