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17868000000027

第27章 学会用幸福造句(2)

接下来,刘老师给他讲了她花四分钱吃午餐的经历——“那会儿,家里实在是困难极了,要不是我死磨硬缠着,家里说什么也不会让我去读高中的。我的学费还是东挪西借好容易凑来的,记得临行前父亲跟我说,咱不能跟人家比吃的,咱唯一能比的就是学习成绩。我告诉父亲,我明白,贫穷不是错。于是,我的伙食标准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头一学期,我几乎连五分钱的菜汤都舍不得买,经常是买二两高粱米干饭,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对付一口算了。可我从来没自卑过,我总是笑呵呵地跟同学说,要想学习好,吃饭就得简单化。当然也有离开饭的时间还早、而我已饥肠响如鼓的时候,这时,我就跑出教室找个水龙头,灌上一肚子凉水应付一下。那会儿,我最盼望的是学校做高粱米干饭,因为它特便宜,四分钱就可以买二两。那位卖饭的师傅看到我的瘦高的个子,总要说一句多吃点儿,顺手多给我打上一些,至今我还记得那会儿的高粱米子是真香啊。”

刘老师无限怀恋地讲着往事,语气中没有丝毫的羞涩,反倒有一种特别的自豪。原来他只知道那年她是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的,却不知她曾吃过几十顿的四分钱的午餐,并且将此作为一种磨砺、一种精神财富,永久地保存着。

听了刘老师的故事,他心里热乎乎的。想想入学以来,他为自己的贫困承受的所有的难为情,是多么没有必要啊。别人能够坦然面对富裕,自己为何不能坦然面对贫困呢?

从此,他不再为自己囊中羞涩而自卑,反而多了一份自如。他开始微笑着拒绝同学们的各种生日聚会、野外郊游等邀请,很响亮地告诉他们自己兜里没钱,也不愿接受他们救济性的帮助。

从此,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当中,把各门功课都学得扎扎实实。当然也抽空去做家教,也去打工,但他始终记着——兜里缺点儿钱,并没什么了不起的,重要的是,无论如何,不能低下头来。

最优秀的学生

岁末,分散在各地的学生相约着一起回到那个僻远的山村,看望他们尊敬的启蒙老师。

簇拥在老师周围的,有副县长,有某大公司董事长,有著名作家,有大学的教授。每个学生都一边表达着感激之情,一边欣然地汇报着自己足以让老师骄傲的成绩。

大家说说笑笑地讲述着,彼此间不由得暗暗地较起劲儿来——谁也不服气谁,争着证明自己才是老师最优秀的学生。

老师笑盈盈地看着虽已人到中年却依然当年一样孩子气十足的学生们,不时地点头赞许着。

这时,一直在外面劈柴、担水的张朋轻轻地进来,蹲在外屋烧着火炕,默默地听着他那一个个神采飞扬的昔日同窗自豪的讲述,自卑和羡慕都一览无余地写在了脸上。

大家仍在热烈地比试着各自的成就,似乎都忘了外边还有一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老同学张朋。

中午到了,学生们纷纷提议开车去乡里找个饭店热闹一下,老师却坚持在家里吃一顿便饭。这时,大家才恍然注意到在厨房里一直忙碌的张朋。他们夸奖还是那样不善于言表的老同学能干,并慷慨地表示有需要他们帮忙的地方尽管吱声。张朋感激地应答着,谁也不让插手,一个人锅上锅下地忙碌着。

很快,一桌丰盛的饭菜摆好了,大家都围着老师坐好了,张朋却说什么也不肯上桌,他说他要为远来的同学们服务一次。

老师笑着将他拉在身边坐下来,举起杯子,朗声道:“今天,我非常高兴,我的学生个个都很优秀。尤其要感谢张朋,这些年来,里里外外帮我干了数不清的活。”

“老师,那还不是应该的吗?我也没别的能耐,不像他们那么优秀。”张朋一脸的腼腆。

“不是老师偏心,也不是因为你帮我干的活儿多,就冲着你对老师这份感情,要我说呀,张朋是一点儿也不逊色呀。”老师拍着张朋的肩膀,望着一个个得意的弟子,一脸郑重地说道。

直到这时,大家才蓦然发觉:这些年来,大家一直在忙着各自的一摊子事情,有时连给老师一声问候都忽略了,唯有当农民的张朋在始终默默地关照着老师的生活,帮着老师经营责任田、修房、劈柴、担水。

