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神仙传奇故事
17873700000031

第31章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24)

到了汉代,鬼国地府落实到了北方的泰山,当时已有了“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泰山)”、“泰山治鬼”等说法。泰山神主掌生死大权,成为阴间主宰。而最初的鬼都是在泰山之旁的蒿里山。

早在汉武帝时代,就有人死归蒿里的说法。《双书·武帝纪》:

“太初元年(104年),禅高里。”

“高里”,即“蒿里”,是说汉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在泰山之下的蒿里山祭地。唐代颜师古对此往曰:死人之里谓之蒿里,或呼为下里者也,字则为蓬蒿之蒿,或者见泰山神灵之府,高里山又在其旁,即误以高里为蒿里。

“蒿”部坟地野蒿。“蒿里山”即鬼魂山。“蒿里”也被后人泛指墓地、阴间。

以后,泰山脚下其貌不扬的小小蒿里山逐渐被道教宣扬的罗酆山所替代。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沈中书》中,提出了五方鬼帝及其治所的理论,其中北方阴府的治所在罗酆山:“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

到南朝时,罗酆山及其主宰酆都大帝的理论更系统了。南朝齐粱时著名道士陶弘景在其所撰《真灵位业图》中,将神仙排列位次。第七阶阴间神的中位即酆都大帝:酆都北阳大帝焱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酆都大帝左右列有119位鬼官。

陶弘景又在《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中说: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两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官室。山上有六宫,“是北酆鬼王决断罪人住处,其神即应是今呼为阎罗王所住处也。其五即今北大帝也。……凡生生之类,其死莫不隶之至于地狱。”又说酆都北阴大帝是“天下鬼神之主也”。由此可见南北朝时道教已形成了酆都大帝主管阴间地狱的信仰,对这位幽冥主宰多称北帝。

直至清代,民间还有祷告酆都六宫求保佑的习俗:世人知有酆都六天官门名(六官门名依次为: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官、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则百鬼不敢为害。欲卧时,常北方祝之三遍,祝云:吾是太上弟子,下统六天,六天之宫,是吾所部,故得长生,敢有犯者,太上斩汝形。

酆都大帝原住在北方的罗酆山,后来“搬家”到了四川的酆都。

酆都大帝大约是在宋代搬的家。清代方象瑛在《使蜀日记》中根据前人的说法对此作了概括说明:酆都县城倚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国都城”闻名。传说王方平、阴长生先后于此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误读“王、阴”为“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酆都乃成阴曹地府。

世上以讹传讹的事情太多了,弄假成真的更是比比皆是!世俗需要阴间地狱这套说法,需要现实生活中确有一处实实在在的“鬼国地狱”!所以四川酆都很快发展起来。经过千年营造,酆都真正成了一座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的人间鬼国。酆都鬼城的重要庙宇、建筑有五十多座,包括鬼门关、血污池、奈何桥、阴阳界、无常殿、孟婆茶楼、钟馗殿、土地庙,东岳殿、城隍庙、东西地狱、十王殿、玉皇殿、天子殿(即酆都大帝殿)等,还有一些供奉佛教和道教其他神明的殿堂。

天子殿是鬼城最主要也是最大的庙宇建筑群,坐落在名山的顶峰。创建于西晋,当初是为了纪念阴长生、王方平二位高道在此修炼成仙而修建的。隋唐时进行扩建,名仙都观,宋改称景德观,明代称阎罗殿,宋明时开始供奉阴天子酆都大帝,清代又改称天子殿。迄今已有1600年历史。大殿结构雄伟,工艺精湛,殿高9.5米,占地2400多平方米。天子殿由山门、下殿、中殿、正殿四部分组成。

正殿中央高大的石座上原有6米高的阴天子(酆都大帝)金身铁质铸像一尊,为明代所造,可惜在五十年代末的“大炼钢铁”运动中被熔于炼铁炉中。今天的天子像为泥塑彩绘,像高两丈,头戴金冠,蟒袍玉带,龙眉风目,秉圭端坐,庄重威严。天子左右有宫女侍立,两旁为地府文臣武将六功曹。酆都大帝的身后是皇后,全身用棉胎锦衣制成,柔软而有弹性,被传为“娘娘肉身”。

