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神仙传奇故事
17873700000033

第33章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26)

古人最大的愿望是成仙升天,而成仙则与高山密不可分。作为著名五岳之首的泰山更被视为可使人长寿成仙的神山。而泰山神东岳大帝则被附会具有主生的功能。

万物有生必有死,主生主寿的泰山神东岳大帝也具有主死治鬼的职能。后者的影响日益超过前者,阴间主宰成为东岳大帝的主要神格。

东岳神为冥司之主、泰山为治鬼之府的说法也由来已久。历代史籍留有不少诸如“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泰山)”、“泰山治鬼”、“生人属西长安,死人属东太(泰)山”、“粱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知死”、“(泰山神)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等此类的说法,清代学者俞樾对这种说法有详尽的分析:

余谓后世言神言鬼皆托之泰山,虽虚诞之说,而未始无理。盖因天事天、因地事地,此封禅之所自起也……神属天道,王者既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高(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高里诸山有鬼道矣。

又按《封禅书》,泰山有天主地主之祠,其义即缘封禅而起。王者于此报天,故有天主祠。王者于此报地,故有地主祠。死者魂归秦山,即归地主耳。由于这种理论的影响,泰山一带出现了很多与死及阴间地府有关的地名,如“奈河”、“梁父山”、“蒿里山”、“黄前(泉)”、“酆都庙”等。西晋陆机在《泰山吟》中写道:“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途延万鬼,神房集百灵。”泰山抻治鬼的故事不少,在干宝《封神记》、洪迈《夷坚志》中都有一些记载。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信奉和推崇,泰山神的地位不断升级,最终成为阴间超级大神。秦汉以降,泰山神又不断被各代皇帝敕封,经历了一次由君——帅——王——大帝的高升过程。而“大帝”称号已超过了人间帝王,虽说这一称号是由人间帝王褒封的。这一升级过程也充分显示了泰山这座名山的不断神化和人格化、帝王化。

泰山被神化和人格化成为东岳大帝以后,自然也被附会出一些离奇的身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东岳大帝是金虹氏说: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记载,盘古氏的八世孙少海氏的夫人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有娠”,遴生二子,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君也。”

东岳大帝是太昊氏说:晋·葛洪《枕中书》(又名《众仙记》):称:“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洞渊集》亦云:“太昊为青帝,治东岱,主万物发生。”

东岳大帝是盘古氏之头所化说:南朝粱·任昉《述异记》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

东岳大帝是天帝之孙说:《孝经援神契》说:“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

黄飞虎是东岳大帝说: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武成王黄飞虎被姜子牙封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东岳大帝被人格化后,自然也有名有姓,而且姓名不止一个:如圆常龙、唐臣、玄丘目睦、秦凯、岁崇、黄飞虎等。按照中国的传统,尊者的名讳是不能随便叫的,所以大神们的名字并不流行。东岳大帝也有妻儿老小,夫人叫淑明皇后,五子中的第三子泰山三郎炳灵公最有名,女儿的名气更大,她就是大名鼎鼎的碧霞兀君。道教很早就祟奉泰山神东岳大帝。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的《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称: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

明《东岳大生宝忏》称:

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与天齐久,聿行天令……知人寿之短长,设七十五司,以掌权衡。有三十六岳以惩凶恶。永绥邦社,大庇民区。

《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经》说:(东岳大帝)气应青阳,位尊震位,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日,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惩奸罚恶,录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地,抚育六合万物群生。

《历代神仙通鉴》亦称:

(东岳大帝)执掌人世臣民贵贱高下之分、禄科厚薄之事、地狱备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修短之期。

泰山成为鬼府、泰山神成为冥司之主到底始于何时呢?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尝考泰山之故,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赵翼也认为:“泰山治鬼之说,汉魏间已盛行。”就是说,这种说法至迟在汉末即1800年前就已经产生了,可谓历史久远。东岳大帝的称号则要晚得多。

泰山成为鬼府后,也按照世俗社会设置了一整套官僚机构,阴间主宰东岳大帝则是作为正义之神而被人们推崇塑造出来的。

过去泰山岱宗坊、蒿里山、社首山等处建有酆都庙、阎王殿、森罗殿、蒿里相公庙等多处庙宇,供奉酆都大帝、冥府十王、蒿里相公、三司、六案、七十五司、四值功曹等阴间诸神。

泰山冥府十王皆由中国人担任,这与佛教最初的十殿阎罗不同,而且据《泰山十王宝卷》的描述,泰山冥府十王远比《玉历宝钞》中的十殿阎王和善而富有人情味,颇能体察忠奸善恶。

