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教学仪器具有特殊的功能。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内容,但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要求离不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两个要求是教和学,要使教学过程进行得卓有成效,就必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充分使用教学仪器能让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对某些内容,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具,教师就设法采用启发式或归纳式,否则效果不好。
三、教学仪器项目研究
为了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教学仪器研究和开发,国家每年都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这笔经费由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管理。教学仪器的研究和开发不单单是教学仪器行业的事情,而是广大教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事情,所以,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来关心和支持我国的教学仪器事业,都来参加教学仪器项目研究。研究的范围包括中小学各科中所需的教学仪器,可以是学生的实验用具,也可以是帮助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师演示教具等等。申请办法是填写“教学仪器设备研究项目申请书”,内容包括“研究本项目的意义和作用”、“研究方案及主要观点”,研究人员的分工,研究进度,经费来源及概算等,填写完后送交单位主管部门和省教学仪器装备部门审查,通过后即送交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经过专家审查通过后便成为国家教委的研究项目,可以得到部分的资助,并且在项目研究结束时,教委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成果鉴定。
四、教学仪器分类与编号
教学仪器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教具等。每一科的教学仪器还可以根据该科几方面不同内容而分为几个方面的仪器,如物理仪器又可细分为力学仪器、电学仪器、磁学仪器、光学仪器等,生物仪器可分为植物的、动物的、生理卫生的和高中生物的仪器等。如果根据用途和材料、工艺特性的不同,教学仪器又可分为计量仪器、通用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包括玻片标本)、挂图、玻璃仪器、实验工具等。
为了方便教学仪器采购部门的采购,有利于教学仪器管理部门管理和各级学校的保管,在配备目录中对教学仪器进行了编号。在中学使用的教学仪器,每件对应一个四位数的号码,前两位是分类代号,第一位是各种仪器的分类号,如“0”代表计量仪器,“4”代表标本,“5”代表挂图;第二位是二级分类号,对每一类别的仪器,“01”表示测量重量的计量仪器,在小学使用的仪器,只有分类号,没有二级分类号,因此每件仪器对应一个三位数的号码。分类号后的两位数是顺序号,不代表任何意义。
五、教学仪器的供应
(一)订货
教学仪器经费一般不下发到学校,由学校支配,而是由各省教学仪器装备部门集中管理,统一安排。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教学仪器经费随教育经费下放到地(市)、甚至县(市)一级;由地(市)、县(市)教学仪器站管理,各地仪器站根据经费情况和实际需要,事先做好计划,然后到订货会上进行看样订货。
(二)入库
订购的仪器到站后,由库管人员对数量和品种进行核对,如发现错误,即与生产厂联系,及时更正;如发现无误,便登记入库。
(三)检测
主要是对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的依据是国家教委编发的有关教学仪器质量标准,如发现有较大质量问题,达不到合格标准,即要求退货,如检测合格,便通过了验收。
(四)结算
经验收,证明质量、数量、品种、规格、型号等无误,各地教学仪器站便进行结算向生产厂汇款。
(五)分配提取
教学仪器内部根据具体情况对仪器进行分配,并通知学校派人提取或分发到学校中去。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能较大地获取地方的教育投资,加快仪器配备和实验室建设的步伐,而且可以减少以前由省教学仪器装备部门独家对全省中小学进行仪器供应的盲目性。
六、教学仪器的采购
教学仪器主要由教学仪器站统一订购下发的,但是目前部分通过各种手段也自筹了部分实验仪器设备费,用于补充添置仪器设备,开展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使用这有限的经费,做到花钱少,效益高,各校必须认真做好购置计划。计划一般分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远景规划是一件要求很高的事情,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教材内容
了解教材内容主要是要了解各科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数量、内容,所用的仪器或药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哪些仪器在整个教材中使用次数高,哪些药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量大,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在编制配备目录时,也必须掌握以上这些情况。各级学校假如能做到这一点,不但能更好地理解目录中所列出的仪器品种、数量,而且也有利于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仪器购置计划。
(二)掌握配备标准
学校应拥有一份各种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配备目录详细列出了三类仪器配备标准。学校应根据自己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确定到底按哪一类配备标准进行配备,假如经济条件许可,学校应力争达到二类标准的要求。另外,也可优先配备某些学科,如近两年使物理学科的仪器配备达到一类要求,然后再发展化学、生物等科的仪器配备。总之要有远景的规划。
(三)熟悉底子
一是熟悉现有教学仪器、药品的数量,掌握离配备标准的差距,同时也可避免重订,造成浪费;二是熟悉现有仪器、药品的使用情况,看仪器的性能、药品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好,检查仪器是否出了故障,假如仪器损坏,商品变质,不能继续使用,应考虑及时补充。
(四)计划经费
学校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费情况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远景规划。仪器的购置,要首先保证教学需要,优先解决急需。需要较多的易耗品,可有一定的库存量,需要量较少的专用器具,可随购随用。应讲求一物多用,少花钱,多办事。部分学校在很缺钱缺器材,大部分实验都无法开出的情况下,就计划购买录像设备、电子琴、钢琴等高档器材,这是不可取的。
远景规划带有预测和目标的性质,不能十分精确,也不能一成不变,学校应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及时修定。实现远景规划的措施是制定年度计划,学校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计划及时。国家和省每年举办两次订货会,学校一定要在此之前做好年度购置计划。一般应在一年度的下学期由实验教师或实验员根据本校的远景规划制定本科的购置计划,交学校领导审批,综合后,由学校派专人到订货会上订货,或委托县、地仪器站代购,以满足下一年度的教学需要。
第二,计划准确。制定购置计划时,一定要写清楚器材的编号、名称、规格、单位、单价、数量等,做到准确无误,以免购错或超过计划经费。
