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办学思想与课程领导
17857300000036

第36章 新课改:推动学校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4)

8.开放式的:本课程在下述两方面是开放式的。它开放修改和继续不断的精致化,以及它对所有的学生提供开放的受教育机会,使学生不会被固定在无法换轨的学习轨道上。

9.学习成果本位的:本课程的焦点集中在学习成果,使学生培养关键的技能及获得必要的知识,以便在变迁的社会中能够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并成为充分发挥功能的公民。

部分研究显示,在业已改善的学校中,校长与教师把他们的焦点集中在问题解决之上。在解决几个问题之后,他们才意识到一个逐渐成形的标准将要出现。就此情形而言,标准是从实践中逐渐浮现出来的。其次,建构标准的过程不应该成为一个毫无意义的练习活动而已。校长应该要强调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标准应该要用来引导课程制订过程中的所有关键层面。

(二)拟定学校的课程目的

在拟定学校的课程时,有两项与目的有关的任务相当的重要:

1.确认教育目的。如果学区已经拟定出其自己的目的陈述,则学校可以只单纯地加上任何学校认为对其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的目的。如果目前学区还没有教育目的,则校长可以引导教师运用归纳或演绎的程序来拟定目的。

不论是使用归纳或演绎的程序,领导者应该要核对课程标准以作为学校教育目的的来源。通常由一组学科的标准可以得出一条教育目的。

(1)运用归纳的程序

。在运用归纳的程序时,校长首先要确认学校现存的教育方案。在大多数的学校里,同时存在着三种方案:活动方案、学生服务方案以及课程方案。如果学校要求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性的方案,则可以加入志愿方案;至于拥有密集的学徒制或导生制的学校,也可以纳入这些方案。

这个程序的入手处为,要求课程方案以外之各个方案的负责教师确认出他们自己方案的目的。以下的例子所举的是活动方案的目的。学生将习得有效领导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

纵使大多数的方案在没有明确的目的之下,依然可以运作不辍,不过,这些目的陈述在以下几方面却是相当有用的:它为全体教师的努力提供一个焦点;它为评鉴提供一个基础;它对(课程的)继续性提供一个基本理念。

归纳程序的其他部分,则是供各个学科小组(或是根据学科而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用来确认学科的目的之用。以下的例子是自然科学的目的。

学生将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变得有才干,习得对科学概念的了解,学到科学的好奇心,重视科学是了解事物的方式之一,并且使用知识来解决科学的问题。接着将这些个别的目的陈述合并在一起,然后由全体教师检视他们的整体性。归纳的程序所根据的是常识性的了解,亦即这些方案目前是存在的,它们也将会继续存在,以及它们所拥有之隐含的目的只需要加以明确化就可以了。归纳的程序要比接下来所说明的演绎式简单得多了;但是,它的主要限制则在于,它只在帮助维持现状而已。它也可能会冒着如下的风险,忽略了超越传统学科的课程目的,例如“习得学习的技能”。

(2)运用演绎的程序

。在使用演绎的程序时,全体教师将旧有的记录完全丢掉,进而采取一个全新的观点来看他们所要尝试达成的事项。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他们会邀请家长、年纪较大的学生以及其他的公民和他们一起参与这个程序。这个程序通常按照下列的顺序来进行。

A.校长为这个小组作定向活动,指出他们的任务的重要性及其本质,强调他们将为整个的教育经验——所有的方案、所有的年级——确认出广泛的教育目的。

B.校长协助这个小组形成知识基础,检视有关的资讯,例如:社会变迁的本质,未来的轮廓,社区的本质,学生群体的特质,当前对课程、教学与学习的研究等。

C.参与者检视由专业组织,例如视导与课程发展学会。由地方政府,以及由其他学校系统所拟定出来的目的。有关目的的一个非常好的来源为Goodlad(1984)的著作。由Goodlad所拟定出来之系列的目的虽然有些表过时了,但是,似乎是相当的完整,只要轻易地加以调整便能适合前的使用。这个小组在检视地方的课程标准之后将会发现它有相当大的助益。

学习技能

·以理解及批判的判断方式来进行阅读

·清楚而有效地书写,并运用书写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

·适当的说与听,尤其是在结构化的情境中

·运用数学的问题解决程序·逻辑的推理及批判的思考

·有效地探究与学习

·应用电脑解决问题、作文及处理资讯

基本的学科

学习下列科目的重要概念及特定技能:

·英语及文学

·数学

·自然科学

续表

·外国语言

·社会

·艺术

健康与体育

·了解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体适能及娱乐技能创造性思考与表达

·学习如何运用不同的媒体来创造性地表达理念及意象

·学习如何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问题个人技能及态度

·培养正面的自我印象

·作成稳健的道德决定

·培养特定的兴趣及休闲活动

·应付家庭、社会及社会的变化

·对生涯、理财、媒体的运用以及其他重要的个人议题能作成稳健的决定

·习得工作及学习的适当态度

·形成学习的动机

人际技能及态度

·与他人合作地工作

·珍惜自己的种族认同,也尊重他人的种族认同

·不论对方的年龄、性别、阶级或种族,都能尊重他人

·成为对家庭有贡献的成员

·形成负责任公民的态度

·形成全球相互依赖的知觉

D.在校长扮演主动积极的角色之下,参与者共同决定会影响他们工作的一般性议题:目的的陈述要不要强调课程内的各个学科或是超越哪些学科?目的的陈述要详细到什么程度?要使用什么样的格式?

E.在这些考虑都解决了之后,每个小组拟定其自己一系列暂时性的目的。

F.这几组的陈述在经过检视、系统化以及组织之后,加以组合成为一组综合性的系列,使其成为清楚的、连贯的以及扼要的系列。

G.最后的系列呈现给教育局长,然后给学区教育委员会。

表2-2所呈现的例子是由一所初级中学的全体教师所拟定出来的目的陈述。

2.将目的与方案及学科作连结。如果学校采用了演绎的程序,则教育目的需要与学校的教育方案作连结;接着课程目的需要分配到个别的学科之内。

使用说明:针对列举出来的每一项教育目的,在应该负有主要责任之方案的适当空格内写上字母R。然后使用字母C表示其他可以有所贡献的方案。

教育目的课程方案活动方案学生服务方案

1.成为一位好公民RC

……

注:为了节省空间,此处只显示一项目的。

在一组广泛的教育目的拟定出来之后,由校长所领导的委员会首先便需要将教育目的配置到学校所提供的各个学习方案之内。使用类似表2-3所呈现的格式,对这项工作的进行会有相当大的帮助。必须注意的是,该表的上方所列出来的是三种基本的教育方案——课程、活动方案以及学生服务方案(包括辅导及健康)。教育目的则列在表的最左边。该委员会仔细考量每一项教育目的,以便决定哪一种力案对该项目的达成应该负主要的责任,以及哪些方案可以有所贡献。

使用说明:针对以下所列举出来的每一项课程目的,填入符号R来指出你认为应该对某一项目的负有主要责任的科目。然后使用符号C来表示其他应该有所贡献的科目。

课程目的艺术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

1.成为一位好公民CCCR

2.……

注:为了节省空间,此处只显示一项目的。

在一般性的课程目的确认出来之后,这些目的必须分配到几个科目之内。在进行这个程序时,采用下述的矩阵会有相当大的助益,将课程目的列举在表的最左边,而将学科的名称罗列在表的上方。填答者运用表2-4所说明的相同符号(R代表主要责任;C代表贡献)。表2-4所呈现的只是一个例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要完成这个表格,然后由秘书协助编辑各项结果。这些结果要在由全体教师所召开的会议中加以讨论,以便确保每一项目的至少都能在一个科目内加以强阅,以及能得到其他科目的强化。

借由这些与目的有关的各项任务,可以让全体教师在一起工作,进而能生产出以下的各个项目。

(1)一系列之整个教育方案的广泛教育目的。

(2)一系列之活动方案的目的,可以用来提供该方案的方向。

(3)一系列之学生服务方案的目的,可以对该方案的教育人员提供引导。

(4)课程内每个学科的一组目的(可以用来拟定及评鉴课程)。

在整个程序的进行当中,校长应该不断强调其重要性。它不单单只是一项咬文嚼字的修辞学练习活动而已;它会导致有意义的目的,进而可以用来拟定、评鉴以及改善整个的教育方案。本节所说明的各种程序应该会产出各项文件,这些文件对课程制订的整个过程都非常有用,可以提供作为其后各项课程工作的基础。