中殿塑有四大判官、十大阴帅等鬼吏、鬼将、鬼卒。四大判官为赏善司判官、罚恶司判官、阴律司判官、查察司判官。十大阴帅为日游神、夜游神、黄蜂、豹尾、鸟嘴、鱼鳃、无常、牛头、马面、鬼王。这些塑像均高4米,分列大帝两旁,森严可怖,煞气腾腾。

下殿左右两厢是长廊,为东、西地狱,塑有十八层地狱的各种酷刑和执刑的鬼卒及受刑的乱臣贼子、贪官污吏、奸邪淫恶、妖孽鬼魅。地狱的刑法有上刀山、下火海、刀割、锯解、下油锅、磨子磨、五马分尸、炮烙、挖心、剥皮……种种酷刑。其中“秦桧受刑”、“活捉王魁”、“包公铡陈世美”等十分突出。佛道用阴间地狱理论来警醒告诫世人,用极其恐怖的景象威慑世人,想从反面劝告世人(特别是那些为非作歹者)弃恶从善、老老实实做人,虽然这种告诫作用也十分有限。

大殿上写有“神目如电”、“善恶昭彰”字样的两块匾额更是寄托着平民百姓们的善良愿望。

天子殿堂“乾坤一气”匾额下还高悬着一块宝镜,即所谓“照妖镜”,又称“孽镜”。照妖镜为铜质圆镜,直径二尺,重62斤,系清代制品。照妖镜是道教的一种明镜辟妖术,由来已久。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扑子·登涉》中说:万物之老者,其精皆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以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或是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魁,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

故明镜在道教法术中,与剑、印、令牌一样,占有重要位置。用它不仅可以照妖,还可辟邪、辨冤、鉴形、遥视等。旧时还有一种明镜照鬼现形法,其法载《道藏》正一部《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七。在民间家喻户晓的《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中,也有玉皇大帝令托塔李天王拿过照妖镜来鉴别真假猴王的情节。

明人余象斗编著《五显灵光大帝华光天王传》(又名〈浦游记》)中讲述了华光天王救母,大闹天宫,大闹人间,大闹地狱,最后皈依佛门的故事。其中也有酆都大帝用照妖镜照妖的情节。华光之母吉芝陀圣母本是个女妖,经常食人,被龙瑞王拿住,打人酆都。华光乃外出寻母,闹东岳,闯阴司,后得知母在酆都受恶报,于是三下酆都救母。他第一次下酆都变作了玉帝的天使,酆都大帝请进,问他来此为何?他道:“奉玉帝差遣,将酆都众鬼押上天曹决罪。”酆都大帝见说,便令韩、关二元帅取过照妖镜来照,一下照出了华光的原形,华光只好逃走。华光又变化为太乙救苦天尊二下酆都,但再次被照妖镜照出了本相,又一次逃走。后华光得金睛独眼鬼帮助,变成了真天尊,二元帅不敢拿照妖镜来照,被他哄骗,终于救出其母。其母后来吃了华光偷来的王母仙桃改了吃人的恶习。看来,酆都大帝的照妖镜确实厉害。

在民间,酆都照妖镜还有一个十分流行的传说。

据说,有一任酆都知县名叫唐涂的是个贪官。一天他去名山天子殿游览,来到此镜前,照了一下,镜中活现出一头肥猪。唐知县问山僧何故,山僧答道:“一任贪官,九世变猪!”唐涂听了恼羞成怒,喝令差役用乌鸡狗血泼镜。从此镜子失去了光泽,但余威犹存。清人王廷献在《秋山拾遗记》中说:“孽镜围逾丈,日九蒙昧,而奸邪过此犹凜凜不敢正视。”

在道教中,还有酆都大帝冥府十殿真君的传说。据道经《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九、《道门定制》卷三说,这十殿真君即酆都地府十殿冥官。计有:

1.地府泰(太)索妙广真君;

2.地府阴德定休真君;

3.地府洞明普济真君;

4.地府玄德五灵真君;

5.地府最胜耀明(灵)真君;

6.地府宝宿(肃)昭成真君:

7.地府神变万灵真君(又称“筹观明理真君”);

8.地府无上正度真君;

9.地府飞魔演庆真君;

