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7843000000033

第33章 遵守心灵契约,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1)

呵护孩子的心灵之花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种“穷”不仅仅是对物质投资的衡量,还有包括精神领域的投入。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交流、谈心和玩耍。

我们需要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灵教育,孩子幼小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成人的关注和引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萌生着美好思想道德的田地。”因此,父母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孩子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已有缺点的杂草。让父母与孩子成为好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首先,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尊严。

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人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尊严,不取决于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的成长和教育环境。父母的生活态度和看法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能给孩子这份人生财富。父母有颗平常的心,自尊自强,就能给予孩子这份财富,你的孩子一定会有健康美好的心灵和乐观的心态。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所以,父母要把指责变成鼓励和支持,这样,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

其次,包容孩子,正确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孩子如此,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现在之所以不再犯孩子一样的低级错误,正是我们从无数个错误当中吸取了宝贵的生活经验。要知道成人在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使孩子束缚自己,变得胆小、畏缩。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形态,要理解包容孩子,即使孩子真的错了,也不要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孩子有一些过失性行为,当孩子犯了错误,当孩子好心做了坏事,甚至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幼稚、不成熟的缺点与不足的时候,我们要宽容他们,用爱去包容孩子的一切。

生活中,我们会常听到家长或老师抱怨说,哪个孩子总是坐不住,一天到晚不消停;哪个孩子总是不听话,喜欢招惹别人,惹出麻烦……其实,这都是孩子成长到特定阶段的特定表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我们横加指责,处理不当的话,就会错失教育的良机,甚至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也许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冷静地告诉自己:孩子的这些行为并不是问题的所在,关键在于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包容和帮助他们。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不要说伤害的话。

美国一权威机构曾对1万名0~10岁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最后发现,对幼小心灵伤害最大的是来自父母的“语言伤害”。这种情况在我国也较为普遍。

镜头一:5岁的茗茗不小心把杯子碰倒在地,妈妈气急败坏地说:“你怎么这么蠢,真是个笨蛋、傻瓜,一点用都没有……”

危害:家长的这种对人不对事、直接进行人身攻击的“破坏性批评”会导致孩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使之丧失自信,变得自卑。

镜头二:6岁的小静贪玩,不好好练琴,气得妈妈经常说:“孩子,爸爸妈妈多不容易,挣钱给你买钢琴,还付学费,你一点不争气,一点都不像其他小孩那么乖、那么聪明。你不好好练琴怎么对得起我们?”

危害:这样教育的结果,要么增加孩子的内疚感,产生自责心理;要么让孩子看不起父母,对父母的这份苦心和付出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产生人格障碍。

镜头三:洋洋不愿学画,爸爸哄他说:“洋洋乖,你好好学画,爸爸给你买玩具,否则什么也别想得到。”

危害:从此孩子知道了,爱不是无私的,爱是有条件的,甚至是虚伪的。于是孩子对爱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孩子的爱心被功利扭曲了。

镜头四:明明数学考试得了73分,比邻居家的东东少了25分,气得明明妈妈一直唠叨:“你看人家东东考了98分,你怎么就不如东东,也考个98分让妈妈高兴高兴?父母辛苦挣钱就换来你考这点分?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儿子?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儿。”

危害:如此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横向比较,不全面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和个性特点,一味争强好胜、要自己的面子,会导致孩子在同伴面前没有面子,失去自信,甚至使得孩子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或自怨自艾或怨恨同伴。

镜头五: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女孩跟爸爸说:“我今天考了100分。”爸爸问:“哪门课考了100分?”女儿高兴地回答:“自然课。”爸爸的表情一下子就变了:“走开,走开,我看见你就烦,自然算什么玩意儿,你有什么好得意的,真是没有出息。”

危害:这位急功近利的父亲,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让女儿扬起自信的风帆、把其他功课带上去,而是无情地破坏了孩子那一点良好的自我感觉,摧毁了孩子的自信。

经常遭受“语言伤害”,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即使成年之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要对不良语言的严重后果予以高度关注,不要以为区区几句过头话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气急之下就口不择言地说许多刺激孩子的话,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却浑然不知。要知道这种心灵的伤害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最亲近的朋友”,切不可成为这样的伤害者,让孩子感觉“最亲近我的人伤我最深”,因而疏远、躲避家长。

拥抱孩子、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肯定孩子,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和孩子成为朋友,也是送给孩子的一种最为轻松的爱。有了这种爱,他们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氛围,他们的潜能才会得到良好的挖掘与培养,心灵之花才会越开越美。

父母心语

父母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孩子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清除掉已有缺点的杂草。让父母与孩子成为好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积极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上小学时一直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妈妈一天到晚说:“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好中学,考不上好中学就没有出路。”在妈妈的督促和自己的努力下,她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的中学。妈妈又说:“你在班里的成绩要进入前十名,否则就没有发展前途。”这个女孩子不懈努力进入了前十名。妈妈又说:“你得争第一,这就是出路。”很自然,接下来妈妈会要求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否则就一事无成。

这个女孩子就在妈妈无休止的要求中艰难地成长。

她在日记中写道:“妈妈无止境的加码,压得我实在喘不过气来……每当我实现了妈妈的愿望,妈妈就高兴极了,此刻我就成了天上的星星;当我失败没达到妈妈的要求,我就成了地上的狗熊,无休止的奚落就会劈头盖脸地扑来……