没错,一个懂得把爱回报给恩师的学生,即使他是一个很卑微的小人物,他也依然是优秀的,是可敬的,不仅仅在老师的心目中。

共守一份青春的秘密

师范大学一毕业,我便当上了班主任。那时,我只比同学们年长四五岁,初为人师的我热情高涨,课讲得很棒,跟同学们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另外,在大学期间我曾在报刊发表过一些作品。所以,走进同学中间,我能从他们清纯的目光中,读到令我骄傲的敬慕和崇拜。

寒假的一天,我接到一封情书,是班级那个文静的女孩张薇写来的。她在信中表达了对我的爱慕之情,她希望我能够做她的哥哥,牵着她的手走过如诗的花季。

读着张薇的信,我心里先是一阵慌乱,因为我从信中已读出了她的心思——她要我做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哥哥呀,她那欲言又止的倾诉中,藏着的正是年轻的心语。

再开学时,把她找到我的办公室里,悄悄地把那封情书退给她,郑重地告诉她——现在不是考虑那些问题的年龄,请她先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而我,愿意做她和同学们喜欢的老师。

张薇羞涩地垂着头,静静地听我讲了一些应该珍惜时间、好好读书的道理。这中间,她几乎没有插几句话。看到她似乎听懂了我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我便如释重负说了一声“没事了,你可以回去了”,她便立刻逃也似的地跑出了我的办公室。

当我再走进课堂时,我发现张薇的眼睛里多了一丝忧郁,她不再热情地与我交流。偶尔我们四目相对,她的目光也很快就游移开了。课下,我找到她谈了两次,鼓励她放下心里的包袱。结果适得其反,她再见我时显得更不自然了,仿佛她做了多大的错事似的。她这样,我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在她面前从容起来了,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了她,课堂上很少再提问她。这期间,有的老师也曾向我反映张薇上课好走神,我也没大在意,以为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不禁大吃一惊——一向成绩很稳定的张薇,在班级的排名一下子降了20多名,原本不错的语文竟勉强及格。我向同学们做了一些了解,得知这学期她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做题时也不像往常那么认真了。

有的同学还感觉她变得比以前更孤僻了,常常一个人对着天空发呆。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对她那封情书的处理过于简单化了,我并没有帮她解开心里的那个疙瘩。但我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因为聪慧、敏感的她,不会轻易地接受我那些虽然正确却显得苍白无力的大道理。

怎么办?我看着神情抑郁的张薇那样一天天地消沉下去,我心里很是焦急。

要知道,她一直是一个不错的女孩,即使成绩下滑了许多,我仍相信她能够赶上来。

就在我束手无策时,我读到了《青年文摘》上的一篇文章《语文老师写给一个17岁女孩的回信》,那些如诗的话语,让我明白了如何含蓄地处理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微妙的情感变化,如何引导好她们走出情感的泥淖。

在那个寂静的周末的下午,我把张薇又约到了办公室,先给她看了那篇文章,然后又编了一个开头很美、结局却很遗憾的师生恋的故事。

我们坦诚的对话,给张薇不小的触动。她似乎也意识到了不该那样任性,应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她变得比以前更用功了。在课堂上,面对我的目光也多了几许从容。

就在我暗自高兴她终于走出了情感误区时,她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高三上学期快到期末时,她交上来的一篇作文,竟是一篇痴情不改的情书。

这个执迷不悟的张薇,害得我整整一夜无眠。我知道,她正处在人生关键的十字路口,我必须把她引导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如果这一回我疏导得不好,很可能会给她的今后的人生带来不可避免的遗憾。我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甚之又甚啊!

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我在她的那篇作文下面,写下了寓意深深的五字批语——我在前面等你。

张薇是何等聪明的女孩啊,她似乎一下子就读懂了我的批语。

说起来也奇怪,我只给了她那样一个并不明晰的回答,竟有了神奇的魔力,她好像受了极大的激励,内向的她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比以前更加刻苦了。再与我谈论有关学习和生活等问题时,也变得更加坦然自如了。虽然我们再没谈及那个敏感的情感话题,仿佛一切都像没有过一样,我还是她敬佩的老师,她还是我心目中的好学生,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化得让同学们都十分惊讶。

当然,谁也不知道我曾给了她一个承诺,我们两个人共守着一个属于青春的秘密。

看到她脸上每天都洋溢着清纯的笑意,看到她的成绩在一天天地提高,我很欣然自己终于把她引到了快乐成长的天地里。

后来,张薇如愿地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临去上学的前一天,她来向我辞行,真诚地向我道谢,感谢我小心翼翼地呵护了她花季里的一个单纯而热烈的梦。她说,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她恍然明白了我当初给她讲的大道理都是很实际的,她已开始真正地成熟起来。

