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学校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学校设备包含学校设施、设备、物品等方面。学校设备主要可以分为与课程设置、教材实施相适应的物质教育手段,即教育设备和行政管理、学校生活所需用的设备两大类。在学校教育设施中,主要和应优先予以配置的是教育设备。
一、学校教育设备的组成及配置的基本要求
(一)学校教育设备的组成
学校教育设备主要有:教室设备、实验室设备、史地教室设备、书法教室设备、语言教室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设备、体育运动设备、劳动技术教育设备、图书阅览室设备、合班教室(兼作视听教室)设备,以及条件比较优越的学校所设置的舞蹈教室设备、风雨操场设备等。
(二)学校教育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
①保证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教材实施的需要。
②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保障学生的健康和正常发育,保证师生在使用学校教育设备中的人身安全。
③凡是国家、省(市)制定有生产制作、配置标准的教育设备项目,均应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实施。
二、学校主要教育设备的配置与使用
学校教育设备繁多,现择其主要的几种设备简要分述如下。
(一)教室设备的配置与使用
教室的设备有课桌椅,讲台,讲桌,椅,教具(黑板、粉笔和教鞭等文具、玩具等)。
1.课桌椅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要使用课桌椅。适合学生身材的课桌椅,在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的身体能正常活动,减轻坐姿的体位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并维持良好读写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及近视眼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生产制作学生用的课桌椅和调拨课桌椅时,在学校给各年级、各班配置课桌椅时,在各班具体安排每名学生所用的课桌椅时,都应根据这一原理。
为使课桌椅的大小、型式同青少年的体形、姿势、体位及生理功能关系相适应,国家已制订了学生使用的课桌椅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化、系列化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在最舒适的条件下写字、阅读、绘画、听课,并在做其他作业和休息时,能保持就座的健康姿势。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正确地使用标准化桌椅,以充分发挥课桌椅的标准化效能。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合理分配课桌椅型号,坚持课桌椅配套,为学生按身高对号入座提供条件。
在为教室配置各号课桌椅时,其数量应按学生身高、组别、人数决定,但应考虑到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年内可长高5~10厘米,所以应为学生身高的增长留有余地。每一教室内,一般应安排高低不同型号的成套课桌椅2~3种,以保证至少70%~80%的学生能使用适合身材的课桌椅。当班级学生数已相对稳定时,应进一步按学生身高调整课桌椅,并坚持配套使用。相邻年级在同一教室上课(二部制),课桌椅的高度应以较高年级为准。有的学校在一个教室内只配一种型号的课桌椅,求其外观上的“整齐划一”,这是不科学的。
②科学地给学生安排座次,定期进行交换。学校领导应组织校医和班主任在开学初,按学生身材高矮从低到高依次对(课桌椅)号安排座次。每名学生使用的课桌椅型号不能过小,因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配置大一型号的课桌椅。每隔两周,让学生逐行轮换一次座位。
③使学生养成正确坐姿,科学地使用课桌椅。例如:就座时要坐直,头部可稍向前倾斜。不要坐在课椅边缘上,应靠近椅背并充分利用它作为支点。看书、写字时,眼与桌面上书本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头部和肩膀要端正,使两肩高度一致并与课桌的边缘平行,保持两眼与书籍(练习本)之间的距离相等;胸部不要靠住课桌,在胸部前与课桌近缘应保持3~5厘米的距离,以避免挤压胸部,并能很好地利用课椅靠背;躯干和两腿不偏左或偏右,两脚舒适地平放在自己前面的地面上,以保证良好的视距及腿部血液的自由循环等(应允许学生适当变换体位)。
④建立和健全课桌椅管理使用制度。教室课桌椅型号的配套、成套课桌椅的配备,课桌椅的排列、学生身高的测定、课桌椅型号的测定、学生座次的合理安排、为学生配备适合本人使用的配套课桌椅(包括可升降课桌椅的适度调配)、学生正确坐姿和正确使用课桌椅的训练等,都应形成制度,坚持实行。校医对教室课桌椅的配备应施行卫生监督,每学年、学期应和班主任、学校总务部门协同对各班课桌椅状况进行卫生调查和评价,并据以改进工作。
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原则上按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表,以学生身高判定课桌椅分配符合率。课桌椅分配符合率的评价工作,不仅学校自身要组织校医予以实施,并根据评价结论改进工作,而且也是上级教育行政督导工作的应有内容。这是保证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措施。
2.黑板
黑板是教室授课需要的基本设备。对于黑板的制作、设置,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和有利于学生视觉的基本要求,在黑板的制作、配置、使用、管理上应符合以下要求。
(1)黑板的结构
耐磨无光泽的材料是制造黑板表面的首选材料,以避免黑板反射眩光。例如磨砂玻璃制作的黑板面能较好地达到要求。木制黑板则注意板面要平整、无裂缝和凹凸不平的现象,应涂成无光泽、不反光的纯黑色或墨绿色。黑板的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毫米;宽度不宜小于4000毫米。黑板下缘应有接存粉笔粉尘并与黑板等长的粉槽。
(2)黑板的悬挂
教室前面墙壁中央是放置黑板的最佳位置,并且安放在使自然光线从学生左侧射入的位置上。安装黑板的前壁不应有窗户,以防反光、眩目。黑板下沿与讲台的垂直距离,宜为1000~1100毫米。这样既可以使黑板有利于学生视觉,又能照顾到学生要在黑板上写字的要求。
(3)黑板板面照度
如前所述,应设黑板灯,其垂直照度的平均值不应低于200Lx。黑板面上的限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黑板灯应带有遮罩。
(4)黑板板书要求
为发挥标准式黑板的效益,学校管理工作中还应做到: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能认识到黑板卫生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板书必须使学生都能看清楚。所以书写的汉字高度应为8厘米,阿拉伯数字及拼音字母高度应为4厘米(上伸、下延不计在内),低年级应更大。黑板上所有的字体的大小,约为笔记本上字体的9倍。板书应尽量少用有色粉笔,因为它含有毒物质;要保持黑板卫生,木制黑板应每学期刷黑一次,平时应用湿布擦黑板,以保障师生呼吸卫生。每天课后都要把黑板擦干净,并把擦黑板用的抹布洗干净。
(二)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
在物质教育手段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实验室,还有图书及教学用具,这些都是办好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建设。根据我国国情,首先提出了解决“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桌、椅)的标准要求。但是,这只是办学的最低标准,并不是办学的合格标准。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在教育改革中,其中心问题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适应深化课程教材的改革、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而实验室的建设,则是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方面。