“多少年来,在我的心中只有第一,必须第一,无数个第一整天在追赶着我,我真是太累了……”

试想这样的孩子一旦失利会怎样呢?在这个紧张不安、充满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每一个人,包括孩子,都会遇到压力。现在,孩子们的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长,父母管得过死,还有考试不及格,竞赛不入围,升学上不了重点校,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等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智商低或生理有缺陷的孩子,调皮的孩子或失足、有过错的孩子,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再加上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对待他们,使这些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就会有话不敢说,忍气吞声,心理的郁积得不到疏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迟钝、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

许多父母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的确,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就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做多大的事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逐步形成遇忙不乱、遇惊不颤、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家长要从关心孩子出发,有爱心、有耐心地与孩子多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郁闷得到疏散,使孩子每天都有个好心情。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1. 父母不要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

不要给孩子的行为太多的约束。如果不顾孩子自身实际,只知道让孩子这个拿第一,那个要优秀,就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还有些父母只让孩子学习,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这也会让孩子感到压抑。

2. 要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如果孩子不能得到足够的睡眠,休息不好,就会感到身心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终让孩子感到紧张,给孩子带来压力。娱乐是化解孩子压力的较好途径,与孩子一起做游戏,使孩子沉浸在快乐的事情之中,压力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3. 积极鼓励孩子

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做父母的还可以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这也能大大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而父母对孩子的否定态度则往往会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如做父母的往往会这样说:“你看某某又得了满分,你又只有80分,真笨,没出息!”而持积极鼓励态度的父母则可能说:“虽然你比他考得差些,但只要你像他那样努力,你可能做得比他更好。”所以,要想减轻孩子的压力,应该理解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应该尊重孩子,对孩子表示信任;要积极鼓励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

4. 教孩子的思维不要绝对化

要让孩子多渠道思考问题,不要把人生的希望放在“必须”和“唯一”的赌注上,一旦失利,就无法承受,要从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像有的家长教育高考落榜的孩子“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就避开了“必须”“一定”等绝对信念的左右。

有些家长把进大学深造看作孩子的唯一出路,自然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家长的思想,一心一意努力奋斗,为上大学而学。那么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考生中,如果孩子一旦失利,没有迈进大学的校门,那你想他会有出路吗?他还会有希望吗?因为他把出路和希望都寄托在“一定”或“必须”上了,后果可想而知。

中考、高考失利自杀或出走的事例还少吗?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5. 孩子平时广交朋友

性格孤僻,没有朋友,遇事只能闷闷不乐、苦思冥想、没有交流、无处发泄。而多渠道交流、沟通是开心的钥匙,性格开朗的人心理承受力就强,通过别人看自己,了解别人更大的不幸是治疗自己不幸的良方。

有的孩子,在家与父母意见相悖,发生分歧,父母无休止的叨唠、训斥、指责,使他感到压抑、无助,在他的眼里,此刻的家已失去了往日的温暖。人,都有偏激、固执、失衡的一面,此时的他不理解父母在训斥、责备中的爱护和期待,而只是一味强调眼前的不解。这时,如果他把自己的苦恼、不解与朋友交谈发泄,就能分解他的忧愁,平静他的情绪。若有善解人意、开明豁达的朋友,帮助、开导他理解父母的爱护和关心,那本来属于不开心的苦恼以及对父母的责怪,也许就会化转为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

父母心语

家长要从关心孩子出发,有爱心、有耐心地与孩子多谈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郁闷得到疏散,使孩子每天都有个好心情。

密码锁的秘密

15岁的小歌是初三学生,她在自己房间的书桌抽屉上加了锁。上初三后的一天,母亲收拾房间时发现女儿忘记了锁抽屉,不由得拉开抽屉来看,这一看使她吃了一惊。里面有不少信件和贺卡,还有女儿的日记本。据母亲判断,大部分信件和贺卡是出自男孩子之手,女儿的日记中也描述了一些男孩子的情况,而且小歌还把班上的男生进行“排队”,她在日记中写道:“有10名男生有一些长处值得我学习……前三名有可能成为我未来的恋爱候选人。”难道女儿在早恋?这位母亲立即紧张起来,她顾不得与丈夫商量,马上配了一把女儿抽屉的钥匙。

几天以后,这位母亲“偷”出了女儿抽屉中的日记和信件,来见心理医生。“青春期的少女关注异性很正常,她的日记和信件都说明,她并没有与男孩早恋,只是正常的爱慕心理,无可非议,而且也没有影响学习呀!如果女儿没有发现您开过她的抽屉,就悄悄把她的东西放回去;若是被女儿觉察了,就要争取主动,向她承认错误,这样可以消除误解。”心理医生及时避免了一场母女关系破裂的悲剧。

如今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女,对于家长来说关心、培育好孩子可谓煞费苦心,而孩子常常反映父母不理解自己。上述例子中的小歌就是为了防备父母偷看日记,用带密码锁的日记本或给抽屉上锁,来保护自己的“秘密”但遭到了父母的“偷窥”。

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总爱将自己的抽屉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这只是孩子独立、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孩子以此表明自己已经长成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人,再也不像童年那样随时随地都愿对父母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