我更是高兴万分——因为自己的一份爱心,因为一个善意的欺骗,让张薇轻松地走出了那段美丽的情感误区。

后来,我和一位教外语的老师结婚了。婚礼进行到高潮时,张薇在远方给我打来祝福的电话,同时告诉我——她将来也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在她情窦初开的青春岁月里,她的老师那份清纯的爱,让她拥有了今天的成功和明天的希望。

美丽的哭泣

那天,他陪朋友去医院看一位病人。在病房里,他目睹了一幕人间悲情场景——那个12岁的漂亮女孩患了白血病,她的父母一时找不到可供移植的骨髓,只能暗自啜泣,无奈地看着死神一步步地逼近心爱的女儿,一个温馨的家庭被巨大的悲伤笼罩着。

蓦然,那小女孩扬起头来,微笑着劝慰父母不要为她悲伤,他们可以为她再生一个小妹妹或小弟弟。

小女孩的话说得很轻松,但她明亮的眸子里,分明闪耀着对生的渴望与眷恋。那一刻,他的心似被什么东西揪住了,他飞跑出去找到医生,伸出胳膊,说他愿意为小女孩献出自己的骨髓。然而,经过化验,他的骨髓不合乎移植的要求。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如花的生命猝然而逝?他急急地赶到市电视台。于是,在那个飘雪的夜晚,在那个中等的城市里,许多人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20多岁男子为一个素昧平生的女孩毫不掩饰地哭诉,巨大的悲伤让他泪流满面,以至那个不长的节目里,他无法遏止的哭泣竟占了近一半的时间。

他真诚的哭泣温暖了那个城市寒冷的冬天。第二天,医院的门口便排满了自愿为小女孩捐献骨髓的队伍,并且影响还在不断地扩大。数周后,终于找到了可以移植的骨髓,小女孩又欢快地跳跃在阳光下,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重新拥有了幸福的笑声。

不久,小女孩的一篇题为《美丽的哭泣》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多年以后,当我几经周折见到已为人父的他时,他面带羞涩道:“当时,我真怕那个小女孩挺不住了,急得眼泪怎么止也止不住了。”

他平淡的话语,让我眼前不禁又浮现出他痛哭流涕的那一幕,一股暖暖的感动,让所有精美的词汇都失去了份量。

桃花村里的丑奶奶

在他28岁那年,一场意外的大火,不仅烧掉了他用全部积蓄加上银行的6万元贷款买的房子,还要赔偿因火灾所殃及邻居近5万元的损失。更为不幸的,是他面部重度烧伤,那难以恢复的烧焦的疤痕丑陋骇人。

当女友提出与他分手时,面目全非的他心痛得已麻木。那个曾经英俊的他已属于过去时了,他恐怕已没资格再奢望爱情了。深陷巨大的悲伤漩涡中,他难以自拔,几次欲结束生命,都被护理在身边的好友阿强拦住了。

他抱着阿强痛哭:“他一切都没有了,还是让他彻底地解脱吧。”

阿强陪着他落泪:“事情确实很糟糕,但不至于你想象的那个样子。”其实,他能听出阿强善意的安慰里,也透着一缕茫然。

望着满脸抑郁的他,阿强建议他先到他乡下老家住一段时间,调整调整,再考虑今后的事情。

于是,他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又坐了五个小时的汽车,来到了牡丹江源头的桃花村。那是一个民风古朴的小山村,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窝窝里。

村民们闻知他的到来,纷纷前来探望他,同情他的不幸,也安慰他——向丑奶奶学学,没啥过不去的坎儿。

在大家七嘴八舌的叙述中,他知道了丑奶奶的一些基本情况——丑奶奶一出生就丑陋无比,被父母遗弃到山里,是一位好心的哑巴大婶拣回来养大的。因长得丑,她终生未嫁,大家都叫她丑奶奶,久而久之,都忘了她的真实姓名。村里人一句句“丑奶奶”叫着,语气里没有丝毫的歧视成份,有的全是敬佩与赞叹。

那个午后,他走进丑奶奶宽敞的院子。年过八寻的她,正拎着一把大铁壶浇花。虽说此前对她已有些许了解,但四目相对时,他还是十分惊愕——世间竟有如此奇丑之人。

丑奶奶那足有六十多平方米的院子里,栽满了海棠、樱桃、李子等多种果树和各种鲜花。坐在她那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的院子里,心胸被涤荡得清清爽爽。身板硬朗的丑奶奶,热情地领着他参观了她屋后的菜园。她手脚麻利地摘了半篮子鲜嫩的黄瓜和甜润的西红柿,又从压水井里压出清凉的水,冲洗干净了,塞到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