10.地府五化(华)威灵(德)真君。

还有所谓“十会斋功道场”。《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称:若为死者广建道场,七七修十会斋功,可超度亡魂,不入地狱。其名号为:一七泰广大王太素妙广真君,二七初江大王阴德定休真君,三七宋帝大王洞明普济真君,四七五官大王玄德五灵真君,五七阎罗大王最胜耀灵真君,六七变成大王宝肃昭成真君,七七泰山大王筹观明理真君(或称“泰山玄德妙生真君”),百日平等大王无上正度真君,小祥都市大王飞魔演庆真君,大祥转轮大王五化威德真君。

以上十会斋功所供十位真君即酆都大帝冥府十殿真君,其实是“引进”佛教十殿阎王稍许改造而成,不过加上了道教称号。

酆都大帝作为道教信奉的阴间主宰,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很大,因为鬼城酆都的关系,主要在四川一带有影响。在全国各地的阎王庙和东岳庙里,供奉酆都大帝的很少,太多供奉东岳大帝、阎君或地藏王。酆都大帝、东岳大帝和地藏王都是阴间地狱的主宰,但这三位是有区别的。酆都大帝源于道教,东岳大帝源于民闻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地藏王及阎罗王则源于佛教。后两者有一定的融合,如大型东岳庙里常有十殿阎君和十八层地狱,而大多数佛寺中却没有阎罗王。

大愿地藏王

地藏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世音有所不同,地藏菩萨主要救度地狱中所有“罪鬼”,而观音菩萨则以救度世间众生为主,二位各有分工。

这位菩萨何以叫“地藏(读作葬)”。“地藏”是梵文的意译,音译“乞叉底蘖娑”。“地”,指大地;“藏”,储藏、存有。这是说他乃是众生赖以救苦的菩萨,有无量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其大愿最胜最广,如同大地一样,含藏着无数善根种子。地藏有一美称:“大愿地藏”,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比较起来,毫不逊色。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付,在释迦寂灭后而未来佛弥勒下世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国不可一日无主,其职务相当于“代理佛”,地位和权势极高,如同佛陀。《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报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说是一定度尽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众生,拯救众苦,自己才同意成佛。地藏的大愿,倒很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魄和“只有解放全人类,最终才能解放自己”的伟大精神。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可谓不崇高,可惜,按佛教的说法,六道轮回永无休止,地狱哪有“关张”那一天?所以,地藏菩萨堪称“大愿”。

因其被佛陀委以“幽明教主”,所以他舍弃了灿烂光明的天界,手持宝珠、锡杖,自愿进入昏惨苦恼的地狱,超度“罪众”灵魂,做着没完没了、永无尽期的教化工作。

地藏的打扮与其他菩萨有些不同,除有通常菩萨形象外,还常有剃和尚头的地藏菩萨,因其被附会为新罗王子金乔觉和目犍连,故地藏多男身男相。

据《地藏菩萨仪轨·说画像法》,地藏作声闻形,著袈裟,覆左肩,左手持盈满莲花,右手施无畏印(手印),坐莲花上。《秘藏记》道,画地藏,内作白色,左手持莲花,上有幢幡,右手持宝珠。后世所画所塑的地藏像,常右手持锡杖(有时由其弟子道明代持),右手持如意宝珠。持锡杖表爱护众生,也表我行精严;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之愿。

地藏的坐骑是一头有点像狮子的怪兽。这头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的动物,有个雅称:“谛听”,又叫“善听”。诗听神通广大,《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说:

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赢虫、鱗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寨听贤愚。连玉帝、观音都无法分辨的假猴王,谛听趴在地上一听,就察听出来了,因阴曹地府无力擒拿,不敢说破,最后还是打发二猴去如来佛那里,才了结了这段官司。

同观音的来历一样,地藏王的来历也有几种不同说法。

地藏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

1.大愿地藏。如前所说,受命于佛陀入灭之际,出任“代理佛”,兼任幽明教主。

2.本为婆罗门女。婆罗门为印度古代社会中最高贵的种性,婆罗门女自然也是高贵子女。《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指佛、法、僧)”,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于佛寺供养。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佛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此婆罗门女不仅要救其母出离地狱,并发愿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广度一切罪苦众生。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3.本为大长者之子。地藏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之前,是一位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佛相好,千福广严”,而发愿证得此身相:“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