二、重新思考学习方案

课程标准及目的的陈述对下一个重要的步骤——确认学校的学习方案非常的有用。学习方案是为学校教育特定层级的一群学习者所提供的整套内涵。在确认学习方案时,校长与教师基本上有两个选择:(a)以仔细调整现有的学习方案来更新学习方案,以便确保其能有效地服务目前的学生群;或是(b)重组学习方案,将整个的课程当作是全新的学习方案加以重新概念化。学校只要出现下述的一个或多个条件时,这两个程序都是有用的:(a)学校面临认可的访视;(b)学生群体似乎有了显著的改变;(c)学生学习成就在几年之内的改善情形无法令人满意;(d)新的领导阶层创造出了改革的气氛。本节着重解释更新及重组这两个程序。

(一)更新现有的学习方案

当校长与教师认为,只需要作小幅度的改变便可以,或是当资源相当的有限时,他们应该只考虑更新现有的方案。数所学校曾经成功地运用了下述的程序。

1.形成知识基础。组织有关下列各项的可靠资讯:学生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学生的学习成就、学生在下一个学校教育阶段或生涯上的成功情形、开设每个学科所需的成本、教师的负担以及班级大小等。同时,检视当前在课程、教学与学习方面的研究。

2.确认限制与资源。检查地方对必修课、年级的程度、学分数、时间的分配等方面的要求事项。分析学区核心课程的本质。评估预算及其他所能取得的资源。

3.决定用来评鉴现有学习方案的规则。曾经有学者建议运用下述的规则(详细的资料请见Glatthom,1994)。

学习方案是:

(1)目的导向的:将焦点集中在目的,并且使学生能达成学区所要求的目的。

(2)均衡的:在必修科目及选修科目之间提供一个适度的均衡。

(3)统整的:在给予各个学科适当的强调时,更强调学习的相互关联性。

(4)强化技能的:加强课程内的重要技能(例如,写作及学习)。

(5)开放式的:不要将学生固定在无法转换学习轨道的方案上。

(6)回应性的:反映学习者的特殊需求。

(7)生产性的:达成预期的成果。

4.运用这些规则设计综合性的评鉴。针对每一项规则,确认可以用来收集资料的方法。以下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1)调查:家长、教师、学生;

(2)访谈:家长、教师、学生、行政人员;

(3)观察:班级、学生活动、其他场所;

(4)分析文件:测验分数、标准与目的的陈述、其他文件。

5.将资料加以系统化的组织,针对每一项规则作最后的评价,并且在公开的文件上报道结果。最后的报告应该要包括以下的要素:主管摘要、采用的方法、针对每一项规则所作的评鉴、行动建议。

6.和家长及教师讨论最后的报告并且准备行动的策略。行动的策略应该包括可以用来改善学习方案的明确步骤。以下是可以采用的策略。

(1)增加新的科目;

(2)删除现有的科目;

(3)调整现有的科目;

(4)合并两个或多个科目;

(5)调整必修科目的要求及时间的分配;

(6)改变学校的日课表;

(7)创造出新的教师团队以及调整学生分组的安排方式。

由于以上的这些改变与学生的学习、人员的安排以及预算的编列等都会有重大的关联,因此,所有的改变都需要由教师加以检视,与家长及学生讨论,并且向学区教育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以供其检视。

(二)重组学习方案

正如早先所指出的,重组是重新概念化以及重新设计某个学校教育阶段整个学习方案的激进过程。此一激进的重组努力,通常是要试图达成重新设计的两项重要目的,以便得到预期的结果。

通过详细说明全体学生所应该知道的内容、强调学习成果而不只是科目及学分数,来重新界定通识教育的本质。

在忽略现有学科教材间的区隔之下,重新思考学习经验应该加以组织的方式,以便达成这些学习成果。

下面检视当前重组学习方案的途径,然后说明学校可以采用的程序。

1.当前的做法

。在撰写本书的时候,目前有几种重组学习方案的做法。

(1)Sizer(1992)与他的基本学校联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小幅度的课程目的,以便降低班级的大小并且将焦点集中在教学上。

(2)Adler(1984)的派代亚小组主要关切的是重新思考教学的过程。他的著作似乎有些保守,强调主要的学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