蒿里相公是东岳大帝的“辅相”。三司为判所隶司、判磨勘司、判都察司。六案是判悯众案、判苦楚案、判保刑案、判功德案、判注生案等。

七十五司为:

天曹司地狱司官员司隶事司

投生司风雨司僧道司勾愿司

医药司举意司水府司四生司

看经司土地司速报司举善司

长寿司法汗司走兽司平等司

山神司注福司水造像司子孙司

注生司烧香司照证司注祿司

五道司还魂司忠孝司城隍司

孝顺司斋戒司修庙司山林司

杀生司推问司六道司陈状司

孤魂司疾病司昧心司财帛司

注死司恶报司法杖司曹吏司

鬼魅司枉死司索命司校量司

功德司五谷司贵贱司掠剩司

水怪司促寿司毒药司奸邪司

奸淫司注祸司失魂司驿客司

飞禽司精怪司堕胎司盗贼司

冤枉司减福司送病司忠直司

放生司

以上众司分工细致,各司其职,甚至超过了人间的司法机构。真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事举凡官吏僧道、百姓子孙、忠臣孝子、正直善良,乃至奸臣贼子、强盗淫邪,无所不管;飞禽走兽、鱼蟹水族、林木五谷,亦在“网”中,它如孤魂野鬼、鬼魅精怪,更跑不了。生前为良为善的,自然要得到注福增寿、投生好人家的好报;生前作奸作恶的,自然要被打入地狱遭煎熬,受恶报。

古人普遍认为阴间的各级大小官吏都是由人间的忠良之辈死后担任的:泰山一府,所统七十二司,三十六狱,台、省、部、院、监、局、署、曹,与夫庙、社、坛、蝉(古代祭祀用的平地)、鬼、神,大而冢宰(周代六卿之首,后世称吏部尚书),则用忠臣、烈士、孝子、顺孙,其次则善人、循吏,其至小者,虽社公、土地,必择忠厚阴德之民为之。

相传,七十五司(或七十二司)中的“速报司”即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或说是岳飞。东岳大帝的属下既然都是忠义仁德之士为之,他自己就更是一位正义之神,一位惩恶之神了。历代笔记稗史记载了一些这方面的传说故事。

《夷坚三志》己卷第六记载了一个《赵氏馨奴》投诉岳帝《东岳大帝》而得以复仇的故事:潭州益阳赵知县之女赵氏,嫁泉州滕迪功而寡。赵氏为人刻毒,自专家政,待妾婢尤严,稍有过失,辄被鞭打数百,快要咽气时,始令拖出。一天,妾陈馨奴惹恼了赵氏,赵氏竟杀了她,还残忍地将其头及手足砍掉。三个月后,赵氏在卧室被杀而失去首级。凶手一直没找到。一天有一妇人,左手持刀,右手提一女人头,歌笑而来。逻卒执问,答道:“我乃杀赵氏者。”

带人官衙,对道:“妾非人,乃鬼也。本为滕公妾,被赵氏分尸。

投诉岳帝,得以报仇。恐牵连无辜,特来言明。”鬼于枷上笑曰:“我去矣。”奄尔不见。

看来,东岳大帝虽高高在上,为阴间最高统治者,但却能体恤民情,惩治奸恶,为民做主,难能可贵。东岳大帝是百姓们理想的阴间“好皇帝”。东岳大帝还常保佑善人。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顺治十年(1654年)四月,泰安州知州某于泰山下行,忽见片云自山巔下,石中一人,端然而立,初以为仙,及坠地,则一童子也。惊问之,曰:曲阜人,孔姓,方十岁。母病,私祷太山府君,愿殒身续母命。母病寻愈,私来舍身岩,欲践夙约,不知何以至此。”知州大嗟异,以乘舆载之送归。

听起来像是个神话故事,但东岳大帝保佑孝子、延寿慈母的善举却是探得人心的。

明采周清源《西湖二集》中有一篇写东岳大帝赏善罚恶事:

南宋建都临安经常发生火灾。高宗末年。显贵王家失火,引起大火。但地方官吏不敢惹王家,便嫁祸其邻居五十余家。门官周必大家也被烧,周必大为了救出关在牢里的五十余邻居,责任一人承担,被削了官爵。