中学实验室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应设置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其中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中学实验室的建造,《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CBJ99-86)已做了规定。各省(市)
也结合本省(市)的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设施的实际,相应地制订了建筑设计规范。关于教学仪器配备方面,国家教委发布了根据调整后的高级中学教学大纲编制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各省(市)也依据本省(市)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标准。这些都应在中学实验室建设中加以实施,以保证实验教学及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需要。
(三)图书阅览室的建设
为了实施国家的课程设置、满足教师教学工作的需要,必须向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用书。
为了使教师在基本规范要求基础上,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素养,还应该提供各类工具书、参考读物,使教师在博览群书中汲取营养,做到“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因此,必须设置教师阅览室,并在学校的经费预算中列项,有计划地配备教师读物。同时,学生到学校学习,也不应只是手持规定的课本,坐在课堂中按课表听课,复习课本内容。为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还必须为他们提供课外阅读书、报、杂志等,以开阔学生视野,并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他们提高知识素质水平。这也是与那些引诱儿童、青少年读黄色书,报、杂志,毒害学生心灵的邪恶势力的斗争手段。所以,办好学校图书阅览室(馆)的建设,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图书阅览室的建筑规范,《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399——86)中已有规定。省(市)、地区、乡镇应结合地域经济发展状况,有计划地建造,并逐步接近和达到国家标准。特别要提出的是国家标准规定,中学藏书量应按每名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计算设计书库。由此也可以据此制订本省(市)、地区、城市,乡镇对于图书阅览室(师、生分设)中书报、刊物等的配置设计、部署。应当改变无阅览室、缺乏甚至无教师参考书、学生无课外读物的状况,建立和健全学校阅览室。
(四)体育卫生设施的建设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中华民族体质水平的基础工程之一。学校卫生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此应设置运动场及卫生室(保健室),并应配备相关的设施。
关于学校运动场地的建筑规范、设备的配置、卫生室(保健室)的建造及必要设备的配置,国家、省(市)都有相应的规范、标准。新建校应据此按相应的标准到位,老校不符合标准的应在改造中予以补救。这都由各省(市)、地区、城镇、乡政府及相应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特别是在当前大多数地区的学校运动场地及设备不能达标的情况下,又出现学校为了“创收资金”、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改善工作人员或教工居住条件”,而出租、出卖、挤占学校运动场所的不正常情况。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这种现象应坚决予以制止、纠正。
我国领导机关很关心和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卫生工作。国务院相继批准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并分别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及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及卫生部以文件(教材(1990)006号;教卫(1990)009号)下达并要求付诸实施。其中,都有关于学校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卫生室的设置及配备等方面的规定和政策。这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学习及执行的重要教育法规,从事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建设的基本法规依据。
三、学校教育设备配置的组织保证与管理
学校教育设备的建设配置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一方面要解决物质条件问题,包括建设配置规划、规范及标准的制订、资金筹集、仪器设备的生产与供应等;为了发挥设备的效益,还要解决好使用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实验室的建设又与深化教育改革,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紧密联系,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科学地进行配置与管理。
(一)按照分级办学、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好教育设备建设配置的实施工作①配置实施的基本要求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类要求(制订不同的建设配置规范、标准)、分步实施、保证质量、讲求实效。努力做到建设配置科学的规范、标准,装备按规范、标准综合配套,管理有制度,学校使用要尊重标准化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设备的实效。
②根据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规定,教育设备,特别是实验室设备及其相关建设工作,须由各级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验室等学校教育中需用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配置,要纳入各级地方普通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分步骤和有计划地进行,应与当地的义务教育实施步骤相衔接、同步。
③由省(市)根据国家教委
下达的各项规范、标准,结合本省(市)经济及教育发展实际,制订本省(市)的规范、标准,坚持把标准切实下达到学校。
这样做不仅是使各省(市)建立的教育技术装备专门机构可据此行事,而且使最基层的学校领导管理者明确自己应具备的设备标准及细目,可以根据标准实施管理,可以在可能范围内自制设备,更可以有根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按标准配置和弥补遗漏,以保证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