七、教学仪器的保管
保管具有养护、保存和管理的含义,对教学仪器保管得好,不但有利于实验的开出,还有利于学校从宏观上掌握仪器的品种、数量以及运营的情况。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建账造册
学校应为教学仪器建立三本账册:一是总账册,二是固定资产登记册,三是低值易耗品登记册,登记时可按教委颁发的目录编号顺序进行。登记的凭证有仪器的货票,仪器转移单、仪器维修单、仪器报损单等;登记的内容包括仪器的来源,是国家拨给、团体或个人捐赠、自筹建设购置等,仪器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价值、日期等。
(二)建立制度
采购仪器,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所以使用是一个关键环节,一定要掌握好,用好,使仪器真正为教学服务,因此一方面要防止买仪器来做为摆设或应付上级的检查,另一方面要避免随随便便使用,用完不归还,损坏不报告等现象,所以要建立一些必要的制度,如仪器的领用、借还、赔偿、报损等,既有利于管理,又方便使用。
(三)责任到人
学校可由一名校长分管仪器管理和实验教学,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建立实验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妥善保管好仪器,并协助任课教师准备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平时还维修和自制教具。
(四)定位存放
仪器存放时,一定严格做到“对号入座”,首先按部颁编号对橱柜进行分类,然后对存放的仪器进行编号,少数特高、特长的仪器可另行保管。
八、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指导各级学校配备教学仪器的文件。它列出了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教学仪器条件,为学校提供若干种可供选择的科学的、合理的仪器配备方案。全国的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由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编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学仪器行政管理机构可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对全国的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做适当的增减,编制出更适合本地区的地方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区往往把全国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作为指令性的,有的就配,没有的就不配,所以这更加突出配备目录在宏观指导中的地位(一)目录的要素和编制方法为教学仪器编制目录的要素包括仪器名称、编号、参考价格、配备数量、规模型号,备注等栏目。
编号的基础是科学的分类,科学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别,因此,各地对教学仪器的配备要求不可能一致。编制多种仪器配备方案是满足这种不同需求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在目录中通常给出三种可供选择的配备方案,其中第二种方案是按照教学大纲列出的,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的仪器,是要求学校具备的基本教学条件。对于短期内不能达到第二种配备方案的学校,可按第三种方案配备,第三种方案是在第二种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的主次,再精选出一些不得不配备的最基本的仪器,或者用简易的教具或教具组合箱来代替一些较昂贵的仪器。第三种配备方案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最起码的条件,是临时性的过渡措施,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尽早达到第二种方案的水平。第一种方案是学校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和充分的条件,选用的仪器往往是性能最好的,而且还增加了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的仪器,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应努力按第一种方案配备。
配备目录中的配备数量一般是根据每年级四个平行班,每班50人的需要量进行确定的。并且规定平行班多于六个的学校可按双份配备。在第二种方案中,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按四人一组配备,共13套;第一种方案,规定二人一组,共配25套;在第三种方案中,分组实验仪器只配8套,但这不是说学生可分五、六人一组进行,而应在每组不多于四人的前提下分批进行。
(二)配备目录的编制原则
1.教学原则
这是首先必须考虑的内容,脱离教学内容来配备教学仪器,不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且会造成浪费。所以,配备目录应列入的首先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指定必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习所用的仪器以及配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演示教具、作为完成实验所必需的,配备目录还配备了一些为教师准备实验,改进实验所用的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和供自制教具,维修仪器所用的常用工具。此外,配备目录还列入了一些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开展第二课堂所用的仪器设备,以便照顾一些经费充裕、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仪器配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
2.经济原则
即配备目录所提出的配备方案应是我国财力在近期努力所能负担得了的。我国经济不很发达,虽然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学校大都拥有比较良好的办学条件,仪器配备也都能达到目录的要求,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内陆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办学条件仍然很艰苦,仪器配备零零星星,甚至有的是一片空白,国家教委曾规定,各地仪器配备经费不少于教育行政费的2%,但是许多地方常常达不到。实行国家地方分级管理教学仪器经费后,调动了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地方自筹一部分资金来购买教学仪器设备,这样当然大面积改善了学校的仪器配备状况,但是也难以应付我国如此宏大的教育规模。因此,经济原则也是编制目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录主要照顾大多数的地区,同时也兼顾上下两头的需要。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大纲中列为掌握、理解、学会的知识点所用的教具以及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列为必配仪器,而对于要求了解的知识点中使用的用途单一的仪器一般不配,或作为选配。
②功能相近的仪器,由于工艺、材料不同价格相差较大的,在备注里作了说明,以便让学校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而且这样还可以避免已有了同功能仪器的学校盲目购买“新工艺”的昂贵的同类产品。同功能产品一般不重复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