一日,他梦见到了东岳大帝处,殿上判官小鬼、牛头马面列于两旁,鬼使拿的罪人披枷带锁者不计其数。东岳帝君冕旒坐在上面,拷鬼号叫之声不忍闻。

这时只见牛头鬼使勾到一人,却是周必大同榜进士赵正卿。其人广有钱粮,好结交天下名士,但他本是一窍不通、文理乖谬之人,假装体面,滥刻诗文,后侥幸中了进士,却一味欺压百姓,坏事做尽。

只见东岳帝君大声震怒道:“赵正卿,汝在世上,并无阴德及于一民一物,妄尊自大,刻薄奸险,瞒心昧己,欺世盗名,不过借这几千万贯臭钱诳骗世人。那世上人被你骗过,汝还能骗得我否??”遂叫数鬼将赵正卿绑于柱上,将双眼一齐抠出;又将其劈破肚腹,滚汤洗肠。赵正卿号叫之声甚是凄惨。东岳帝君喝斥到:

“汝一肚皮奸诈害人,人受汝之荼毒苦不可言,亦知今日自己疼痛否?奸淫室女,破败寡妇,罪大恶极而不可赦。欺世盗名,天下是人,皆为汝巧言利舌所骗,所不能骗者独鬼神耳。盗取朝廷明器,恣汝胡为,以济其不仁不义之念,朝廷官职岂为汝贪酷地耶?欺压善良,损人利己,无恶不作。”

东岳太帝痛骂赵正卿后,命押人无间地狱受罪,并追其三子,斩绝后嗣。数鬼使囚之而去。

岳帝判毕,又道:“周必大阴德通天,当为人间太平宰相,惜骨格穷酸,难登显位。”原来周必大长得尖嘴猴腮,十分不济。于是东岳大帝令判官小鬼取来“帝王须”接种在周必大的脸上,经过这番“美容”,周必大果然精神多了。后来周必大作了二十年太平宰相。

东岳大帝历数赵正卿种种罪状。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痛快淋漓。这是人间百姓在借岳帝之口大骂世上的一切贪官污吏,而让他们不得好死、断子绝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强烈愿望。

阎王

阎王,为梵文译音,意译为“缚”,缚有罪之人也。

阎王本身又有多种含义。一曰“双世”,即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意。一曰“双王”,《玄应音义》说阎罗兄妹二人皆“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又曰“平等王”,意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能平等治罪。

还有一种说法,谓阎王的前身为毗沙国王。《法苑珠林》卷十二:

阎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经与维陀如生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主。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头有角耳,皆悉忿怼,同立誓曰:“后当幸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也。十八大臣者,今诸小王是也。百万之从,诸阿傍(鬼卒牛头马面之类)是也。

毗沙国王打不过对手,只好发誓,死后等着瞧!他又要当地狱之王,那数不清的各式地狱,也真够维陀如生王受的!

以后又有所谓十三冥王之说。此十三冥王实即十三佛,而且全是咼级佛和菩萨,如释迦、药师、弥陀、文殊、普贤、观音、弥勒等,让这些面慈心善、大慈大悲的佛菩萨,去掌管那些阴森可怖、血淋淋的各种地狱,也太难为他们了。于是,继而又出现了汉化的十大具王即十殿阎君的说法,取代了十三冥王,并一直流传至今。

为便于对照比较,兹将十三冥王、十殿阎王列表如下:

十三冥王:

1.秦广王:不动明王。司初七日。

2.初江王:释迦佛。司二七日。

3.宋帝王:文殊菩萨。司三七日。

4.五官王:普贤菩萨。司四七日。

5.阎魔王:地藏菩萨。司五七日。

6.变成王:弥勒菩萨。司六七日。

7.泰山王:药师佛。司七七日。

8.平等王:观音菩萨。司百日忌。

9.都市王:势至菩萨。司一周年忌。

10.转轮王:阿弥陀佛。司三周年忌。

11.莲华王:阿(门众)佛。司七周年忌。

12.祗园王:大日佛。司十三周年忌。

13.法界王:虚空藏菩萨。司三十三周年忌。

——据〈洗汉对映私抄》

十殿阎王

1.秦广王:萧。

2.楚江王:曹。

3.宋帝王:廉。

4.五官王:黄。

5.阎罗王:韩。

6.变成王:石。

7.泰山王:毕。

8.平等王:于。

9.都市王:薛。

10.转轮王:薛。

——据代神仙通鉴》卷十五《搜神记》卷三《十地阎君》

1.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

2.楚江王:历。二月初一日诞辰。

3.宋帝王:余。二月初八日诞辰。

4.五官王:吕。十月十八日诞辰。

5.阎罗王:包。正月初八日诞辰。

6.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

7.泰山王:董。三月廿七日诞辰。

8.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