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17856700000016

第16章 与王子醇书

【题解】

这是一封谈安边策略和民族政策的信,是王安石写给王韶的第三封信。

熙宁五年(1072年)王安石派王韶领兵出征,收复熙河地区(今甘肃临夏、临洮一带)。到次年冬,共收复失陷土地幅员三千余里,附属藏族人民二十余万,取得了北宋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

王安石这封信是在王韶攻克河州(今甘肃临夏)后写的。信中指示王韶在收复地区加强守备,严令各部将士不要轻举妄动,用优厚的恩惠和信用安抚附属的羌族,使他们为我所用,共同抵御西夏统治者的进攻。特别告诫,王者之师以仁义为根本,不能多杀人遭致各方怨恨。要注意解决附属羌族的生活困难。如招募他们做工或砍伐木材,给以生活出路等。所谈安边策略和民族政策在当时很有指导意义。

【原文】

某启:得书,喻以御寇之方。上固欲公[1]毋涉难冒险,以百全取胜,如所喻,甚善,甚善!

方今熙河所急,在修守备,严戒诸将勿轻举动[2]。武人多欲以讨杀取功为事,诚如此而不禁,则一方忧未艾[3]也。窃谓公厚以恩信抚属羌[4],察其材者,收之为用。今多以钱粟养戍卒,乃适足备属羌为变,而未有以事秉常[5]、董毡[6]也。诚能使属羌为我用,则非特无内患,亦宜赖其力以乘外寇矣。自古以好坑杀人致畔[7],以能扶养收其用,皆公所览见。且王师以仁义为本[8],岂宜以多杀敛怨[9]耶?喻及青唐既与诸族作怨,后无复合,理固然也。然则近董毡诸族事定之后,以兵威临之,而宥其罪,使讨贼自赎,随加厚赏,彼亦宜遂为我用,无复与贼合矣。与讨而驱之,使坚附贼为我患,利害不侔[10]也。事固有攻彼而取此者,服诚[11]能挫董毡,则诸羌自服,安所事讨哉?

又闻属羌经讨者,既亡蓄积,又废耕作,后无以自存,安得不屯聚为寇,以便商旅往来?如募之力役及伐材[12]之类,因以活之[13],宜有可为,幸留意念恤[14]。边事难遥度[15],想公自有定计,意所及,尝试言之。春暄[16],为国自爱。不宣[17]。

【注释】

[1]公:指王韶,字子醇(1030—1081年),江西德安人。熙宁元年(1068年)他向宋神宗提出《平戎策》,言取西夏必先复河湟,使夏人腹背受敌,被宋神宗采纳,任以西事。他招降大量羌人部落,置熙州(今甘肃临洮),取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南)、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宕州(今甘肃宕昌)、亹州(今青海门源境内)共五州,形成包围西夏的形势。[2]方今熙河所急,在修守备,严戒诸将勿轻举动:熙河,指熙河路。熙宁五年十月,宋朝新置熙河路,王韶被任为该路的经略安抚使。鉴于历史上边疆将领以取得胜利后,为了立功领赏,往往冒险轻进而招致失败。因此王安石特指示王韶加强守备,巩固胜利,不得轻举冒进。[3]艾:止,尽。[4]抚属羌:安抚归附的羌人。抚,安抚。属,附属、归附。羌,此处指散居在今甘肃、青海境内的藏族。[5]秉常:北宋时西夏的国王,1069—1086年在位,曾多次对宋发动掠夺性战争。[6]董毡:北宋时吐蕃青唐族首领。[7]坑杀:活埋。畔:通“叛”。[8]王师以仁义为本:宋朝军队应以施行仁义为根本方针。王师,指宋朝的军队。仁义,这里指对藏不要采取屠杀政策,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9]敛怨:积怨。敛,聚积。[10]侔(móu):齐,等。[11]服诚:说服。[12]募之力役及伐材:招收他们做工和砍伐木材。[13]因以活之:给他们生活出路。活之,使他们活。[14]恤:体恤,周济。[15]遥度:在远处估计。[16]春暄:春暖。暄,暖和。[17]不宣:不尽。意即其他的事不尽说了。

【译文】

安石启:接到来信,告诉了我们防御敌人的方法。皇上本来就希望你不要冒险轻进,用万全的方法取胜,正如你告诉的那样,很好,很好!

现在熙河前线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加强守备,严令各部将士不得轻举妄动。军人总想以多杀立功为能事,如果真是这样而不加禁止,那么一方的忧患就难于停止了。我认为你应用优厚的恩惠和信用安抚归附的羌人,考察到他们中有才能的人,要收录使用他们。现在国家花很多的钱粮供养边疆的驻军,是为防备附属的羌族的叛乱,还不能对付秉常和董毡。如果难使归附的羌人为我所用,那就不但没有内患,也可依靠他们的力量来防守外敌了。自古以来,喜欢杀人、活埋俘虏导致叛乱;实行安抚政策,能收降敌为我所用,这些都是你所看见的。而且王者的军队以仁义为根本,怎能多杀人积仇怨呢?你说青唐族既与各族作对成怨,以后又没有再和好,这是理应如此的。既然如此,那么接近董毡地区的各族获得安定之后,可以用兵到青唐族去威胁它,赦免他们过去的罪过,让他们在讨伐西夏统治者秉常中立功赎罪,随后再加丰厚的赏赐,他们也就为我所用,不再和敌人合在一起了。这与讨伐他们、驱逐他们,使他们决心依附敌人,成为我们祸患的办法,其利害得失就完全不同了。事情确实有攻彼取此之意,用说服的办法能挫败董毡,把他争取过来,那么各羌族就自己会归服了,哪里还用得着征讨呢?

又听说归附的羌族经过我国讨伐后,既无粮食积蓄,又荒废了耕种,今后不能自己生存下去,他们怎能不聚合为盗,拦路抢劫,以妨碍客商的往来呢?如能招募他们做工和砍伐木材之类的事,给他们生活的出路,应当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希望你留意周济他们。边疆的事难于在远处估计,想你自有打算,我只是就想到的试着说说。春天暖和了,望你为国保重!

不多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